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体育教学运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中生心理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体育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谈心交流、氛围营造、心理暗示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体育;心理疏导;教学运用
高中生在生理发展上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心理发展状况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强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适应这一趋势,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功能。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疏导的意义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调节,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疏导,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在体育学习中,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佳或存在缺陷,导致体育学习中没有自信心。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走出思维狭隘的小圈子,特别是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二是可以消除学生消极情感。高中学习生活压力非常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容易出现情绪不佳状况,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困惑,如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消除各种消极情感等,从而让学生以更加饱满昂扬的姿态投入到体育学习和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三是可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健康既包含身体健康又包含心理健康,两者缺一不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能够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面对困难挫折时勇于面对、积极克服,使自身能够积极适应群体生活、适应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的路径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疏导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对象,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开展心理疏导。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经常和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交流。在体育教学中,一些身体存在缺陷或运动技能不佳的学生,往往成了教学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体育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投入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心理干预这一手段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换位思考、真情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积极投入体育学习中。笔者在每一个班级的体育教学中都针对性地圈定一些体质较差、身体有缺陷、运动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特别是其中带有较大消极情感的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教学活动中搭建平台让这些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干。结合教师的循循善诱,让这一部分学生能够逐步树立体育学习训练的自信心。
2.教学中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既要注重个别开展,又要注重集体提示。当今高中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突出,这对他们将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非常不利。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如项目训练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教师示范之后每个小组独立开展训练。教师在各小组训练完成之后开展小组间的训练成果比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创设情境。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小组整体的成效,他们之间更加注重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笔者对团结氛围浓厚、协作帮助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情感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出战斗力出效率,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友爱精神的弘扬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3.训练艰难时给予学生心理暗示。体育学习与训练消耗体力较大,特别是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如800米和1000米跑步,有些学生没有恒心毅力,难以坚持下去,跑到中途就败下阵来。此时,教师要结合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将体育训练中的困难当做人生中的一次历练,尝试自己究竟能不能坚持下去,考验自己的潜能和力量,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在笔者的心理暗示和言语激励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跑到终点,虽然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但是毕竟做到了突破自我,顽强坚持到了最后,这样的心理疏导对学生顽强意志的训练是一次有效的推动。
4.开辟通道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除了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疏导外,教师还要将工作的触角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延伸。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改革,向学生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训练乃至生活中遇到困惑、有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时,都可以向邮箱发送匿名求助邮件。对待学生求助的每一封电子邮件,笔者都坚持认真阅读、细致分析、逐一回信,通过这种背对背双盲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确保了整个心理疏导在无障碍状态下进行,帮助这些青春后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在人生理念上更加端正。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几点思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也发挥了体育学科自身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学生变得更加开朗了。虽然高中学习生活紧张高压,但是经过心理疏导的学生,他们思想负担明显减轻,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能够乐观地对待,性格与心情更加开朗。二是学生耐挫能力增强了。经过心理疏导,学生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思维圈子,遇到事情经常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增强了他们的耐挫能力。三是学生更加合群了。经过疏导以后的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认识,他们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宽容忍让,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更加和谐。
作者:孙世观 单位:东台市唐洋中学
参考文献:
[1]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2]刘来鸿.体育健康教育与综合素质的构建与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2(04).
