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体育教学浅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体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的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本”的内涵,其次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原则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人本”原则
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对国内各行各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中学生教育尤为重要。中学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强调“人本”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对“人本”原则理解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此,笔者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原则问题进行探究。
1“人本”内涵
“人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指坚持以生为本,同时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以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来进行创造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潜力。学生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人本”的体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热情,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学中坚持”人本“原则是体育教学的进步和提升,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原则
2.1体育教学目的要求坚持“人本”原则
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然而,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学校课堂的重要课题。“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可以随意指挥的人,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个性和能力。“人本“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的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特性认真考虑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尽量着重于日常生活,完善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学目的需要坚持”人本“原则培养学生。
2.2师生关系要求坚持“人本”原则
自开始教学改革以来,师生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体主导论等,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边关系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纳,因此,从师生关系的角度也要坚持“人本原则”。学生即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能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对教师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极易走入误区,极易按照自己的思路控制整个教学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性思维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明白,教学的本质属于师生双方共同的双边活动,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依靠于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人本”原则,体现“学要主动”的理念。
2.3体育教学原则必须坚持“人本”原则
体育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规律制订体育教学原则,以便能够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过程。随着教育不断改革,体育教学原则也在持续完善和健全,现阶段所指定的这些原则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3.1激发运动热情,培养终身体育理念必须坚持”人本“原则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不仅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树立创新意识。对体育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人本”原则的最直接体现。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必须要坚持“人本”原则。
2.3.2关注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必须坚持“人本”原则
对不同学生来说,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不仅取决于后天的体育锻炼,也与遗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如运动感知、学习能力等,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实现不同学生能通过体育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基于此,体育教学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坚持每个学生受益为基础,进行弹性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教学由于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因此在因材施教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操作便利性。
2.4体育教学方法要坚持“人本”原则
2.4.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接受教育。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又提倡学生的自主性,这又导致学生过分分散,毫无规矩,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基于此,必须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要坚持“人本”原则的教学方法。首先,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其次,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双方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一定的空间;最后,教师要交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整体素质。
2.4.2教学过程注重全体性和全面性
对于不同学生来说,由于体质和遗传的不同,使得他们的运动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人本”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处理好全体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低水平、扩大中水平、引导高水平。
3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坚持“人本”原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勤于思考、认真分析、结合具体授课内容,对每个教学场景进行具体设置,同时还要采取多种个性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王义 单位: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南校
参考文献:
[1]丁志彬.重新审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之理念[J].科教文汇旬刊,2010(24):147.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俞海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79-80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应用
摘要:
该文基于中学体育的特点,将讨论式教学与之结合在一起,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运用中常见的问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进一步改进讨论式教学在中学体育中的运用。将其分成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是传统式教学法,第二个小组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法,在分组过程中,确定两个小组的起始体育成绩和学生构成相似,对比这两个班级在一年后的成绩以及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接受程度,从而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以为改善现阶段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学;讨论式教学;中学
随着小学体育的发展,如何有效进行体育教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体育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对于体育教学发展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将体育教学与教育课程相互结合,增进学生健康,将实现培育人才,发展人才的目的。
1讨论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证研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有如下步骤:讨论前的准备;课堂中的讨论;课时小结。
1.1前期准备
鉴于讨论式教学的特殊性,准备工作对讨论式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在准备阶段,它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师方面的准备和学生方面的准备。教师方面的准备有以下4个方面。首先,要严格制定纪律。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个一致通过的课程纪律。这个课程纪律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小组中轮流发言,不能打断,在语言上不能对其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第二,每个小组设置一个记录员,由他来进行发言。其次,合理地分组。在讨论式教学中,一般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所以分组是一个讨论前必不可少的步骤。经调研,一般一个小组以4~6个人能够达到最佳讨论效果。因为一个小组中人数太少,同时,不能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彻底与充分的讨论,相反,如果一个小组中人数太多,在一定的时间内,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严重缩水,同时存在有些内向的同学就干脆不发言。每个小组的人数定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选择小组成员的问题。再次,问题的设定。问题设定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一节课的效率,因为它是整节课的中心。以篮球假动作为例,如何运用假动作技术?进而引发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对抗赛中选择相应的技术?其实,在讨论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尤其是对知识认识较快的学生与对知识认识较慢的学生,这样的话,既能避免教师与学生一开始就讨论学生很容易依赖教师的缺陷,又不用教师对理解能力不太好的学生一一讲解。当然,在学生与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的指点迷津和总结是不能或缺的。最后,虽然在讨论式教学法中,讨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在心理上以及行动上并不能强迫任何一个学生发言。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一部分教师来讲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讲肯定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学生有反抗心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仅如此,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不敢轻易发言,在这种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中心中不免有些惧怕。为此,针对分组状况,将内外向学生组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与体育学科相关的资料,为体育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组与组之间应进行比赛,以验证探讨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
1.2讨论
