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探索(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探索(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探索(10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防范对策

1.引言

现代学生参加运动者的运动特点在于运动强度大、对抗较为激烈、持续的时间长,基于上述特点的体育运动参加运动者往往在技战术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容易产生伤害事故。实际上,尽管学生参加运动者的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倘若损伤是不可逆转发生的过度性行为则会严重损害到参加运动者的身体伤害事故。在我们看来,只有通过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的责任构成要件、规则准则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事故原因的责任认定,才能对于高校体育工作者进一步防范伤害事故归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型举隅与原因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按照其基本原因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生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损伤和事故。比如,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学生违纪、疏忽大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身疾病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自身的伤害。这类事故高校校不存在过错,因此不用承担风险和责任。再如,学生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损伤准备不充分引发伤害事故。再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欠缺。前者是对预防伤害事故的物质、行动准备;课外、课内应做好热身,易损部位要有良好状态。再比如,场地因素学生室外场地易挫伤,场地不平整、过滑、过硬、有杂物等是损伤诱因。技术动作失误,技术动作没掌握好,练习操作时变成危险动作。第二类是由于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造成的对于当事人的不可预见的损害。例如,在高校足球课堂上,由于学生用力过猛导致踩到对方头上造成的伤害,或者由于地震、泥石流、雷击等不可抗拒的外界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学生伤害。在第二类事件高校校应当承担的责任在于要对学生施加必要的限制条件,以确保此类事件按照法律程序和保险方式进行解决。针对上述两种伤害事故,我们重点分析伤害事故的人数、原因,以对于最后的法律定性提供一定的佐证。高校学生体育教育对于身体损伤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对受教者进行学生训练导致的伤病进行功能性恢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体育运动而言,在给予学生在学生性运动过程中的实现几种主要锻炼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参加运动者良好的身体素质。诚如上述,学生运动对于参加运动者的身体损伤是难免的,这种损伤的层次也是多样的。调查显示,学生运动伤害事故部分主要存在如下表所示的位置。对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跟伤害事故防范相关的部位的作用更为紧密。学生更多的是体育领域把学生发展需要的身体素质及心理水平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学生参加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尤其是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3.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主要产生的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是对于主体必然要承担的法定的后果的一种责任。基于高校责任方式,主要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无论对于作为的还是不作为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主体,都可能涉及上述几种责任关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职务责任。

职务责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其基本含义在于行为主体因为职务身份而从事活动违法造成的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作为高校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监管者,必然负有一定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保护的职责。同样道理,学校体育教师在履职过程中由于自身过错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个人同样要承当其全部或者部分责任。因此,在整个学校的学生伤害事故中,体育教师同样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2个人责任。

所谓个人责任就是指主体通过个人身份的名义从事违法行为所必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部分体育教师在未得到学校允许或者学校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从事一些体育活动,或者私自进行训练,进而造成违反学校规定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倘若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则体育教师必然成为主要责任人,这是必然要注意的事情。

3.3伤害事故的赔偿。

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应当由学校和教师承担的责任,必须采用适当的原则。二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负有一定的偿付责任。原因在于,在我国,除去民办学校外,大多数学校属于政府办学,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因此,一旦学校或者教师发生伤害事故,则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来完善学校事故的分偿体系。

4.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4.1加强树立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伤害事故防范是理论与实践的合集,其中包含着关于相关事故防范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于伤害事故防范而言,主要是按照序列组织编排形成经验的事故处理模式。这种经验主要根据法律目的为其基本的出发点,基于此提供具有可选择性体育学科活动程序和方式,最终达到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的目的。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树立起一种具有高度预见性、高度敏感性、高度主动性和高度警惕性综合防范意识。