第二篇:高中体育教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摘要: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锻炼、调节人体机能,尤其对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关键,是他们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应对注意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这对学生而言受益匪浅。该文先对当前高中阶段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
终身体育意识;高中生;体育教学;策略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国内高中阶段的学生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体育意志力非常弱,而且缺乏良好的习惯和长期坚持锻炼的恒心。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性,使得高中体育教学非常被动,由于学生自身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差,因此走出校园的他们仍然没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这一问题,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1目前国内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就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繁杂,因此很多老师忙于课程内容的讲解、体育动作的教与练,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此外,部分老师对体育学习以及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知,加之学生一知半解,以致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甚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是将学生的身体与技能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对他们的兴趣、意识以及习惯缺乏教育。
1.2锻炼习惯不科学,缺乏正确的引导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有些学生因片面认为体育锻炼会浪费时间而放弃锻炼。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以及体育锻炼时,耐心不够,而且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某调查报告显示,高中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仅占12%,有22%的学生每星期仅进行1~2次体育锻炼,基本不参与体育锻炼者近66%。从调研数据和结果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缺乏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性,而且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该种情况下,部分老师未能看到学生的这些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以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1.3体育教学内容和设备落后、陈旧
新课改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实际。然而,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依然是简单的跑步、体操以及篮球、足球等,没有时代气息。比如,网球、游泳以及跆拳道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项目严重缺乏,学生对于体育课缺乏热情。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非常落后,因此很多学生缺乏体育技能学习和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对于部分体育老师而言,尤其是年龄稍大一些的老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非常严重,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教学定式,即教学课程开始、准备以及课上组织和完成教学。比如,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固定的热身运动就是慢跑、体操等,甚至采用“散养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完全丧失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其中很多学生会觉得体育课没有意义,非常枯燥和乏味,这对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非常不利。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设备的不足,也成为影响高中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国内部分高中学校耗费了很多的资金购进体育教学器材,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学需求,但因场地不足、关键器材数量有限,以至于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2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模式、师生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2.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表现出对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是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诉求。虽然最初仅表现为喜欢或者想要参与,但是通过多次的引导和参与,最终将这种意向转化成了行为习惯。就高中生而言,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求胜心,心理发育基本成熟,而且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已经具备基本的竞技素质和能力。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极富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重点是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结合竞赛形式设计课程内容,并且通过体育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以及终身体育意识。
2.2体育教学过程尽可能开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紧缩式”教学态势,而是应当尽可能地“放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所说的“放开”,并非传统的“放养式”教学,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老师应当对学生从思想上真正地放心,从实践层面上真正地放手。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老师应当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之所想、所需,然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一个他们喜欢的平台,以免抹杀他们的积极性、热情,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具体而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做到民主、平等和公平,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老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体育成绩评定过程中,应当涵盖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尤其是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考核方式,建议采用模糊量化法,根据学生的成绩设定优、良好以及合格,避免出现差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过程的“放开”,实际上是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关注的是学生积极性的激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就像手抓细沙,握得越紧,剩余得就越少。所以我们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意愿,而且有利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3加大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条件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环境条件以及体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落后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加大设施投入力度,为体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撑。比如,可开始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很多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展现得更加全面,体育动作可以更加详尽地示范与讲解。比如,篮球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自身的身体条件有限,因此无法亲自示范标准动作,为了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带球上篮、转身过人以及击地传球为例,可以播放一些NBA、CBA视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应当将多媒体教学与实地教学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作者:蒋子奎 单位:宁夏中宁县中宁中学
参考文献
[1]圣建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9):37.
[2]洪旭.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50.
[3]王茂军.探讨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亚太教育,2015(27):53.
第三篇:高中体育教学分组分享教学法应用
摘要:
为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文章阐述了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定义及内涵,提出了体育教师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进行分组的几种模式:“一对一”“一对多”分组模式、ABC分组模式、灵活的分组模式,并对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分组分享教学法;高中体育;分组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保障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分组分享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定义及内涵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快乐、更健康地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分组分享教学法是结合了目前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一项创新性教育模式,着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二、体育教师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进行分组的几种模式
(一)“一对一”“一对多”分组模式
互帮互助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一对一”的分组模式需要教师在挑选组员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综合水平,并且帮助者的综合水平要强,从而对被帮助者进行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指导提高整个组的整体水平。“一对多”的分组模式的主要特点为由一个学生同时辅导多个学生,该教学模式下,除了让成绩优良的学生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而且重视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
(二)ABC分组模式
学生在性格、身体素质、学习基础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因此,ABC分组模式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综合水平,由强到弱把学生分为A层次、B层次和C层次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水平,制定出相应的、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有所提升。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我感受。
(三)灵活的分组模式
灵活的分组模式是根据不同体育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一种模式。比如在练习跳绳训练的时候,教师先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训练,在一段时间后,把水平相差较远的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组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及时改正,有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立教学目标
教师在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有目的性地展开思考、探讨和练习。如进行短跑课教学时,教师确立教学目标为:①复习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②提高途中跑的速度。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育特长。根据这三个目标,教师可以挑选出这三方面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然后分别带领学生进行训练。
(二)创新分组方式
分组分享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要想这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创新分组方式,更改分组标准。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肆意发挥,毫无根据,分组分享教学法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分组分享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技巧[1]。结合上文短跑课的例子,教师可以对各小组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训练思维,如复习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时,可以告诉学生在起跑时要注意平衡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差异性的认识,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为了减少这种差异性,教师在分组之后对于水平较差的组要给予特定的、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减少差异性来使全班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的乐趣,这样才能发挥体育的功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
(五)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学科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也是相互促进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语文知识。比如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介绍科比、姚明的有关事迹,阅读他们的有关报道,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的卖力和认真[3]。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性地使用分组分享教学法,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好体育,在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后,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龚鑫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曾兵.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2(1):156-157.
