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10篇)

第一篇: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

社会的进步推动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前行,改革中的体育教学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期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介绍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并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提出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适应学生主体发展能力的新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所以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所受益,就需要在教学的时衡量教学发展理念。如果教学的发展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教学主体了解整个课程需要表达的内容,但学生却不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一定会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在篮球教学时教师为学生传授各种篮球传球的知识,但是学生本身对课程的整体教学模式不是很喜欢,所以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积极性不高,影响学习质量。如果让学生自己讨论关于篮球的传球技巧,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会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那么学生对体育课堂将会有全新的认识,也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式

1.问题教学法的开展。

(1)问题教学法的相关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中。

理论基础是合理教学方法开展的支撑,因而问题教学法也不能抛出在外。问题教学法要想有效的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掌握与问题教学法相匹配的理论知识,当基础知识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第二,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掌握,能够探索出教学实施的具体途径以及教学改进方法,学生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教学法。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开展探索,找问题教学法中理论是实践的契合点,保障教学质量。

(2)合理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情境创设。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法,合理的设置情境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教师在问题教学法的实际掌握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合理的情境创设,及时的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予以鼓励,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法的开展。

(1)情景教学模式的创造。

教师运用生动和幽默的语言进行知识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展开。比如创设“千难万阻救伤员”的情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游戏的规则,当学生在游戏途中遇到障碍的时候,要先了解先带领伤员是跳过火圈还是跳过模拟的水坑,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总结游戏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助伤员。有的学生在游戏的时候因为经验总结找到游戏快速通过的技巧,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有时候学生感觉游戏的情景不合理也会自己创造游戏环节,学生在平时都喜欢看一些综艺节目,比如现在热门的“跑男”中有很多有趣游戏环节和游戏项目,学生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游戏改编以后和同学一起参与,如撕名牌,不但培养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还能够在运动中提升体育学习气氛。

(2)鼓励学生在自编自演中提升创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潜能激发。比如在准备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想预习活动的开设;要积极的创设出比赛的规则和项目的整体运作方式;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展让学生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传统的两人三足游戏中,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新的创意,在两人三足的基础上可以两个人中间夹一个起球。增加锻炼时候的难度系数,可以加入创意让各组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把图案画到气球上面,如果游戏过程掌握不好力度气球就会爆炸。这样加大游戏的趣味性。学生在娱乐开展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开展趣味跳绳运动的时候,不要沿用以往的传统跳绳都是老师和学生摇大绳让学生一起跳,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可以变换一种形式,一个学生一边跳大绳,一边把手里的小球扔给下一同伴,下一个同伴在接到球以后才能够继续跳绳,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手脚配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自己创设的游戏会有更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在玩中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新的游戏模式。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创意。

三、结语

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研读体育课程标准,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不断的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小学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斌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士凯.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20-22.

[2]张敬.小学体育教学中“动爱乐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2):101-102.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动机理论策略

动机是激发、维持并提高个体行为指向性的内在力量,在我们的教学中,关注并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于引发、指导、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至关重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它有着最宽阔的课堂,有着最接近阳光雨露的教学平台,有着最多“动一动筋骨”的学习机会,是大部分小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份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以动机导学、促学、创学,让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能充满欢声笑语,又能富有成效,真正实现让体育伴随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动机理论的深入研究,从学生胜任动机、自主动机、创造动机的挖掘、培养与强化中,谈谈怎么样以动机为“正能量”更好地开展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

