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国内的高校体育教育呈现出了全新的实践状态,不仅拥有了更加明确的教育目标,也对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改善,能够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不一样的锻炼成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本身是一种巨大的突破,需要加以坚持不懈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共同认知。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及锻炼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学生;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是国内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开展,不再仅仅关注基础体育知识的引导,转而加强了体育的多方面实践,实现了体育创新和体育拓展。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育优化过程中,却依旧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尤其缺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有待于在新时期获得良好的改善。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从学生的角度探索最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并且要打破传统体育教育的局限性,更多采取一些综合明确的体育教育方式加以开展,提高体育教育当中学生的锻炼效果。对于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加以多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体育思想,提高最终的锻炼效果。
1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在高校阶段的学生,往往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学生对于这部分空闲时间的利用,往往会集中在各种活动或者运动上,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学生的运动认知当中,所能够参与的体育运动并不多,仅仅包括跑步这一项,而它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因而还需要进行体育拓展,而高校体育教育必然是学生进行体育拓展最为有效的方式。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开展,需要真挚了解学生所需要或者喜欢的运动形式,并在教育的过程中极力地渲染和强化这些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优先对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重要性,尤其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保持身材效果。在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后,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到其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这部分体育内容进行强化,拓展他们的体育认知,给予他们最为有效准确的锻炼方式。如热爱跑步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给他们多样化的跑步方式,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认知。如热爱体操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趣味多样的体操内容,改变他们的体育认识,引领他们实现更加良好的锻炼效果。
2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大学生出现了普遍沉迷于王珏游戏的状况,而这样的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学生的未来造成了多方面不良影响。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学生能够拥有一定脱离网络游戏的时间,并且也会积极的进行体育运动,将自己的身体运动开来。考虑到一周的高校体育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下体育锻炼,为他们提供多种体育锻炼方法,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注重综合型发展,在培育学生体育锻炼方法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一些体育饮食营养方案,尽可能配合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并且有必要告知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仅仅依靠体育锻炼是不够的,还需要保持饮食的健康合理性,做到饮食方面的科学有效,提高最终的锻炼效果。此外,体育锻炼需要有一定的规划,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制定严格的体育规划,然后按照规划完成相应的体育锻炼内容,不断强化自身的体育锻炼认知,实现高水平的体育锻炼过程。
3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强化学生锻炼效果
很多学生认为,高校体育教育虽然较为成熟,但是所存在的体育形式并不是非常多,许多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锻炼需求,尤其是一些热爱体育锻炼的学生,如果由他们跟随其他同学完成基础的锻炼流程,将很难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这样的状况下,高校体育有必要拓展自身体育教育内容,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综合有效性,实现高水平的体育锻炼过程。如引体向上属于高校学生锻炼效果最为明显的运动方式,教师应当锻炼学生努力掌握相应的技巧,不断提高锻炼难度,获得相应的体育锻炼成效。同时,教师还需要引进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一部分学生喜欢健美操,一部分学生则喜欢田径冲刺,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分别拓展相应的教学内容,努力满足他们的不同体育学习需求,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流程,提高整体教学效益。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加以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加以纠正,不断提高运动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状态。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有着相当大的重要性,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度,积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体育教育优化,迎合学生的不同体育锻炼需求,强化体育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晋升.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98-99.
[2]刘春晓.“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透析[J].黑河学刊,2009(09):82-83.
[3]王红光,揣佳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90-92.
[4]郑建祥.高校体育教学的以人为本理念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01):185.
作者:张明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