[2]钟家春.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5):102-103.
[3]曹志林.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18):82.
第四篇:高中体育教学运动表象训练
摘要:
文章描述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介绍了什么是表象及表象训练,分析了表象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以及对表象训练形成制约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运动表象训练的重要性,介绍了运动表象训练的应用条件,并对训练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运动表象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表象训练;影响因素;训练策略
1高中体育教学特点
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健身意识与竞争意识,并对各种运动技能实现灵活运用。一年级的体育课程以田径教学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二年级则以体操和武术为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学生身体灵活性的增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意识。三年级的重点是球类,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提高其综合素质[1]。较强的专业取向,是高中的体育教学另一大特点。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其本身就是面向大学而言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体育教学应当与专业知识、文化内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还能够促使文化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高中教学阶段,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文化课教学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体育历来不太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体育教学的计划性和稳定性都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兼顾体育教学和文化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打造独具特色的高中体育教育模式,从而发挥体育课程应有的作用。
2表象训练概述
2.1表象及表象训练
表象一词有着诸多不同的定义与概念,大体来说具备以下3个特征:表象经验与感觉或知觉经验极为相似;在表象的过程中,个体始终处于觉醒的状态;且表象的发生对有刺激的先期呈现并不依赖。而运动表象反映大脑对过去感知的动作形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上,反映了技术动作的一些基本特征。运动表象又包括了两种情况,即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前者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产生,而后者则通过主体的练习后获得。对于运动者来说,运动表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动作技术能否达到熟练。只有形成了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才能够为正确熟练动作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2]。
2.2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在运动训练中,表象训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认知功能和动机功能上。一般认知功能是通过训练而产生的,针对某一具体的知觉运动技能,表象训练能够促使其得到改善。而一般的动机功能则属于目标定向反应,表象训练的作用在于激活生理或唤醒情绪。表象训练能够调整生理反应,为运动竞赛做准备,在不同的阶段促进技能的获得。在训练的过程中,表象训练可以用来操作绩效的监控,发挥良好的监督控制作用。表象提供多样性的练习,增加训练的乐趣性,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以及加速出现伤病情况的恢复过程。借助于表象训练,还能够进行多种心理技能的练习,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2.3影响因素分析
表现训练对于运动的成绩,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有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但表象训练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的制约。表象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表象的负面作用,要远大于积极表象的正面作用。认知对运动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表象能够促进其水平的提高。练习的时间过短或表象过于频繁,都会使练习的效果降低或对成绩的提高形成阻碍。个体表象之间存在着差异,而练习可以提高表象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放松有助于心态的平静与注意力的集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加以控制。表象训练对于熟练者与初学者是截然不同的,初学者主要采用外部表象,而后者却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表象的转换[3]。
3运动表象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1运动表象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很多高中体育教师而言,运动表象的观念相对生疏,认为其与体育教学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运动表象早已成为一项重点的体育训练研究工作。不同于文化知识学习的表现,运动表象的侧重点更多地在于运动性。运动表象是学生在运动之后产生了一定的感知,在大脑中所形成的印象,对自身的肢体进行指挥来完成相关的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表象是实现很多技能训练的基础,表象的构建因而显得至关重要。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运动表象训练作用的发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2应用条件
运动表象训练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表象训练,需要形成准确的运动表象。表象训练的结果是否理想,取决于讲解是否正确、示范是否规范,并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以促进表象训练效果的提高。其次,语言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语言的暗示能够固化动作形象,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重复的动作演练而产生神经冲动,能使相应的动作部位产生肌肉活动。再次,表象训练的进行,还需要合适的条件与环境。在进行表象训练时,身体活动相对停止,而心理活动却相对增强,应避免环境的不适宜而导致训练副作用的产生。同时,表象训练要注意生理与心理的放松。身体练习在表象训练时相对停止,但运动量却并未减少。大脑思维需要相当大的耗氧量,在经过表象训练后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因此需要注意身体的全面放松[4]。
3.3训练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通过运动表象,来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合理的训练策略。可以采取分解一些复杂的动作,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运动表象,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的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优秀传统,却并不停留在该水平与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分解后动作的理解,去完成运动表象的构建,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构建运动表象的水平,体育技能训练的效果也因此大大提高了。运动表象的构建过程是综合性的,对于思维努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连续的示范动作,对学生进行辅助,作为一个相对准确的参考对象,从而保证完整动作表象的构建。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训练,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学生的无效动作,还会使有效动作有所增加[5]。
