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教育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西藏体育教育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影响西藏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了西藏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进一步加大对西藏体育教育的投入,充实体育基础设施;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把好体育师资的出口关;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西藏农牧区体育教育;新时代新气象,要构建新型的西藏学校体育价值观。

关键词:新时代;西藏;体育教育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事业是基础工程,体育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体育之研究》中撰写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还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之于教育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体育教师队伍获得新突破,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成绩固然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体育课开课率不达标,体质监测不规范严谨,不能反映学生真实体质状况,体育教师改行严重等问题。党的召开为西藏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研究新时代西藏体育教育发展,对于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在健康西藏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体育强国建设中体育教育的角色承担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西藏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古代西藏体育教育产生是与劳动密不可分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西藏史前期,人们为适应劳动需要,制造了多种适合生存和生活的工具,这可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石刀、石球、石矛)等得到印证。而且,为使在劳动和使用工具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得以传承,人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带动身边的人开展学习,教育随之产生。这其中就孕育有体育的因素在内。西藏吐蕃王朝时期,体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藏王松赞为巩固王朝执政基础,开始兴办学校,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与打仗有关的知识技能。这时期的体育教育主要以军事技能为主,诸如骑射、技击等。近代以来,西藏体育教育受清朝“洋务运动”影响,体操课程进入正式学校教育内容,在驻藏大臣联豫所撰的《西藏初级小学堂记》中有“辟东偏余地为体操场,以教藏中之子弟”的记载。光绪34年(1908年)建立的拉萨陆军小学堂,特地修建器械体操场,以备训练,还为第一期学生40多人“购置了各种(体操)器械”和“操衣”。宣统二年(1910年)初,联豫在拉萨建立“速成(巡)警学(堂)”。当时,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把体操列为了必修课。[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遵照“十七条协议”原则,西藏逐步建立起现代教育。1952年创办拉萨小学,1956年创办拉萨中学,标志着西藏现代教育起步。但由于受当时西藏地方旧政府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缓慢。西藏现代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是以1959年民主改革为转折点,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使广大农奴翻身成为主人,广大平民子弟得以享有平等教育,西藏教育迅速发展,现代民族教育体系逐步建成,体育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体育教育迎来大发展时期。

二、西藏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体育教育供给不充分

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西藏现代经济社会在一段时间以来,处于经济运行的二元结构和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为转化这种双二元结构,加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政府采取总体供给方式,增强了西藏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作用发挥明显,表现为物资供给与分配,市场活动薄弱,商品经济作用发挥不显著。社会经济仍以维持生计为主要内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20年的跨越式发展,西藏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加强。西藏总财政自给率提升为6.45%,中央财政的供给力度依然占很大比重。而且,这些中央财政补贴在资源配置中,主要调配到交通、农林牧水、能源、社会发展等方面,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有限,限制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加之,西藏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资源配置中难免顾此失彼。虽然近些年西藏政府在教育事业投入上增长明显,但教育事业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出现了一些学校体育器材长期不能满足学生锻炼需求的矛盾,甚至出现有些偏远地区学校学生对篮球、足球都不能清楚知晓的现象。

2.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制约了体育教育的开展

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高海拔环境具有低压低氧、高辐射、风沙大、早晚温差大等环境特征,极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高原低氧对人脑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下降、反应判断能力降低、运动不能持久,运动能力下降明显,学习运动技术时间显著延长等。在海拔3680米主要为反应时间延长,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海拔4350米记忆功能出现退化。虽然人体会对高原低氧做出代偿性调整,但海拔高度超过5330米,人体就无法通过代偿反应来补偿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会出现机能障碍。[2]而且,高海拔环境也限制了一些激烈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周期,使得一些学生喜欢的诸如篮球、足球项目近展缓慢。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要有身体练习参与其中,通过适宜的运动强度、科学的练习量达到提高体能的目的。但高海拔环境下过量的身体练习量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而且还容易诱发高原疾病,甚至危及到生命。因此,高海拔环境下开展体育教育难度非常大,需要体育教师审慎选择教学内容,遵循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和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以及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科学把握高原低氧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制定适宜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展合理的运动练习量,完成高原开设体育课程需要达到的效果。

