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解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体育教学解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体育教学解析(4篇)

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现代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文章以逻辑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研究,提出五点策略,并对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出几点建议,启发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借助于微电子学的计算机技术与电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并通过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等的获取来加工处理和传播信息的一门技术。[1]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管在哪个领域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学校体育领域中,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便是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上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求,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1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概念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中放弃以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法,而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理念。这是一个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由整合变为深度融合的信号,由整合变为深度融合,融合程度由浅而深,切入点更准。由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进行技术支持的重大变革,而不是渐进性的修修补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3]即由“教师主导”或“学生主体”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结构。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就是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改变传统课中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惯性范式,改变不仅是课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且还包括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位一体,循环相连,以学生为主体、以特定环境为依托,教师将运动技术动作变为整合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实现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策略改革,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到实践上的尝试,对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见图1)

2.1学习动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决定行动。在大数据信息化的今天,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原有的传统体育教学手段、方法、模式、思想、制度已然不能适合新时代的需要,这需要广大教师队伍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改变旧有教学思想的藩篱,动员思想,从思想上改变体育教师落后的信息技术思想观念,端正态度,予以正视和接受。组织会议、论坛交流。教育行政部门、各名师共同体、各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会议,使信息技术的融合深入到每位体育老师的教学理念中来。学校领导的积极带头和行动实践,才能带动和影响教师的思想转变。学校要定期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学习关于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技术技巧,并推出示范课,让老师们充分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学校大力营造体育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积极氛围,学校领导思想上的重视和传统教学模式思想的转变。

2.2工具使用,解决技术操作问题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工具在体育课中的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体育课上的多媒体也被引进应用。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会出现很多具体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使得体育课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停留在低水平的操作或者操作的模糊性,信息技术的很多应用没能深度挖掘。同时信息技术的开发力度不够,体育信息技术投入不足,体育信息网站开发不足,体育教师忽视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工具的使用是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只有器物层面的熟练操作,才能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的深度融合。体育教师晋升的计算机(IT)考试可提高体育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能够很好的解决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的工具使用问题,解决技术操作的问题。学校可以定期派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理念和应用,促进信息技术的工具在体育课堂上更好的应用。

2.3资源收集,解决操作模糊问题

技术操作的信息技术工具问题是对信心技术的具体操作阶段,具有技术层面的可行性,掌握了技术,接下来是就是对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融合等模糊性问题的解决。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全国各地关于体育方面的信息技术和体育课深度融合的尝试和已有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研究相关的成功案例,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4建立理念,解决学习内化问题

学习理念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将理念内化和融合吸收,只有将学习的新思想理念,学习的经验和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把先行者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认知并可以进行操作,才能真正为自己的体育教学服务。解决好体育教师的理念构建,融合吸收学习经验,解决学习内化的问题,是应用于教学实践,理论到实践实现飞跃的关键一步。学校体育组可以定期组织信息技术评课大赛。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上课比赛,或定期组织信息技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2.5实践尝试,解决教学反馈问题

