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体育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已被教育界人士重点关注,被各大高校置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高校体育教育应通过多渠道多元化途径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组成为出发点,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校外体育活动和竞赛四个层面,提出构建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发展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核心素养;途径;

近十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慨念,到2016年国家正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开启了我国现代教育深层次的改革,并为素质教育指明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成为学界人士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学界也为自己学科精心构建“核心素养”培育发展框架,之后,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等之类的探索或研究蜂拥出现。从目前“核心素养”的研究来看,高校体育学科关于体育核心素养的探讨及研究成果较少,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多集中在其它学科领域,另一方面,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多数局限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块,而具有体育教育功能的校内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与校外体育运动往往被学界忽视或淡化。文章从高校体育教育最基本组成模块出发,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校外体育活动或竞赛,构建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的途径,并作简要阐述。

一、高校体育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内涵

“核心素养”源于西方一个舶来词,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1],在中文语境中“核心”就是“关键”的意思,所以,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素养、全面素养,它是全面素养中的“关键少数”素养。我国教育领域“核心素养”一词首先出现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核心素养体系立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研究重点,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为此,国家专门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的调研,于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3],开启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征程。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素养,那么,高校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如何鉴定呢?目前,学界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尚无统一定论。学者尚力沛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4]。于素梅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5]。综上观点,结合查阅数百份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核心素养指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品德与行为、体育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性关键素养。它是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研究探讨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体育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针对性的情景教学,把学生所学的零散的单一的学科知识加以整合,使知识技能的结构化、系统化,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体育品格、体育道德、体育精神渗透其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行为、健康品德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上篮球课时,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运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情景设计,如课堂游戏、对抗性练习(或教学比赛)等手段,把学生所学的篮球知识、技术技能加以巧妙地链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探究,让篮球知识和技术技能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把单纯的知识点和技术学习向综合型、结构型转化,让学生在面临真实活动或比赛时能够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化情景教学对学生的体育行为、道德规范、体育精神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情怀,与此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快体育知识内化。形象地说,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看见树木,也要让学生见到森林,让知识技能信息得到横向联通,让体育核心素养的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二)课外体育活动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

根据高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等特征以及高校学生的制约能力、思维能力及价值取向等特点,高校体育教育应从多元化方向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有正确的引导,也要有学生自我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和喜好的活动途径,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自我发展的关键途径。体育核心素养突出强调学生的个性凸显和个体发展,课堂教学由于课时的制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中教师只能给学生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学习,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要把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课堂中全部内化,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还需到课外去充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填补了这个空缺。根据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以及对运动技能的应会能力,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与个性凸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兴趣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在活动中发展自我展示自我,使原来隐性的个体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得以凸显,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比如,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对抗性练习或比赛,能把课堂中所学到的或是在平时活动中积累的知识技能加以综合运用,并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切磋,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向综合化、系统化转变,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说,加快了学生技术技能从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向动力定型阶段方向发展,促进了知识技能的内化进程。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学会健康生活。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在特定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也是师生共同创建的体育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发展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除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外,更多的关注学生人文体育素养的提高,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健身意识和品德修养。校园体育文化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从体育物质文化层面,其具体内容涉及体育活动环境、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设施设备、体育活动的实体(如体育艺术节活动、校运会、拓展类活动等)、以及学校体育组织(学生体育社团、教师体育团队等),上述诸多元素共同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通过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能唤起学生的体育激情,激发体育运动热情,同时,通过运动参与能协调好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协作精神。从体育文化精神层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生在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精神理念、体育道德风尚以及体育审美观念等,同时,通过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平台,为此,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场所,增添丰富的运动设备设施,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诸如阳光体育活动、校内各类体育竞赛、举办校园体育艺术周活动以及趣味性体育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提供健康优越的育人生态环境。

(四)校外体育活动或竞赛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途径

社会参与是高校体育核心素养三大领域之一,校外体育活动或竞赛是高校体育教育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途径。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处理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社会参与,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促使个人价值实现,发展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比如,学生在参加校外足球比赛时,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想方设法去突破对手的防御,从中使个体的技能得到凸显,同时,面对瞬息变化的场上形势,又会与团队进行密切配合协作,在面对形势不利时,队员之间会相互探讨、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想出应对的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当临门一脚进球时,又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荣耀,激励学生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其间,学生也会感受到场上执法裁判公正、严谨的判罚,使学生的言行受到一定的制约,这对学生文明健康行为、健康品德的培养与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为此,作为高校应有计划广泛地组织学生多参与各种性质的校外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如高校系统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社区组织的体育健身运动、兄弟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和友谊赛以及社会各界举行的阳光性体育活动等,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使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诸方面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升,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多渠道的社会实践场所。

三、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养体系,要求学生在技术技能、行为规范、道德品格与情感等方面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此,探究构建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发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核心素养”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新战略,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新时期提倡“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人的综合性体育性核心素养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校在具体实施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本体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发展途径和培养体系,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为本,推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内化,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养,为今后学生走出校园,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提供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慨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04-08.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4]尚力沛,等.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慨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

[5]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6(03)

[6]丁伟,等.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剖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

[7]陈川.谈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J].运动精品,2019(03).

作者:夏燕波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