一、简化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胜任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体育技能教学,如立定跳远、投掷垒球、脚内侧传球、撑杆跳高等,我们出于安全、掌握、搭配等多方面的考虑,在示范讲解上细致入微,可是这样繁琐冗长的讲解,有时候却适得其反,有的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有的学生反倒缩手缩脚,原本的胜任动机不见了。我倒以为,我们化繁为简,尽可能地简化体育教学,教学指令要做到简短有力,教学引导要做到点到为止,以简明的教学、巧妙的留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胜任动机。例如,教学三年级体育“脚背正面颠球”这个小足球技能时,我在动作要领的讲解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由于脚背正面颠球这个动作的连贯性强,示范动作很难以慢动作或者分解的形式来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于是,教学开始前,我尝试把口诀传授给学生:“触球瞬间给球一些力,使球内旋。”虽然我讲得颇为用心,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对这个抽象的口诀并不买账。我在观察到学生的反应后,便开始调整教学方向,试着简化教学步骤,不再拘泥于“言传”,而是以“小老师”制激发学生的胜任动机,让学生来教学生。在这个教学互动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出几个动作较为规范、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老师”,由他们帮助我,带领小组成员一起练习这个动作。在这样简明、有效而又充满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想自己试一试,这便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趣化体育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动机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最好诱因,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趣味性就像是一颗甜滋滋的糖果,对于学生们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一颗“童心”来设计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将内容渗透在学生喜爱的游戏、韵律操、小组竞赛中,在保证知识性的同时,提高趣味性,全面点燃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武术操”的教学中,我考虑到武术教学以动作操练为主,较为单一且又强调“精、气、神”,对于不少学生来说真是乏味又费劲的学习。特别是在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中,如基本手型(拳、掌、勾)、马步、弓步等,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没意思了。为了提高武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我在机械训练中将基本手型与基本步法的练习渗透到学生非常熟悉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通过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以四人为一组,两两展开活动,在活动中,分为手上动作与脚上动作两个部分。在手上动作中,学生用拳来代替石头,用掌来代替布,勾则代替剪子,以此进行游戏;在脚上动作中,他们用弓步代替剪子,用马步代替步,用并步代替石头。在游戏中,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提高了,不仅乐于参与,而且还将这些招式比划得有模有样。

三、开放体育教学,提升学生创造动机

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教学场地的开放性,这个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也决定了我们体育教学的开放性。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个教学特点,以丰富、开放、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锻炼,思维也得到开发。由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一些开放性的小组实践活动,如自编韵律操、自制体育教具与学具、花样技能(如花样跳绳、花样传球等)等,通过这些开放性的活动,放飞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体育创造潜能。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跳绳”的教学中,我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创造动机,就在拓展训练环节创设了一个“花样跳绳秀”的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选出一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都要为大家准备一场“花样跳绳秀”,比一比哪个组的表演最精彩。在这个开放性的活动中,学生的热情高涨,有的小组以集体跳大绳为主要的表演方式;有的小组则包含了单跳、双人跳、交叉跳、单脚跳等;有的小组却主要是“边跳边跑,边跑边换”,使得原地跳绳变成了移动跳绳。这样,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学习动机是我们教学的主打“强心剂”,它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成长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更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动机为舵,调节学生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让体育教学更加富有激情、更加科学有效、更加安全,也更加快乐。

作者:高德景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小学

第三篇: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摘要:

随着新课标实施,小学生体育方面教课进程也开始关注教学方法更新以及教学实践性也变得尤其关键了。本文不仅剖析了小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体育方面授课教育体现在小学生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还阐述了体育授课在小学教学课程中要符合基本规律,从而在体育教学授课中总结教育方法,改变革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相关事务,期望着能对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高提供一些帮助和依据。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规则;方法;

一、引言

伴随新课标实施小学生体育课程教授方法有了翻天覆地的革新,文章通过对小学生体育实践环境了解,探究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革新办法。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游戏成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喜爱的课外活动便是游戏,游戏有其自身独特魅力,极富兴趣性和比赛性,对于小学生拥有极大吸引性,在体育授课时善于运用游戏对于小学生有其特别优势。运用合适恰当游戏环节体育授课,可以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授课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对课堂教学愉快完成有帮助。同时小学期间孩子们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制力也会比较差,单一性质体育锻炼容易使他们疲惫,运用游戏方式进行体育授课就可以加强小学生对课堂专注性,让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提升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达到较好授课成效。

