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改革之后,高校体育积累了诸多成果,不仅在我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高校体育教学也起到很好的提高效果。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取得了体育认识上的转变,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前提。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内素质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也不再是将体育作为成绩衡量的关键,而是将“健康”的理念扎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不再是以分数来决定教学水平,而是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其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改革使得其实用性大大增强,教学范围更加广泛。在原来的体育教学中主要以田径和球类运动作为教学重点,完全忽略了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即使有些学校能够提供其他运动的教学,但是最终还是要以教学规范来进行考核,所以大大降低学生对其他运动的兴趣和激情。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观念转变,个性化突出,终生运动的理念被传递给学生,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更适合新时代的学生和社会。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不仅使教学观念得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增强了学生对体质与健康的认识。不仅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体育管理体系,而且为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二、高校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果,但是并不是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就不存在问题。因为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让高校体育教育不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也影响高校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上面严重滞后,主导学生的作用不大。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下,高校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理解为“放羊”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发展,不能有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教师本身不重视大学体育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锻炼,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以及未来的健康锻炼。另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整体水平还不够,师资力量发展很不平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拥有教授或副教授头衔称谓的人数占比基本上是在学校所有高等教育学科中占比最低的。职称自然反映出科研教学水平,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关于高校体育学科的研究也是一项短板。其次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要,不仅在教学质量上面具有反馈和教学改进的作用,而且这也是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如今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依旧沿用原来的模式,忽略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能将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同等对待,缺乏对与健康相关的多项指标的考核,很难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自然不利于体育教学。所以缺乏一个有效且可靠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问题。高校体育教学中课程体系以及运动器材、设施等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不规范,不能适应学生真正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快乐体育,从而使得健康体育未被积极对待,让学生在健康体质方面一直处于劣势,近几年竟然在国内有报道称某高校学生在XX米考核过程中猝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就是客观事实对高校体育教学严重抗议的呼声。这些不足都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
1)更新课改观念,落实课改目标。
为了让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更有成效,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更加完善,需要高校转变体育课程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下,要切实从学生出发,将发展健康体育,注重体质锻炼作为最终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体能特点,实现区别教学,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既能将身体锻炼,体育技巧熟练掌握,还能从内心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终生热爱并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最后还应该让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收获习惯和能力,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全面培养身体健康,心理积极,适应力强的现代化人才,为终生的健康事业奠定基础。
2)构建内容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在教学内容上面应该针对学校、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发展。编写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科学素养上、身体上、心理上的各项素质。教学内容的构建应该广泛结合课堂内外体育锻炼,将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完美融合在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与实用性。做到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优化的目的。
3)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全面发展。
要改变过去以学生期末成绩确定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单一评价机制,做到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和有效,全面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对如今思想开放,视野广阔的高校学生,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也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要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课程建设三方面下功夫。对学生学习要从技能、学习态度以及在学习中体现出的各种能力作为评价点,切记单一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学习评价。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平时上课表现,态度,进步情况等对学生综合评价。要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改革中必须要具备横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及纵向评价(学生自己过去与现在的差距),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出最客观的评价。也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
四、结语
健康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应该围绕健康进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收获健康、习惯以及品德,为学生终生锻炼提供基础。
作者:孙晓光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
1.现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1.1“三段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现今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三段式”的体育教育模式占有着很大的比重。作为现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一的“三段式”模式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体育课程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生入学后的大学一年级期间,主要上一些体育的基本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且熟悉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第二阶段是在学生的大学二年级,在第二阶段中高校会为学生设立专项课,学生可以自主的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选择。第三阶段是在学生的大学三、四年级,在这一阶段中高校为学生设置选修课,学生同样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专项课。
1.2“分层次”的体育教学模式
作为现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一的“分层次”的体育教学模式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在“分层次”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会切实的考虑到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要来制定和安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充分的调动自己参加活动的热情。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同时也会根据学生的体质的生理条件的不同而进行分层次的评价。“分层次”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彰显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各个高校中实践多年,是一种很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
1.3“并列式”体育教学模式
作为现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一的“并列式”体育教学模式不同于“三段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并列式”体育教学模式中,加强学生体育理论基础的课程和根据学生爱好开展的专项选修课的课程会放在学生的大学一年级和学生的大学二年级同时展开,而在学生的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则没有指定的课程安排。在“并列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更加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主,充分挖掘学生在专项运动方面的能力,更好的做到了因材施教。
2.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2.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学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一种思想观念,所以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建立起对体育运动强大的兴趣,才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体育,从而认识到体育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体育运动中才会充分的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踊跃的参与的体育运动中去,才会真正的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所以要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
2.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融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高校要不断地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的情况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根据学生体质的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评测体系。使学生真正的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建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让体育运动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们以后的生活中去,充分的发挥高校教育的延续性的特点,这才是高校体育教育最核心的关键所在。
2.3创新才能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最核心的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融入创新元素,才可以更好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高校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能力来培养学生,使学生首先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且不断的具备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且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认可。
