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高校体育教学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理念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而教育部门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我国普通高校顺应发展潮流,对于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在该文中,笔者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对策
在该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其次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越发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针对于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体育的功能和结构的视角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站在这一视角对高校体育进行探讨时可将体育教学看成三个阶段,这三个教学阶段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总结,笔者将其三个过程归纳为教学的体育过程、训练的体育过程以及娱乐的体育过程;在这三个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对于以教学为核心的体育过程而言,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对体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有将三个教学过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才能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从体育性质的视角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的;提到体育课,学生就会认为是一种让学生放松的娱乐方式,其是则不然,具体而言,它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基础体育课、专业体育课以及俱乐部体育课。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性质的体育可进行融合教学或者侧重教学。在上文中,笔者提到的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就是使学生自我放松的娱乐方式,导致这一局面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不够重视,高校要想提升体育课的效率,就应对其教学加以重视。首先对于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应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指令性纲领为基础展开;其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有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和学校的实际状况,最终结合各个方面形成多个教学模式。例如:像三基性、并列性以及三段性教学模式,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的发展,其机构框架也趋于成熟,其也发展为最为典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几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这方面的原因,各个高校对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持有不同的观点。通过新课标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应分层化进行教学,对于课堂的开发要突破室内、室外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还要进行教材多样化,体系评级理性化,另外,对于课程的排编也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这一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教学规律的制约无法实现,现阶段,对于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体育教学体系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既是探索阶段,在教学体系探讨中,各个体系同时进步,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争”的过程中虽然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各个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还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从核心思想的角度来看,各个教学模式是不存在好坏之分的。有些高校对教学方法进行联合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进而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到学校自身因素的影响,既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较大差异。
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
笔者通过对各个高校进行实地调差,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四个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原有单一的仅供娱乐的体育课程要具有众多的体育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学校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短时间内要求在体育课程中接纳“外来异物”,教学负担过重,进而导致体育教学“华而不实,空有其表”。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其才是课堂的主人,因而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进行体育之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但是在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基础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其辅助功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否则,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将被淡化,其体育课也仅仅流于形式。另外,进行体育教学最为直接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地增加教学项目。体育课是高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其也是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最为基础的部分。若将高校体育课简化为学生娱乐的形式,那么,课堂完全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进而也没有开展这门课的必要了。要想实现大纲的教学任务,除了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因而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只有两者相互合作,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我国有很多高校,体育器材的配置不够完善。要想将体育教学模式彻底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去,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努力,还要求具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硬件。但是由于受到基本国情的制约,在体育教学硬件的配置上远远不达标。一些体育项目对于硬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例如像滑轮项目,对于学校而言,应建立相应的场地,对于学生而言,应人手一双滑轮鞋,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一双滑轮鞋也要100元左右,对于学生而言,其是一笔较大的支出,进而很难落到实处。一方面,高校要求授课时应以小班代替大班,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少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学生多,师资力量匮乏的局面。为缓解这一局面,高校还是按照原有的人数进行上课。高校建立体育馆的目的就是在对学生开放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又是另一番景象,有不少高校为了在有关部门检查时做好面子工作,体育馆长期关闭。基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第一,应在教学的过程应体现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第二,在开设体育之外,还应开设侧重点不同的体育选修课,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第三,学校要联合社团定期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第四,要适当地完善教育器材并做好老师的培训工作。第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体育教育框架。
3结语
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我们应对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组合优化。以上便构成笔者在该文所论述的观点,以期为读者、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帮助。
作者:周宝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大洋,杨俊.制约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28).
[2]杨威.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45.
[3]吴梦.论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36.
