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俗体育教育策略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民俗体育教育策略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民俗体育教育策略探析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近年来,我省群众体育工作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对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挖掘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民俗体育的内涵

民俗体育是指由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生活化、模式性、集体性、传统性的体育活动,既是带有民间风俗的一种体育文化,又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活文化。常见的民俗体育项目包括:高脚竞速、抽陀螺、蹴球、抛绣球、踢毽子、武术、滚铁环、拔河、放风筝、抖空竹、射箭、摔跤等。

二、高校民俗体育教学现状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借鉴国外的运动项目,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的多是田径、球类、体操等,运动会项目设置也是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看齐,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所占比重极少。教师对开展民间体育项目思考较少,学校在推动民间体育项目发展和引导学生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上,缺少有力举措,这就导致了民间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蜗居”在高层公寓房间里的时间较多,缺少三五成群的团体运动和交流,这使传统意义上需要多人参与的民间体育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是上网、打游戏,很少参与民俗体育运动,导致那些本土的民间体育项目日益萎缩。

(三)教育形式创新不足。目前,我省个别高校开始积极尝试发展民俗体育文化,通过趣味性的民俗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形式上还是较为陈旧的,没有根据现代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创新,有些民俗体育运动甚至濒临失传,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不断用民俗体育文化丰富体育课堂,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三、提升高校民俗体育教育效果的途径

(一)切实提高重视程度。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通过与社会、家庭和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获得民间体育知识,而很少从高校体育课堂中获得。由于知识获取的来源和方式不固定,导致学生对其认识偏差较大。高校体育教师要彻底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切实重视民俗体育运动的发展,积极将民俗体育渗透融合进学校课程教育中,不断提高民俗体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比例和地位。

(二)创编民俗体育教材。梳理教学体系和选编教材,是丰富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民俗体育的前提和基础。民河南教育2020年11月.职成教俗体育教材的选编要充分利用当地优秀民俗文化,选择具有文化价值、运动价值以及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同时结合现代教学进行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的融合,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吸引力。例如笔者正在探索编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程系列丛书》,以期梳理我省乃至全国各民族运动中适合引入高校的运动项目,一方面有助于普及各民族体育文化,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模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精选民俗体育教学资源。用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补充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是开发民间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高校在开发民俗体育类课程时,必须精挑细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做到弘扬民族精神,又必须破旧立新,进中求变,有所创新,使民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后能受到学生欢迎,使课程开发真正能为学校体育服务,为现代教育发展服务。比如,鼓励学生利用参加民间传统庙会的契机,留心观察并体验庙会上的民俗体育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参与身边的民俗文化运动。再如,学校以“嵩山少林功夫”“焦作太极拳”等内容为依托,举办校园民俗体育比赛,鼓励学生培养民俗体育特长,丰富兴趣爱好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推广民俗体育的办法。

(四)加强体育师资培训。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民间体育项目技能和民间体育文化素养,提高教师发掘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培养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进行民间体育项目开发与利用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增强对体育教师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促使其转变观念,更新课程理念,培育其较为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可采取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使其根据“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观进行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体育教师要精通民俗体育技术技能,做到技术精湛,水平高超,为学生参与民间体育项目做好指导。

(五)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可在授课中,向学生普及民俗文化知识,介绍民俗运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许多项目在古代都曾盛极一时,教师可结合民俗节令体育形式向学生介绍民俗活动的历史背景。如拔河活动在唐代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唐玄宗时期,为了“以求岁稔”“耀武于外”,曾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拔河比赛。其参加者甚众,呼声震天,观看者皆为之惊骇。薛胜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拔河赋》,详细记录了这次盛大的拔河活动,体现了唐王朝泱泱大国的风采。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应结合某项民俗体育项目,丰富学生的民俗体育历史知识。如荡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运动,后经过演变出现了荡秋千、车轮秋和担子秋形式。其中荡秋千就是平常我们所常见的秋千,而车轮秋包括了“磨秋”“观音秋”“纺车秋”等。丰富的民俗知识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学生们参与。民俗体育既是我国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具有属于其自身的突出而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与其他相关文化形态相融、相隔的文化限定。高校开设民俗体育课程,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得到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作者:田华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