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体育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体育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探析

一、教师的自我定位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采用“注入式”教学,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被动的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当前体育教师要充分的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提高教学合作意识,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逐渐向引导者转变,将合作教学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引导以小组完成学习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能力,从而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的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交流、讨论、检测和评价为流程,有效的避免“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小组,明确每个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任务和职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练习,教师则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协作的习惯,从而共同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常见的分组形式探索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兴趣同质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自由组合,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球类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等。这种分组形式较适用于开放性课堂和选修课的教学中。

(二)性格同质组:

根据学生的性格来自由组合,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性格相近,平时交往较多,默契感强的伙伴,在小组中容易互相理解和支持,凝聚力也较强。这种分组形式在体操、游戏、球类等团体项目中较适用。如:在耐久跑这一项目教学中,可以先安排“捕鱼”、“警察与小偷”等小游戏来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提出教学目标,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合适的路线开始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原来设的计路线。教学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教学感受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技能同质组: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来分组,使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不同的练习,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学目标,这种分组模式较适用于快速跑、跳高、跳绳等个体运动。

(四)帮教合作组:

这种小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形式为:有针对性的将体育技能强的学生与体育技能欠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形成帮助和指导的小组形式,充分发挥出体育技能强的学生的优点,对体育技能欠佳的学生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帮助其纠正错误动作或训练方式。这种分组模式在技巧性强的教学中常被采用,并能取得理想效果。如:广播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等。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时机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在长期的教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些开放性和研究性的问题会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因此教师要根据合作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掌握好合作的时机,既要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又要有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后与小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及有效性。

(二)培养小组合作课堂学习良好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互动,良好的互动能促进整个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但如果互动没有目的性,就会致使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秩序,很容易使课堂产生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制度,并通过不断实践使之形成习惯。一是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交流现象;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养成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发言,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完善个人的想法;四是要以遵守课堂纪律和小组规则为交流讨论的前提,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冲突。

(三)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设立激励机制,这对指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起到促进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如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将合作练习的效果、过程及技能等进行全方面综合的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贯穿激励机制,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要给予赞扬,对于落后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及技能,提升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体育技能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有更好的状态面对来自社会的挑战和竞争,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中能起到显著效果,小组合作教育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单一化的弊端,极大的扩展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二平 单位: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