3.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前景
3.1高校体育教学会以“小规模化”做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高科技的产品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所以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会融入很多现代会的设施,形成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在小规模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是自主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小集体的自主学习会将创新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3.2高校体育教学会趋于“非课堂化”
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只能使学生掌握体育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要想真正的将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要充分的考虑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些体育俱乐部的场所将成为高校教学课堂之一,使终身体育达到必然。
4.总结
素质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一种终身体育的理念。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体育技能还可以不断的强健自身的体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的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的热爱体育,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使终身健身成为一种可能。
作者:陈欣 吕后刚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探究
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体育俱乐部已经被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表明,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当中,依旧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当中,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且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状况上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以自我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到其中,更加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等。在选修课方面,一般也会将极少数的运动项目作为重要的基础,这导致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出现了选择面窄的弊端。与此同时,教师在俱乐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技能教学,教学内容极为单一。
1.2课内与课外无法统一
高校现阶段所实施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为三种,即:对于课外体育俱乐部而言,用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代替了课外的一些活动组织形式;对于课内教学俱乐部而言,主要将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作为课内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内外体育教学一体化,课内与课外俱乐部教学相结合,但是,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模式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俱乐部体育教学当中,应该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俱乐部教学形式。在课内俱乐部体育教学当中,无论在教材选择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以及方式选择方面,都无法将层次变化以及个性化教学体现出来,这无法解决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问题。
1.3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当中,管理体制往往过于集中,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也过于单一,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方面,其目的都很模糊、不明确,很多体育教学每周仅有一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参与教学的权利方面也比较不清晰等。尽管俱乐部教学组织结构,从表面上看比较庞大,但是,实际的结构形式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如同一副空架子,使得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来,并且其衔接性等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效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步伐。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存在着教师素质不高、体育俱乐部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还会给学校的形象带来一定程度上损坏。
2推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策略
2.1以学生为本
体育教师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真正地落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设置一些具有较强互动性以及鼓励性的活动,确保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需求。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其形式较为灵活,学生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课,还能够选择自己的上课时间以及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等,更多地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另外,在体育俱乐部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鼓励学生多多与教师沟通,要为学生设置与教师沟通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2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建立高效体育俱乐部后,需要注意建立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当中,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在学生方面,要注重兼顾个体的差异性,将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过程和结果结合中,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另外,还需要建立选项以及择师方面的评级机制,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重要的方面着手,确保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3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重要策略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明确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存在着管理制度混乱,教学理念不明确以及无法落实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还会给高校的教学形象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确保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肖宇翔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课教学部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激励机制实践与思考
一、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激励,主要指怎样采用高效的激励方式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等。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形成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要点:
(一)高校体育教学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要使学生自主自愿自发地进行学习,就必须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欲,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达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的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激励机制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情况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诱导,鼓励每位同学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三)高校体育教学激励机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肯定是推动教师学生关系进步的有效方法,可以增加教师的亲切感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赖,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和信赖。
(四)高校体育教学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大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学习已经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大学生需要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仅能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和学习欲,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五)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体育课,因为训练强度较大,既有对体能的考验,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利用激励机制,就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心理态度。
(六)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生体育能力并不算高,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体育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机制,就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主要方法
(一)目标式激励机制。
这一激励机制主要指要求学生拟定一个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的这一内部驱动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也十分常见,例如高校体能测试中“仰卧起坐”这一项目,在考试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一次测试和数据收集,在正式考试时,制定比平均水平略高的考试目标,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明确目标和合理计划的教学工作,几乎所有学生都超过了平均水平,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这就是目标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榜样式激励机制。
榜样式激励机制中的榜样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优秀学生代表,这一激励方式又称为情感激励。主要是用老师的师德和专业能力影响激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渴望教师对他们进行亲身的教学活动,用示范和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体育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专业水平,教师利用这一点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例如网球、篮球、排球等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老师的榜样作用十分明显。这一激励机制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还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三)竞争式激励机制。
这一激励机制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组织比赛形式的竞争机制,主要有团队赛和个人赛两种形式,其中团队赛的效果最佳。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统一教学、分组比赛,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彼此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荣誉感,使学生在这类比赛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在网球教学过程中,两两分组,记录各组成绩,进行排名和比较。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小组的排名相对靠前,就会比单个训练来的有效。另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友谊赛,不仅能利用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效果,还能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参与式激励机制。
