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已成为各高校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践能力;普通高校
一、前言
2018年5月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普通高校迫切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与实际还有些差距,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严重阻碍。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困惑
(一)课程结构与培养实践能力相脱节
教学是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共同体,是以课程为媒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与学的过程,只有课程结构更符合时代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为主,但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基本多以强化术科技术、技能为主,相关理论知识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等为辅,近几年来随着新型运动项目的出现,技术门类逐年增多,除了基础课外,课程设置呈现多而杂、教学时数逐渐缩小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模糊,学时数的减少导致教学过程主要以单纯的技术教授为主,大大缩减了学生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社会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差距。
(二)教育见习、实习流于形式
教育实习是学生获得技术和理论知识后,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长效的教育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与社会接轨,而且有利于学生就业。据调查,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多以安排在第7学期或第8学期为主,教育实习成了主要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较单一的考核标准;由于时间安排的影响,部分学生以就业为目的,申请自主实习的方式,还有学生申请考研学习,不进行或进行较少的教育实习,进行教育实习的学生,有的只去实习单位报道,有的实习单位采取放任自流的形式,把班级分给实习学生全权负责,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导致实习学生得不到及时地指正和提高,学生只注重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忽视了业余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裁判的实际操作和学习,使实习流于形式。
(三)实训、实验基地不完善
实验实训基地对于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学生掌握人体解剖、运动生理的基础,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但是设备、器材陈旧落后,由于资金昂贵,更新较慢,先进的设备和设施都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和利用;另外运动健身中心较少,对学生也仅限于上课期间使用;实习基地数量较少,定点定时,不能满足大四以下年级的学生随时进行实习交流和学习,也不能及时地参与到实习单位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去,不能及时与社会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接轨。
(四)实践能力结构培养失衡
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能力是通过在校期间教育学习活动所获得的,从事体育教师及体育社会辅导员所具有的专项业务能力。体育实践能力是综合能力的概括,包括体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组织与指导能力、互联网运用能力、体育内容拓展及体育科研能力。据调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多以技术师范能力的培养为主,限于高校体育社团和校举办的体育活动次数较少,学生体育竞赛组织与指导能力较弱,体育科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差,整体上,体育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失均衡,应各方面能力齐头并进,协调培养。
三、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继续完善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能力环节
目前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中,课程多,课时少,使学生学得多而杂,各科中也以技术为主,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基本缺失,应加大各科中实践能力的学时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得到培养。比如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应该需与地方发展相结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专业特色,有导向的设置专业结构。比如东北地区根据雪冰比较长的特点,优化发展冰雪专业,包括冰雪技术、冰雪原理、讲解动作示范能力、及时了解冰雪运动的发展前沿动态、微课训练、课堂教学实习、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调研、定期举办二课堂活动,多与校企结合发展中小学生和职工冰雪运动,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地提高。
(二)强化教育实习,充分利用课外教学实践
教育实习的地点应相对固定,实习内容应与体育教育专业相适应,应贯穿于各个体育专业的各个年级。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大三实习的学生辅助,形成帮、传、带的传统。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安排内容最初是以队列、队形、口令等基本体操的相关内容作为基础,作为助教对中小学生进行简单体操实践;随着术科项目技术、技能和战术的提高,在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单项普通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活动中无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示范、语言讲解、组织管理等能力;大三、大四分组进行组织教学比赛、俱乐部之间比赛,将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创编、创新和裁判操作等能力。课余教学也应该服务于地方,比如参加地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教学实习学校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太极拳等组织、裁判工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对地方学校予以支持,互为补充。
(三)逐步健全校本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校本化的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模式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实践能力培养管理及评价等内容。培养目标的确立应随经济体制的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充分考虑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中的容纳性和开发性,不断地调整结构与要素,使之更加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关键,也是整个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体系应使教学课、课外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闭环,充分培养学生语言、肢体语言、组织教学与比赛、拓展与管理的能力。实践能力管理和评价是使教学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只有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有效、真实的评价,教学目标才能更加科学,教学实践体系才能更加完善、科学。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积极探索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体育人才尤其是体育教师的重担,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教学实践、强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地建立和改进校本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体育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葛冰,蒋艳杰.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01):131-133.
[3]时立新,宋永晶,夏贵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7(01):325-327.
[4]茅菊兰.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保障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1):90-95.
作者:仇银霞 王慧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