4.2加强制度建设及器材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做到制度完备,落实到人,预防和控制体育教学高校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尽管高校伤害事故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后勤管理目前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一是高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战斗力较差,缺乏远见卓识和长远的职业规划。二是伤害事故防范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经费欠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供给不足。三是伤害事故防范的制度建设相对涣散,执行力缺乏,尤其是成本管理的意识较差,造成的过度消费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以上种种问题要求我们高校的伤害事故防范人员,尤其是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问题的解决,在可行的范围内寻求解决的合理化方案。

4.3探索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范机制开发

诚如上述,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范的体育功能教学内容考虑到了学生将来进行学生运动的限制因素,根据参加运动者从事运动的性质、内容、条件来实现对于身心运动损伤的调节,选择具有针对性和提高、补偿学生伤害事故防范内容。应该把学生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体型和身姿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上,通过相关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形式作为基本的内容,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和技能培养。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特色,对于社会上各种人才需求的性质做出快速反应。要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在内容设置和实施环节上强调学生实践和训练能力。在具体的学生课程设置中要紧密联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规律,突出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特色效果。

4.4强化高校学生参加社会保险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社会保险首先是一种经济制度,它更是一种法律关系。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要对危险发生前后的诸多意外事件和渠道内的情况作出充分的估计,与此同时,要积极参与互助共济性质的法律关系,对于有可能产生的经济上的损失采取防范性的投入。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作为重要的社会保险的推广力量,必然要深入到学校和社会中去,说清楚问题的利弊,积极动员学生参加社会保险,以更为明确地推动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

作者:谢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理念

一、国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一)美国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演变

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了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其这一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成绩,但是这个评价法却忽略了学生自我的个性特点;70年代后布鲁纳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特点是评价方式灵活,重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评价中的多种目标。80年代后期,美国体育学者提出了最佳体适能计划。力求评价真正反映学生进步的实际情况等。

(二)日本体育教学的评定

日本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包含体育课的学生成绩评定和体育课的非学生成绩评定两部分。体育课的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涉及: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评定。在评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日本方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四方面三等级标准界定,概括说要考核和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中的发散性思考和探索,学生能否有效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技能上有所提高,是否理解老师教授的相关知识点,是否乐意投入到学习中去等。

二、国内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缺乏科学性

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也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强调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当前,在实行这一套体育教学体系俨然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因此评价内容和标准的科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二)注重评价指标定量化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

注重量化是体育教学评价中的一种倾向。量化的东西比较客观,便于操作,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也较强。而对于那些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很有意义,但难量化的因素却被忽略了,例如: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喜爱度、是否愿意参加这项体育活动、是否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协作互助开展、是否想要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等,这些都是当前体育教学目标设定时需要考衡的因素。

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理念改进措施

(一)体现主体发展的权利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因此体育教学评价要全面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体育教学评价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二)尊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体育教学的评价应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多元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各分值的比重进行调整,如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的评分比重降低;加重体育与健康理论的分值;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良好的运动习惯等按实际来评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强调过程的评价

由于个体的差异、地域、遗传以及发展的非同步性,把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动作内容,统一标准测试,不公平且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生理机能的弱势,虽然平常很努力的训练和学习但是其身体素质提高始终比较缓慢;有的学生天生具备某些优势和特长,不用很好的学习和训练也能取得比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强调评价的公平性,体育课的相关评价考核,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相较于之前的成绩进步幅度的大小来评判,而不能单看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结果。

四、结语

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理念的改进,其目的是为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强调和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和存在的一席问题,通过课程评价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并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和努力,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作者:刘春 郑涛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研室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探究和改革

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现状的探究

(1)体育教育理念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教育理念主要有三种,这三种理念分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的颁发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体育改革理念,除了这一理念,还有终身体育理念和学校教育理念。后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运用中,又出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提健康第一理论。这些教育理念虽然新颖,但没有具体的指导措施,对高校体育的改革帮助不大。这些定位不明确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成了无根之木。