4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利用运动表象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客观上,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运动技能;在主观上,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学生对于体育课是热爱的,但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为他们担心付出努力收不到期待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运动并非只是简单地模仿,而是一个自我构建表象的过程,促使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动作训练教学预先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表象,从而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许锋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海俊.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表象训练[J].教育观察,2014(9):69-70.
[2]尚峰峰.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新课程学习,2012(2):118.
[3]蔡正杰.运动表象训练在足球技术教学中的效用分析[J].体育世界,2011(5):64-65.
[4]司慧峰.浅谈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40-41.
[5]郭晓华.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7-78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学校教育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拓展训练作为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拓展训练的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先进性,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发展,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将进一步对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拓展训练;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
当前是一个全球经济化时代,学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先进的体育训练方式,高中体育教师要全面在教学中发挥出其优势,要合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拓展训练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拓展活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敢于传统教学的弊端,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将体育基础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在一起,形成现代新型的教育方式,从而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进步发展。
1.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教师,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掌握到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特点,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1]。体育教师通过将拓展训练融入到教学中,能够有效吸引到学生的学习目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拓展训练活动能够加强高中生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要想实现现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完善体育教学功能,就必须应用结合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程大纲上,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让体育教学目标能够更轻易的完成。高中体育教师在拓展训练实践应用中,要注重拓展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去完成某个拓展活动任务。在拓展运动思考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协作互助能力,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全面做好拓展训练的准备工作
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前,要向学生详细讲解拓展训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到拓展训练的学习益处和挑战性,使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视频播放一个实际拓展训练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观看,去感受体验在拓展训练中的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认识到拓展训练不只是简单的运动训练,而是要考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个人身体素质。教师要重视到拓展训练教学开展的安全可靠性,必须确保拓展活动组织场地和各项器材的安全性,要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危险性,保障整个拓展训练活动顺利的开展,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2]。
2.2充分挖掘拓展训练教学资源
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中,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思想,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各种体育学习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丰富拓展训练内容,充分挖掘出拓展训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依据学校的地理特点和发展水平条件,合理的设置教学课程,要建立起具备特色的拓展训练课程,有效培养出现代化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2.3积极开展体能拓展训练
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要明确好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将体能训练作为拓展训练教学中重要内容,注重全体学生在协调性、灵活性、耐力以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的培养。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能拓展训练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去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大型拓展活动任务,这样能够更好促进体育教学的完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集体跳绳活动中,让12人分为一个小组,让他们独立在1分钟时间内集体完成45以上的圈数。在拓展训练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往往因为自身的独立性和较差身体素质,无法有效的完成任务。这时候,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注重团体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要懂得配合的同时,不断紧紧自身的体能训练,从而在最后完成挑战性任务,培养自身的协助能力。
2.4加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
高中体育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的体能锻炼学习,还要重视到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要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不断提升他们团结互助意识和随机应能能力。例如,通过开展野外项目,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不断磨练他们的意志,引导他们相互之间去帮助和鼓励,共同去达成某个拓展运动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在学校操场组织学生去参与“同舟共济”的游戏,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发给每个小组九块地毯,以正方形的形式摆在地上,让队员相互之间随意抽走地毯快,然后看哪个小组能在地毯上站立的时间最长。在这个拓展游戏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协助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体育教师就必须将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挑战性,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还能够掌握到丰富的体育拓展训练知识。
作者:王禹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寇莉娜,李喜文.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49-50.