三、学生主动尝试学习,增强学习能力

尽管体育授课理论不停更新和修改完善,但是小学生体育课程依旧是采用了前苏联体育授课的守旧老套“讲-示-练”模式。虽然这守旧模式有它有益教师讲授知识和技术统一性的优点,可是它却忽略了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学生自身主动性学习乐趣。长期下来,培育出学生尽管理论知识比较系统,考试能力也会比较强,可是只处于原来固有的模式和知识基础中,不会创造和革新。针对这种现实情况,迫切需要培养出拥有主观能动性,有创新能力,喜欢接触新事物和新文化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教师也需要积极改变守旧课程理念,勇于革新,从守旧授课方式进行创新,从基础上开始改善和摒弃以前教师为主导本末倒置的情况。特别是在体育授课过程中,进行创新授课与示范,学生后进行锻炼方式改进成让学生先进行创造性试验学习,然后由教师进行提示与指导,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教授目标,同时更让学生在自己兴趣指引下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将在指出学生错误过程中,不仅仅是单一说出错误地方,而是提醒学习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体会其中缘由,有助于加深学习记忆。同时教师深刻透彻点拨,有助于学生之间掌握动作关键同时互动评判,互相指导,让体育授课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形成“师”教“生”“生”教“生”的活泼局面。

四、教学方法适当儿童化,防止单纯技术传授

现在中国国情下独生孩子已经占据小学生群体大部分,孩子们体育授课的儿童化已经成为符合国家迫切需求的事务。体育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孩子年龄特征的儿童化,同时在体育授课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调动孩子们主观能动性最终完成体育授课任务。孩子们通常会以单一印象和想象思考占主导地位,体育活动尽可能运用直接,生动,印象化授课方法。孩子本真一面通常会在体育授课时尽情展现,体育老师需要了解孩子心理特点,依据孩子们童心和兴趣进行体育授课,尽可能避免教育过程中“成人化”,以及单一性课程教授。尽量多选些儿童化、兴趣化体育锻炼事项,不仅适合小学生身体和心理需要,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兴趣。

五、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将舞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

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教师通常是粗鲁、奔放形象,似乎同舞蹈挂不上钩,但是身为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课程过程中需要这种技能,虽然真正将舞蹈加进小学体育课程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体育教师舞蹈虽不会如舞蹈教师那般细腻传神,可是他们也可以将体育课上出属于舞蹈味道来,上出体育舞蹈风格。尽可能让小学生们积极活泼起来。教授之前需要教师拿自身活力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课程有效完成,教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自己动作再现,配上唯美音乐效果和适合舞蹈动作,可以让学生们有兴趣上好体育课,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心理,不但让他们观察动作,同时还鼓励他们多参与锻炼。将舞蹈与体育相融合,不只是强健了小学生身体也丰富了他们的心灵世界。纵观当前的体育教学,舞蹈是比较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育,比较有前程的科目。随着课堂内容的丰富,会有越来越多小学生喜欢。新课标实施改善宗旨:改进教学太关注知识讲授内容,尽可能让学习更主动积极性。教师也需要从单一讲授基础改进成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以及团结互助。不管运用怎样教学方法,目标都是坚定“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鼓励和培育小学生兴趣爱好,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

体育教学对于青少年具有十分关键的实际作用,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紧密相联。新课标实施中,关注授课方式更新,对于体育授课成效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体育教学任务按时有效达成。所以,教师在安排体育授课过程中游戏环节时需要注意各种规范,从而让体育授课真正达到培育和增添学生实践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环节,还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生命安全,最终让体育授课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完成预计任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小学教学模式革新提供更多可能和助力。

作者:左静峰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季昌士.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2):152.

[2]马坤,王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选择和实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1):170-171.