(2)忽视学生主动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不可忽视的是,高校体育改革已经迈开了步伐,,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但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不少的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是主体。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课堂、教材是教学中心,教师是"主体"。这样教学训练枯燥乏味,大学生的学习情趣低落,造成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都差,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知识的掌握就不牢固。同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繁杂重复,缺乏体育理论知识。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以学生达标为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根本任务,造成体育教学内容偏多。同时,教学内容重复,中小学里学习过的竞技体育内容到大学还要再学习,甚至使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的走、跑、跳、投等几个有限的项目。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缺乏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损伤与治疗、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测、运动处方等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的不够,不精,这就造成学生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外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与身体保健。

2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改革对策

(1)给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著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在这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调整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娱乐体育和增加个人魅力的健身体育,以及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在体育教学训练中,高校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学生在学校中要学习到体育锻炼的科学理论,掌握某一项体育项目的运动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同时,高校体育也在对学生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们"终身体育"的思想,为他们走向社会以后,锻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体育终身化。

(2)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体育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有很强的自我认同感,如果教学训练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我们要改变教师根据教材、教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学生已有的体育能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并在教学训练中让学生经历掌握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习与运用体育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3)建立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十足,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高校体育要为学生提供类型丰富的体育课程,让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训练中。课程内容安排要做到寓教于乐,相得益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结构的安排上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和吸引性。高校还要注意引进新技术、新成果,让这些新的科技和成果为大学生们服务。同时教学训练中中的所有安排,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大学生兴趣爱好,做到以人为本。我衷心的希望通过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通过教学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和良性人格的形成,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内容,锻炼身体,有热情、有动力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培养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心身健康的合格人才。

作者:刘杰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第四篇:合作活动学习高校体育教学应用

一、研究教学方法

本文可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剖析,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对比古今中外各国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再结合现在我国教育国情,通过理性的逻辑分析,能够从专业的角度上得出一个有利于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新的教育体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终身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在新世纪教育的环境下,教育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新式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

1、终身教育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新社会环境下,学生掌握如下技能更有利他们出身社会的发展。

(1)学会认知。如今社会学生不能只靠老师的教学去了解知识,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汲取知识才能满足自己对这个社会的好奇心。现在社会更适合能把外界知识转化为自己所用的人。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时代,教学的内容往往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能够主动学会认知外界知识的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2)学会做事。由于大多数学生从小就被家长以学习为重的理由将他们与外界隔绝开来,使许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与外界相处,不懂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在学会如何适应外界的一切,在社会上怎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是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必须面对的重要事情。

2、高校体育教学的使命。坚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价值取向、坚持发展性教学价值取向和坚持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使命,它是为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建设健全学生多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建造以大学生为主的学习共同体。

建造以大学生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就是以大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完成许多学习任务,丰富学生的生活,也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发展。

1、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对于高校教学中的体育教学,想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形成主人意识,就要增强学生对于体育的积极性,特别是不爱运动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

2、高校体育教学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老师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老师作为引导学生前进的指路者,他对于学生在体育上的前行依然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刚与社会接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正确的理解体育的真谛,不能很好的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而老师就是带领他们接触体育世界的明灯,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到体育对于自己的好处。

3、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进行是建立在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下的,许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帮助体育教学顺利的完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关系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配合默契,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下共同维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思想道德。

(三)在体育活动下的合作学习方法。

对于体育活动,合作共进才是最正确的方法,在合作中不仅能锻炼学生之间的默契,更能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与人交际,而要形成一个完美的体育教学系统,更应具备以下的教学具体方案。

1、学习内容结构化,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将高校体育教学做为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模式,让学生拥有系统的体育上课流程,能正确认识到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核心,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科,让学生不拘泥于体育上课形式,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完善自己,让学生更能适应大学生活。

