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教育浅论(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体育教育浅论(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体育教育浅论(4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

所谓价值是指某项活动存在的意义,它既包括这项活动的主体进行该项活动的内在目的,也包括该项活动展开后所产生的具体的影响,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的价值从内涵上来看是十分丰富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身体素质出现了下降的局面。高校体育教育就是通过高效这样一个场所交给学生具体的增强学生体质的办法,并且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从而从学生的体质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上进行改善。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本身需要极大的毅力与耐力,对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就恰好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从宏观上来说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通过自身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推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不仅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专业的体育人才,并且从社会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这样一种全面能力的培养来推动高校学生成为人才,为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光发热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发展在经过多年的改革活动的推进,以及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建成了与学校师资水平相吻合的教师队伍以及相关的配套体育设施。在某些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还培养了不少国家需要的专业体育人才。高校体育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前景与未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计划,一次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的问题主要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许多高校为了在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惜采取损害运动员身体甚至是违反体育赛事规定的办法,造成了许多恶劣的影响,也违背了体育运动活动本身的精神要求。二是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停留在“比赛目的论”或者是“达标目的论”等片面的认识上,不能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界定,由此衍生出许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三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由于自身发展思想观念或者是在力量等主客观方面的条件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上原理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实际,并没有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意志的目的。

三、大学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未来发展本部分除了以下几点希望和建议:一是切实贯彻国家的体育精神,正确认识大学体育活动的价值。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是针对人的培养展开的,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也应当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功利主义作为资本主义腐败思想下的产物,学校应当积极地进行抵制,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活动还是在实际的赛事中都应当能够主动地从思想高度将这一毒瘤拔除。三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社会主义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存在并且需要体育活动这样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学校应当将二者紧密结合,加大体育教学活动的延续性与拓展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观念以及发展未来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进一步端正人们在对待体育教学活动方面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谋求大学体育发展更好的前景与未来。

作者:文兵单位:铜仁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一、高校方面应该解除对学生的限制

从本质上来讲,高等院校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就应该从思想方面入手,解除对学生思想的限制,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地加入到体育教育当中,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尽量消除在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控制,那么第一,高等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量的满足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去选择体育课程。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减少不良的情绪。这种教学模式,从主观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加的乐于去参加体育教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研究、发现和主动地学习,从而进一步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高等院校在这个新世纪的大环境中,应该去了解大学生的想法,根据他们的心理需要,抓住本质,开设课程。比如说,开设拓展训练。那么什么叫做拓展训练呢?拓展训练就是通过简单的训练来提升人自身的基本的运动能力,经过漫长的发展,拓展训练已经延伸到对于人格、管理和心理的锻炼。其实,拓展训练的并不是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提高人自身的基本机能,它主要是对心理的冲击,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刺激,锻炼学生心理能够接受大冲击的能力。拓展训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训练过程中充满着刺激与挑战,这与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追求生活中的刺激与挑战的心理相符合。所以将这种拓展训练加入到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当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兴趣,还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教育活动当中,并且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在这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新型的教育模式下,高等院校应该从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的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第一,高等院校应该在学生学习前就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前对于体育教育观念的认识的错误,并且认识到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性,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育能够使身体机能的到有效的锻炼,并且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与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并积极自觉地加入到体育教育当中。第二,高等院校应该主动地开展思想教育,对于学生的懈怠心理进行说服,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迎接挑战,提升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战胜体育活动中的困难。

三、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填充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地点就是课堂,他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运用多种教学的手法来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使学生们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摆脱枯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能力。比如说,教师能多组织一些体育形式的活动,在活动当中进行教学。如果想让学生篮球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可以组织篮球比赛,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积极主动地进行篮球机能的练习和摸索。这种没有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生会为了胜利而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实验、学习。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学生能够解放自己的思想,解除禁锢,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与发现,比如说互相交流,网络查询等等,进而提升自身对于篮球这个运动项目的认识。学生的这种在课后自己去查阅学习的方法,在课上进行比赛的方法,极大的激励着学生的自主性。其实比赛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比赛使学生在感受比赛中的愉悦氛围,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和在比赛前积极准备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的方法,作为教学的方式,例如课后的经验的交流,或者是其他的体育游戏活动。从而通过这种方法提升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模式,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使学生放弃抵抗学习体育活动的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的教育目标。总的来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极大的。这也是将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讨论与浅析,并且规划出相应的对策,激励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作者:赵珊珊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与兴趣培养

一、改进教学模式——发挥体育选项课的优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人才能产生行为上的积极表现——热情参与。增设体育选项课,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形成肯定有效有利。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大众运动项目,一般高校都有师资和场地条件开展这些运动,这些运动项目在课外锻炼也是活跃校园文化的主要节目,既有趣又有益,是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笔者近两年经过对2008-2009级在校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选择篮球和排球两项:选择健美操中,其中绝大多数为女生,显示出项目选择的性别差异。大部分学生选择篮球和排球的主要原因是,在从前的学习中经常接触这类体育项目,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增强团队意识;而选择健美操的女生,则认为可以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并有娱乐健身的功能。但有些项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武术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陶冶情操。

