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来说,如何在面临体育课教学学时减少,教学内容单一化,体育教学与教研割裂,体育教师数量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现实情况下,积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把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与专业需求特殊身体素质要求相结合进行,为此构建专业体育教学模式完善高职体育教学要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专业体育

2016年4月21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7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发展情况,文件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两个方面内容。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提出要完善体育课程,要求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基础上,提出大力推动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优势项目,挖掘整理民族项目,来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1]这一文件的颁布实施,既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提供一个良好机遇。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总的规模已达到1335所院校,并且办学专业逐年在增加,高职高专教育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的办学模式也从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发展,其中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日趋加强,“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深入推进:高职学院提出“校企一体、技能训练不间断”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办学模式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当前的教学需要,需要从“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宏观层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要充分考虑高职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注重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体适能的研究,必须把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所需求特殊身体素质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学时减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2]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设3学期的体育课,部分高职院校开设4学期的体育课,还有极少数高职院校为了保障专业课的学时甚至将体育课程学习时间压缩为2个学期的体育课的学时,目前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课总学时40%,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时间,同时必然会减少一定公共课程的学时,在国家对“两课”教学的学时数有着明确规定,如今又是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中外语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高职院校只能压缩公共体育课程,在有限体育教学学时内如何有效的发挥出应有作用是每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学时普遍存在着被压缩的情况,从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也迫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必要改革,才能有效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局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化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多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主要以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对单一,部分院校仅以学生兴趣为主的开展选项课的体育教学模式,普遍没有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体育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没有把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需求身体素质需求是不同的加以区分,更没有把学生体能能否适应将来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身心素质要求作为评价体育教学的依据。例如民航乘务、高铁乘务专业对学生形体要求比较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体操与舞蹈知识技能需求比较多。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没有紧密结合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研究活动两者是割裂的,体育教师的任务只是搞好体育教学活动,体育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与学者的事情。造成体育教师只按照规定教学内容机械化来安排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需求是不同的,来考虑安排适宜教学项目内容。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紧张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总量人数不足,近年高职院校的无论是从招生规模总人数来讲,还是从招生专业的数量都呈持续性增加,但是各高职院校新增加的体育教师数量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当前各个高职院校的人员编制都比较紧张,新进教师多数以新兴学科专业课教师为主;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呈现结构性紧张,由于体育教师年龄、性别差异,造成一些教师只能教授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这些新兴运动项目恰恰是同学深受喜爱的运动项目、具有时代性、娱乐性、趣味性的。

二、高职院校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情况,借鉴有关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实践教学,注重职业体能在体育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发展需要的身体素质,构建根据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选择运动项目。结合我院实际开设专业情况与就业岗位要求特殊身体素质,构建出高职院校专业体育教学模式(如图1)。

(一)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我院与大多数高职高专学院采用开设体育课为三个学期的教学时间,第一学的教学能内容主要是以田径为主的体适能练习,培养学生速度、耐力、力量增强学生心肺功能,为发展学生全面身体素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安排1至2个专项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满足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岗位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要求,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安排的教学内容也不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终身性。通过我院选择部分专业经过近三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达到一定预期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的职业体能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加,自觉性增强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打下一个良好身体基础,更快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同时也改善了长期以来学院体育场地与器材以及体育教师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局面。例如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在第三年的职业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安排为幼儿体操和幼儿舞蹈两个项目;高铁乘务专业在职业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形体训练和健美操两个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和园林工程专业在职业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安排足球和定向越野跑。

(二)根据专业群特点设置相适应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目前我院开设的专业以及学生以后就业岗位所需要特殊身体素质要求基础上,对身体素质要求相近的专业建立专业群体育课,有针对性选择1-2种运动项目作为专业体育课的内容。(如表1)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专业类型:动态类型、室内活动类型、户外活动类型、交际活动型。

三、结语

专业体育课改变传统高职体育课程分强调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为主要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同时化解当前体育教师人数相对短缺的矛盾,有利助于开放高职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实现健康目标。最主要的实现了体育教师通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殊需求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不仅有利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满足未来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特殊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国办发【2016】27号文件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作者:罗金星 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