第四篇: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法

摘要:

学生本身是喜欢体育课的,但由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无新意,使学生越来越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体育课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感受到快乐,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能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上体育课。

关键词:

体育课堂;快乐教学;情景;竞赛;乐趣

体育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也要有它的课堂教学策略,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高尔基曾说过: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小学生的生活中恰恰需要的是快乐,而体育课也正是让他们体验快乐的最好方式。可是,体育课往往不会被教师所重视,不讲究策略,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单一,形式呆板,只是“拉到”操场上,为了完成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会把上体育课当做一种负担,渐渐地对其失去兴趣。反之,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快乐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这样,就会很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这样看来,体育课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势在必得,所以,在顺应课程改革的同时,体育教学要实施快乐教学,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的优势,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体育课。把快乐融入到教学中是教学的一种策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也更适合于快乐教学,下来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具体的教学方法:

1情境引导法

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很简单,基本都是肢体运动动作,直接做来相对而言就显得枯燥,乏味,不能足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加之他们对简单地动作又不感兴趣,完成一个动作的教学是要费很大的功夫的,既要强调纪律,提示他们注意力要集中,又要一点点指点规范他们的动作。一节课下来,老师会感到精疲力竭的。如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再来实施教学,结果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不但会认真学做动作,而且会积极的很,不用老师一直在强调纪律,动作等问题,他们都会做的很好的。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把学生装饰成一个小兔子,每人带一个兔子的头饰,然后讲清规则,要他们到指定的地点去采蘑菇,最先采到蘑菇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接着再指导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这时学生会很认真的学习动作要领,之后学生会争先恐后模仿小兔的跳法进行练习立定跳远。这种情景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学中学会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设置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引导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这样,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学生也会很自然的克服的,他们能从参加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2体育竞赛法

在体育课中,用竞赛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练习快速启动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采用听口令直线距离一对一互相抓捕的方法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快速启动和快速的反应的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快速掌握运动技巧的能力。体育课中经常正确合理地运用竞赛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3固有乐趣法

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运动本身的乐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跨栏这一项运动的乐趣就是来自于跨越障碍的竞争感。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先体会这种来自跨越障碍的快乐,而不是学习跨栏动作。先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充分体验跨越障碍的快乐,然后再适当提升高度,让他们产生技术学习的需要,随后进行技术教学,并在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体现这个固有乐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乐趣走,从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需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创造乐趣法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挖掘运动本身的乐趣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立定跳远》这一课中,在准备活动时,改变那种单调的广播操的方式,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兔子舞形式,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热身。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便于教学任务的快速完成,既在课堂中起到了放松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将快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培养能力,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不再视体育课为枯燥乏味的,相反,他们对体育课充满了期待,向往。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乐趣,在心情愉悦的情形下不但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了团体合作的精神。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的改变,真的是一举多得,真正达到了体育课的目的。

作者:胡淑贤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第五篇:小学体育足球课有效教学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也在小学教育课堂中逐渐显现。在小学体育课的发展下,小学生的足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小学足球教学的工作也随之成为每个小学体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探讨如何实现小学体育足球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策略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足球课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和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集体意识;另一方面,利用足球活动,缓解学习压力,建立体能、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如何提高和实现小学体育足球课的有效教学值得当前足球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以下就小学体育足球课的课堂有效教学谈论几点粗浅的思考,以期借鉴。

一、根据身心特点,扎实基础教学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对足球动作完整的概念上缺乏一定的理解,因而导致在上课或练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错误,一定程度下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应首先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性的实施有效教学。例如,在练习脚内侧传球这一基本的足球技术时,教师示范后可先让学生们进行无球的模仿练习,体会传球腿向前摆动过程中屈膝外转,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踝关节紧张且脚型固定的动作方法;再进行两人一组的有球练习。另外,为了避免小学生出现全身用力不协调、脚型控制不好等现象,可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训练,一人脚踩球,另一人做上一步或者原地的脚内侧传球练习,练习中提醒学生动作速度慢些,用力轻些,重在体会支撑脚的选位(在球的侧方15~20cm处)及传球脚的击球部位(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最后引导学生上体自然、放松用正常速度练习完整的脚内侧传球技术。从而让小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脚内侧传球的动作概念、运动技能。

