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理论与应用是一体两面,任何专业都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专业实习基地就是理论应用的现实产物。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目的的学科,其实习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的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找到切实的对策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培育与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当前,随着社会要求的细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加强体育学科的专业化建设尤为重要,尤其是其应用性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实习基地建设之重要性
实习基地是学生初步应用所选专业知识,初步探索理论应用的一个试错的平台,对于后期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育专业实地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学也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就学生来说,有助于专业应用能力提高。当前,国家提出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有学者据此指出,这是进一步明确了要培养什么人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培养目的,教育要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相对接,而这就要求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体育专业也是如此,必然要顺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而实习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使得学生探索应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更加理解知识,从而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内化为一种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口社会的发展。就体育专业来说,实习基地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是实践式的教学。校内的体育教学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辅助以实践式的基本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知识的讲解和消化,学生负责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没有自主探索知识,而且练习也只占一小部分课堂时间,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具体如何操作。在实习基地,在实践中探索应用所学体育知识的具体方法,在实践中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一步借助实习基地的平台探索答案,有利于更新现有的体育知识,实现体育知识的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然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背道而驰。
二实习基地建设之问题
目前,不仅体育专业在实习中会存在问题,在市场与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专业实习形式化和异化问题。如笔者以前曾有数次调研经历发现:多数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学生是没有补助或是每天仅有几元钱的交通补助。虽说实习的目的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应以待遇多少为标准,但是,过低的待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期实环境中的问题。在体育专业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实习的意愿上都是持排斥态度,学生没有意愿参与实习。而且学生的实习单位,在体育专业主要限于学校类单位,学生去了知识当老师,没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链接起来,实现理论的应用。具体来说:
(一)实习目的的异化
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这个实习基地的平台来增强自身技能,但是,在实践中,实习产生异化,由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两方主体,异化为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的三方主体。本应该是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培养学生,异化为学校和实习单位为完成国家要求,而形式化地安排学生实习,因此,实习的目的由培养人才异化为学校为完成国家考核而进行的形式化流程。
(二)实习单位选择一般化
体育专业是有相当理论基础的专业,不是任何一个实习单位都能满足学生专业化实习的需要,因此,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必须要有所筛选,不能为了实习而实习,实习是专业化的实习,而不是一个任务和负担。然而,当前,体育专业的实习单位的选择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和性质有区别的加以选择实习单位,最终,使得实习单位不能满足学科和专业的需求,流于形式,学生也懒得去。
(三)体育专业实习基地缺少专业人员对于实习人员的管理,导致实习无组织,呈现无组织状态
当前,可以看到,虽然学校再为学生安排好实习基地之后,会为学生专门指派一名老师负责学生实习工作,以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实习。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异化,专业的负责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缺乏,往往只是前期与学生有联系,后期基本没有联系,即一旦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之后,专业的负责人就失去了责任感,与学生断了联系。这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实习中的问题无法反馈,这更加弱化了学生进行体育专业实习的积极性。
(四)体育专业实习中学生的被动地位
从体育专业实习的整个过程来看,实习更多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是最终的合作目标却为实现。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处于被安排,被选择的地位,对于实习基地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有的学校甚至规定不去实习就不让毕业等强制学生实习的规定,这使得学生所去之企业未必是学生想去之企业,造成学生对于实习单位的排斥。而这种先天性的排斥心理,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持消极态度,更别说实习中的理论应用和技能学习了。因此,可以看出,当前实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实习的目的异化,而在目的异化的情况下,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也是问题百出,学生没有实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实习持排斥态度,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与实习的起点——实习的目的异化相关。因此,在体育专业,要想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必须要准确定位实习的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措施,建设实习基地。
三实习基地建设之路径
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体育专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当前在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既有定位异化的原因,也有具体机制上的错误,因此,建设体育专业的实习基地要从目的出发,以此为出发点,在保证方向正确的情况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加强体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转变定位
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实习也是为了学生,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面对当前实习基地建设中,实习目的异化的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定位。而这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缺少功利性,要切实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校企之间的物质性利益。
(二)具体措施
在转变定位,将实习基地的目的定位于学生发展之后,就要求根据体育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策略,解决问题,进行建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目的出发,如加强实习基地的研究性实习的建设,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在将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时,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实习基地的平台进行继续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2.从学科出发,加强实习基地的特色建设。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针对体育专业的特性进行专业化的特色建设,使得体育专业的实习基地不会泛化为一般基地,可以适应体育专业的实现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在实习基地可以真正的实现专业理论的应用,专业能力的培养的目的。而这要求加大体育专业实习基地的筛选力度,不要为了能够找到实习单位而失去了甄别的能力,要以专业为标准来选择学生实习的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3.反馈机制与协调机制的建设。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的状况,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必须加强反馈机制建设,使得学生可以将实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从而使得学校再下次安排实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改进,反馈机制的建立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因此,体育教育专业通过上述的目的重新定位与针对性措施,可以实现实习基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育,从而实现与社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03):5-11.
[3]张峰.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探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1):88-90.
[4]谭红.实践教育思想引领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习设计[J].怀化学院学报,2008,(11):145-147.
[5]李壮志,李立,冯国群,裴名果.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05):32-34.
作者:罗君波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