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摘要:本文在分析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讨论了目前该类课程教学团队在建设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建设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四点策略。

关键词: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策略

大学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通识教育课程。[1]通过开设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可促进文理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将以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高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1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承载着通识教育的重要任务,旨在通过讲授基础的、整体的、综合的、广博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具备远大的眼光、高尚的道德、通融的识见、博雅的精神和优美的情感,并逐渐成长为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组建科学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有效提高该类课程的教育价值,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一方面,教学团队是高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办学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建设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其实质就是通过团队互助合作的形式来分析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组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既能实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发挥通识教育的通才性,又能促进各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升,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宏远任务。

2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意义

2.1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了解目前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分析高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意义。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团队,目前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师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1)教学设计缺乏普及观,专业性较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缺乏普及观,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大多集中在自身专业上,缺乏对非专业学生可进入性的思考,使大部分非专业学生对课程所讲授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接受。(2)授课教师精力有限,课程知识陈旧。承担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人数较少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授课教师在剔除科研和专业教学任务所用时间后,能用于思考通识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便极为有限,于是便造成教师备课不够充分、知识体系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等不良现象,最终使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难以实现。(3)优秀教师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益。优秀教师是拥有较高教研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这类教师群体的数量却相对匮乏,不可能也不具备承担大量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不仅会间接限制其教育价值的发挥,使优秀教师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益,还会造成学生选课扎堆,引发教学满意度下降。(4)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效果一般。剔除考核管理尚不完善的因素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在于任课教师缺少对考核形式的研究及创新。考核形式单一会使很多学生心存混学分的侥幸心理,并降低了其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2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意义

引发以上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单个授课教师的能力及精力有限,缺少交流的教学团队组织,因此,可以预见,组建教学团队将有助于改善目前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教学团队有助于授课教师掌握学生的专业背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通俗易懂;(2)教学团队能发挥合力的优势,及时更新学科知识,整合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特长,提高课程的容量,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知识新颖、课程通俗易懂,以提高课程的满意度;(3)教学团队将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平台,能促进优秀教师传播其教学科研的成功经验,带动青年教师发展,最终实现团队的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4)教学团队能针对不同的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创新改革考试形式,使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的考核有别于专业课的考核,体现考核的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目前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普遍问题

3.1教学团队大多以同院系教师为主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中,有一大部分学生为非本学科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范式,即因专业学习所形成的思维模型、认知方式、学习模式、逻辑规律等,会与课程所属专业有很大差异。目前已有的教学团队都以本专业教师为主,缺少对他专业学生学习范式的了解,造成课堂效果不佳、知识传播受阻、学生厌学情绪上升等不良现象。

3.2团队教师相互交流的程度低

目前高校教学团队内的教师相互交流的程度普遍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1)高校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独立教学与科研的能力;(2)教师在备课、授课、辅导等环节大多分散独立完成;(3)多数高校无法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场所或环境进行交流;(4)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无法执行坐班制。较高的独立性降低了教师与他人交流的频率,阻碍了教师参与团队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团队的凝聚力逐渐降低。

3.3教学团队的终极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已有的教学团队虽然在精品课程、教学获奖等方面有所成绩,但由于教育存在滞后性,在提升人才质量方面的成效却较为模糊。这不仅会弱化教学团队的实际价值,还将混淆团队的发展方向,导致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3.4团队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一方面,目前教师的考核体系依然以科研为核心内容,迫使教师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要远远大于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参与人的主次之分,使团队成果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动力驱动差异显著,进而降低了团队的凝聚力。由于缺乏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在当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学团队将主要依靠团队带头人的职业魅力与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参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热情等精神力量来维持。

4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4.1形成科学可行的团队建设体系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应从校级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根据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改革的需求,明确团队的类型及其建设发展目标,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分工互助的教学共同体;其次,要明晰教学团队的基本目标及任务,围绕培养的目标、课程的性质、教育的等级、教学的条件、办学的定位等因素形成分批次、分等级的团队建设发展计划,使团队的建设有据、有序、科学、有效;[4]再次,要强化对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奖罚办法及考评机制,为教学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要树立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分门别类、择优培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团队建设层次和水平。

4.2加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本质上讲即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即决定了该团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前景。[5]团队带头人应选择有较深学术造诣,具备合作创新精神,拥有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教师担当。教学团队的规模不易过大,团队的人数应控制在7人左右,以便于沟通交流,同时要根据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组合,做到整合资源、特色互惠,形成一支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4.3以课程组为载体开展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

以课程组为单元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已是目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流模式,尤其在授课对象专业类型复杂,课程知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通识课程上,这一类型的教学团队,具有学科知识互补、课程内容普适性高的特征。[6]在该模式下,授课应选择“一课多人”的教学模式,团队成员应跨院系跨专业选取,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形成互惠共进的教学机制。例如旅游资源学公共课教学团队,就涉及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因此该教学团队也应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组建。

4.4完善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与绩效考评制度

优越的政策环境、适宜的软硬条件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是教学团队正常运行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前提。为此,应按照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并实施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奖罚措施,并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为团队教师互助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是调动团队建设积极性,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评价主体上,既要注重管理部门及同行专家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要体现显性成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知识范围拓展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形成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配合的评价考核方法;在评价环节上,应实施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既注重团队建设期满的合格评价,又注重团队建设过程的阶段性考核。

参考文献

[1]靳娟,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京邮电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3]林同.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4]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5]邱海军,李书恒,曹明明,刘康.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

[6]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作者:霍云霈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