[2]张凡.拓展训练对提高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9(10):1440-1441.
[3]党挺.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6):145-148.
第六篇:高中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法运用
摘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分组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对此,文章分析了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相关应用策略,包括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系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小组划分,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高低进行分组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
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教师应将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理念,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并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分组教学法积极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位学生的体育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一、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平常很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上体育课的时候往往找不到他们的身影,或者即使他们来上体育课了,但是在课上表现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以致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不高,这些情况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亟需得到改善。而分组教学法对改善这一情况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测试情况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组,然后有针对性地辅导,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高中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学生各自的体育兴趣爱好,教师如果对学生不够了解,那么在分组教学中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其进行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只有了解清楚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运用分组教学法。
(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自身情况
高中体育课堂分组教学法要想充分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观察和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也是运用分组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分组教学法运用的三大要素就是了解、引导和研究学生,其中分析和研究是重点。在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来系统综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还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组划分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一定要科学。因为学生水平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体育教师按照不同的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身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导致兴趣爱好也就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这一点,教学不遵循一定的规律,那么就有可能会陷入僵局,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水平得不到体现。同时,分组让学生进行练习会让教师不自觉地养成分组教学的习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就会不断的运用分组教学法,使得课堂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也会更感兴趣。
(四)分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和运动水平高低来进行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能适应各类型的体育活动,也有的同学身体素质不好,一些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可能就不能承受。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这一点,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分在一组,身体素质稍差的同学分在一组,这样在训练时才能保证体育项目可以进行下去。当前,各个学校都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相应的运动和活动场地,学生的各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技能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在学习篮球这一项目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初学队、基础队和精英队三队。这样的分组可以便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分组教学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得到促进
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很多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分组教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加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师对分组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和分组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这一点跟分组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很多让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对比,认识到了分组教学法重要性,进而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提高教育水平。
三、结语
分组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它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个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教学法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法来推动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相信我国的体育教育会迈出更大的一步。
作者:杨洁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
参考文献:
[1]戚幼丽.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0):132.
[2]丁欣力.高中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法的实践和运用[J].全国继续教学网,2010(11):145.
第七篇:新课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探究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文章论述了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并结合当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职业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还要指导学生去了解并灵活运用一些知识,如体育知识、运动技巧、保健卫生等,从而间接地达到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当中,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目的。与普通高中体育相比,职业高中体育的教学更具特殊性,职业高中一定要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要想加快新课程标准的普及,就要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理念有所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时,需要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身体方面的素质教育和提高竞技的能力,而是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更新换代,三大球、体操和田径是老式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技术与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忽略了各个学生的特点。相反地,新课程标准主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标准阐述的理论当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技能和实践方面,而新式的体育教学不但将全新的教学元素融入其中,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理论课在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并加入了养生与保健、健康和营养的学习,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此外,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使师生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甚至是父母无法替代的,教师在学生的面前是不可侵犯的,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简直如家常便饭一样常见,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当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对高中体育新课标最好的阐述。体育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以适应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教师应该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为己任。在课堂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不必局限于学生的兴趣当中,贯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是重中之重,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体育活动之中。
(二)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更要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当前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例如,教师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可以对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改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应该大胆地引入国外优秀的体育教育方式,并引进新的体育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进这些新式运动项目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中,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以学生为中心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与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相吻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可以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体育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结语
职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人才。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必须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能真正提高我国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水平。
作者:刘霞 单位:宁夏彭阳县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平.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1(20):162.
[2]王瀛.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4(2):42-43.