体育教学是行为教学,信息技术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来展示信息内容,在通过突破传统思想,学习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关于信息技术的资源收集后最终要归于实践。在体育教学主客体的行为互动中,实现教师主体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客体的知识传输,使得体育教学课堂更加活泼生动,事半功倍。信息技术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来展示信息内容,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标准示范动作吸引了学生,使其建立了良好的动作形象,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4]进行教学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前进。体育教学最好的反馈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是否给老师的教学减轻负担,老师的工作量有没有增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检测学生的身体素质,每节课的运动量,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身体素质记录档案,学生可以自己检测自己的身体素质的各个指标是否有所提高,哪些方面没有提高需要加强锻炼。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后的反思、批判、归纳和总结,提升理念高度和深度,再继续指导教学,实现认识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3对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议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所以在体育课堂的开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误区。第一,要体现出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凸显体育课程的主体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体育课堂的辅助手段,利用好信息技术来优化自身的教学,不能反客为主,避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过度依赖,[5]将体育课的特色和自身的特点埋没,而使得体育课变成了信息技术课。所以体育课程中还要体现出体育教学技能和学生的体能发展等特点。第二,信息技术与体育的融合要体现出体育课教与学的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使用是为了优化课程的结构、提高课堂的效率。体育课堂的教与学要有体育教学的特点,如学生的学必须要反复的练习、反复的体会,必须要有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学手段,比如在体育课堂中间多媒体、ipad的使用、运动手环等,这是我们在教学手段中用到的信息技术,这些手段的应用只要是不影响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使用的方法得当,时机恰当,方法手段正确合理,优化了课堂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称之为一次成功的体育课。第三,根据实施体育课程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一刀切,搞整体划一,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融合和应用是建立在减轻体育教师示范负担、提高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应根据实际体育课内容和实际情况安排。如对于基础简单、示范效果好的动作和技术,如果再应用信息技术就显得大题小做了,不仅影响课的安排进度,而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密度减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四,形成资源共享。在体育课的过程中,即使没有运用信息技术,但仍可以渗透信息技术的元素,形成资源共享。一方面,通过手机、摄像机等摄影工具将整堂体育课拍下来,放在公开的信息平台上让所的有学生都能看到,这也属于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一定就是狭隘的使用技术手段层面,获取信息后的传播共享也是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拍摄的微视频放在网络上,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时候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当学生放学或者节假日不在学校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等信息平台去自主学习,如篮球的投篮、游泳的技术、羽毛球的技术等等。

4结语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广大体育教师应顺应潮流、转变观念,当然也不要盲目的去追求赶时髦,为了作秀和面子工程而忘记体育课的初衷和体育课的本质功能,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合理恰当的把网络教学新模式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解决重难点,还有利于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积极向上、娱乐活泼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我们只有发扬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合理融合与应用,同时正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江.信息技术优化中学体育教学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108-1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7-15.

[4]邓小敏.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运动,2011(08):66-67.

[5]于建光.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36-37.

作者:孙莉莉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性教育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教育进行剖析,使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过程存在人性教育现象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以此唤醒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人性教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形式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体育工作者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样能使体育教学真真的体现和达到“健康第一”“终生体育”“全人教育”等教育指导思想,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体育人的最终目标,然而,观之我们现今的中学体育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学内容已变的单一化,对于体育工作者来说,是每节体育课重复着应试考试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总是被动的参与者,这些是和体育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当然,这其中对于中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忽视,也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把中韩美学者对于人性教育的观点和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条理性的整合,列举出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性教育的种类,以此唤醒中学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培养。

1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从2011年10月在轰动一时的广东省佛山市“小悦悦”事件、2012年11月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在垃圾桶被冻死事件,到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等,无不反映出了在如今高速经济发展背后人性道德缺失的问题,就像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陈道明在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着急的是人性、价值观的坠落”。那么,针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我们不仅要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更要探寻解决的办法。人性教育是对人性的理性体认、善性启发和追求人性真善美的丰富性教育。[1]陈云恺(2002)认为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人性教育是式实现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强调在课程中渗透“人性”“人情”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从课程教育的视角对人性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剖析。[2]刘易平,卢立昕(2013)从教育学家潘光旦的人性教育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应该回到人自身,应根据人的性别、通性、个性等不同的特性出发,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应回到人的自身,实现健全的人性教育。[3]马俊骅(2011)从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强调人性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灵魂,认为学生在应试教育相适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健康的心灵情感和自由的健全人性往往被教育者忽视,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学生的人性教育开始。[4]那么,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人性教育的内容和地位,又是什么样状况呢?体育课程的特点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4年,体育界老前辈马约翰先生撰写的《体育的迁移价值》的文章中,认为在运动场上“是培养学生品格的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艰苦的训练可以“培养青年们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胜利的决心”[5],他认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种种性格表象其实就是人性价值的迁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体育活动中存在人性价值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美国教育学者Weinberg,Gould(2003)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意义,体育教师对于人性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重要性要重新的认识,在现场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地摸索人性教育方法,进而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人性教育。[6]同样,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国家在2010《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更是强调:在体育课程过程中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可见在新世代的体育教育背景和要求下,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陈云恺(2002)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中,人性教育并未得到重视,在推崇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应把人性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来发展和提高,对人性教育本质认识不深导致我们的青少年整体的道德水准下降,人文素质欠缺等。[7]此外,笔者考察大量关于人性教育先行研究中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教育学课程、历史学课程、语文教学课程、经济学课程等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但是至今为止,以体育课程为主题的人性教育的研究并没有,笔者认为,因为体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人性教育的摸索,更具实际价值。鉴于此,本论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现行研究考察的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教育进行剖析,使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过程存在人性教育现象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以此唤醒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培养。