二、合理安排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不仅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厌倦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小学生足球技能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综合特性的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灵活多变的足球练习方式,才能牢牢锁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而不厌,累而快乐。例如,在传球技能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建立该技能的概念,教师可以由简单的两人一组传短球逐步过渡到两人一组传长球、直线行进间传球、两人一组长短结合传球、两人一组一人定点,一人前后左右移动传球、两人一组成圆形跑动传球、两人一组,A直线短传,B迎上回传,A接球后运到B位,B跑到A位,换位后继续练习。整个练习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发展,确保每个学生均受益。即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一项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检验练习成果,利用学生展示环节,带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激发保持学生对传球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游戏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争夺球”,评比在规定时间内哪组争夺到的球多来渲染课堂教学氛围,巩固传球技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意规则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课堂纪律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足球教学更是如此。足球比赛体现的是集体合作的精神,而不是展示个人才华,如果离开了集体,即使个人技术再强,能力也无法施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规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对学生进行守时惜时的纪律教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体育史上因为迟到受到严重批评或取消比赛资格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比赛迟到严重的后果:既影响团队形象又会失去参赛资格等,进而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遵守时间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服从裁判、教练的指挥是球员必须遵守的准则,为了让学生体会不服从裁判或教练指挥的后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比赛必须服从裁判,否则将会视为扰乱赛场秩序而被罚下赛场;至于教练员,赛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一次好的比赛成绩离不开教练实时的临场指导,运动员切不可乱干蛮干,否则被教练、队员责骂事小,影响整个团队的荣誉事大。如此的教育、沟通、交流,相信能够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在规则下合作,更好地发挥运动水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利用小组合作,提高足球技能

与其他体育课程相比,足球运动较大的特点体现在它的竞争性、合作性。可见,它既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小学生的好胜心,又是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将成为势不可挡的举措,在此教学过程中总结优势与不足,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指导,一方面能提升小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提升足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发展,不断提高足球课堂的教学效益。

作者:马梅梅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军玲.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06).

[2]孙金华.小学体育课足球教学之我见——快乐小足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3]孙晓庆,郑金坤.“SPARK”课程理念对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2(16).

第六篇: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探究

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几乎都是集中在体能训练、体质发展等方面,比较重视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体质,却忽视了学生感觉神经系统的训练,致使少儿群体出现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若有效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把周边环境、活动现场、器械和人体等融合起来,使其互相作用,则可以让学生身体的所有器官接受到相应的刺激,从而让学生的运动知觉、视觉、时间知觉、平衡感、空间知觉等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动作更加和谐。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不同,其强调对小学生的体能、体质进行训练、开发,让小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上体育课、参与游戏运动来增强身体体质,增强学生的反应、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可以说明,将各种运动、各种活动、各种游戏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的体能素质、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培养学生体能素质时应该与心理素质、智力素质有机结合,强化学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意识,利用各类体育活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使学生的感觉神经系统得到优化,促进学生反应速度得到提升,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相应的锻炼。当代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盯着手机、电脑,导致视力受到严重影响,视觉神经的功能难以得到发挥。针对这一问题,将适应性的体育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的视力。

一、教学中融入相应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体育教学中所应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训练,包括行为、体能、智利、心理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于感觉统合训练具有综合、复杂等性质,所以承担该训练的教师需具有较专业、较高的感觉统合训练技术水平、理论知识,这样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效果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才可以借助体育教学提升自身感觉神经系统功能。体育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观,把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的感觉神经功能得到训练,提升学生感觉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对体育运动的设计进行创新,但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段、承受能力、兴趣特征出发,转换反复、机械式的传统训练模式,将运动训练与兴趣有机结合,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小学体育教学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神经系统功能及反应能力,教师可改变跑道的形状,把跑道设计规划为各种较为复杂的图形形状,比如方形中渗透圆、三角形中包含着圆形等形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某个顶点出发,根据形状路线来完成相应的跑步训练任务,并以此来达到锻炼、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体能、思考能力、反应能力的目的。