第八篇:高中体育教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健康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此则要求教师顺应新教学趋势,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在实际课堂中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养成积极运动的好习惯。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下,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主动参与到运动锻炼中的观念[1]。然而,在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形式陈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偏低等多种因素严重阻碍整个教学的进程。在新教学趋势中,高中体育教师应不断顺应时展的要求,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为依据[2],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身锻炼的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就短期目标而言,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锻炼学生的体质、提升其身体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就长期培养目标而言,在提升学生体质与体能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养成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具体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如下:①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与观念,通过讲授多元化的运动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运动最本质的认识,让其在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总结,养成自身的体育运动习惯。②奠定学生参与终身运动的基础。体育运动不仅可调节人体机能,还可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中锻炼其体质与意志,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有助于实现德、智、体综合发展[3]。教师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可影响学生的意识,从而为学生自主参与终身运动奠定扎实的基础。③培养学生自主实践与个性化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运动锻炼中,并找到运动的乐趣,提高其参与运动的兴趣,放松自身学习压力。另外,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不断激发其思维发展,养成积极创新的好习惯。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终身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要做到终身锻炼,个人意识培养与形成是极为关键的[4]。高中阶段是人体机能快速发展、思维日渐成熟的关键阶段,若加强对高中学生思想层面及运动技巧的引导与指导,学生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自我意识,并积极创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新的教学趋势下,要有效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让体育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每个细节皆充斥终身体育意识。
1.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往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多为“填鸭式”的教学,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且一成不变,不注重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因而整个教学课堂的成效可想而知。加之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偏低,在教师古板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视听觉疲劳,而不断降低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等严重情况。如此则要求教师注重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根据课程的异同、难易、主次有针对性组织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篮球这一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在课堂中以播放视频或影片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与热情。例如教师可关注NBA最新的赛制,在课堂中播放NBA最新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对篮球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美国与中国篮球赛制的区别,活跃学生思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教师可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挖掘NBA比赛中有趣的或精彩的篮球动作(投篮、盖帽、扣球、过人等动作),在直观刺激下让学生感受篮球项目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了解学生喜欢的篮球明星,然后搜集相关比赛视频,让学生观摩球星的动作、感受实际篮球比赛的激烈与刺激,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讲述个别球星的成长经历,以偶像的力量重点突出其对篮球、对运动永不放弃的精神,不断渗透终身运动的理念,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运动中。
2.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实际参与是各学段、各学科教学成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因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构建交流、运动平台,让学生参与到锻炼中。在课堂中成功激发学生对某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应抓住时机构建课外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运动锻炼中。关于平台的构建,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5],就学生的实际能力搭建交流、运动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运动、在运动中进步。在上述篮球课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身体素质,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组建篮球俱乐部或(班级、学校)篮球社,在学习或借鉴的基础上,学生间根据自身篮球水平、组织能力及综合素养等明确具体的成员职责。体育教师则担任顾问,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锻炼方案。在严格要求下,教师应明确篮球运动的意义,让学生在日常培训中对体育锻炼有更深层次的掌握。另外,在课外教师还可组织安全性高的活动,让学生明白运动不仅局限于课堂,更关系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3.组织多样活动,带动学生个性化选择体育。体育教学中更多应将学生带入到实际运动中,在运动锻炼中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魅力,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真实的运动中,学生可释放学习的压力,并在追求健康理念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因而,学校应多方面积极组织体育活动或比赛,在全校范围内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运动的兴致。如除了校运会外,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个羽毛球、跳绳、仰卧起坐等个人比赛,篮球、气排球等班级比赛,在凝聚班级力量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选择体育锻炼,在锻炼中形成个人的意识与习惯。在活动组织中不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参与锻炼的理念。
结语
高中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创新教学形式、搭建平台及组织活动等方式将终身体育意识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体育运动魅力与乐趣中,不断磨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身体素质,并不断形成终身参与运动的理念,在日后工作、生活中注重加强自身锻炼。
作者:李玉有 单位:固原二中
参考文献:
[1]圣建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07):37.