在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引导主要体现在当学生越讨论越与主要问题无关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然后给出不同的角度;当整个小组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要扮演一个协调者,而不是裁判者,教师要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万不能脱离了关键的主题。每个小组讨论完之后,要有小组成员提交整个小组讨论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记录教师对这个小组这一次的讨论所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对本小组的总结。以篮球假动作为例,作为教师,拟定探讨主题。在攻防转换中,如何考虑对手的情况用假动作技术,以迷惑对手。在此过程中,教师须引导学生思考,考虑用变速、转速、变向、传球向突破方向等角度,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验证方案的效果,以增强自身的技能。
1.3总结
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都要给予其评价与中肯的意见,切不可夸大其成果,也不可轻视小组讨论的结论。教师的总结能够让学生抓住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的回想整节课的结论是怎样一步步讨论总结出来的,想想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而教师的评价则给学生一些提示:本小组有什么优势,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又有什么缺点,需要在下一次的讨论中进行改正与完善。针对篮球假动作,从意识培养、动作幅度、动作节奏、重心等角度,思考如何用篮球假动作技术,才能发挥自身的能力,争取主动权,从而为决胜局奠定一定的基础。
2讨论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成果及总结
将体育班分成两组,一组是使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另一组是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班级,经过一年的实践后,选取了4个班的期末考体育成绩,现呈现如表1所示。从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和未使用学案的对比分析,在学生入学基础相当的情况下,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明显投入了许多,因此,从期末考试的成绩的对比来看,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不仅在优秀率上处于明显劣势,而且平均分也比较低,而且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将观察到体育1、2班在教材学习、技能训练均优于3、4班,从这个角度来看,讨论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总而言之,讨论式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来说,从学习成果的角度上,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于讨论式课堂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持续性,有的老师一开始做的时候发现学生提问很少又变回传统授课的方式,没有及时进行思考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效果就差了许多。从调查问卷的数据表2来看,在讨论式学习后,相比较没有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班级,学生无论是课堂满意度,还是对学习体育帮助率均高于未使用讨论式教学的班级。这个角度说明,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之外,这对他们提高体育运动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不仅能够讨论问题,而且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学生还能够主动在课堂中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老师预设中也没有想到的,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一个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升,学生在操场上主动求学,就如何增强自身体育技能咨询教师,比方说篮球、足球等。就探讨教学的角度分析,经讨论,探讨训练方案,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效率。从学生访谈中,我们很欣喜的发现一些在中学体育学习兴趣低,运动少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讨论式学习后,能够及时地对体育教材进行学习,主动地参加体育训练。而在课后,很多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着力地增强自身的体育技能,从而提升学习的水平。而在这以前,学生基本上都是应付,草草了事,也没有太把它当回事情,这也能看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提升,而且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一种升华。经过讨论教学法,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操场,学生的体育技能大幅度提高了,训练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学生的思维可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作者:古长斌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礼让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姜萍.再谈讨论式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9(6):85-86.
[2]孙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讨论式教学[J].CEPE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54-56.
[3]伏荣超,徐武汉.新课程理念下的讨论式教学与主体参与[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15-18.
[4]任福全,张小飞,吴佳洁.研究生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9-61.
[5]王燕晓,王艳飞.讨论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243-244
第三篇:新课程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加深,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已得到更多的关注。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中学体育教学的可变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和内容的革新,发展体育教学的生命课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体育教学;体系构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特意追求动作的准确和完美、在教学中凸显竞技化等,这些让体育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国家出台了相关体育锻炼文件后,“达标”不仅被大部分学校视为主要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同样也被学校、教师、家长看作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单一化,教学组织上的统一化。要改变这些状况,就需要从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入手,让中学体育教学走向全新的领域。
一、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原则
中学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完成基本体育教学目标为基础,在保证体育教学的灵活可变的基础上,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健身需求。中学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体育教学要以生为本
在组织体育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有些体育教师过分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加不注重调节中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情绪,让学生产生厌倦体育课堂的情绪,从而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知识和兴趣爱好对中学生的影响较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要以生为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易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让每位中学生在锻炼的同时能感到身心愉悦,做到身体、心智、情感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坚持中学体育教学的可变性
可变性原则的标准是突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应用到体育教学体系中,一个体系的建设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到高级组合。一切教学实践都要从实际出发,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质量的要求,这是教学生命的动力所在,中学体育教学如果想在新的课程中保存长久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遵从可变性的原则,在变化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在变化中不断地自我成长。
二、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体系的策略
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体系要举多方之力,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使更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技巧应用到体育教学体系中,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指引体育教学的方向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确定应考虑到每一个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为出发点,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教学,让适合的教学目标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倡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并从体育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利于学生判断自己的行为和本堂课的学习价值。体育课堂中评价有自身的标准,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较大,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可能会造成很多学生出现不良的情绪。为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体育课堂上收获的多少,同学之间达成的一种共识,等等。好的教学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和内容的革新,发展体育教学的生命课堂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注重创新性课堂的生成。数字化校园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发展,其将教学内容、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以及生活方面的管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统一起来。学校一般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将最优化的学生管理和教学重新体现出来,不断地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完成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数字化,将多媒体和计算机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能够进行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从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教育和管理。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过程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共同实现的,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体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在教学内容上,把握数字化校园的趋势,积极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让中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作者:庞健荣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兴娅.浅谈新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7).