对于现有的体育选项课,得到学生认可的内容可以继续坚持搞好,没有得到认可的可以在今后的体育改革中逐渐调整,并适当增加新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等教学,艺术专业开设健美操、健身的教学,政法专业开设散手、武术等教学,以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使体育教学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既可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将参加体育课学习认为是一种乐趣、将体育锻炼自然地与生活内容相融合,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要改变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1.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24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编制的,其主要特点:柔缓均匀、舒展大力、进步时重心后移、前脚外展后再上步、初学者往往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四肢顾不了躯干。为了能尽快的让学生学好24式简化太极拳,针对这套太极拳的特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学生掌握成套动作、了解太极拳特点的重要技术手段。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应是遵循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在演练中能够带给学生“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反复细致的研究动作,以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适应太极拳特点的教学要求,这种组织方式既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练习激情,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对体育学习、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减少了不少无效的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新授教学内容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内容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能正确思维,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上课不让带手机,尤其是体育课。但是如果是讲授新知识新授课内容时,可以提前通知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先设下伏笔激起学生好奇心,然后在上课时,老师示范动作时,让学生进行拍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在课后对照所拍摄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推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安排练习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可安排学生自练、互练、小组全练,进行互比、互评,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适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团体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带操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老师重视自己,练习时积极性会极高,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练习更认真,就会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其他学生也有促进作用,达到教学目的,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技术性强的项目,可适当地通过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等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学会动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从而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如,健美操中过难的动作可以减慢动作的节奏,放慢音乐的节奏,从一拍一动到两拍一动甚至四拍一动,学生通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就能基本上掌握动作,然后再慢慢地加快节奏,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而目体验到了自己也行的肯定情绪。

4.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理论学习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评价,提高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信心;也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变化,合理调节体育锻炼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业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特别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在体质、心理、社会适应性等领域施加影响,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生兴趣爱好分班的选项教学形式,体育选项课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而且在同一个教学片断时间内选一个项目的人数可达150人以上,而一个项目的任课教师需5人以上,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度都是统一的,这样只有实施教考分离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才能是公平、公正的。为此必须探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教考分离”模式,也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选项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使老师之间形成了共同研究,相互探讨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和课外辅导的开展。通过“教考分离”模式就能够使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更加合理。由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是通过考核小组集体打分,这样保证了评分标准的严格执行,避免了任课老师凭主观任意给分的弊端,使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合理。这项改革一方面还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考核小组集体评分,使部分学生想蒙混过关的想法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同时实施教考分离还克服许多弊端,对学风和校风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练的好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的开展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只有把传统的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想学和兴趣所在,并赋予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与兴趣培养探析

【摘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本文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利用发挥体育选项课的特点、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评价等方法探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兴趣的培养

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体育项目,而且有规定的教材、固定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场地器材的保证,更有体育教师的指导,是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渠道。然而时下高校体育教育却面临着“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如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话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改进教学模式,发挥体育选项课的优点

教师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人才能产生行为上的积极表现――热情参与。增设体育选项课,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大众运动项目,一般高校都有师资和场地条件开展这些运动。学生在课外锻炼中也经常会参与这些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既有趣又有益,对活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笔者近两年经过对2009-2010级在校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选择篮球和排球两项;而在选择健美操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为女生。这显示出项目选择的性别差异。大部分男同学选择篮球和排球的主要原因是,在从前的学习中经常接触这类体育项目,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增强团队意识;而选择健美操的女生,则认为可以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并有娱乐健身的功能。但对于有些项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例如武术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陶冶情操,但学生却缺少参与的兴趣。学校应采取有效手段,促进这些项目在学生中的开展。

对于现有的体育选项课,得到学生认可的内容可以继续坚持搞好,没有得到认可的可以在今后的体育改革中逐渐调整,并适当增加新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等教学,艺术专业开设健美操、健身的教学,政法专业开设散手、武术等教学,以便于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使体育教学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这样既可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将参加体育课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将体育锻炼自然地与生活内容相融合,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要改变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一)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24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编制的,其主要特点:柔缓均匀、舒展大力,进步时重心后移,前脚外展后再上步。初学者往往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四肢顾不了躯干。为了能尽快地让学生学好24式简化太极拳,针对这套太极拳的特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学生掌握成套动作、了解太极拳特点的重要技术手段。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应遵循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在演练中能够带给学生“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反复细致地研究动作,以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适应太极拳特点的教学要求。这种组织方式既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练习激情,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对体育学习、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减少了不少无效的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教学内容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内容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能正确思维,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上课时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尤其是在上体育课时。但是如果是讲授新知识、新授课内容时,可以提前通知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先设下伏笔激起学生好奇心,然后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示范动作时,让学生进行拍摄,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在课后对照所拍摄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推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安排练习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可安排学生自练、互练、小组全练,进行互比、互评,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适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团体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带操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老师重视自己,练习时积极性会极高,注意力更集中,练习更认真,从而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对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有促进作用。对于技术性强的项目,可适当地在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等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学会动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从而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如,对于健美操中过难的动作可以减慢动作的节奏,放慢音乐的节奏,从一拍一动到两拍一动甚至四拍一动,学生通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就能基本上掌握动作,然后再慢慢地加快节奏。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而且体验到了“自己也行”的肯定情绪。

(四)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理性的、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理论学习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评价,提高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信心;也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的变化,合理调节体育锻炼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业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特别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会有一定的“亲密接触”,这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在体质、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生兴趣爱好分班的选项教学形式。由于体育选项课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所以在同一个教学片段时间内选一个项目的人数可达150人以上,而一个项目的任课教师需5人以上,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度都是统一的,这样只有实施教考分离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才能是公平、公正的。为此必须探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教考分离”模式,这也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选项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使老师之间形成了共同研究、相互探讨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和课外辅导的开展。通过“教考分离”模式就能够使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由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是通过考核小组集体打分,这样保证了评分标准的严格执行,避免了任课老师凭主观任意给分的弊端,使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合理。这项改革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考核小组集体评分,使部分学生企图蒙混过关的想法得到有效遏制。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同时实施教考分离还克服了许多弊端,对学风和校风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练的好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的开展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只有把传统的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