2、学习过程协作化,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合作是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最快捷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它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性格,学会与人分享和与人交流,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3、学习目标具体化,拥有明确目标。不论是学习理论性课程还是体育课程,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学好这门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想要学好体育课程就应有明确的几个目标。第一是运动参与目标,拥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心态是学习体育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第二是运动技能目标,拥有和掌握几个运动技能,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能帮助学生结交到许多朋友,帮助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第三是社会适应目标,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危险的地方,拥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更顺利、更好的发展。

(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检验和团队及个人协作的表现进行评价的。由于各地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也应根据实际进行一些调动,并对一些评价较低的地区进行改革,使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作者:程海霞 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研究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

纵观近些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虽然体育教学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在不断地降低,但是由于体育项目的竞争性、对抗性,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事故仍然存在。根据调查几乎每个体育教学项目中都存在安全问题,其中球类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因为足球类、篮球类的对抗性比较强,在运动中很容易出现肢体上的碰撞而造成意外事故,而且因为肢体碰撞而造成意外事故的伤害程度也比较严重,相对来说高校男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程度要比女生高,因此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男生身上。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分析

1.教师层面的因素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体育教学过程的监督者和实施者,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安全意识,将学生的安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安全意识,他们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完全行为能力,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判断安全,因此不在需要教师强调安全问题。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经过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体育学习,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判断性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2.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最大因素:首先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在参加体育项目时缺乏安全意识,他们总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发生意外,比如学生在练习攀岩活动时,他们不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装备,结果从高空中摔下来,造成身体出现伤害;其次学生为了显现自己的能力,从事超越字数极限的活动,比如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适合从事某个体育项目,但是该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他会选择改项目,结果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最后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体育项目运动技术要领。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要领是避免发生意外的主要手段,但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听教师的讲解,导致在实践中不能按照正确的规范要求去做,结果出现安全事故。

3.高校体育器材方面的因素

体育器材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由于器材质量问题而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造成高校体育器材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是:一是高校体育器材的维修制度不完善,很多高校的体育器材常年缺乏必要的检修与维修,很多设备是“带病上岗”,许多设备存在老化问题;二是器材的安装质量不高。很多高校的体育器材在安装的时候缺乏必要地监督,导致体育器材地安装存在问题。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具体对策

1.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

树立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杜绝安全事故,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教师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一是学校要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组织讲座、开展安全事故案例宣讲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安全意识;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活动;三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教学规律,从事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各种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杜绝因为器材质量不合格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认识

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学生一定要对体育教学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严格按照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进行体育项目锻炼,以足球运动为例,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基本的运作要领和自我保护的动作,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出现受伤;其次学生要正确使用体育器材,不同的体育器材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果不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三是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在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身体伤害事故,而一旦出现身体伤害之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将损害降低到最小。

3.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保障体系

首先高校要增加对体育经费地投入,定期对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隐患,并且将其消除。同时还要提高财政支持,加大对新体育器材的购买力度;其次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安全机构,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监督与检查。此外高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体育安全教育,成立由保卫部门、医院和体育部门等组成的安全部门,并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把体育教学安全的监督、检查、评价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最后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处理体育意外伤害的应急预案,以此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地处理,进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杜鑫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可行性分析

一、将拓展训练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其实施必要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大学生很快将进入社会,因此其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这一作用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体育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进一步拓展,以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也就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和体育教学的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尊重其内心发展。其次:拓展训练可以为学生日后工作打好基础。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才竞争格外激烈,大学阶段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拓展训练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通力合作,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和学习的需求,确保其全面发展。

(二)高校实施拓展训练的基础。

1.相关部门出台的基本纲要为拓展训练提供了有利保障。

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体育教学基本纲要中,体育课程标准被分为五大领域目标。其中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目标,最后还包括与社会适应目标。拓展训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增强身心健康。体育项目通常具有集体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易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同时,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改革相吻合,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进一步补充。通过基本纲要制定,使体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在体育锻炼中,不仅提高学生的体能,还能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实现全面发展。