第二篇:拓展训练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高校体育体制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也在逐渐改革完善,其中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育训练模式,该训练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团体协作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拓展训练理念以学生为本,能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文化素养,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满足体育多元化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该文则主要在拓展训练理念下对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希望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改革
当前大学生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尤其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在逐渐完善教育体制,许多高校都开始重视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理念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现如今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没有全方面地发展学生。所以引入拓展训练理念能让体育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改革,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1拓展训练理念下改革教学目标,开阔学生视野
大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渠道,其人才培养质量受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高校要使自己设立的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相互适应。高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挑战自我、体验自然和充分融入团队,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观察方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高校体育应改变传统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品格和集体意识。现代大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重视新的体育活动,高校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从描述性到程序性逐步提高教学内容。现代大学生有广泛的知识面,注意新的体育活动,应用型高校培训应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进行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逐步提高从描述性水平,从学生的简单拓展训练发展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能力运动技能不再存在背后的目标。学生扩大自己的能力,挑战自己的极限,体验美好的生活。普通高校教学要具备开放性价值理念,不断学习体育和发展体育教育,才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出关心社会和自主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增强参与全球性竞争的实力。
2拓展训练理念下改革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形式有3种,第一种小班教学即小班教育是限制学生的教学形式,可以加强师生关系,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效果。第二类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指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水平相近的小组,这些学生在教师适合的分层策略中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发展。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人人有所得,个个有兴趣。现在对于拓展训练院校有不同的形式选择,大多数学院和大学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每个模式都受到了学生的好评。除了上述总结的两种,还总结常见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形式。(1)利用场内场地,这种模式通过校内场地进行简单的建设和开发就能实时拓展训练,同时保证有单独的专职教师,其中该教学模式也主要面对校内师生,授课相对简单,安全系数比较高,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即缺少真实的户外体验且受到场地限制,导致学生选课人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校内场地与野外场地相互结合。需要高校内有完善的拓展训练场地和设施,也有设备齐全的户外基地,学生在校内可以学习由专职教师授课的项目,也可在户外训练基地培养技能,由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技能教师教导,教师具备较强的户外风险处理能力。这种拓展训练有各种限制,然而可以在一些如地质、石油、水利、勘测、农业等需要野外作业的专业中推广,拓展训练可通过户外运动影响力和需要野外作业的专业要求来把拓展课程打造成特色课程,体现拓展训练户外教育特色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训练理念下改革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身心素质
现代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需要实施拓展训练理念,该理念是一套成熟的教育体系,并不是高校体育课堂上教师随意安排的户外体育项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沿袭传统的拓展训练模式,而是要结合高校师资配备、财力资源、场地设施以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等。从教学内容上可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指的是体育教师讲解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点,例如“国王与天使”“进化定律”“大树与松鼠“等项目,教师在实践中也要参照不同类别项目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每节课2学时为基础选择适合学校开展的项目,如创新能力建设课“排列组合”和“盲人方阵”,团队建设课的“信任背摔”和“无轨电车”,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也以场地拓展训练项目为主或结合室内、野外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如“独木桥”“高空单杠”“高空断桥”等实战项目,通过拓展训练实际项目教学巩固教学效果,全面锻炼学生身心素质。
4拓展训练理念下改革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拓展训练不同于体操、武术、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体育授课评价考核方法,拓展训练的概念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多重潜能。传统体育项目考核方式不能精确和适当地评价学生,因此必须建立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多元化角度考核学生,着重拓展训练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素质能力。评价还需要不同,因为学生的人格、心理等不同,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以及时性和激励性为主,尤其部分教师在评价同一班级学生时只注重考试结果,教师做出的负面评价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失败感和挫折感,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尽量采用如“你是最棒的”“好样的”“干得不错,继续努力”等鼓励性话语肯定学生表现,使学生提高参与拓展训练的积极性,通过给予学生成功体验激励学生在未来学习中不断追求。
5结语
总之,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训练中有很多盲点。所以普通高校要循序渐进地引入拓展训练项目,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逐一改革,锻炼学生身心身心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从而使拓展训练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发展。
作者:路伟 单位:长治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海军.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7):116-117.
[2]魏国宏.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0):148-149.
[3]李野.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6):128-129.
[4]李红.拓展训练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例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4):93
第三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摘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围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对体育选项课的探讨,不仅能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而且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都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高校具体情况以及大学生特征,对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发展
在全球性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我国体育教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20多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中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依据指导下,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以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对学生影响最明显的部分,针对体育教学特点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体育教学模式,如时下比较流行的“俱乐部型、体育超市”等体育教学模式,同时针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具体体育教学模式,如排球、篮球的教学模式。该文通过对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对不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过程的注意事项并进而对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论述。期望通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全面研究提高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认识,使更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趋势,进而促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蓬勃发展。
1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1.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后呈现出多种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段型、俱乐部型、体育超市”等体育教学模式,目前这些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比较成熟并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广泛采用,其中“俱乐部式”和“体育超市式”体育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点相继采用。同时也发现,还有很多学校体育课教学依然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1.2高校学生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态度
衡量体育教学模式成功的标准之一是看学生是否喜欢这种上课形式,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会促进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通过调查了解,有5成以上的高校学生对该校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感到满意,有4成的学生对该校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感到不满意,剩下不到1成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很多高校的学生比较认可该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也和大规模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不喜欢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提出意见和建议,广大学生喜欢体育锻炼,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自己体育锻炼目的。
1.3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期望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因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传授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同决定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不同,教师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教师始终在教学第一线,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的全部,只有教师真正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示范效果,学生希望体育教师能够生动、灵活地组织体育锻炼内容,先进有趣的教法更能吸引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学习。
2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
2.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强调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在体育课考核评价中只看学生体育项目技术的完成效果,导致体育课变成了技术学习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模式较为简单,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示范并讲解技术后组织学生练习,学生通常会感觉很枯燥和单调。体育项目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教师在体育项目教学中如果不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很慢,长期以往很多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要求。