2相关概念

关于人性(Personality)的概念,古代思想家孔子从“性”与“习”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天生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因为“习”的变化,人的本性也就产生了变化,然而,孔子没有对人的本性给予明确的阐述,直至孟子以“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思想的出现,即人与动物存在差异性所具有的本性。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学者对人性的理解,就更为显性和直白,如,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王海明指出:“人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共性,可以分为一般的、低级的和特殊的、高级的,前者强调的是和动物无差别的行走、攀爬、食欲、性欲等等;后者强调的是创造、理智、意志、思想等等。[8]人性教育(CharacterEducation),准确一点说,是完善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2]美国教育学者Lavay,French&Henderson(2006)认为:青少年人性教育过程是以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这一理论,指导者能够有意图和有目的为实现人性教育发展的过程,称为人性教育。

3体育课程中人性教育的探索

对于人性教育的内容,美国青少年专门教育机构JosephsonInstitute发表了青少年人性教育的6个核心部分,它们是信赖(Trustworthiness)、尊敬(Respect)、责任感(Responsibility)、公正性(Fairness)、关怀(Caring)和民主的市民意识(Citizenship)。[10]笔者通过梳理大量关于中外学校体育中的人性教育内容,可大致总结为以下5点: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意志品质,为了更便于读者对人性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分别将中、美、韩三国学者对人性教育的内容进行如下总结。通过以上对中外人性教育内容的比较,笔者认为可将人性教育归纳为:社会化人性教育和个体化人性教育,鉴于此,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教育的探寻中,本论文将从对学生社会化情感培养和对学生竞争精神与意志品质的培养的两方面进行剖析。