二、以游戏活动形式完成感觉统合训练

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最好的阶段就是小学阶段,为了使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得到更好的实现,教师应主动转变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主题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剧烈的强度高的项目应减少,控制好强度的训练,让体育活动围绕着学生的感觉统合来开展,使学生的感觉神经系统功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应在促进、支持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应重视学生承受能力、体质条件、身体素质等特征,让学生自身的优点得以发挥,缺点得到弥补。通过游戏模式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比较好,游戏期间学生能够获得许多感知能力。游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安排一些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从体育训练实质考虑,体育教师可以实施个体游戏、集体游戏。例如,滑板推球游戏,学生在滑板上进行俯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最少为2人,也可以多人进行推球和接球,活动形式可以采取斜线模式、面对面模式。该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背部、颈部肌肉得到收缩,锻炼学生眼球的控制能力,提升学生的听觉、视觉。

参考文献:

[1]刘历红.体育游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元条件”———由一项实验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2,(8).

[2]赵一雄.浅议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2,(3).

[3]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4]刘超,曹旭雷.初探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作者:殷伟光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第七篇:小学体育理论课教学

【摘要】

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是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体育;理论课;教学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学、语文等文化课或者让学生自习已经成为大部分小学的选择。其次,各小学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体育老师偏重于室外体育课,对室内理论课不太重视。致使学生接受不到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对体育进行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淡化了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愿望。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想使学生重视体育、参与体育,必须从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入手。

一、教师首先要提高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改变观念,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研究

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只有自身储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在少数体育教师头脑里,语文、数学等学科是文化课,需要讲究教学艺术,而体育理论课不必要讲究教学艺术,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体育理论课有它自身独特的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提高体育理论素质也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需要。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而且也必须身体力行。而且也必须身体力行。体育教学长期受"重技术、轻理论"的影响,体育教师队伍中不少人属于"技术型"、"经验型",而"理论型"、"科研型"教师少。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且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由过去侧重掌握活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应该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必须掌握新课改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必须掌握生物学知识、心理学、活动训练学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第三要掌握活动项目的有关理论及其比赛规则。第四还应适当涉猎社会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只有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才有可能将体育理论上得满堂生辉出彩。

二、多措并举,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首先增强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只有具备了较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体育、理解体育,才能积极参与体育。并支持、指导他们科学地参与体育,从而促进小学体育健康地发展。其次改革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着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任务去组织选择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运动力学的最基本知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体育欣赏等以及体育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三、根据班级特性,结合学生实际,教授理论知识

学生的不同,导致班级个性的不同,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内向、有的班级男生多、有的班级女生多等等。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和班级个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思想活跃,多数人性格外向的班级可引用一些谚语、歌谣和术语来诱发其学习兴趣。而给男生多的班级讲授时,可以结合运动技术,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激发理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独特有个性,上出精彩的体育理论课

1.体育课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形势,掌握一定的多媒体的制作知识和运用能力,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展示教材中的艺术魅力,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好的体育理论课要有一个精彩的开篇。比如可以结合国内外体育事件,从事件中导出体育知识。以“问题”引入教学,从知识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把“案例”引入教学,从案例中分析典型。从身边的案例去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体育知识,如:运动损伤的案例。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去分析原因、如何解决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忌讳教师讲学生听或学生自己看书教师提问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只会让学生厌倦,失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较差。

3.定期进行考核,引起学生重视。考核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一套题,可以准备试题库,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训考核,把一些技术课作为考试内容。例如上课时可以抽检学生出来做示范,检查学生在做的过程是否能够准确讲述动作要领,考察他们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可以适当布置课外理论作业,教师收回笔改或在下一堂课进行随堂抽问,以此引起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作者:栾秀艳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红旗岭镇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银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形式[J].内蒙古教育,2010(6):11-13.