2.2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大一学年统一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课,大三和大四学年把体育课作为选修课的内容。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在大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训练,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通过大一学年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育锻炼基础和能力,在大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重点练习,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育锻炼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式”顾名思义是效仿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将不同的体育项目建立类似俱乐部形式,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上不同的体育课,体育课中强调类似俱乐部的管理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在体育课中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体育比赛的重要性,学生自己组织和参与到比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学生愿意参与到比赛中。通过设立队长和裁判员,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责任,极大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4“体育超市”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超市”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主导性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有针对性体育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体育超市”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育教师、上课时间和上课内容,体育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满足学生的需要。虽然有研究者认为“体育超市”体育教学模式对学校的场地设施及教学安排要求较高,同时会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成本。通过调查了解很多高校愿意采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表示体育锻炼成本的增加在可接受范围内。
3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3.1体育教学模式的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很多要素,一个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操作程序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理论基础是体育教学模式构建首先要理清的问题,研究和理解了理论基础体育教学模式就有了根基和依据,体育教学模式就站得住脚。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服务。教学操作程序是教学中实质和具体的内容,教学操作程序要细化到任何一名体育教师都可以参照执行。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中重要的内容,教学评价要体现教学模式的特色。
3.2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课教学中最具体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技术动作的示范和语言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经过不断的练习,动作达到熟练。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更有兴趣以及快速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和学习动机都不尽相同,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学模式种类多种多样,面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所以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而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4.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和高校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服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尊重学生主体性是改革的重要方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学习效果对体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只有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体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4.2多种教学模式并存
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一批成型且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课堂中。不同地区不同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甚至在同一所学校中不同的体育项目都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状况在我国高校还要长期存在,未来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依然是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供保障。
4.3“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不断的体育教学模式尝试中“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很多高校都采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还能改善学生心理等综合素质能力,在未来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过程中完善和发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是趋势,随着学生对体育课要求越来越高“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作者:陈琛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94-99.
[2]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78.
[3]聂东风,林华,杭兰平,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与趋向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101-103,107.
[4]刘志敏,凌青东,石磊.小康社会的高校体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4):69-72.
[5]柴武龙.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6]刘传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实践研究——以菏泽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为个案[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91-94.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探讨
摘要:
文章在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即建立多元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在评价过程中引入现代化手段;确保学生自评、互评过程的公正。
关键词: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
体育教学评价就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基本标准,对教学效果及教学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教学评价通常是教学中的最后环节。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化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也逐渐整合了许多其他学科的思想体系,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手段。在较长一段时期,体育教学评价始终被单一化、教条化所诟病,评价方法及手段缺乏多样性,评价形式“一刀切”。这不仅失去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公平性,也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因此,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的特点
(一)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在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中,教师评价仅占较小的比例,更多的权利留给了学生自己,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改变原有片面的视角,充分体现学习、交流的体育内涵。
(二)过程动态化
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以期末考试等为手段的考核形式,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更加注重动态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学生所有上课的过程都被纳入了评价体系,这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态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评价标准多元化
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不仅难以全面反映课程的目标要求,还难以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无法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而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增加了评价结果的效度。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多元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实践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最有发言权,所以在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中,教师仍然起主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加入学生对自身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通过思考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足,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质测试水平、团结合作意识,以及应对挫折时的心理素质等,都应纳入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当中。而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分为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和体育运动技能掌握水平的评价两个部分,确保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体育教师对学生在体育运动技能掌握的评价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运动基础以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结合其听课情况及学习态度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并将其进步的水平和课堂表现等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的表现出来,鼓励学生继续认真学习,避免造成仅仅强调最终结果,而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机械性教学评价。
(二)在评价过程中引入现代化手段
在高校大量扩招的背景下,如果将教学评价做得过于繁杂,无疑会给教师以及学生增加许多负担,使教师及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各普通高校在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时,需要引入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评价手段。在开课初期便建立起完整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将这些评价内容借助网上信息平台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评价当中,使教师及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自评、互评等评价过程,以便于将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减少时间的占用,同时也做到了有据可依,从而为建立高效率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确保学生自评、互评过程的公正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推动教学评价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处在心理成长的变革期,在开展这些涉及到自身和他人利益的评价时,往往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压低他人抬高自己的心理。对此,在制定评价细则时,一定要确保学生的基本利益不受到损害,可以尝试将过高和过低的分数剔除掉。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对学生评价进行整体把握,确保自评、互评的公正性,使其行之有效。
三、结语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是对传统评价模式的一种挑战,而只有在把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才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刘易斯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任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建设研究[J].才智,2014(25):233-234.
[2]黄艳红.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新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6):210-213.