3.1对学生社会化情感的培养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1984)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11]此外,郑杭生(1994)认为学校体育目标必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体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和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尽快使学生个体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标也必须不断主动地适应这种新的要求。[12]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机构之一,那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哪些视角对社会情感化进行剖析呢,笔者从大量文献得知,美国体育学者一直从对学校体育中学生社会化情感培养进行阐述,见图1;Berkowitz&Bier(2005)认为图1这5点在隶属于人性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合作关系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价值性和有效性[13],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和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它们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较多是带着自我意识参与的,有想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情绪发泄、调节情绪和寻求刺激,也有学生想在体育活动中强身健体、保持体态和娱乐追求等,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同,体现了学生自我主观意识不同;为了在比赛中获取胜利或为了在课堂中能够正确的掌握体育技能,学生在遇到困境时候,主动在心理状态和身体形态上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总之,不论是心理上或动作姿态的上调整,还是调整后的效果如何,都是学生为了是自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自我调整的体现,体育教师是要加以鼓励的。社会意识(socialawareness)和人际关系的处理(relationshipskills),社会意识在哲学领域是一个大的范畴,本论文仅在中学生体育参与过程中对学生社会意识情感培养的作用中进行阐述,当婴儿诞生的那一天,就注定他已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父母乃至整个社会都构成了联系,同样,在体育课上,学生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与周围的学生、体育老师和体育教学活动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群体,体育活动时,个体学生必然要与自己同学和老师有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和接触,这过程必然会为他们以后的社会适应提供帮助。责任意识的培养(responsibledecision-making),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的平常而又朴素,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在篮球比赛中,每个人在场上的分工不同,担当的责任也就不同,如后卫主要负责组织队伍的球的顺畅进行,前锋主要负责进攻对方领地,中锋主要负责篮板与防守等,每个位置都是其团队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每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才有可能获取比赛的最后胜利,责任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的是强健的人格、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教授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中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3.2对学生竞争精神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最大特点是: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体育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体育比赛活动中,为了获取最后的胜利,同学之间存在着身体与身体的碰撞和意志品质上的直接较量,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将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精神与意志品质上对学生潜意识的培养,都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应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三点,第一,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有个人技术和体能之间的较量,也有个人与个人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较量,当然,不论存在着什么样的形式,竞争总是存在的,为了最后的胜利和荣誉,学生们倾其所能,纵然最后失败,但过程中的拼搏竞争意识培养,必将为未来的社会竞争生存中打下基础;第二,自我竞争与他人竞争,自我竞争强调是在个人技术,个人目标的实现或是团队竞争中突破自我的竞争,这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自我实现目标,也有在比赛中,克服境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求胜精神;他人竞争,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在团队比赛中体现的较多,在比赛的规则范围内,学生通过自己拼搏竞争来体现出学生的个人价值;第三,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公平竞争的理念,竞技规则是竞技比赛的基础,是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公平竞争”也是在规则的框架下进行的,“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次,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人的意志品质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同样不应忽视,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培养了学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和顽强的毅力等优质的品质。那么在学生意志培养方面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点重视:(1)自控性的培养,又叫自制力,是指一个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绪的行为;如在篮球比赛中出现的裁判误判或是与对手之间出现了摩擦,这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控性的情绪表现,就是意志品质中所要求的重要一点。(2)学生坚忍不拔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主要表现是在学生每当遇到困难时,学生敢于直面困难,解决困难,不放弃任何成功机会,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在言辞举止中不时的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良好的评价,这样方可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反复过程后,学生的将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3)果断性的培养,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做出行为决策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效能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跳水、双杆、篮球关键球的投出、鞍马等都能为学生果断性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可能。(4)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抗压、抗干扰等心理品质,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人性教育,体育教学与人性教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身体的锻炼和技能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人性教育,反过来,人性教育发展也为学生在体育锻炼和技能学习上提供了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动力。本论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性教育的探寻,得知,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性教育发展和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学生的社会化情感发展和个体人性化发展两方面,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不应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应把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发展列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重把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等与学生的人性教育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云恺.论述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2(1):13-15.

[2]陈云恺.人性教育: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3]刘易平,卢立昕.教育应该回到人自身——论潘光坦的人性教育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7).

[4]马俊骅.现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性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9).

[5]许龙成.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耦合之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

作者:林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体育部

第三篇:中学体育教学学生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的中学中,很多学生都对体育课没有足够的兴趣,体育课同其他文化课程相比,课堂纪律涣散,学生缺乏耐力,学生对待体育课程消极的态度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经验和参考相关文献,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学生问题;解决对策

体育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发展,针对近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国家开展了“阳光体育工程”,增加了日常体育课程的课时数,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不重视、没有兴趣,给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也就难以达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体育老师必须引起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慢慢改变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课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地位在逐渐提高,作用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历史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对待体育课程都没有正确的态度,认为上体育课就是受累、吃苦或者玩耍,从思想上就不重视体育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足

通过对中学生上体育课时的状态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由于体育课程氛围比较开放,管理难度大,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聊天,对老师讲解的专业体育知识没有兴趣;或者有的学生只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的学生只愿意自由活动,也有一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方式逃课。[1]

(二)课堂组织纪律涣散

上课期间,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爱打闹,小动作不断;另有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上课期间态度不端正,吃零食,没有经过老师同意四处走动,不服从老师的安排,对于课程需要完成的项目拒不参加,课堂组织纪律形同虚设。

(三)意志品质薄弱

体育课程涉及的项目较多,对于一些比较辛苦的项目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不愿意吃苦受累;对一些身体对抗性强的项目,缺乏合作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经常在体育练习中偷懒、请假,以各种方式躲避体育练习。[2]

二、针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趣味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兴趣增加的同时转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体育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可以采用小组比赛融入国际规则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并发挥自己的价值。

(二)加强课堂纪律,严格管理

在体育教学中,要想保证课堂纪律,必须端正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服从老师的安排。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格外注重自己的权威性,严格课堂的组织纪律,不能因为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而忽略了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特长发挥和创新性思维都需要在一定的纪律范围内。例如: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一般都会进行准备活动,活动筋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加量或者减量,从而有效地控制学生在活动中吵、乱的现象。同时要将学生日常的表现纳入到年底考核中,以此进一步规范课堂纪律。[3]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的意志力在其自身的体质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的结合,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意志力,那么在面对很多高强度的体育项目时就不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多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取得进步要给予表扬,让学生在日常锻炼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4]

三、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逐渐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要注意矫治和疏导并用,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解决,从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殷鼎,杨建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1):50-51.