参与式激励主要指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实践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活动中,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学习内容和目标;课堂中和课堂后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及问题,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和分享学习经验,使学生直接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主动探索意愿和精神。
(五)实物式激励机制。
实物性的激励方法是许多学校都在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中或者测验考试中,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物质性的奖励。例如,在网球教学中,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奖励一个网球,这样的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这一奖励机制下,需要注意对度的把握,避免学生对奖品产生依赖心理,失去了奖励就容易懈怠,失去动力,因而这一激励机制必须与其他激励机制配合使用,并且需要注意,一定是要针对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的奖品。
(六)言语式激励机制。
这一激励机制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性格和课堂的不同表现采用赞赏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言语包括书面表扬和口头称赞,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口头上的表扬和称赞,例如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并且激励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在进行言语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不能对所有同学给予相同的言语激励,这样既不真诚,也难以使学生积极接受、产生兴趣。
三、关于体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思考
(一)激励机制的导向性。
激励机制的方法、内容和使用程度的不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激励机制的导向性决定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激励方法,保证正确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激励机制的针对性。
激励并不能通用于情况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激励。一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决定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激励方式和进行什么程度的激励。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方式,例如在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的教学内容就应该采取诱导和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机制的连续性。
激励必须持续进行,才能持续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断断续续的激励不仅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对教师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影响师生的融洽关系。
(四)激励机制的时机性。
任何事物的完成都要掌握一定的时机,激励机制的实施也是一样。激励机制的实施时机是非常讲究的,不同时机的相同激励也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得到一定成绩后进行鼓励和在学生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进行鼓励的效果就大不相同。因而激励一定要抓住最佳时机,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机制的首要出发点就是对学生的爱护。爱护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保护。热爱指教师对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仁。保护是指教师对学生自尊的保护,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体罚的现象,认为严师出高徒,虽然可能一时之间达到了教学目的,却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课堂外对体育活动再无兴趣。所以,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效果,还要顾及到学生的情绪。当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不能千篇一律,以免学生产生懈怠心理。高校体育教学的激励机制的出发点是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而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另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机制,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作者:纪岩 单位:许昌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浅析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日常的体育锻炼还是体育竞技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规则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了规则,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将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与可能。团队的成功在于团队成员遵守团体规则,按照团队的利益行事。在体育课堂中,老师更应该要求学生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命令,不能够私自脱离团队活动。并且安排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来完成体育器材的借还以及训练场地的整理等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强调体育训练中的规则,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则,从而确保体育训练的严肃性、公正性与权威性,以便培养出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听从指挥的优良品格。结合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不仅在体育课堂中帮助学生完成体育训练,更要在体育道德行为与作风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从而减少学生犯规行为,养成自觉遵守规则、服从命令、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意识。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项目都是集体运动项目,这就需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学会同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要合理利用资源,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得到发挥,共同解决问题,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为了共同的目标去承担共同的责任,共同去努力奋斗。在团队体育活动中,团队成员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而需要实现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使得团队的成员能够积极发挥个人的优势,并且对成员不足的地方进行互补,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默契的合作方式,推动整个团队的成功以及团队创造性过程的发展。体育集体项目尤其需要在何种团队协作精神,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要适当安排一些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集体性的体育竞赛项目,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虽然个人技术水平很重要,但是团队之间的战术配合更为重要。长此以往,学生通过融入集体来感受团队,感受在团队中与队友的配合,感受团队的成败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难过,感受队员之间齐心协力、共同竞争与奋斗的艰辛,从而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的团队,全体成员必须要各司其职,各就各位,紧密配合,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才能成功,个人成就团队,团队也可以造就个人,个人与团队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意志和品质
一名大学生是否具备优异的综合素质,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于其是否拥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而这些品质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道路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面对何种逆境都能够不畏艰难,顽强的拼搏,不断地成长,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实践性等特点,模拟一些困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想培养学生顽强、勇敢、机智、果断、灵活等品质,就多开展一些田径、武术、球类等课程。特别是田径运动更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等品质。但是在田径运动的一些项目中,例如短跑、长跑等剧烈运动容易使学生出现呼吸困难、耐力下降、乳酸堆积、肌肉僵硬等生理现象,特别是在比赛中过度紧张的比赛氛围与较大的心理压力更会加剧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去克服这些困难。
四、体育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论语》上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而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在体育课堂中体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所以要想开展好德育教育活动,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德育素质,以其专业的技能、深厚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德育品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当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做到以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言行的标杆,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德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体育教师本身的职责所在,高校体育教师不容忽视。要想使我们的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出更多的?、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提高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孙晋媛 单位:西安医学院
第六篇: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一、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源于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一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力结构,而这种结构又具有多元性质。其将人类智能概括为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节奏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以及自然智能等。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要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入体育教学中,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大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无论从总体目标或具体目标方面都比较笼统。从围观角度,其目标的不合理设置主要表现为:首先,过于强调应试。以高校中体育课堂“太极拳”或“太极剑”等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讲授过程中多集中在如何做好每个动作,并未使其蕴含的精髓以及对身体的作用等细化说明,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为应付考试,造成身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其次,体育教学过程仅适用于少数学生。如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或排球教学,教师往往只对热衷于该项目的同学认真讲授,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自由活动状态,很难使体育教学中各个项目应有的效果发挥出来。最后,教学目标设置过于注重技能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很少进行日常保健知识以及相关文化知识内容的传授,无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以及健美操等方面,而且每项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要求。事实上,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预期目标是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由于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教师多将教学内容界定在竞技运动方面,造成内容过于枯燥,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教学过程中的每项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方面,使学生的空间智能、人际智能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等未融入教学内容中。