[2]常德胜.基于关心发展理论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的影响因素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3]陆晓旭.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及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第四篇:中学体育耐久跑教学与训练
摘要: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群体而言,耐久跑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坚持不懈的耐力品质。但纵观现下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出现了很多阻碍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和训练发展的现状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现状分析,结合中学体育耐久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发展对策探讨,以期为中学体育耐久跑高效优质教学和训练打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学体育;耐久跑;教学与训练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强健体魄、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人的意志力及耐力等品质,且其方便进行,因此是一项长期锻炼的项目。中学阶段是学生阶段相对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群体学习负担过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加之现在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思想依赖性较大,很大一部分都不愿意进行耐久跑这种需要坚持耐力的运动,时间长了也就造成生学心肺功能下降、身体素质降低等问题。纵观现下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小,老师的重视度相应较少,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多沿用传统,导致课堂乏味,同时学校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缺乏,耐久跑的硬件条件就不具备,以上种种都造成了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受到阻碍。本文立足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现状分析,结合中学体育耐久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了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发展对策探讨,以期为中学体育耐久跑高效优质教学和训练打好理论基础。
1.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现状分析
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文化学科的学习上,就连课后时间也都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呈现的主要现象是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对于体育锻炼几乎是一个奢侈品,很难有时间投入学习,这就导致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冷门”。加之耐久跑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耐力和坚持品质,这对于在高压下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就是难上加难,出现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多时候这样的厌学情绪进行相互感染,学生之间就出现整体的不良的体育教学风气。另外,由于被教群体的厌学与参与度不高,导致老师的教学参与度呈消极趋势,老师在备课与授课方式上就没有及时跟上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而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在授课上比较随意,这个因素的加入进一步激化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样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不愿学、老师懒得教的状况愈演愈烈。师生之间的积极性差,学校接收到的讯息就是这门课程的设置必要性及投入必要性减少,自然在耐久跑的基础建设上投入较少,课程设备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发展难度。总的来说,中学体育耐久跑在教学和训练在学生、老师及学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现状不容乐观。
2.中学体育耐久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耐力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和训练方式特点使其具有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强健体魄,以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坚持的品质。耐力跑的积极作用促使它成为人们长远的体育训练项目。针对中学群体的特殊性,中学生因为面对众多的学科压力,身体和思想都随时处于一个高压的状态,根本无心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跑这样需要较强的坚持能力的体育项目,更是没有兴趣,这样长时间积累就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如果中学体育的耐久跑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能够实现有效提高,耐力跑的良好进行需要学生对呼吸、动作等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规范,这样就能对学生的身体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文化课程提供了硬性条件。同时因其时间较长,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对学习的坚持不懈的韧性培养有积极意义。另外,还能够有效促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不良之风得到有效改善。总的来说,中学体育耐力跑教学和训练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促进中学体育的长远发展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意义深远。
3.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发展对策探讨
针对中学体育耐力跑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其存在很多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长远发展的因素,结合中学体育耐力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可知,中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素质、思想及学科发展都意义深远。笔者就前述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中学体育耐力跑的教学与训练发展对策探讨。
3.1加强思想改革,提升学生兴趣。
加强思想改革是针对现下中学体育耐力跑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不端正的教学思想而言,现下的教学中存在学生不愿学、老师懒得教、师生对耐力跑教学和训练的错误认识现象。加强思想改革需要从根本上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思想进行改革,让学生认识到中学体育耐力跑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让老师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地完成课程需求,而是要承担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和思想素质培养的双向责任。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组织老师进行教学思想的培训,让老师对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进行学习,这样从根本上实现对老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对于学生思想的改革转变最好从老师的角度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这样学生的接受就是潜移默化的,相对比较容易。
3.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发展需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也就是要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乏味的教学内容进行改变。这个环节的实施主要是从老师的角度进行,创新教学方法是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方法。譬如过去对于耐力跑的教学方式就是一上课老师让做完热身运动之后就开始直接开跑,这样的方式会给学生一种课程就是跑步而已,别的没有什么,很无聊,很容易,自然在学生心理上就容易产生一种轻视的态度。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者一些优秀的教案,甚至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获取学生的教学需求,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实现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是老师需要在备课进行的,传统教学内容大都是固定的,其实没有老师也能进行,所以要实现耐力跑教学的长远发展就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老师可以将过去的单一的耐力跑进行改进,譬如可以让学生将过去的直线耐力跑变成曲线的,甚至往返的、间歇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一定的趣味性。
3.3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多元发展。
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多元发展其实是针对于上述两个环节的后续发展而言,老师可以利用授课时间不定期地与学生适当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订,甚至可以开展一些兴趣的耐力跑。时下很受欢迎的夜跑其实就是耐力跑的一个典型事例,所以在进行中学体育耐力跑教学与训练的时候同样可以借鉴这些新潮而不失教学意义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的多元发展有长远意义。
作者:刘丽静 单位:莆田哲理中学
参考文献:
[1]卢里杰.多种手段并用开展耐久跑教学.体育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1(77):48.