[3]张枝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走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210-211.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作用
摘要: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然后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高校;体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在网络传播媒介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新运用技术,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已覆盖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科研、发明、交通、教育以及贸易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因此,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方面,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进程的发展。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师也应该积极抓住此次机会,积极学习并掌握技术的全方面知识与操作技能,将其更好地运用至体育教学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范围与影响力。
1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
1.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要素
在多媒体技术中,主要包含以下6种基本要素,分别为: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影、动画以及视频剪辑等。其中,文本是构成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具备可以反复进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征,是值得进行开发与研究的方向之一。当然目前我国的多媒体计算机行业,已经实现对普通文本、图形文字、动态文字等多方面的开发与研究。除此之外,图片的发展进程也是值得探究的,这里所指的图片是一种静态的图形形象,其不仅可以传递一定的教学信息,还能更好地美化教学的界面,渲染一定的气氛,最重要的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图片的标识还可以作为导航的标志,在幻灯片的展示与应用中更为突出。
1.2多媒体样式的教学方式
除了我们所研究的多媒体技术的6项基本构成要素之外,要想更好地将高新的多媒体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媒体样式的教学方式与计划,首先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各项基本要素及其各自所发挥的作用,然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合与折叠的形式来将文本、静态图像、视频、动画以及声音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应用于高校体育的教学中,形成独特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这一强大的操作主体,其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要求与发展,在计算机中采取Flash动画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分解健美操教学的各项基本动作;在计算中采取视频播放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向同学们展示排球、乒乓球以及篮球的比赛情况,这都是计算机这一操作主体给当今高校的体育教学所带来的一系列优势。
2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根据以往对某一地区各大高校学生进行课程兴趣调查所收集的信息与数据来看,约占75%~80%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不大,其实质性的教学作用也不重要;而仅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体育课程充满了兴趣,在高校课程设置中设立相应的体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也就间接折射了当代大学生极度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极差的现状。由于学生本身对高校体育课程带有偏见,其也难以发现体育课程的魅力所在,因此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
2.2实践课程的比重远比理论课程要高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少学生对其的第一印象即是实践课程,认为每次的体育课程都消耗体力,自身也会很累,便渐渐产生了一种厌烦乃至讨厌上体育课的感觉。其实这也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误区所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都是由实践课构成,相比之下理论课的比重是极低的。只关注实践,而忽略理论基础知识的引导,这也是错误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理论知识引导,那么必会导致一定的错误产生,还可能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2.3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即肢体教学与口头讲解。有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可能会采取一定的媒体技术,如采用幻灯片、视频、书本以及录像等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然而这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满足的。同时,在进行肢体教学与口头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水平差异,因此很难达到平衡教学因素、优化教学效果这一层次,这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教学成效的不明显,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3多媒体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作用的探究
3.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单一的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实践方面,忽略了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这会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学生往往也会因此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产生懈怠性。而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使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前就营造出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便于在课堂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了解到更多有关体育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成效。
3.2运用媒体技术可以纠正学生的动作概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肢体教学与口头讲解这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在教师进行肢体教学的同时也要全身心地进行学习,然而这就极易产生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自主学习某个动作的同时,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识导致该动作不标准,那么就会致使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标准的动作。而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该问题产生。多媒体技术是在教师肢体教学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动作学习并积极纠正学生动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录像、视频以及图片等形式,可以很好地将学习情况展示给学生看,一些难度较大或者较为复杂的动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巩固、稳定地掌握。
3.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强调性与突出性可以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能够在突出重难点的同时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例如在学习健美操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声音以及录像等功能,将某个阶段的某一重点动作进行视频的剪辑与回放,经过多次重复的回放,使得学生的脑海中对此动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若再辅以名师的动作讲解,那么就必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其真正掌握该健美操动作的要领,再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可以很好地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体育知识与实践技能,实现了高层次、高水平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突破。然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根据教学的计划安排与内容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李建 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群燕,王凤仙.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体育世界,2006(6):58.
[2]张全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天中学刊,2005,20(5):96-97.
