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及教学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体育学科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从小学、初高中,一直到大学,都作为教学内容并为其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我国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成为了如今各大高校探讨及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体育心理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过程中现存的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从而使得大学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心理;教学对策
1阶段性体育心理特征
1.1求知心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求学阶段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从而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大学体育教学方面,学生对体育世界的探索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些学生甚至对体育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求学兴趣及热情。由于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对较深,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在各学科之间能够建立起知识联系,更加完整地进行知识学习。但随着大学阶段学习课程的增加及学业的繁重,这种重要的求知心理在渐渐削弱甚至消失。
1.2无助心理
就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状况而言,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之上,难以了解体育运动的实质内容及体育动作的精髓,更谈不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来实现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同时,大学阶段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是较为陌生的,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因此,大学生在大学体育学习过程中,通常处于陌生的环境之中,非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无助心理,但这种状态通常只存在初入学的阶段,时间也相对较短。
1.3交际心理
就大学阶段来说,学生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每个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维习惯,他们因大学而聚集在一起,离不开人际交往,而且在交往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避免枯燥无味及单调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人际关系的扩大,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要求在交往时以应有灵活多变的交往方式,而体育运动作为交往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甚至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时的首要选择方式。如此一来,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交际能力和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1.4健身健心心理
大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期,不能由于大学生的年龄而忽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由于课业的繁重,课外活动的增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如果不及时加以排解,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容易导致学生的身心恶性发展,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不良的校园风气。为防止不良情绪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活动对身体和心理状态进行锻炼和调节,重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生活热情,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
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大学体育教学,只注重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系列体育活动例如跳远、跑步、仰卧起坐等,都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往往忽略了对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大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也只是机械地介绍体育知识和教授体育技能,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心理状态及心理发展状况的关注,没有在学生当中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理念。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分析。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
体育课程尽管是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其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相对,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放松身心,但又强调脑力与体力的充分结合与锻炼。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课程是一门与学生心理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此外,体育课程的体力活动特点也是对文化课的不足的补充,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1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寻找正确的突破口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灌输之外,除了传授体育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不能一味地认为体育教学只是机械地进行动作教学,而忽略了对心理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及思想交流,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想获得什么,在反复和充分的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并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寻找正确的突破口,同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其解决困惑和难题,从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时刻把握心理状态的变化,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3.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脑力与体力的结合是体育课程的明显特点,既包括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也包括对身体机能的锻炼和提高。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堂中的活动形式以集体游戏为最常见的形式,这一形式避免了活动的单调乏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时候,应当予以鼓励和关爱,不能因为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对其远离和排斥。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知识的力量,并与实践充分结合,共同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使得学生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直面挑战,不被困难所击倒。
3.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体育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元素之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当开设大众的、接受度高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健美操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心理状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及体育锻炼,强化学习动机。
3.2.2合理安排课堂,关注差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完成课后学习作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难免会有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差生的心理状态,避免差生产生厌学心理。在碰到比较复杂的体育动作或者比较深奥难懂的知识点的时候,差生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从而采取逃避措施例如不完成作业、逃课等不良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不良作风,会导致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和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照顾差生的能力程度和心理状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心理和思维误区,给予正确的指引和教育,对差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尽量丰富体育活动,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方式,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3.2.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充分的沟通,在情感上能够产生共鸣,减少学生的消极心态和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热情。学生群体中,必定会存在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也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面对这些差生,教师应该注重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此辅助进行分层次教学,适当鼓励差生,对优点予以表扬和支持,对缺点进行引导教育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现今的大学体育教学,主要还是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机会,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2.4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缓解学生的过度焦虑情绪
部分学生的过度焦虑情绪,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学生中尤其是差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抵触情绪主要来源于焦虑情绪,过分的自卑导致学生躲避学习,躲避体育课堂,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的焦虑心理,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调整课堂的运动量,并在学生中积极进行调查,将反馈意见整合并充分考虑,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分层次教学中,也强调设计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更有效地适应课堂。在教学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状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维护学生地位和自尊,尽量减少或消除学生的过度焦虑心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海燕.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31-32.
[2]王元水.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状态的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3,21(6):108-110.
[3]李章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及体育教学中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76-78..
作者:武琳昭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