[2]陈道深.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学周刊),2016(32):57-58
第九篇:高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策略
摘要:
高中是学生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性阶段,因此教育界应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是以教师不断引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游戏教学法可在教师强化对其合理运用意识的基础上,在课前设计好相应的游戏方案,在游戏教学中制造良性竞争,并全面掌控整个游戏教学场面,使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愈加理想化。此外,不断推广体育游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从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对其进行丰富,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进一步确保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上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策略
引言
体育游戏教学法,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充分体育运动为基础,通过体育游戏调节课堂氛围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方法中,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的体质,可谓学习娱乐两不误。本文就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探讨并提出拙见,仅供参考。
一、强化教师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意识
“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1]。这句话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事实上由于懒惰心理作祟,人们通常只做到前半句,有的甚至连前半句都没有做到。人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人大脑中产生的意识支配的,先有意识,继而才会有相应的行为或动作。不然,人若是失去了意识,和行尸走肉或者机器人就没什么差别了。充分说明意识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得打破旧观念、旧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如在该教学过程中较常见的体育游戏教学法,要使该方法得到实际且合理的运用,那么首先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强化合理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的意识。各大高中学校可就强化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体育游戏意识开展相应且具有针对性的座谈会,使各大校方体育教师互相交流和切磋,并组织教师们实际旁听(或旁观)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于教学中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旁听过程中通过对这一新型且先进教学方法中良好课堂氛围及呈现出来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亲身感受,可使暂时还未使用或使用不够恰当合理的旁听教师深刻感受到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的优势和重要性,从而强有力地提升其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意识进行教学的意识。
二、教师要事先准备好体育游戏方案
有备无患的书面意思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2]。从通俗角度举个例子:出门前带伞的人的淋湿情况明显比出门从来不带伞等雨具的人要好得多,并且若是小到中雨,前者几乎不会被雨淋湿,而后者则可想而知;倘若大到暴雨级别的天气,双方都淋湿了,但前者因为有雨具,被淋湿的情况和淋湿后的感染风寒情况肯定会相对较好,而没有任何雨具的人,通常要么是站在屋檐下等人来接,要么冒着风雨打车,不仅耽误了时间,还浪费了金钱,最主要的是增加感染风寒的风险。从这个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生活现象可以明显感受到有备无患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作用,而它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亦存在非常深刻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高中体育《篮球》这一实际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事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实际情况设置体育游戏教学方案:就篮球这项运动结合游戏进行分步教学:①基础运球:教师在亲身示范后要求学生采用接力运球方式进行游戏,如果球从哪位学生手中脱落,游戏中断,则予以相应的小惩罚(表演等);②线上投篮: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和技巧后再进行投篮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分批排队,依次一个一个进行线上投篮,如果学生没有投进,同样要接受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游戏,可有效提升游戏教育法的合理性和效用性。
三、教师对游戏进行有效全方位掌控
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小学生来说略为理性,但心智同样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叛逆、冲动及情绪化等不良现象。因此,要求各科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把握好对学生的教育力度[3]。尤其高中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在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如体育游戏教学法时,应注重该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性,更应对整个游戏教学局面进行全方位掌控,以免学生只顾玩游戏,而忽略对实际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譬如,在《实心球的投掷》这一高中体育具体教学课程中,教师可根据已制定好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考虑到学生目前整个身体素质和力量,可先通过丢沙包的游戏方式进行热身教学,又因整个班级人数较多,是以教师应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游戏。每组选择两名学生(丢沙包者)分别站在空地前后,然后剩余学生(接沙包或躲避沙包攻击)则进入空地进行游戏,并依游戏规则换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来回跑动可能会出现摔跤、擦伤等小事故,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每组游戏的情况,必要时予以指导,使其有效掌控整个游戏教学局面,将可能对学生带来的伤害最小化。
四、合理运用良性竞争增强游戏效果
有竞争才有进步,的确如此,在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社会竞争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4],要想在偌大竞争潮流中屹立不倒,就要使自身不断完善和进步。同样的道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中合理制造良性竞争,使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进步。比如,在《短跑》这一实际高中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奖惩制对学生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进行短跑接力赛,前三名予以相应奖励,最后一名亦给予一定的小惩罚。在奖惩机制的作用下,学生拼尽全力为自己小组获得胜利,使整个游戏效果最大化。
结语
将体育游戏合理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强化其集体荣誉感,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增强,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者:邓志德 单位:固原市回民中学
参考文献:
[1]党建强.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合理应用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24):262.
[2]高嘉豪.浅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22):39-41.
[3]聂选臣.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0):153.
[4]高芸.试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7):54-56.