3.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体育师资队伍缺乏

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体育教师。而西藏紧缺的体育师资制约了各学校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各学校均聘请一些其它学科专业教师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西藏各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大多来自于西藏民族大学体育系和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高校每年毕业生源共计60至90名。且这些体育专业学生在岗位招聘中由于笔试成绩不达标而落选者也大有人在。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有1984所,教学点191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中学129所,小学805所,特殊学校5所,幼儿园1028所。这些学校均需大专学历层次以上的体育院校毕业生支撑学校体育教育。但此两所院校培养的体育师资远不能满足各学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

4.体育人文环境建设滞后,体育教育发展缺乏良好的软环境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更是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中央政府财政扶持主要集中到农牧民脱贫、住房、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上面,由于资金有限,导致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相对缓慢,体育人文环境建设滞后。集中表现为农牧区体育组织薄弱,体育健身场地不足,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人员匮乏,体育宣传不充分,体育活动开展数量、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因素的缺位导致农牧民对体育的定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农牧民健身意识不强,家庭体育教育观念淡薄,体育教育开展步履艰难。

三、新时展西藏体育教育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对西藏体育教育的投入,充实体育基础设施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标示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部分已进入世界前列。政府有更多的财力可以用于民生事业。西藏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在中央政府的总体供给下,经济自给能力不断加强,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位居全国三甲。第三产业不断增长,产业结构实现转型。体育产业对西藏经济发展促进带动作用明显,体育彩票销售逐年增高。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也必然带动政府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投资稳步增长,从而不断改善体育教育办学环境和条件,充实体育教育活动载体,丰富体育教育活动内容,为提升体育教育对象体质和增进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2.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把好体育师资的出口关

西藏政府部门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关注点在教师继续教育关口。而培养体育师资的师范院校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办学理念符合西藏的大政方针,使办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使办学效益实现人才培养更好的服务于西藏基础教育战线。现有高校体育师资培养存在着人才供给和需求错位的现象,高校培养的体育师资既不能满足西藏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又不能适应新一轮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所以,高校要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适应性调整,拓宽专业发展路径,要多元和具体设置课程,通过教学内容调整,教育观念的更新,把好体育教师出口关,为农牧区培养适合农牧区学校和乡村体育的专门人才。而且,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还应服务于西藏全民健身事业。要协调好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关系,毕竟体育强国建设是全体国民的素质提升,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要实现同向发展。

3.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西藏农牧区体育教育

党的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藏人口近80%集中在农牧区。因此,抓好西藏农牧区体育教育,就抓住了西藏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政府要充实农牧区体育师资,改善和配齐农牧区体育教育的设施设备,提高农牧区体育教师工资待遇,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人才。统计显示,2016年底西藏乡村小学、幼儿园共有1449所,在校学生(幼儿)21.3万人。庞大的农牧区教育需要政府部门在人、财、物上给予更多的扶持,而政府部门也切实采取了多种政策扶持力度来提升农牧区教育水平。2017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乡村教师建设“五大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培养补充工程、全员提升工程、管理改革工程、待遇提升工程”。[3]这一举措为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现状,提高农牧区整体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利支撑。

4.新时代新气象,要构建新型的西藏学校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体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体育价值观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人们对体育总体价值的认识,主要表现为重视还是鄙视体育;另一个层次是对体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上。体育价值取向有三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体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工具论)和人本位、社会本位双重奏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决定着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报告中指出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报告指明了体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体育强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体育价值的取向选择是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双重奏的价值取向。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西藏要积极构建新型的学校体育价值观。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期。曾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报告也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新时代西藏体育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为西藏人民身体健康做出贡献。体育教育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必须构建新型的体育价值观。而“学校体育价值观与学校的体育目的和学校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4],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而应转化为一种新的认识,对体育功能全新的解读,它应该成为人们长期坚持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培育的新的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丁玲辉.西藏古代的体育教育[J].西藏研究,2001(1):127-130.

[2]韩国玲.高原低氧对人体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09,19(4):62-64.

[3]习淑?.西藏启动“五大工程”加大对乡村教师支持力度[EB/OL].中国西藏网,2017,8.

[4]李可兴,黄晓丽.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33(3):59-60.

作者:田志军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