第六篇:人文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
在当前的很多高校当中,已经将人文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中缺乏人文理念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认知层次、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四个方面来促进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人文理念;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渗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高校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质量人才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还体现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吃苦耐劳意志及规则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身体的活动过程,也是精神的锻造过程,高校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工具性,还需要关注人文性,只有将两者结合,方能最大化地彰显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效用。但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普遍缺乏人文理念。人文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它追求的是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与自由[1]。在体育教学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尚不深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十分匮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尚不够重视,由此也引发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不顺、不畅等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始终将人文理念贯彻其中,方能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人文理念的主旨是强调人人平等、以人为本。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对人文理念推崇备至,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顺应教育中对人文理念的重视,但在实践操作中,体育教育往往受异化的竞技体育思维影响,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只关注显性功能而漠视隐性功能,将学生更多地视为“物”而非人,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体育教育更多是规训和惩罚,教师成为体育教育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强迫的参与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一旦离开体育课堂,学生就开始远离体育。体育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学生非但没有因为体育教育而爱上体育,反而因为体育教育而对体育产生厌倦甚至愤恨,这与体育教育的初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要化解当前体育教学的恶性循环,高校体育教学义不容辞。相较于中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强制性,高校体育教学更具开放性,不仅教学内容多样化,而且教学方法也多元化,甚至还能包容不同的教学理念,而正是高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为人文理念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一、高校体育缺乏人文理念的现象及原因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体育教育在学校系统中普遍不受重视,国家出台的强制性“体质测试”就是针对当前学校普遍不重视体育所提出的策略。
(二)教师认知有偏差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实际组织实施者,他们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对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但我国的体育师资培养存在着典型的弊端,体育师资要么是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要么就是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文化课的运动员。前者除了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外,几乎没有太多的体育经历,而后者虽然具有某个运动项目的深刻体会,但其在文化课上的明显短板也非常显著地影响着其随后的发展。体育师资的两种来源都具有明显的短板,共同的短板就是都缺乏人文素养,前者多为“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而后者则多为“有一样很精,但其它的都不懂”。体育师资来源的弊端造就了体育教师群体对体育教育的认知产生偏差,前者多倾向于“玩”,但如果只是“玩”,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因为在没有教师管控的情况下,学生更会“玩”而且会“玩”得更开心,而后者多倾向于“练”,但学生往往会因为不知道为什么“练”而产生抵触。两类来源的师资在对体育的认知上都产生了偏差,最后导致大多数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要么什么也不会,要么因为枯燥对体育产生厌倦和抵触。体育教师群体人文素质的短板,也导致了他们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缺乏创新力,一套教学模式用几十年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体育教师都有自己驾轻就熟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体育教师自身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教学实效意义,但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群体的变化适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修订和更新,那么原本有效的教学模式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协调。
(三)学科地位低下造成从业者职业态度的转变
在现实中,体育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职业倦怠现象在体育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教学状态并不鲜见,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体育学科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体育学科在学校系统中都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体育课被挤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状况对从业者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许多从业者因为这种状况而转变了职业态度,消极怠工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蔓延。例如,不少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采取应付的态度,有些体育课甚至连最基本的热身准备活动都简化了,有些体育教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也是放任不管。
(四)学生认知的不健全
受教育理念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群体对体育的认知也不健全。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主要是学习文化课,体育差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上体育课也是为了拿到学分不影响毕业而已。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入的、正确的认知,导致学生群体对体育采取了规避的态度。
二、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中的渗透
(一)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
实践表明,以校长、院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的管理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高校领导既是学者亦是官员,他们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如果领导对体育重视则体育教学就开展顺利,而如果领导对体育不重视,则体育教学的开展就会遇到诸多阻碍。以备受瞩目的足球运动项目为例,在中央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之前,各个学校的足球开展普遍不好,而在中央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之后,各个学校的足球发展又呈现出一窝蜂式的发展,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问题。然而,这种具有意识形态式的重视并不健康。实际上,体育的意义在于强健体魄、净化心灵、培育心智、完善人格,发展体育是贯彻人本理念的表现,是对人最本质的负责,只有领导对体育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方能真正强化其培养完善的人的高度责任意识;唯有领导具备了这种责任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才能发展得更好。
(二)提高教师的认知层次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认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技能、增进学生体质,还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提高对体育意义的认知层次,而不是将体育仅仅停留在“玩玩出出汗”或“拼命练”的层次。体育教师要将体育对个体的益处和对社会整体的意义有深入的认知,并能够明确地将这种认知传递给学生群体。体育教师提高对体育的认知层次,不仅需要理念上的提升,还需要实践层面的提升,学校系统培养的师资需要精研各项体育技能,而运动训练系统培养的师资需要刻苦补足文化的短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则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人文理念,以生为本的人文理念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需要多元化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手段需要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不同身体、技能状况,教学条件需要完善以适应学生的运动需要,教学要求需要乐趣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和超越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意竞技性和娱乐性、紧张性与放松性的结合[2]。
(三)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
提高体育学科地位是提升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基础。要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一方面需要管理机构的努力,另一方面更需要体育从业者自身的努力。增加体育学科的科学性、人文性是提高体育学科地位的重要突破口,科学性意味着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而要以科学为依据,结合自身的运动体验来进行试验、总结、提炼,将体育纳入科学的范畴,人文性意味着体育教师要把授课对象视为活生生的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加体育与人的发展的联系。体育学科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因此,人文性的实现要融合在实践中,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比较合理的做法,而要实现这种融合和渗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重要,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关键[3]。
(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群体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诱导[4]。首先,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所付出;其次,体育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身体是人的本体,身体对于个体是最重要的,体育是对身体的锻造,并在这个身体锻造的过程中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体育对个体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同时,体育教师还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理解遵守规则、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意义,体育不仅仅培养健康的个体,更是培养完善的群体。
三、结语
体育精神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构建人文精神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人文理念不仅追求人的价值与尊严,还鼓励个人追求个性发展与自由,它是构建人文精神的思想主旨。因此,将人文理念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将人文理念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校方在各方面都要加强关注,选择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突出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彰显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作者:田芳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爱芳.实现体育教学人文理念的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1):53-55.