第十篇:社团高中体育教学运用
摘要:
当下的高校普遍存在着社团文化,体育社团无疑是高校社团中最重要的组织,有着项目丰富,参与人数广等特点。在高校中因为有此类社团的存在让高校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今改革课程,可以将大学中社团的概念引入高中的体育课堂,让高中体育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关键词:
高中体育;社团
体育现已成为青少年的一门基础教育科目,目前的中学体育存在诸多弊端,很多学校都是重文轻武,将体育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这就让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存在误区。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和量是每一个体育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下的高校普遍存在着社团文化,社团就是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体育社团无疑是高校社团中最重要的组织,有着项目丰富,参与人数广等特点。在高校中因为有此类社团的存在让高校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今改革课程,可以将大学中社团的概念引入高中的体育课堂,让高中体育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1明确高中体育社团的定义,组织合理的社团
高中的体育社团是一个新型的概念,首先需要学校,学生,教师三方共同认定一个概念,这样才能目的一致的开展社团。卢元镇的《论中国体育社团》中提到体育社团的概念为:“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高等学校的体育社团就是将拥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更好地发展成员和团体的个性。本文中,高中体育社团必然是在此定义上进行综合考虑,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加入,而形成的新的概念,既为: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和约束下,将有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自由的进行体育活动。纵观大学和高中体育社团的设定,主要存在一个区别点,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作用。高中体育毕竟是有局限的,首先是需要学生意识这一点的,然后才能合理的开展社团活动。
2学校和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促成体育社团的形成
对于高中生而言,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传统的教学模式恨不得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体育社团的推广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观。第一需要与学校的领导进行协商,转变之前的教育观念,增强对学校体育改革建设的认知,增加对体育科目的资金投入,致力建设一个全方面共同发展的体育项目。第二则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培训。一些学生意向强烈但平常忽视的体育项目需要教师加强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为体育教师团体注入新鲜血液,真正发挥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引导作用。第三需要增加新的体育项目。传统的体育课程以跑步、常见球类为主,很多学生对常见的项目并没有很大的兴趣,适当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引进学生感兴趣,可行性高的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3详细制定高中体育社团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高中体育社团的引进必然是存在很多体系上的不足,最主要的是制定合理的组织机构。体育社团以学生为主,自然组织的过程也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首先进行调查问卷,选出学生最喜欢的几项体育项目,在实践中证明一般是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田径、健美操、瑜伽等项目。再按照喜好招募社员,分别选出社长和副社长,由于高三课业重,一般社团内的职务都是由高一高二年级的社员担任。社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能,在设置出社团总部的社长和副社长。当然这些社团还是被学校领导和管理的。在允许的范围内,社员有自由组织活动和执行活动的权利。享受这些权利的同时也是需要遵守的一定的规章制度,社团的规章制度由学校和社员共同制度,在学校的管理范围内。
4体育社团成立前的宣传与招募
高等学校的社团招募都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行为。高中学校不同于大学,基本上前期的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前期的工作就是宣传,体育社团是体育科目的辅助项目,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运动的重要性,高中学习压力大,体育运动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学生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才能更积极的加入社团。接着明确的列出需要招募的体育社团的门类,拟定出报名表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分发给需要加入社团的学生,让其明确加入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其次鼓励学生在社长和副社长的职位上竞聘上岗,让学生更早的接触身为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
5明确高中体育社团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社团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身份更像裁判和教练。我国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的教育体制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耳相传,学生在这种体制下很难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教育是这样,体育教育亦是这样,传统的体育课是极其枯燥的。不管是什么科目,教师都有备课的习惯,就是说所以课堂上的内容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大家一般都是聚在一起聊天,久而久之会讨厌体育课甚至会出现逃课的现象。这样就失去了体育课原本的意义。体育社团是将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在合理的情况下,老师进行协助。这样一来不仅是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也能让学生真正的运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是高中体育社团成立的核心思想。
结语:
学校设立体育课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继而更好地投入文化学习中去。但是近年来渐渐有文化科目代替体育课的现象,学生也觉得体育课枯燥泛味可有可无。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体育课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中体育社团的建立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融入体育课中,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新形式。高中体育社团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以尊重学生选择,发展学生个性为辅来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体育社团的开展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考验,这种新形式必然会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深入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唐秀梅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宁会成.高中体育社团课程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6(8)
[2]姚登邦.高中体育社团如何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