[2]周加云.中学体育耐久跑教学探析.新课程.上旬:教学研究,2011(6):97.
[3]汪伟福.耐久跑内容教材化处理的案例探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6):93-94.
[4]吕永高.提高耐久跑能力的创新研究.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2):94-96.
第五篇:中学体育教学体育类游戏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除引进现代教学方法外,体育游戏推广和运用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进一步进行观察对比和研究探索,正确认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体育游戏;中学;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开拓思维、改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等特点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性、竞争性、注意力,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概率。
1体育游戏内涵及特征
体育游戏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有组织的新型的教学方法,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引发中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感知。它能通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与娱乐性、竞争性与合作性、教育性与现实性、普遍适应性与灵活性等特征结合游戏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随机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教育。体育游戏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掌握知识技能、遵守规则性、增强组织性和团结协作性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潜在功效。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最常见的一项内容,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曲线的需求,更易于使学生融入课堂,其综合性在同类教学方法中更胜一筹。
2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2.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体育课进行过程中,学生精力集中的过程比较慢,往往容易被自身和外界的因素干扰,不能快速的投入体育课堂中,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体育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里有效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把集体的兴趣集中在同一点上,消除懒散的惰性,相对与单调的准备活动更能唤起上课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石。但在游戏的选取上也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条件,既要考虑到游戏自己的价值还要在身体灵活性与灵敏性等方面酌以思考。合理的游戏才能在体育课堂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锻炼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人格完善的塑造,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准备部分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年龄阶段,初一与初三之间的学生在身体承受能力不同,要根据班级整体的身体素质来尽可能的安排多样性、综合性、技巧性的游戏项目,难易恰当,杜绝安排超负荷和超难度并对学生心理上有伤害的游戏,防止挫败其积极性。其次考虑游戏要有竞争力,只有安排合理的竞争,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仅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增强集体意识。由于集体游戏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就使得同学在游戏中斗智斗勇,激发斗志,保持耐力。还要考虑游戏与外界的关系,比如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干预,还要结合硬件因素灵活选择。
2.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应用
体育教学基本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主题,在新授课中如何合理利用体育游戏配合教学内容来调节体育课堂气氛、完成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密匙。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巧妙的把体育游戏正确的运用到体育课堂上来,这才是整节课的重中之重。例如,在队列练习中采用“反口令”游戏,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动作要领。在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可采用“定点投篮比赛”,来巩固投篮技术的学习;在足球传接球教学中采用“圆圈抢球”游戏,可以增强足球教学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要注重条件反射能力,使机体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达到新的协调和平衡,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动静交替,视、听、思、行等结合,进而刺激大脑皮层神经过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锻练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如在“网鱼”这个游戏,把学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学生手牵手布下渔网,另一部分同学佯装大海里小鱼儿,他们通过模仿渔民的捕捞,鱼儿的逃生,初步了解“捕鱼”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渔民伯伯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游戏中更能感受学生们随机应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无形中锻练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应急力、创造力和集体荣誉感。体育课堂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传授的动作要领和基本的步骤,单调的重复某一动作,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点很低,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躁动,学习效率低下进而会导致其他课程的学习。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感和求知欲,适当的安排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放松心情,敞开胸怀,以拥抱自然的心态来参与到游戏中来,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更能配合教师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来安排游戏的难易程度以及运动量的大小,防止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更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
2.3体育游戏在放松活动中的应用
放松活动是体育课结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放松肌肉关节、缓解运动疲劳、避免运动损伤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如果忽略此部分,简单的认为只是花絮,那么会导致学生对整理活动的不重视,相应的学生经过剧烈的体育运动后,身体状态无法得到正常有效的恢复,长此以往,不但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相反很容易产生劳损性的运动伤病,也会直接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针对此种情况,在选取放松性活动的体育游戏时,要注重体现在运动量小和动作性舒展性方面,达到恢复和放松的目的。随着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改革,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举足轻重。体育教学联仅仅是简单的机械锻炼,更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来进行体育教学。恰当合适的体育游戏的插入,会加速恢复学生身体的疲劳性,使得他们的心得到放松,更愉悦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的效果。
3进行体育游戏要注意的事项
体育游戏要根据参加体育游戏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实际运动能力等方面,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在游戏过程中要保证体育课堂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和章程,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快速投入游戏中,增强游戏的竞争性,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内容的主动性。在游戏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存在安全危险的器材,选择合适的场所,这也是体育游戏过程中必备的首要条件之一。
4结论与建议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游戏的内容、类型应该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性质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实施,才能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使教师进一步改善已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使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更游刃有余。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运用和理解还不够全面,没有认识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应加强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性,提高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本源上来讲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游戏的要求,逐步落实到学校,个人建议可引进少数民族的简单趣味游戏加以创新融合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来,不仅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加深了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作者:王春云 单位:楚雄州禄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志联.浅谈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J].体育师友,2002,6.
