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学校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的体育目的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人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根据残疾人特点、作用与社会要求,残疾人体育教育的作用即通过体育手段,最大限度地矫正和补偿残疾人的身心缺陷,以恢复、保持和提高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成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可见,体育教育不再仅仅侧重于身体健康,残疾人如何通过体育运动获得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至关重要。真正意义上把握理解了三维健康观,能在日常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康复需求,寓教于乐,让残疾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能够喜欢上体育运动是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针对中职阶段的残疾学生体育教育,体育教师还需针对他们的专业类别有的放矢。如根据视力残疾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推拿按摩专业能有效弥补缺陷、发挥特长,体育教育在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再局限于增进他们的健康,提高他们与人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进行专门的力量和耐力素质,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2丰富中职学校残疾人体育的教育形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特殊教育中职业校的残疾学生,尤其是肢残生和盲生,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一直属于体育的边缘群体,他们大多运动基础差,没有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意识和习惯,若体育教师不能够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基础水平,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在教学上表现为大一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组织教学,势必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无法吸引残疾人的运动热情。体育教师及时转变陈腐落后的教学模式,积极思索创新更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形式将对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优化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给聋生上课时适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聋生建立直观的运动表象;给盲生上课时充分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鼓励学生勇于面对问题,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等;给肢残学生上课尽可能地根据他们的残疾程度和兴趣进行分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消除生理、心理上的障碍,并通过游戏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比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等。那么,当教师善于研究残疾学生,敢于大胆实践,丰富教育的形式,一切从残疾学生的利益出发,这样的体育教育一定是充满生机,深得学生喜爱的。
3更新中职学校残疾人体育的教育内容
如何制订残疾人体育教学大纲,安排残疾人体育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是特教体育工作者较为头痛的问题之一。据调查,发展至今可遵循的只有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盲校、聋校、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其间也只是对体育课程设置做些简单说明。根本无可供参考的体育教材。因此,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学生不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性特点,系统地、逻辑地、有弹性地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将更多内容丰富,精彩多样的体育活动充斥学生的课堂及余暇时间、让残疾学生选择契合自身需要与兴趣的体育活动体验成就感、幸福感,才可以达成良好的教育目的。通过近4年的中职阶段特教体育工作经验,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摸索,发现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爱好兴趣存在差异。聋生运动基础较好,兴趣广泛,可开展诸如武术、韵律操、球类等对身体灵活度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肢残学生情况较复杂,一个班级内成员残疾程度就有着诸多差别,除了可分组开展有助肢体康复的单个动作如半蹲,侧拉等,将时下流行的瑜伽运动引入课堂,通过对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能力做深入研究,选择相应的体位练习,再配合音乐进行呼吸,冥想,充分达到怡情、康复、塑身、美育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模式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这些身体素质是肢残学生完成专业学习,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盲生教学可着重对学生进行方位感的训练和力量耐力的训练,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符合盲生的身心需要。当然,将游戏贯穿于始终提高残疾学生的兴趣,降低体育活动的门槛,让残疾学生爱上体育课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关键。
4综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同健全学生一样,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体育评价也应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评价”,结合残疾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将残疾学生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习惯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层面的培养和提升纳入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残疾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增强残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显然,在职业教育学校应当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其发展的可能性,确立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而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运动技能提高和身体体质改善的层面。让学生以一个健康、愉悦的身心状态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5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
体育教师是社会依托学校对残疾人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技术力量,他们一般都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体育工作者,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理论水平等硬条件,还需拥有诸如爱心、耐心等软条件,除此之外,对不同残疾病症的了解,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善于根据不同残疾人个体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用理解和爱营造特殊的体育教育环境也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身上艰巨的使命。当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站在面前时,每一个体育教师能做的就是接受他们,放低身段,平等地对待他们,并尽可能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设计,为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特征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手段,为他们创造出最好的体育教育。
6结语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的残疾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还在走普教的路子,难以体现职校及各专业的特色和残疾人的特殊性,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全部意义和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残疾人的生理需求、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而是超越既定的缺陷,不断丰富内心世界,形成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最终指向是为有能力坚持工作、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奠定身体存在的根基。为此,我们必须在改善体育教学硬件的同时,尤为注重通过体育活动提升残人的精神境界,提高其生活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作者:潘四萍 单位: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