[2]洪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34-37.

[3]刘纯耘.语文课堂提问常见的几种失误及消除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0(9):49.

第八篇: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和推广,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引起各个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而教学模式可谓既是教学理论和实践得以转化的途径,又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点。目标式教学逐渐引入到了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

目标式教学;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引言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强调的通常是精讲多练的学习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的是学生结合体育训练进行总结,重点掌握竞技类体育活动的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十分枯燥。而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则需要利用目标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目标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而目标式教学则是众多教学模式当中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也就是教师根据实际课程的单元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出相对具体细化的教学目标体系,让学生能够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当中达到该目标的最低标准和要求,并自发地运用既定目标来规范和控制教学过程和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目标式教学实际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对目标进行设定,随即让学生们纷纷达到相应标准从而在整体角度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

二、构建“目标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首先教职人员应当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开展目标式教学,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的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向。在进行对体育课堂设计的时候,要符合学生们的教学强度,课程内容相互协调,能够为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体操内容的讲解时,要明确该课程的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体操运动员比赛镜头,这样让学生了解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并且让学生观看运动员优美的姿势以及娴熟的动作,最终提升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去进行体操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且应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组别,来分别进行目标设定。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只需要让这些学生完成基本性的学习目标;而对于基础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为其设定相对而言的较高目标,让学生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围内进行更快速的健康成长。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主要可以遵循三个设计方向。第一是技能与知识目标,也就是让学生们掌握较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完成某一项训练的时候需要明确这些基础理论来完善动作,了解动作要领。第二是体能上的目标设计,在某一项训练活动中加强学生们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增强学生运动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敏度。第三是情感培养目标,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团结精神和自信荣誉感,教师可以利用组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亦或是辅助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完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快速跑”的内容讲解中,主要是设置的课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技巧以及学生的协调能力。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和身体素质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学生的快速跑速度也是不同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以及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提升自我。同时学生之间进行技巧的讨论,从而来更好的掌握快速跑的相关知识。其次体育教师达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手段。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通过调查的形式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该项调查的结果进行适当分析。一方面明确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运用什么程度和什么速度的教学而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一方面能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这些结论来设计相关趣味活动,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随即教师即应充分利用目标教学模式的优势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比如说,在进行短跑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及时对课堂设计进行调整,灵活掌握课堂的节奏和强度,并时刻对学生们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注重与新课程标准的结合,制定层层教学目标。体育目标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超前意识,教育目标具有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层次,结合小学体育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来实现目标的层层分解。第二严格执行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更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反馈信息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改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注意完善监测体系。优质的教学活动是以严密的科学性与巧妙的艺术性所共同组合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当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们的配合条件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完善检查体系,对于整个教育过程做出更为科学全面的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标式教学作为有效契合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典型教学模式之一,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其实际作用。而要将其灵活运用于体育课堂之上,必然需要教师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地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意识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作者:商邦珍 单位: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嘉民,蒋晓澜,谷泉,高成.小学体育新课标目标统领下单元教学计划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67-68.

[2]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2:78-83.

[3]谭正新.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谈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01:97-100.为深入的研究。

第九篇:小学体育教学学生整体素质提升

摘要:

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先从更新体育课堂教学理念谈起,随后就体育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小学生;素质提升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转变传统的以分数、竞技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为此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的同时,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问题。供参考。