2.拓展训练体育现代体育价值观相吻合。

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现代大学生追求时尚、新颖。因此对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具有更多的渴望。拓展训练项目丰富且实用,借助于灵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其对学生体能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与现代体育价值观相吻合。通过拓展训练,可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锻炼意识淡薄、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高校实施拓展训练的外部条件。

1.基础设施方面。

拓展训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场地训练设备、水上训练设备和高空训练设备。随着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校园环境逐渐完善,多数高校可为学生提供拓展训练所需的设备。拓展训练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并不高,这使得高校在提供设备时的压力较小,容易实现。尤其是目前许多城市对高校进行规划,建立了大学城。多数大学城靠近城市的边缘,依山傍水,为拓展训练提供了天然的设施。与此同时,拓展训练的维护费用并不高,因此从外部设施来看,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2.师资力量方面。

现代教师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体育有着独特的理解。从而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创新需求。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可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拓展训练需要体育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沟通,能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其信任度,就可以有效的开展拓展训练。

3.安全方面。

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正确的运动方式。同时,对于受伤的处理能力更强,因此从安全角度讲,拓展训练具有可行性。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实施处于发展阶段,但相关规定较为成熟,能够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引入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因此,拓展训练可以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引入教学中。拓展训多以登山、野外宿营等项目为主,这些体育项目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种挑战,实现了对传统体育教学的良好补充。同时,拓展训练与普通体育教学具有关联性,这使其实施更加方便。当然,拓展训练也应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拓展训练的引入要求教师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并实现其与普通体育项目教学的无缝连接。教师还应明确拓展教学的目的,从而在高校内部完成拓展训练教学。

(二)以体育俱乐部形式开展拓展训练。

体育俱乐部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现代学生需求的重要手段。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与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出现可促进其形式的多样化,实现体育教学创新。实践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兴趣高于对普通体育教学的兴趣。通过正确的体育项目设置,可发挥体育俱乐部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拓展训练项目应用于运动会。

体育运动会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传统体育运动多以短跑等固定项目为主,学生对其兴趣逐渐降低。而将拓展训练应用于高校运动会则为其增添了色彩,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拓展训练的应用可获得学生的认可。

三、总结

目前,许多高校致力于体育教学改革,在日常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会中引入拓展训练。但教师对于拓展训练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在项目选择上缺乏针对性,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发挥拓展训练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拓展训练,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项目选择,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高校拓展训练处于发展之中,这对体育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

作者:何寄峤 单位:罗家弘新余学院

第七篇:合作活动学习高校体育教学探索

1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中缺乏互动

虽然合作活动学习模式近年来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国外的教学模式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我国将近八成的高校的体育教学还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在合作活动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知识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名义上是合作活动学习,实际上就是坐在一起学习而已,没有什么合作活动可言,更不用谈提高教学质量了。可见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中缺乏交往互动对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1.2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方式单一

虽然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我国发展已经有20多年了,但是总的来讲这种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普遍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合作活动学习就是坐在一起讨论一下而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教学方式了。这种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只有沟通和交流的成分,没有实践活动的成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即使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见解也不能付诸于实践,只能继续凭空想象。因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单一性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3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思想落后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但是客观来讲,整体的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下,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仍然将教师作为主角,所谓的合作活动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具体安排指导下,按照教师的思路去讨论问题,当然,对于问题的讨论也会有一些思路和方法的限制。这样的合作活动学习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沟通交往和自主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1.4合作学习模式的内容单一

我国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内容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在国外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活动等等,而在我国就只有体育知识这一个方面了。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活动学习经常以体育知识为基点来展开讨论,不涉及技能、实践等方面,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利于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不但对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一步完善的具体措施

2.1积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教学理念落后造成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不但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对合作活动学习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为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这样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在的改变,实行双管齐下,从而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建立健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为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2.2丰富合作活动学习内容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太单一。因此我们应该丰富合作活动学习的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以体育知识为内容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活动学习中不仅要包括体育知识,还要包括基本体育技能、实践活动等内容。我们在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性,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3增强合作活动学习互动

