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1在高职的教育生态系统中体育教育的地位以及作用

高校的教育环境中,体育教育作为核心的分支体系,它具有着支撑性以及基础性两种主要作用。而高等教育同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在形式方面以及侧重点方面均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高等的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在培养职业能力方面,这种教育在开展过程中有两个主要部分:第一,要以高校所具有的教育基础课为核心。第二,以专业化的职业性技能为教课内容。而体育课程是高校在教课过程中的必修基础课程,它的开展和实施可以加强和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毅力及耐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开展实施的大型团队体育性质的活动,能够培养个人的团结协作意识,加强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合作能力。学校举办的体育团体竞赛项目能够使参与者之间出现合作和竞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学会掌握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可以让他们学会怎样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处理出现的问题,从整体团队的角度出发,逐渐加强他们自身同团体的协调合作的能力。

2目前在体育生态体系的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目前教育信念对体育生态体系存在的影响

一直以来国内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我国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试教育所体现的缺陷而言,我国一直在针对其进行着教育上的改革,因此,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早已成为目前整体社会教育体系的最终目标。而体育教育在整体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位置,通过体育课程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们自身具有的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他们的耐性和吃苦的精神。可是目前我国国内教育往往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所在,甚至对待体育课程持有一种应付的教学状态,与体育课程相比更重视课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们埋身于题海之中。

2.2教育事业具备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育方面表现出不足

普遍现象表明,在高校的教育理念中往往忽略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高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把教学的重点几乎都投放在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培养上,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运用在系统教学之中,而将体育教学忽略掉,只是应付了事而已。这造成的后果是使得体育教育的生态体系发展趋于静止。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部分高等院校中对体育教育专业所创建的研究小组不够完善,更有甚者连体育教育办公室都不予设置,这便会使校方对所有课程中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低于国家号召的关于体育教育的政策。

3克服困难实现体育教育在高校内的生态平衡

3.1生存环境同生态系统的统一

首先,校方要使自身的体育体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学校所在地具有的气候条件以及体育配套基础设施的创建水平均包括在体育生态系统范围之内。体育设备的方位以及结构都取决于院校的位置,所以,我们要综合所有因素来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除此以外,还要根据在校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身体素质条件来对体育设施进行合理的设置。众所周知,每个地区间所具有的风俗和文化都是不同的,所以针对各个地区所实施的硬性的体育教学方针政策也会存在不同,我们不能苛刻要求某些院校高标准的创建体育设施,要结合不同地区具有的不同特色来进行安排体育设备,这样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能够得到显示,还可以有效的对区域性的体育文化事业进行推广。

其次,体育系统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共同进步,但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却显得困难重重。我们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寻求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要点,要掌控问题所在,以便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创建深化的体育教学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及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及积极性来共同达成体育教育的理想目标。

再次,体育教育系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我国所具有的整体教育体系同社会这个大环境一直保持着网状复杂联系,双方通过信息以及资源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在教育体系中由里到外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状态。而体育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子系统理所当然也会与社会环境有着联系和影响。因此,应做到与时俱进,依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改革教学方式,以便提高教育水平,即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来带动促使体育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要使体育的生态系统符合适应我国文化环境。我国文化所具有的核心构成部分就是体育事业,它承载着我国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责任。因此,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文化产业体现出的重要价值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要实际结合目前体育的发展状况,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以适应我国文化产业环境。

3.2在体育教育体系中实现具有统一的质和量

首先,要达成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主体的客体化。主体的客体化通俗意义上指的是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将自己也看作是学生,要同时进行教育学习。也就是说在教育的系统内部进行的再教育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水平,院校要运用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体育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具有竞争性质的目标及任务,通过体育教育的主体本身来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其次,达成高校内部体育教师在量上的平衡。伴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院校需要配备相应比例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要根据和结合教师本身具有的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工以保证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及专业化。

3.3在高校内教材的实践与理论要统一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结合了实践性及应用性的综合学科。因此,它在教材上的选择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在校学生本身的素质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在校学生们的爱好兴趣开展体育锻炼,营造出锻炼身体同娱乐共存的成效。

4结语

在目前社会中,体育教育体系同社会的各个层面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体育教育的生态理论体系会有效的对其发展进行正确的指导,体育教育体系发展的最终结果便是体育教育的生态理论体系,它是体育教育事业进步发展的必备要求条件,引领体育在未来教育事业中的前进趋势。

作者:王林毅 于巧娥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终身体育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它对于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调节和强化。例如它对于人神经系统的影响就表现在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与灵活性的改善与提高,这进一步增强了神经系统在主导机体和各器官中的作用。体育锻炼对人体其他系统和机能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人的免疫和抵抗能力增强,提高身体素质。

(二)帮助心理健康成长

1.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平衡

学生由于长期的紧张学习,是一个消极情绪容易产生的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由于要面对毕业以后的压力,更容易产生紧张、沮丧、嫉妒等消极情绪。而经科学和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终身体育,对于学生在校期间以及走入社会以后的生活中的情绪缓解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消除疲劳

消除疲劳是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最为直接的一个作用和效果。疲劳状态下的人体,各个组织和身体的整体机能都会有所下降,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是生活状态。作为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会让人的大脑感到疲劳,从而引起反应迟钝、记忆力减慢等不良反应。所以,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缓解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带来的疲劳,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增强意志力