[2]卢伟,林顺治.以“人本体育”理念探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96-97.
[3]刘晨.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5):462-463.
[4]赵锡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J].大众科技,2013,15(164):151-152.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学立德教育发展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各个层次教育中的大力推进,立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体育教学既是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也是开展立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该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的导向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立德教育的现状,最后探究了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立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立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立德教育;高校体育;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在高校教育阶段接受有效的立德教育能够为未来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力条件。高校体育教学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立德教育职责和任务,在锻炼和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同时,开展立德教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1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的导向作用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导向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体育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看待事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体育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流能力,通过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大学生共同价值取向的发展意愿以及正确群体意识的养成,能够促使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团结、努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凝聚功能体现;(3)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育人效能,通过体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信念等进行有效培养;(4)体育教学本身竞争激励功能能够对学生的上进心、好胜心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培养大学生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精神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通过体育教学还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干预,通过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消除疲劳、减缓应激,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紧张,在心理调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体会成就感,给学生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在立德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各个导向作用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贯穿在体育教学整个过程当中。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开展的现状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目标偏离
当前各类体育项目技能教学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了多种体育项目,如游泳、篮球、排球、网球、健美操等多种类型项目的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开设的本意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强化,教会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并且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到体育运动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没有渗透相关的立德教育导向教育功能,使得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兴趣逐渐消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缺乏重视
除了专业的体育院校之外,大部分的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虽然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都认识到高校体育在立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教学实际,没有将立德教育纳入到教学考评体系当中,也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测评指标,对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校体育立德教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教学方法创新性不够也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立德教育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口头说服、简单的榜样示范等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立德教育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并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3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从立德教育的角度出发以高校体育立德教育导向为基础,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立德教育的根本核心是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培养大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是高校体育开展立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课堂教学秩序和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组织纪律教育,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作风的培养和精神文明风貌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基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竞争属性,在对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进行强化,在有序体育锻炼过程中引导学生挑战极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强化立德教育效果。
4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立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高校体育开展立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立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立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从而为大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1.1进一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开展的目标
通过分析可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到学生的体能训练和运动项目的技巧方法的教学方面,没有真正渗透立德教育,教学目标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加畅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开展的渠道,必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教育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以此来指导高校立德教育的有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立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以及优秀品质等开展有效地培养和教育。
4.1.2真正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在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要从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措施,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教育。首先,高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立德教育环境,从教学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理念、课堂教学基调调整等方面都采取相关的措施,将立德教育渗透教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指南指标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充分挖掘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教育素材,做好立德教育与体育项目锻炼之间的相互融合,理顺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挖掘体育教学素材中的立德教育思想因素。
4.1.3注重高校体育立德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高校体育立德教育教学方法,就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提升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培养。要摒弃过去口头说服的教学方式,并且对榜样示范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立德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全面发展。
4.2立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教育的主要方法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结合途径创新的要求和策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有效立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注重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意识培养
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进行培养是立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体育锻炼还是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遵守规则是体育精神重要核心,同时也是开展立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强化和培养,在体育训练和体育项目参与过程中,对学生规则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开展训练、遵守规则开展球类竞赛、按照运动规则使用体育器材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对规则进行反复强调,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4.2.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团队协作意识是为了完成某项既定的项目而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任务完成的一种合作精神意识,这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渗透立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集体项目,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在一个团体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且与其他队员进行密切协作,才能够发挥整体效能。每一个成员在其中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优势,而且还要在群体活动中找到自我成就感,实现社会尊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安排足球、篮球比赛或者是接力跑等多种团队体育竞技活动,在激烈的对抗竞赛中对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4.2.3注重学生优秀意志和品质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坚韧不拔、艰苦拼搏的意志和品质进行有效培养,这不仅是立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获得自我发展的重要品质保障。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耐久性和竞争实践性,例如在球类运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勇敢、灵活、果断品质进行培养,在田径运动中会出现呼吸困难、耐力下降、乳酸堆积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困难进行克服,强化意志力的培养。
5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需要从多个角度灵活地开展立德教育,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强化立德教育的渗透教育,不断延伸高校体育教学的内涵和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晓红 陈梓文 单位:湖南省吉首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省慈利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胡丹枫.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立德树人及其意义[J].神州,2013(25):67.
[2]殷培红.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2-43.
[3]陈猛.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84-86.
[4]那海波.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论析[J].教育与职业,2010(14):172-173.