[2]体育游戏编写组,体育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金瑞静,肖玉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2006,3.
[4]赵翠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
第六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德育教育
摘要: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德育教育的更多元素已经渗透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本文简要说明了新课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重点论述了德育教育在新课标教学中的体现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以及途径等,以期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好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德育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改革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倡导学生会学习、爱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1研究目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轻松是教学设计者必须考虑的学法问题。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提高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
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自身的特点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所以,德育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任务之一。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将学生的个人学习与祖国发展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具备更好展示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和思想情况的优势,而且是外在的充分体现。可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展示、培养的平台。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子女倍加疼爱,参加劳动与锻炼机会也很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尤其是中长跑和一些需要克服障碍才能完成的项目中运动不积极、意志力不强的同时耐力又不足。再如,在练习蹲踞式跳远时,担心鞋里面进沙子弄脏鞋子,弄破袜子,总是躲躲闪闪,不愿意进行练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转变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观念,提高学生的认识,端正学生态度。
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呈现
3.1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具有着预设性与生成性兼备的特点,本身的教育性强而且广泛,进而德育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是相伴而行的,巧妙借助不同项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过程进行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借助田径中的起跑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灵敏的意志品质;借助集体项目的特点与优势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可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运动项目竞赛活动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能力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综上,德育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在长跑出现“极点”时,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在体育比赛或对抗性的运动中对方犯规时,是给予一个微笑,还是“以暴还暴”;足篮排等项目中队友之间缺乏配合致使比赛失败、比赛过程中裁判出现误判等情况下对问题看待的观点和处理方法都体现了德育教育的身影,可以说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3.2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除了特殊天气和室内理论课外,都要在操场或体育馆进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也很丰富。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的课堂管理就很难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体育课堂开始时的集合整队,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回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很多德育教育因素都渗透在教学组织形式之中。据此可以看出这些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集体为重、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也利于借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导社会规范,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
3.3体育竞赛活动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奋性,体验到竞赛的刺激;评比既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能力倾向、优点与不足,也能意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奖励优胜是学生精神和物质的满足过程,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奋勇拼搏、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4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
4.1直接参与的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教育课程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就在于它的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的个性通过其行为得以充分体现。体育项目不同、特点不同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也各有差异性。例如,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健美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表现力,提高审美力;田径的短跑、武术中五步拳和长拳的训练利于形成学生果断、坚韧的品质;大球类的比赛利于形成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品质等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巧借不同体育项目的育人特点,因时因势因人利导。
4.2身心合一性
身心合一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者只有同时与同步发生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进而体育教师设计身体练习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便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享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情感,取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4.3通力合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合作无处不在。通过一个小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乒乓球为什么改大了?了解改大的背景,2mm变化对国球的影响。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分成3~5人1组进行课外研究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明确自身的任务。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搜集资料,小组成员讨论并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交流。制作研究报告,并集中展示。分析;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们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鼓励了个性观点的形成,同时在沟通、交流、合作、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也油然而生。
5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新《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5个领域,5个学习领域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3个部分都与德育教育密切联系。
5.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一堂课的开始,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形成严明纪律性,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作用,必须形成制度化。此环节占据课堂的时间比例虽然不高,却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态度、好作风、好思想,促使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形成文明礼貌意识。
5.2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不同教材内容中
借助不同体育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体育的产生、发展以及我国取得的成绩、体育名人精神等理论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产生明星效应,振奋民族精神;抓住球类项目比赛时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品质,巧借短跑项目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传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体育教学中以一些便于课堂教学的畲族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传承畲族体育,弘扬畲族民族文化。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用于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积极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5.3融情感于教材,以情感育人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蕴含着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交流。体育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与爱护学生,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巧借时机、适时鼓励,看清状况、育情于教,以增进师生情感。良好的情感交流是取得良好德育教育效果的催化剂,也是学生自觉和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桥梁。
5.4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资源,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组织形式,巧妙借助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惹祸的青蛙帮了忙”案例中体育教师巧借青蛙的跳跃动作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观察—学生模仿等过程使学生掌握了蛙跳的动作,这是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学会动作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学起来高兴、动起来兴奋,基本知识掌握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采用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策略、有计划、有目的的同时,灵活地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5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身体直接参与性特点使得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个性特点、情感意志、行为表现尽显无疑。体育教师要根据该阶段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在教学中善于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体现和情感意志变化过程,对其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激发、教育、疏导,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制止不当行为,以促使学生情感与精神品质的提升。
5.6育德育教育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之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体育教师应因势利导,教导学生正确看待与处理体育突发事件,并借此进行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拼搏、勇于克服困难、明辨是非等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比如,足球体育教学比赛中,学生在运动中摔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能够爬起继续比赛是集体荣誉和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赛后应及时给予关心、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纠正与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以防止学生走进误区。
5.7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言行一致,动作示范优美与正确,讲解清晰、明了,言谈举止文明、大方,行为表现得体,爱岗敬业,注重自身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借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6结语
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健全的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全面的,是德、智、体、美教育的综合体现过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只要运用得当,及时激发,适时调整,注重学生主体及其身心和谐发展,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以知育人,德育教育必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发展。
作者:伞洪光 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999-6-13.