1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更新体育课堂教学理念

1.1培养小学生进取意识。

随着世界上各重大体育盛会的连连举办,各小学的体育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就为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对体育的认知并不成熟,大多数人在观看这些竞技活动时总是忽略运动给选手带来的快乐而关注各选手的运动成绩。他们总把体育归为一种单纯的竞技项目,而忽略的体育活动的本质,即身体素质的培养。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容易影响小学生对体育的看法,造成他们在体育中一位求胜的心态,从而忽略了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进取心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仅应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个人成就,而是更加关注它给我们带来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教导小学生不应一味看中比赛成绩,当然,成绩可以反映竞赛的一方面,但不是竞赛的全部,我们应通过竞赛的成绩激励自身奋发向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1.2锻炼小学生顽强意志。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这尤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当代的学生为了升学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挤压其课余活动时间,小学生亦难逃与此。更有甚者,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小学生小升初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也将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知,在校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勇敢面对失败后,其意志品质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对小学生意志的锻炼,鼓励其在失败中仍能享受体育的乐趣。体育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能达成其效果的,而是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2.1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锻炼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见的,而是要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才可达到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顽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对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在体育锻炼或是竞技中,小学生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同时必然也要面对承受失败的压力。

2.2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之余多加关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萌芽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仍要依靠外界的正确引导,同时,由于其年龄小的特点,造成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团队精神。针对这些,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如拔河、球类比赛等,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并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2.3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继续营养的补充以及强悍的身体。由于上面提到的,体育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参加课余的体育活动,但仍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指引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以免造成身体损伤等不良后果。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在体育爱好方面是有较大差异的,男生通常偏向一些剧烈运动,例如足球、篮球之类;而对于女生而言则更喜欢温和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跳绳等。因此,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不能将全班同学等同视之,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

总之,注重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各小学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他们所爱好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作者:张子利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沂龙湾校区

参考文献

[1]巫亚彬.提高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

[2]王海燕.浅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0

[3]赵建国.关于对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现状的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张智;

[4]当前兰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第十篇: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法实验研究

摘要:

选取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法,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播放音乐、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实验对比法;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创设情境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福州市仓山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班各35名学生。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在男女生比例、体育成绩、身体素质及学习态度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教学实验法,随机选取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个班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场地方面都一致,且由同一名体育教师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实验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20.0版本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另外,还采取问卷调查法,测试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的测试中,P值都小于0.05。这说明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在四个项目的测试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前三项上,P值小于0.01,差异更加明显。从平均分看,50米跑,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平均快0.66秒;1分钟跳绳,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平均多跳19.6次;1分钟仰卧起坐,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做5.69次;坐位体前屈,实验班比对照班多2.23厘米。这说明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实验班在四个项目的测试上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成绩好,表明情境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实验后,实验班表示对体育学习有浓厚兴趣的比例比对照班高16.8%,表示一般感兴趣的学生比对照班高12.5%,而表示没有兴趣的学生比对照班少27.8%,表示厌恶的学生比对照班少1.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学习态度上看,实验后表示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高36.7%;表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少19.9%;非常不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少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

第一,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竞赛、多媒体、音乐等创设出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第三,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育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审美价值。在情境教学中,播放音乐、观看多媒体、欣赏优秀运动员的表演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四、建议

第一,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设计情境教学法时,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比如,虽然通过故事创设情境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它不适宜在小学高年级使用。高年级适合播放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可以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第二,注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运用情境教学法,选择什么样的情境,情境教学法是贯穿于整个课堂还是插入某个阶段,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或选择。

第三,情境设计要自然贴切。情境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计情境。情境设计要自然贴切,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否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感到不舒服。

第四,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衡量情境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是学生能否在教学中情不自禁地、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比如,在五年级的跳远教学中,采用比赛的情境教学方式。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什么都无所谓,或者轻视体育课,表现出一种无所谓、应付差事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适当地对情景教学方式进行调节。

第五,情境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实验证明,情境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优越,但并不是说在小学体育课中要排斥其他教学法。每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使用条件,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运用。

作者:黄孟雄 单位:福州市仓山小学

参考文献

[1]周家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118-120.

[2]彭振光.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实践,2013,(7):26-30.

[3]钟红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7-158.

[4]林珠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213-214.

[5]李小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0,(2):87-88.

[6]张海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1,(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