第八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误区
摘要: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们知识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取代,各行业、领域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各类人才间的竞争。随之,高校纷纷走上改革道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存在误区,亟需通过采取不同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加快体育教育改革步伐。因此,该文作者从多个角度客观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误区,多角度探讨了其解决途径。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误区;解决途径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误区
1.1教学理念方面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教学理念是指人们把握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同时,有效整合认知,是教学活动基本态度、基本观念的真实写照,是一系列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作为综合体系,教学理念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理论层面、学科层面[1]。在改革体育教学道路上,高校确立的教学理念存在误区,体现在不同方面。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人们思维方式被僵化,高校领导者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论内涵没有全方位正确的认识,导致确立的教学理念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不具有实效性特点,无法有效指导实践工作。而在学科层次方面,体育教学属于副科,部分高校没有将其放在和主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导致确立的体育教学理念形式化,不具有多少实质意义。
1.2教学模式方面
在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中,构建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也需要结合自身体育教学具体情况,深化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其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但在传统应试教育作用下,高校构建的教学模式成为应试教育的缩影,存在误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传统“填鸭式、放羊式”教学模式仍然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仍然采用传统达标检测方法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畏惧感与抵触情绪,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3体育课程建设方面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开设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极易导致体育教学改革步入误区。具体来说,部分高校过分注重外在形式,增加体育课程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体育思想的重要性,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太极整个发展历程等,只是向学生介绍了太极动作要领,导致学生对我国传统太极拳没有正确的认识,有形无神是其显著特点。同时,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中西方教学思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前者在于“教”,后者在于“自主学习”[2]。在引进西方体育项目的时候,高校并没有将西方体育思想传达给学生。在新形势下,高校人数大幅度增加,体育课程学习与考核难度大幅度降低,学生只要对该项体育项目有些爱好,便能轻松通过考试。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误区。
2解决途径
2.1科学确立教学理念
在修正改革误区方面,高校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客观要求,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摒弃应试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高校要多角度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确保确立的教学理念符合时展的客观要求,利于提高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鲜明的适应性、规范性等特点。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性质等,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的价值,科学确立教学理念,有效摒弃应试教育思想,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将终身体育观念巧妙融入到制定的教学理念中,促使二者有机融合,明确体育锻炼方法,要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多层次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逐渐强化其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必要的锻炼技巧,充分展现自身多方面才能,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2优化教学模式与体育课程设置
在深化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中,高校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当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多层次深化改革教学模式,有效打破形式主义思想的束缚,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充实、优化、完善”体育教学模式[3],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方位准确把握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知识,为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利的保障。同时,高校要全方位认真解读体育教学大纲要求,随时关注社会市场动态变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将体育项目和社会体育相融合,开设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3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师队伍素质培养
在改革体育教学道路上,高校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体育水平,适当增加教学难度,但不要让学生做危险性动作,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到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耐挫能力,能够有效面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充分展现自身价值。体育教师要注重“育体、育心”二者有机融合[4],促使学生掌握重要运动技能的同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编制准备操、体育游戏等,培养其多方面能力,比如,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促使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理念,将其落到实处。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力度,定期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进行再教育学习,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改革,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强化其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在一系列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自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促使新时期体育教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实用价值。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多角度准确把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误区,科学确立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与体育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与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等。以此,确保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一系列体育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学科,认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有效改变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促使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
作者:钟欣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健.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误区与修正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3(28):106,108.
[2]?成义.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旅游纵览,2015(3):275.
[3]毕桂凤.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存问题的反思[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202-203.
[4]苏近阳.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因素分析及解决途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1(2):42,44
第九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时期,在之后国家虽然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等并没有大的变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等因素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受了到阻碍。由此可见,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作为保障高校人才身体素质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发展中必须重视的环节。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阻碍了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于高校学生提升社会竞争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依赖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是提升高校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生的时间、内容、模式等方面来说,20世纪60年代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时期,在之后国家虽然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在体育教学内容等方面上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从这几个层次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要求,进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考评方式以及高校整体环境等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首先,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来说,教学内容通过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存在教学内容单调、缺乏多元化、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的单调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造成旷课等现象的产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内容缺乏多元化,导致高校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进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高校体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只是侧重于对体育技术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其次,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来说,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主观积极性,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因素。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仍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替身学生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单方面的学习,相互之间没有真正达到平等交流,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元化要求,是一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再次,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考评机制来说,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考评,有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提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是实现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教学中考评机制往往存在考察方式单一的问题,是以及格分数为判断教学质量,不利于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导致教学质量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有的班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好,使得这部分学生不用通过较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实际体育教学质量不一定好。由此可见,合理规划高校体育考评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从我国高校的整体环境来说,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环境也是影响高校体育质量的因素,是从大环境角度出发进行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思考。高校整体环境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和教师对于体育的认识和态度,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中不能忽视的因素。例如:高校整体具有强烈的运动欲望,就会使高校的体育课程开展比较顺利,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1]。
2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和对策
基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机制以及学校大环境等出发,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来说,高校可以通过保障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进而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等,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助于改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单调、缺乏多元化、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采用篮球等球类运动和舞蹈类运动,充分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内容的多元化需求,教师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喜爱,进而提升课堂的运动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竞赛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竞技意识,增强课堂趣味性。此外,体育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实现学生对于体育实践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体育还可以与人文等因素结合起来,在实现体育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2]。其次,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来说,高校应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改善和弥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助于保障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新课标形势下具有广阔的空间,是从心态等多方面进行的人才培养[2]。再次,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考评机制来说,高校可以利用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选修课的方式改善高校体育教学中考评机制往往存在考察方式单一的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格分数为判断教学质量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缺陷的考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选修课的方式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班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情况,选择合理的项目进行体育考核,保障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为提升高校体育质量奠定基础[2]。最后,从我国高校的整体环境来说,高校可以在日常的讲座和宣传中,构建适合体育锻炼的大环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和教师对于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环境基础。例如:高校可以将体育锻炼的好处和作用在日常的宣传和活动充分结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运动欲望,进而保障高校的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2]。
3结语
基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机制以及学校大环境等出发,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认为: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等方面来说,高校可以通过采用篮球等球类运动和舞蹈类运动,采用竞赛等形式,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选修课的方式,依据班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情况,选择合理的项目进行体育考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进而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等,构建适合体育锻炼的大环境,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侯雁春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成维.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1):56-57.
