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摘要: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出现了崭新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运用与开发可以为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开拓新的可能,进一步深入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系统理念和整体结构,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时代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

供给侧指的是供给方面,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指的是供给方。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经济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而在近几年出现了需求饱和、供不符求的整体现象,因此,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要的调整方式。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互联网+”理念的产生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方式和操作平台。“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要面临深入的结构性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在新时期已经很难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国家对体育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许多明显的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重实践轻理论、忽视个体差异、教学方式固化等方面,导致学生对待体育教育的态度有所偏差,在体育学习和运动中难以得到应有的收获。因此,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应从供给方寻求优化与调整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新的方案和有效尝试,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作为主要实现手段,于新时期建构出科学、有效、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方式探索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始终立足于对学生体质、意志力的培养与强化,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就成为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线上教学指的是通过直播手段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远程传授,与传统的函授、远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具备更强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效果上的保证,是互联网+体育的最佳实现方式[1]。首先,在形式上,线上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现场教学的即时互动性,但在受用范围方面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按照既往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划分在不同的班级中,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授课,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接受相关内容教学的只是这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明显的局限性,时间的利用率也偏低。而在线上教学中,同样一节课的时间,接受教学的可以是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学生,范围得到扩大。对教师而言,这种教学形式减少了工作负荷,降低了反复教学的频率,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提升课程质量与改善教学方法上,对于体育教学工作有明显的帮助。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积极性提出要求,有助于学生主动培养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在技术要求上,线上教学所需要的网络、设备都不难满足,基本上与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无线网络、移动终端没有差别,实现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比较需要关注的是直播载体的问题。当下的直播平台均以娱乐内容为主,即便有少数的教育板块,都不具备理想的规模和规范性。而且立足于高校教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旦直播教学的形式得以实现,那么受众群体也将相应扩大,因此,就难以辨别学生与普通观众,甚至会出现扰乱教学氛围的情况。如何搭建高校自己的直播平台、向观众设置权限、维护网络教学秩序和氛围依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2]。

二、网络资源平台的建构

当线上教学得以全面实现并具备成熟的教学系统,教师和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一个明显的问题——教学内容与体育教育整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即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时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思考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否足以真正代表体育教育的本质与深层意义,是否还有更加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值得被用到高校体育教育中。因此,网络资源平台的建构就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高校体育网络资源平台主要以提供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训练方法为任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大量有益的教学资源和体育资源,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即时性。首先,要解决资源获取与选择的问题。在信息时代,海量资源都被分享在网络上,获取手段的多样化与便利化同时也导致资源筛选与鉴别的难度有所增加,如何提供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资源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对教师工作的一项挑战。但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思考角度,立足于网络平台的互动性与分享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提供资源进行分享,参考市场上一些大型网络平台的运营方式,适当施行一些奖励措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充平台的资源内容。同时,就体育教育的本质意义来说,学生自己提供的教学资源一定是经过亲身体验并切实有益的,因此,在资源鉴别与考量方面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是非常健康有效的[3]。其次,面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最大地满足学生对健康、运动的需求,因此,在网络平台中应当加入留言与评论板块,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可以针对一个教学视频,也可以针对某类体育信息,提出自己的理解,方便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和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相应调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学平台娱乐化问题。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主要内容,其对于网络平台的理解和“玩法”多源于商业化平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娱乐内容和意识指向,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学平台中依然保留既往习惯,使平台内部氛围不够严肃。这并不是一个必须杜绝的现象,反而应受到合理的鼓励。面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娱乐与趣味是其主要生活追求,因此,若能将之融入于教学中,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平台中添加适当的娱乐内容,如体育类的小游戏、体育界的新鲜事和趣闻、体育史上的一些传闻等,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本身的兴趣和热情,愿意为体育付出精力,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能够顺利实现的条件之一。再次,网络平台的建构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有效发展提出了合理的保证,基本上满足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建构和合理应用。但不得不反思的是,这样高度自主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意愿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学生愿意进行体育培养的前提下,这样的教学创举才能突显价值,否则,几乎是形同虚设。因此,在权限与功能上,需要赋予网络平台最大的教学权限,也就是将学生成绩考核标准也建立在平台中,实现网络考核。这样不仅将体育教育融入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也从既往的面向考试转向生活与日常学习,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具体实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务求平衡网络条件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关系,做到真正全面的综合考量,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体质提高都有所促益。网络平台建构是高校体育教育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核心发展趋势,通过建构教学性质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进行互助交流,是高校体育教学结构上的深层改革,如果得到有效发展与支持,很有可能创造高校体育教育的全新模式。