[2]张杨红.简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5):123.
[3]胡玉国.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J].学周刊,2011,23(8):58.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0-71.
[5]赵立.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第七篇:中学体育教学装备效率探索
摘要
分析给中学体育课教学带来不良影响的因素,提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装备使用效率的方法,以改善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学体育;体育教学装备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新课改的实施,中学生体育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可是身体素质更加重要,没有一个好身体,就无法为学习提供好的支撑。但是现实中很多中学生都只顾对文化成绩的学习,忽略了体育课的真正作用。部分教师也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或者加课。这样的做法不但给学生学习增加了负担,而且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还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负责任的表现。体育课跟文化课相比,本来课时量就少,如果在被占用,体育课根本就无法正常开展,许多体育知识和技巧都无法传授给学生。同时,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也狠抓升学率,对体育课的关心不够,对体育的投入不够,也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场地不完善,体育设施不健全,体育器材缺乏。以上种种情况,都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亟待对体育教学装备进行补充完善,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体育教师要积极思考教学办法,提高器材和场地的使用率,为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2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装备使用效率的方法
2.1健全体育教学管理机制,规范使用程序
很多中学对体育场地和器材不重视,随意破坏和外借现象严重,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体育器材毁坏严重。这样下去体育器材会越来越少,又不能及时采购更新,最终将体育课置于无人重视的境地。可见,体育课能否正常进行,体育教学装备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认为中学体育教学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出台相关的设施和场地管理制度,健全器材使用和管理机制,只有有了约束,人们才会重视起来。比如建立器材使用登记制度,每节课哪个体育教师拿了哪件体育器材,用了什么设施,都一一登记好,哪里出了问题可以直接找相关教师了解,从而对于器材的使用就会更加精心,减少器材的损坏率。有的学生认为反正体育场地和器材都是学校的,坏了也跟自己没关系。体育教师要严格管理,提出相关规定,约束学生的随意破坏行为,有效保护体育教学装备,使其不被恶意破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完善体育教学装备管理制度,以此来约束学生和教师的散漫行为,将体育教学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2.2进行教学培训,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装备的重视程度
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每当有体育课的时候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副无人能管的态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给他们讲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学习开展体育课的目标,告诉学生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利用好体育教学装备。只有教师经常督促,才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体育课的重视。由于中学生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很多闲暇都在学习中度过,情绪过度紧张,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头晕等现象,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的表现。人的身体是需要运动的,长时间学习对学生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在体育课上,适当的运动,跟着体育教师做一些体育活动,都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供帮助。比如通过组织足球友谊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加学生与体育教师的互动,方便教学的开展,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体育课给学生带来的欢乐。如今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学校体育教学装备的重视程度,不能有损害行为,做一个新时期的好学生。
2.3定时维护场地与器材,降低其损坏率
在反思体育场地和器材损坏率高的同时,要增加对场地和器材的定期维护。当场地和器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再继续使用,要紧急维护。学校采购这么多器材给学生使用,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识,不能认为那是学校的东西,坏了也跟自己无关。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其中的一员,每个人都要对这个集体负责。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思考,对于容易损坏的器材多加管理和维护,减少损坏率。比如球类,在教学中使用的次数很多,在使用后要及时保养和观察,出现破损及时送去修补。很多学校都给学生铺设了塑胶操场,为学生的体育课投入大量的师资。学生必须要保护好,不在场地上乱扔垃圾,不破坏场地。只有从心里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的设施,才是一个好学生的表现。很多学校都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主要就是针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和规范,学校派专人进行整治,严格规范器材的使用和维护。这样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毕竟没有约束,一些人的思维总是想着钻空子。
2.4大胆创新,体育器材再利用
如今的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对器材和场地的利用率不高,保护意识不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维护,导致体育课进展不顺利。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带领学生开发不一样的体育课,让体育课吸引人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器材的再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体操棒断了,可以改造成接力棒;足球破了,可以改装成摸高参照物;等等。学校是一个拥有知识的殿堂,只要积极去思考,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实现的。对于器材的再利用,不但环保节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意识,让学生认识废物再利用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铺垫。而且,体育器材再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节约了成本,使学校能够更加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是值得推广的。对于二次利用体育器材,是在教学中被验证的,具有不错的教学反映。在体育器材的利用上,还可以进行组合利用。一些体育器材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使用,可以把它们重新组合使用,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氛围。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一定能找到让学生乐于参与的好策略。
3结语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体育专业知识,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多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交换思想,取长补短,将体育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为体育教学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中学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提高身体素质,对体育运动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新课改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将体育课变成更加规范、科学的课程。如今,体育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需要体育教师齐心协力,用好体育教学装备,让体育教育大放光彩。
作者:王刘柱 单位:唐山市迁安市杨店子镇杨店子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洪全.中国学习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9).