在我国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中存在互动缺失的现象。互动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互动使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沟通更好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借鉴别人的思想,并且加以创新,形成新的思想见解。同时加强互动还可以丰富合作活动学习模式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4完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吸收利用并创新,形成符合我国高校特色的合作活动学习新模式。同时各高校的老师也应该相互交流经验,互相丰富教学经验,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来创新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我国的教育界也应该加大对合作活动学习理论的研究,更深层的分析其理论模型,为进一步完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5大力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活动学习模式是针对高校学生而言,因此我们应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体育教学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在合作活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安排合作活动学习中的一切流程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交往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合作活动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校的体育教学。近年来在教育界不断的探索中,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并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能否认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首先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且根据我国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学的管理质量,这样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活动学习模式,也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马道强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第八篇: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因素及对策

一、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对教师具有较大的影响,使教师将体育技能的传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学理念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实施效果。但对于体育精神的传授和体育内涵的讲解则常被忽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则体现为状态消极,过分重视体育比赛甚至是体育表演。在教师说教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习惯性地依赖教师的说教,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学效果欠佳。

(二)高校体育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缺乏创新。

体育教学常年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得大学阶段学生的体育能力无法提高,因此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较低。缺乏创新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体现在体育设施、体育项目设置和相关教学人员的配置上。体育教学与社会接轨并不明显,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但高校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项目和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非体育生来说,提高体能、培养其终身体育观是其主要目标。另外,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体育动作的规范性,这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三)高校体育教师的素养偏低。

随着高校扩招,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目前,多数高校对大学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单调且枯燥。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在项目难度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使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一些体育教师在校外兼职,而对于校内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在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这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综合性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需求,而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师则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是过分强调技术,严重影响了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策略

(一)体育教育观的正确树立。

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其终身体育观。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健康第一”为基本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做到从个体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其终身体育观的养成提供前提。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还应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实践以及正确体育观的传授相结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用,发挥其教学经验,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并且采用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做到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健康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体育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使体育锻炼对学生都日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使体育教学顺应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注重。

事实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成为必然。作为多系统和多目标的教学课程,体育教学应避免循规蹈矩,而是应致力于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点,笔者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提出如下要求,其中包括在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协会,使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得到更深一层的锻炼机会。在教学上实施针对性项目设置,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应针对其擅长的项目加大难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展示机会。这样,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同时实现体育锻炼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项目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体验体育的魅力,体育比赛也能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通过正确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对于体育兴趣较低的学生,应以综合类教学模式为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三)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师资力量成为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改革来说,首要问题就是提高其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对体育教学目的要有正确的认识,注重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和体育精神的培养。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应大力进行改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并且应加大教师的培养经费,对高校体育老师进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认真分析体育教育方法,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的素质。

三、总结

高校体育在培养人才上具有重要任务,要实现其教学目的,高校教师应具有正确的观念,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为目标,在高校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应与时俱进,通过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我国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应把握体育教学的理念,实施体育教学创新。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将其扩展至课外,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完成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过程。

作者:罗家弘 何寄峤 单位:新余学院

第九篇: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反思

1.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

1.1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施行,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在校师体育生互动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掌握健身方法的能力,强化了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意识,让教师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很多新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在改革摸索中进行。

1.2不明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指导思想

尽管高校体育改革进入了深层次阶段,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部分学校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够明确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应该掌握哪些方面,重点内容是什么”等问题不明确,没有给学生起到足够的引导作用。部分高等院校没有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在新的健康思想指导下改变追求体质的发展和竞技技术的学习。

1.3忽视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和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倡导开放式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有了自己的选择。但是过度开放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忽视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的重要性。没有教师的指导,开放式教学在某种意义上会导致学生完全自主,无组织规律,这就完全不符合体育教学改革中倡导的“体育管理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针政策,同时使学生不能够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违背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1.4缺乏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考核制度不完善