三、在线互动的意义和价值

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传授课程、自主练习之后必须要有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方便他们彼此交换经验、分享心得、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也需要提供这样一个互动空间和过程,在线互动方案的制订就显得顺理成章。首先,在形式上,在线互动与常规概念下的在线聊天不同,必须立足于突显体育教育的本质意义来进行实现,因此,要开辟新的形式。可以从互动内容的角度进行思考,重点强调在线互动的价值和有效性。可以用运动训练视频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生或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过程中录下小视频,分享在平台上作为讨论素材,面向单人或多人,提出该视频中有价值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比如,打乒乓球时练习反手弧线球的视频,分享在平台上发起互动,一部分参与者能从中学到知识和方法,一部分参与者能对其提出相对中肯的建议,如此,实际上产生了很有价值的教学效果,而且是以交流的方式来实现,接受效果会更加明显。还有一种更加直观的互动方式,也就是即时建立互动小组,参与者自主报名,以视频通话的形式来进行,但人数不宜过多,以防产生交流混乱的情况。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自主性,在试验之初需要教师的带动,然而这种互动形式契合了高校学生张显个性的心理需要,在提供素材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运动风采,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如果发展顺利,可以进一步建立话题小组,针对不同种类的话题和内容进行定期、专门的在线探讨,类似于在线沙龙,在体育教育的风气上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其次,在实际效果上,在线互动有其时效特征,也就是进行互动的学生不可能始终在线,相关内容的讨论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就结束,而在那段时间里未能关注该内容的学生或教师就无法参与到互动中,很可能错过于自身有益的探讨。因此,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社交软件的推送功能,向平台内的注册用户发送即时推送,提醒他们关注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入记录功能,将互动过程记录备份,留待其他学生下载。这一建议的意义在于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的深度结合,使他们在不上体育课时也能保持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将身心素质训练观念贯彻到生活细节中,但弊端也比较明显。按照生活经验来看,大量随时随地的推送会给人带来反感和抵触心理,尤其是当其中多数不具备可用内容时,对于推送内容的审核与鉴别是需要处理的工作,如何准确而恰当地提供最有效的推送,保证学生的关注能够收到成效,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再次,面向运动突发状况,在线互动可以起到及时处理问题的作用。比如,某学生打篮球扭伤了脚,揉搓几下会有所缓解,但却愈发红肿,此时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发起互动,寻求有效的帮助,一些有类似经验和知道处理办法的学生或教师会及时提出建议和方法,如若还没能解决,教师和学生可以去现场进行帮助,使运动突发状况得到最快速的处理,同时还有助于校园氛围的建设。同时,针对校园运动环境,在既往的习惯中,学生往往自发建立小群体进行团体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等,但也会面临人数无法凑齐的情况,尤其是足球运动,踢一场比赛至少需要22个人,几乎无法随时随地凑齐人数,此时在线互动就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起号召,有参与意愿的人便可以报名,互相协调细节,保证团体运动的可行性得到提升,对于学校的运动环境也有所帮助,校园氛围也会愈发融洽。

四、高校体育教育全球化设想

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面向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有可能会走向社会化。首先,立足于学科特性,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在高校教育中不具备明显的专业性,无论修习哪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体育教育。在容纳程度上,高校体育教育具备社会化的可能。且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生活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日趋减少,身体素质整体水平有所下滑,而高校体育教育几乎可以适用于社会上的主要工作人群,因此,很有扩大范围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面向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内部改革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在网络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高校体育教育不再是高校内部的封闭信息,而会渐渐成为范围性共享内容。当其他高校的学生对其内容产生兴趣并认为有价值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进行学习,实现知识和技巧传授的跨越性,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就成为全面开放的内容,可以供任何人接受和学习,于国民健康和体质培养都有益处。最后,针对目前社会上诸多健身房、私人健身教练等营业内容的出现与风行,民众对于增强体质与塑造身材的愿望日趋上涨,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健身领域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大多以竞争为目的而形成五花八门、各执己见的情况,这对于真正希望科学健身的民众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从官方角度建立科学统一的健身标准和锻炼模式,真正从强化国民体质的根本目的出发去进行体育教育,实现全民健身。当然,这一目标仍然停留在设想阶段,尚未经过仔细研讨与认真探索,能否实现还要依赖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内部改革与发展情况,需要高校体育工作者进行不懈地努力与追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不仅在理念上提出教学模式的结构化调整,还在技术手段上契合时展的要求,为高校体育教育方式的改善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对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尔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

[2]陶晶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6(3).

[3]杨雅晰,丁明露,刘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8).

作者:孙永娟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