[2]杨浩.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06(3).
[3]胡建华.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4).
[4]钟亿群.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调查与研究[J].内江科技,2008(5).
[5]路春雪.关于学校器材设施建设中的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
第八篇: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把提高学生自身体力和耐力列入到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立志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教学技能是每位体育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学技能不仅可以预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基于此,该文主要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以便给体育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体育教学安全;影响分析
体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是有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只有遵守体育教学的相关教学规律,方能促使体育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下去。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之下,体育教学的内容多种多样没有局限性,而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体育教师来安排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关教学内容安排和实施的基本技能,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体育教学所需的教材有些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教师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把不利因素考虑进去,更要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耐力,还可以使体育教育更好地发展下去。
1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现状
1.1安全保护技能的欠缺
体育教学具有特殊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式。体育教学是一项系统运行的动态过程,也是师生通过身体练习相互交流过程的实践活动。简单来说,体育教学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耐力,让学生动。但随着学生身体的动也会使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发生。据调查的结果来看,器械体操和武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吸引力,让更多学生知道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器械体操和武术,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课程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目前大部分的体育教师不具备安全保护技能,更有甚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种种原因都阻碍了体育教育向前发展的脚步,还会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导致体操出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频率越来越少,使体育教师的安全保护技能日益减少,从而让体育教师认为有无安全保护技能都不重要。
1.2体育教学技能的“高原现象”
所谓的体育教学技能高原现象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技能练习的术语。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在学习某种技能时,前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但是由于练习方法和不利因素的出现,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表现出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就是体育教学技能的高原现象。经过相关人员的调查终于发现造成教师高原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对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感到满意。第二,缺乏相应的动力,对自身的要求逐渐降低。要知道高原现象不仅仅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还会使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2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研究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培训体育教学技能的方式各种各样,根据相关人士的总结有以下几点方式。
2.1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主要是应用在现代技术和设备当中,是培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微格教学给体育教学技能培训提供了很多合适有效的方法。若体育教师合理运用微格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还可以使体育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其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明确教学任务。由此可看,微格教学的针对性非常强。
2.2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一般来说,培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来实施的。学校可以不定时的为体育教师开设相应的教学技能课程,必要时可以利用考核的模式来检验体育教师的教育技能有无增加,只有考试合格者方能继续上岗。
2.3其他形式的培养
为了提高我国的体育教师的教育技能,相关人员可以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开设相关课题让体育教师相互之间交流与探讨等。
3体育教学安全的研究
“安全”一词一直就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何为安全?安全就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人们是否有能力承受,从而判断出这一客观事物是否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而对于体育教学安全来说,安全教学变得尤为重要。因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目的就在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极力控制不利因素的发生,避免学生的身心受到影响,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3.1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没有及时更新体育器械,导致体育器械使用年限已到和器械质量已经得不到保证;缺乏安全书籍;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学生活动区域不足;上课班级间互相干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部分的中小学校认为开不开设体育教学对学生不重要,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纵使开设了体育教学课程,在安全管理上还是没有达到安全教学的要求,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和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但是没有具体的政治法规和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方法。其中体育教师技能的衰退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2预防及处理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对策的研究
3.2.1国内研究现状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不单单只是靠体育教师来维护,学生也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和安全要领,以此来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体育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重任。因此体育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比如在体操课的学习中,对于一些高难度和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时,体育教师一定要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保护并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高难度的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之下,会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这样既可以保证体育课堂有序地开展下去,又可以实现开设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发挥出作用,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定时检查和维护教育器械,加强体育教育的监督力度,健全并完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制度等。
3.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方面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补偿。第二方面是学生在体育教育课堂发生意外的责任认定。第三方面是学校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所展开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体育教育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学校没有定期更新教学器材,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烈,缺乏安全书籍等。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衰退是导致意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技能,提高安全保护意识,而学生也应该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和安全要领以此来避免危险。
作者:宋浩然 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飞飞.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安全影响的分析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张洁.“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3]张震伟.新课程标准下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黄传婷.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5]李小刚.四川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第九篇:中学体育教学武术必要性分析
摘要:
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堪忧,体育教学并没有显著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武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国家十分重视它的价值,将武术嵌入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能达到锻炼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能传承这一优秀历史文化,本文探究武术嵌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与相关措施。
关键词:
中学体育;武术;必要性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活与生活战争中逐渐累积与发展起来的一项可贵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武术教育进入中学体育教学对实现我国体育目标有积极作用,将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育中十分有必要。
1武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1通过武术教学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人才。并且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缺乏锻炼,需要教育者重视此问题。
1.2通过武术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力