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会收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中仍然以体育竞技技能技术为教学原则,对体育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陈旧,没有科学系统化的教学方式。理论考试是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了解。部分院校忽视了体育理论考试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开卷考试和简单的理论常识”的考试形式化,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态度,从而很难让师生对体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技能考试是学生对体育技能方法的测试,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不同,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测试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学校为了省事而采取“一刀切”的测试方法,这种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做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2.今后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2.1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充分结合所在院校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合理教学方案,对体育理论课程及室外实践课程进行详细规划安排,突出每个课程重点,以促进体育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综合培养全素质人才为目标。在高校要逐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的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全素质培养计划。

2.2重视理论教学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改变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将理论教学摆在首位,提高师生对理论教学和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育理论知识是对体育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是对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补充讲解。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每项动作的技术要领和相关体育的发展历史、竞赛规则及突出特点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既然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明确而重要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完成的。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负责,不仅在体育教学上传授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而且在身心上加以改变的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处事的心态,从而培养出全素质人才。

2.3创新改革体育成绩考核制度

体育考核制度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体育考核的实行可以提高师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学考核制度分为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和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制度:教师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对理论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理论的态度和掌握程度,应将根据讲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考核。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的程度提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因此要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学期制考核,并纳入学分。完善学生考试制度,对参加理论考试的学生采取封闭式考试,对参加体育项目动作技能的学生因人而异,确定合理的项目考试制度,并将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程度、学习态度、互动合作精神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

3.结语

通过反思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重新确立了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方向。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理论教学为原则下进行,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等目的的进行教学工作改革。

作者:尹诗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第十篇:高校体育教学人文体育观构建

一、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人文体育观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

人文体育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在追求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环境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教学的价值本质。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实践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树立人文体育观;另外人文体育观也是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生理需要。在追求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下,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而人文体育观的构建则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要求。

(二)人文体育观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但是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从理念创新入手。体育教学不仅要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注重人的心理品质,所以人文体育观为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人文体育观能够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科学的教育,以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例,很多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虽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是其个人品质素质却不高,而实施人文体育观教育,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人文体育观是将体育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从学生的各个方面综合入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人文体育观对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对策

(一)创新教学内容,凸显终身性与健身性

人文体育观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体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且得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的终身性和健身性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一是增加教学内容的主动性。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主动性,以内容的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例如我们在足球教学中要积极引入实况竞技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组织的比赛。另外高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比如高校要积极引入社会中积极健康的体育项目,使得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张扬了自己的个性;二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终身性。高校体育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因此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要倾向于终身性,将休闲娱乐、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家庭体育等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体育的乐趣,进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三是高校要选择具有健身性质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即不能选择过难的内容,也不能选择过易的内容,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

(二)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班授课。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班授课,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篮球素质的高度进行分班教学,具有高超技能的学生要分入高级班,教师要对其进行高层次的教学,而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教师则要对其进行基本功的教学;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人文体育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多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意见,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当然实施人文体育观教学需要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的模式,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

人文体育观强调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一方面高校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对学生进步幅度的考核。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结果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进步幅度,人文体育观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化问题,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实现了对教师教学过程中考核;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人文体育观要求侧重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体育教学评价的单一化模式,高校要丰富评价指标,除了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之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项目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作为考核指标,以此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要重视隐形课程的人文建设

隐形课程是相对与显性课程而言的,隐形课程主要是体育教学课程之外的体育活动,隐形课程的开展与高校的师资力量、高校文化以及体育基础设施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首先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要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比如高校可以以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契机,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其次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多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技比赛,成立各种体育学生组织,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基础场地;最后要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将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在师生和睦相处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文体育观的构建对于高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凸显教学内容主动性、终身性和健身性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创新高校的体育教学,实现高校素质教学体制改革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

作者:杜鑫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体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