[2]杨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8):386.
第十篇:拓展训练中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
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依靠精巧的情景设计,让参与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户外活动的方式体悟出其中的思想理念,并在反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目标的可趋向性教育模式。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教导学生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作用,但是在学生心理素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等对人本身影响方面的因素培养却相对薄弱。该文在分析了拓展训练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优化策略。
关键词:
拓展训练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还沿用着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即主要以传授式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等能力的培养,以及一些科学的锻炼身体方式和技巧。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保持足够的信心去接受压力和挑战,甚至缺乏与人合作的勇气和胆量,表现出被动性的特征。因此,为了满足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创建一种更加先进、科学的体育教学方式,即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一种由现代西方国家提出的体育教育模式,主旨是以体验式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身体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并以团队的模式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1拓展训练理念的可行性分析
1.1个人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逐渐形成了以人才为主的竞争方式,因此,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但是受到长久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虽然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远大的抱负、活跃的思维和良好的个人能力,却缺乏韧性和良好的心态,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不足,而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有能够使个人发展得到进步的心理素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学生们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1.2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长期处以应试教育的环境,这种教育模式中各个高校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却较为忽视,随着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诸多高校毕业生逐渐出现了难以找到工作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庞大的时代中,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而拓展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甚至还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果敢自信,并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是一种能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体育课程的需要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也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打下基础。拓展训练的引进,还能够拓展体育课程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甚至能够解决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场地、器材和设施不足等现象,让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得到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是对于教学模式和意识的创新,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改革,能够让体育教学课程得到充分拓展。
2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引导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向,使高校体育教学的工作目标更加完善,发展思路更加开拓,让师生们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引领高校体育教学建设后走向成熟。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树立,有利于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来关心和尊重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素质教育价值观的树立,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及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的展现,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上与时俱进理念的建立,拓展训练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当前的时代性特征。
2.2拓展师资力量
拓展训练中师资力量是基础,然而目前达标的教师数量还较少,因此,只有充分运用高校内的资源,培养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管控能力。高校教师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通常比较高,因此,只需要提供正确的培训和学习资源,就能够让教师在短时间内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兴模式,不仅涉及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甚至还需要心理学和教与学等方面的知识理论体系,因此,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都能够经过一定的培训而担任拓展训练的教师,将学校资源充分地整合到一起,让教师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能够让拓展训练模式更加有聚合力,也更加方便在各大高校进行开展和推广。
2.3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教学模式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设计和规划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理念,才能使体育教学有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而各高校也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改革条件,创建出良好的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师首先需要从自身着手,充分地发掘出自身在拓展训练中的能力,并科学的统筹和计划拓展训练的目标、内容、模式和课时等内容,将所包含的内容和目标充分地结合起来,让拓展训练更加有针对性。
2.4注重教学安全
高校体育中的拓展训练项目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因为拓展训练的项目较为复杂,高校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应当逐步展开,优先开展对场地、设施要求较低和安全隐患较少的项目,在各个方面条件逐渐完善后,再引进更具有挑战性和难度较高的拓展训练项目,与此同时加大对于经费的投入,从而拓展训练的场地和完善训练的器材,让拓展训练更具安全性。拓展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的安全性,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保证每一个细节的安全,让每一个拓展训练项目都是在多次试验后才能投入使用,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在实施拓展训练教育时,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拓展训练的规则,根据相应的安全条例开展和指导活动过程,根除安全隐患问题,消除相关顾虑。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进拓展训练理念,能够有效地顺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使课程更加具有丰富性,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中发现,拓展训练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将学生依据不同的情况划分成不同的拓展训练课程,其实也是对于社会需求的一种可行性改革方式。拓展训练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效果,理念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特征,能够为高校的体育课程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作者:高琦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雄.浅议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J].现代企业教育,2015(2):191.
[2]郑戈.关于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202,204.
[3]周翔,陈强,吴静,等.拓展训练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5(2):245-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