武术教学能对练武者的精神产生影响,锻炼其不怕吃苦、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普及武术,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庭的关心氛围中,家庭的溺爱使得他们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在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都出现很多问题,有些学生生活不能自理,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不能自己勇敢面对处理,而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在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可以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教学,增强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练习武术环境要求较低,室内室外都可以训练,外部环境对武术训练影响不大,现代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武术练习能较好保障学生锻炼身体的连续性,没有较多的制约因素。
2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武术课程,仅有少部分学校开设了武术教学课程,并且教学形式单调,内容相当枯燥。大多以简单的球类、体操、跑步等简单教学为主,许多可以利用的体育教学资源并没有开发出来,更别说传统的武术教学,相当滞后。社会与学校教育者没有足够的重视,中国传统教育形式一直以文化知识成绩为教学目的,在就业严峻的形式下,如何获得高分进入重点中学一直是学校与家长关心的重点问题,在这种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学校自然很少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地位较低,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自然就更少了。武术教学师资力量不够,大多数学校专业武术教师数量不够,专业水平也较低,导致武术教学迟迟不能开展。
3武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政策
3.1提高宣传力度
中华武术已经风靡于全世界,让许多国家都了解到武术在健身健体、保护自己以及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的具体价值,但是在国内,武术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因此,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与家长了解武术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广大中学生在学校受教阶段能亲身体会武术魅力,强化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
3.2真正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包括武术教学,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课,更有领导反对武术教学。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武术,合理科学教学。时展变化万千,世界局势仍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出现多元化,要求我们不能忘记中华名族遗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在学校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世纪人才。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反映新课改要求,倡导健康知识,发展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适应社会。
3.3建立强大的武术师资力量,这是开展中学武术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国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所占比例很小,这与高校体育专业培养师范生类型有关,这些高校中,大多数体育专业都是现代化球类运动专业项目,因为球类专业学生扎实的学习基础,并且许多高校师资培养方向多以现代化球类运动为主,因此,体育高校要加大武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扩大武术师资力量,增加武术专业课程。中学校要不断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建立学校的武术专业教师队伍。
3.4加强与武术活动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兴趣
在学校宣传栏介绍武术的文化价值,适当的在学校运动项目中增加武术项目,通过小组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定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武术交流会,逐渐推广武术作用。
3.5建立相应的武术考核制度
利用学校与家长对学生高分成绩的期望,将武术教学也纳入平常考试中,学校重视武术教学,学生也会认真学习武术。
4结语
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并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现代中学教育中需要像武术这样具有拼搏、斗志的体育课程,培养具有爱国热情、坚强意志品质、大公无私的莘莘学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在中国教育事业上发扬光大,造福全社会。
作者:颜飞飞 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冉学东.对中国武术体育化进程的文化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01:43-48.
[2]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05(03):613-620.
第十篇: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运用
摘要:
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关键阶段。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现代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加快改进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中学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同时,创新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奠定基础。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创新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分组教学;中学体育;优势;运用
在推进现代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习惯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为此,针对现代中学生以及家长忽略体育教育的现状,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体育教学改革手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使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大运动量。现代中学体育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积极总结现代体育教学的经验和理论成果,积极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且以竞赛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意识,让学生从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达到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教学的优势
1.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中学体育教师运用分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如今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学生分组训练,对于不同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避免了学生脱离教学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同时,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建立和谐的友谊,培养了学生坚强的精神品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2.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运用分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可以自主地解决课堂问题。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各组组员需要依靠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篮球小组进行比赛,让学生在队伍中找到自身问题,并且和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平衡了学生身心同步的发展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运用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课堂节奏,更加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分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提高了团结意识和体育意识,可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4.提高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教师开展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早地适应外界环境,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教学的策略
1.正确认识体育分组教学内容
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审题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和提供相应的体育资料。由于现代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活动一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从而使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实现。针对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要积极掌握体育分组教学的内容,开展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开展分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分组模式的注意事项,科学地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来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2.积极开展体育分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单一的动作教学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针对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体育活动运动量,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体育,参与运动。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体育分组教学模式,以小组竞赛的模式为核心,以分组式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目的,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制定奖惩制度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理论相关知识,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在田径基础动作的体育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3.科学设计体育分组教学内容
在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重点就是实现教学目标。针对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对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掌握和理解,科学设计体育分组教学的内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在学生短跑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逃脱者,一组为追捕者。在限定的场地内,逃脱者课以自由活动,超出限定范围就可以由追捕者那组追赶并且在接触身体后定在原地,只有逃脱组的成员触摸到被定的人员时,被定人员才能自由活动并跑到安全区域。采取这样的分组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达到综合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采取这类游戏模式,进行分组教学的应用和设计,使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积极了解体育分组教学特点
针对初中体育分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加强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性格爱好和心理特点,科学地设计分组教学模式,为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现代中学体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改革也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也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保证了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敖青林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莲莲.论非智力因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6.
[2]罗发堂.中学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