[2]吴九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5(6):216.

[3]蒋小燕.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文理导航旬刊,2015(6):309.

[4]张竞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06.

作者:侯丽华 单位:黑龙江省五常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摘要: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更要磨练他们的品质。因为,时代对这一代年轻提出的要求不仅是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中学体育;学生品质;培养研究

就目前来看,社会大众及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学生在体育课上品质的培养尤其重要。如果不重视品质的培养就将影响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人生观的建立。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更要磨练他们的品质。因为,时代对这一代年轻提出的要求不仅是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对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学生品质的培养需要素质过硬的教师

首先,要求体育教师有丰富的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古语说“学高为师”就是要求体育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把各方面知识串联起来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和以往有了很大区别,现在的学生接触的层面,比以往更广,也更多。网络和电视等媒体不断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而学生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比我们更强、更快。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断接受新兴事物、不断开拓自己眼界、不断丰富知识,这样才能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对我们的更高要求。其次,要求体育教师有良好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古语说“身正为范”就是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有顽强的作风。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品格、家庭、身体素质的方面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态度。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一碗水端平,真心实意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毫无保留,不要给学生和自己留有遗憾。而在体育和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样才是以身示范的做用。学生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顽强的品质随今后的生活和体育锻炼有着重要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会从内心向体育教师靠拢,才会从内心认可老师,才会不断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让学生做到这一点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才是成功的。再次,要求体育教师有全新的教育观念。由于部分教师思想存在片面化,体育教学中存在只是重视训练,而忽视心理训练。而体育课我们体育教师接触和交流的是新时代的高中生,他们的思想更前卫、眼界更宽广、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强,要求我们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拘小节、大胆开拓,去迎合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全面有效的组织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是学生和家长都满意的教师。

2提升学生品质的实践策略

2.1自制器材的使用:目前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差,体育场、跑道、体育器材远远不能达到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上本身本地区自然环境又较为恶劣。这样让学生在十分不利的自然条件下进行训练,对培养学生顽强的品质也是大有帮助的。但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确是十分高涨的。他们自己研发的小体育器材和简单的体育游戏,不断培养了自己的品质。恶劣的环境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财富。2.2教师要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品质:其他的学科大多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来锻炼学生品质。如球类项目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纪律行为目的的;冰雪项目是培养学生对恶劣环境的抗争能力为目的的;单杠、双杠、攀爬架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危险为目的的;竞赛项目是以培养学生拼搏精神为目的的;体育游戏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同的针对性,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才会对学生品质的培养起到全面的作用。2.3通过组织体育比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质:体育比赛要求班级是一个团队,一切行动都要以班级的利益为重。班级这个集体胜利了,每个学生的个体才是成功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只有整个班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班级才会取得成功。(这样的体育活动最好选择拔河、球类比赛、接力比赛等)2.4促进身心全面的教育: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相对比较特殊,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有超过30%的学生是单亲,从小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性格孤僻的学生又比较多,给体育课教学增加了难度。要求体育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要充当心理医生,帮助孩子们解决相关的问题,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和教学。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才会有健康的心智和价值观。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3结论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我们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如今的学生意志品质又特别薄弱,解决他们品质的问题有刻不容缓。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加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为时代培养出合格人才竭尽自己的全力,做到无愧于自己神圣的职业。

参考文献

[1]曹凯齐.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6,(33):177-178.

[2]樊亚海.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4,(11):155.

[3]刘礼敏,王拱彪.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J].内江科技,2012,(07):73-74.

[4]康辉斌,陈林丹.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与运用[J].科技信息,2009,(08):262-263.

作者:李猛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