体育运动基于其激烈、紧张、疲劳、竞争性的特点,对于个体和学生的意志力的增强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训练过程中,投入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努力较多,而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意志品质的有效环节。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意志力,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

二、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一)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终身体育的实施首先要从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理解终身体育的观念做起,这也是学生搞好体育锻炼,坚持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有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要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需要学生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一个了解,更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终身体育的积极性。

(二)加强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的加强,需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全面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终身体育的时间跨度来说,终身体育贯穿人的各个年龄阶段,且要根据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来展开体育运动和锻炼。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体育运动的知识,更呀学习卫生、保健、康复等相关的知识,以更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终身体育的实施。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一个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厚重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理解,也能够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检验标准。同时,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矫正体育运动的行为,也能够让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终身体育的意识深刻树立于学生脑海中,并将体育锻炼作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就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学习的兴趣,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有效学习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这将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奠定思想基础;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则是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实践奠定基础,使他们能够积极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并把体育锻炼自觉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高校体育教学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兴趣,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将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加以考核的形式,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逐渐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三、结语

终身体育是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概念,它倡导个人应该将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贯彻到终身。而大学(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走入社会的重要衔接时期,它在终身体育的实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对高校阶段的终身体育实施予以重视,并从中不断摸索科学有效地方式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作者:贾丽媛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第三篇

1运动、健康与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1.1运动休闲教育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

运动休闲的出现与发展正是顺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运动休闲的娱乐与缓慢节奏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快节奏、高效率、激烈竞争等紧张气氛,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运动休闲来保持健康、愉悦、积极的心态,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运动价值。大学生的高校生活对未来进入社会之后的生活方式影响极大,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大学生活中充裕的余暇时间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同时,学校应积极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到社会体育活动中,并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时代的发展脚步和特征,大胆预测和引领时代运动潮流,通过对休闲体育的开展路径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休闲手段、利用休闲等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运动休闲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我国的经济腾飞阶段,他们逐渐形成了“张扬个性、思想独立、身心早熟”等特点,这些身心特点兼具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大多会形成叛逆心理,多数学生希望具有不被人干预和约束的生活方式,如上网、逛街等。这标志着我国当代大学生在休闲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偏激行为,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运动休闲运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余暇时间,同时还可以弥补高校中的休闲体育教育,学生通过休闲体育可以增强自身的人际交流、自我调节、团结互助等能力,满足了大学生对新兴事物和多变事物的渴望心理。由此可见,高校运动休闲运动是一项集健身性、教育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很大的提高效果,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符合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1.3运动体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并使其各项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实现人们本质上的完善。体育教育是构成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部分,而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过分注重对学生技术与体能的短期教学效果,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素质和体育意识培养的长远教学效应,导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轨道相背离,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休闲体育,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休闲体育对现代生活的改善与调节功能,掌握正确运用休闲体育来丰富自己的闲暇时间,使学生通过文明的运动休闲来意识到休闲体育带给人们的健身与娱乐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在一定的时间、环境下自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文明、娱乐的运动方式,为休闲活动的开展和创编奠定基础。休闲运动在不同的课余时间、不同的空间地点、不同的运动形式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为素质教育营造了拓展性的发展环境,对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体育的联系紧密性。

1.4运动体闲教育满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

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作与生命健康的水平,而闲暇时间开展休闲体育,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提高健康水平、调节人们情绪、愉悦身心,还可以通过人际交往,增强人们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关系,这促进了我国和谐、轻松、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养成,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和谐社会,高校体育应顺应其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休闲体育,在提高学生休闲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运动休闲理念和训练态度,使学生意识到健康文明的余暇生活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充裕课余时间的指导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与运动,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力量,满足和谐社会构建的需求。

2运动休闲促进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2.1运动体闲是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

大学生在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如在余暇时间常有:睡懒觉、上网、游戏等一系列放任自流的不良生活习惯。运动休闲的运动特点对学生的表现欲、浮躁心理等缺点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运动休闲不同于竞技性质较强的项目,也不过分追求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既没有固定的比赛规则和制度,也不含有超负荷的训练,而是注重对身体的放松与舒展,是由非正式、自由组织和创编的体育活动。运动体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竞赛制运动,帮助学生克服追求成绩的心理障碍,满足学生的健身与表现心理。运动休闲有利于学生确立自我价值、挖掘潜能、提高身心素质、增强社会群体认同感等,同时在无形中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终身体育与生活习惯。

2.2运动休闲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外界的交流机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和圈子逐渐与自然与社会疏远,当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和生活的不稳定性,没有充足的精力去开展体育运动。在高校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休闲观念和训练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意识到休闲生活和体育的重要性,从生命高度上提高生活品质。运动休闲活动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充分享受阳光、空气与水,在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身心娱乐和放松。高校运动休闲同时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后拉近与社会、自然的亲密关系,为其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

2.3运动休闲利于学生对体育内涵的再审视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中主要以单向式、重技术提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枯燥,缺乏实施情景、兴趣与审美教育,这完全违背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运动休闲的主要开展目标是丰富人们的闲暇时间,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求,并逐渐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运动休闲的体育方式使得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体育文化内涵,认识到体育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政治、经济、社会服务质量,更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生活水平、文化精神等,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运动形式。

作者:易述鲜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