(三)不合理的教学手段。
尽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仍以“统一制式”为主,其认为对整体学生应设置同样的教学目标,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智能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承受体育教学的压力,也有部分学生因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使体育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
(四)片面化的评价方式。
高校体育教学近年来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并从成绩中进行排名次或具体分类等。这种统一形式的评价方式极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身心素质的提高。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改变片面化的评价方式,避免完全集中在技能评价、结果评价等方面,需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基于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制定。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智能、技能、认知能力以及情感等为目标为例。从智能目标角度,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战术的同时,可要求学生将其中的动作要领进行表达,并在实际训练中利用团队的形式,同时通过引入其他知识如生物化学知识、力学知识对自身运动中存在的不足做出分析并改正,这样可综合提高学生的智能如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以及交流智能等。从技能目标角度,要求学生在观察与模仿教师技术动作过程中能够粗略掌握,并以分解动作的形式进行训练,最后完成运动的整体动作。而在情感目标角度,其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掌握教学动作的同时能够用于面对学习中的挫折。
(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注重针对性,并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时代特征以及创新思维融入其中。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如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及研究型的课程,这样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水平以及兴趣爱好采用针对性的内容。教师在以教学大纲规定为基础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中也可设置一定的趣味游戏,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基于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
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智能工具与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空间智能的提高,可利用相应的运动符号、运动图标以及多媒体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空间位置;而为提高学生的节奏智能,可在田径或健美操运动中设置相应的音乐,学生可因此领略乐感以及节奏的能力。此外,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竞赛法、小组合作方式等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多维化的考核评价。
针对以往教学中完全依托于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应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将对学生的考核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如日常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水平、理论知识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以综合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是解决其存在弊端的必然途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充分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此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杜雪 李哲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学浅析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同步
对于当前的高校教学来说,体育教学虽然是其中一门主要的课程,却并不为人所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较为主观、随意。从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到高中教学,再到大学,体育虽说一直是教学的一部分,但并不为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很随意,并未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故在教学中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甚重视,很大一部分同学甚至借故偷懒,因此,教学效果很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日益发展,这些旧有的观念不符合当前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高校在体育课程上的改革。
2.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与老师的配合
传统观念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按照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体育教学亦是如此。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当前的教学观念,并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对于教学效果无法保证。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阻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想法和特质,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兴趣并参与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3.教师的素质跟不上现代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师往往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推进教学更进一步。体育教学亦是如此。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必须与社会要求相辅相成,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存在会大大阻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很不利。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对高校学生的负责,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信心面对学习和将来工作可能出现的挑战,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措施
1.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在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的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理念越来越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高校学生,让体育教育发挥其作用和意义。终身体育不仅意味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实施的体育教育,也指在思想上和意义上重视终身体育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身体素质,也促进其心理上的成长,为其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体育教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其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上提供更多的帮助。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对体育教师进行整体的培训,让专业的教练对这些教学进行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上的培养,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教学,让其深刻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的冲突,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改变体育教学和体育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聘任新的有能力的体育教师,并对其体育素质进行严格把关,此外,高校还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进修的机会,让体育教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后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之间进行分享和学习,促进体育教师的共同进步。
3.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系统
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落后性,高校可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来对体育教学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可以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从学生的选课到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评,都可以录入到信息库中,体育教师如果需要什么资料,打开管理系统便一目了然。这种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信息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找到更多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及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体育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学生的教学中,学生也会更加的重视这门课程,从而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
三、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中意义重大。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让学生从高校体育教学中获益,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终身体育。
作者:程刚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体育部
第八篇:高校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研究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换为综合性和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满足社会的需求。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考验,在体育训练中需要学生时刻保持紧张状态,如果不能实施创新,将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而通过创新,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激发了其自主学习性,促进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不仅是指人才教育,更是一种意识的和精神的创新,是对学生反应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体育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毕业的学生从体能上和综合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基于这一点,高校应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塑造学生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专注于提高体育技能。而这一过程,正是体育运动创新的体现,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因此,高校应将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教学重点。
(三)培养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创新的前提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其知识基础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足够的体育知识。目前,高校体育在强调创新的同时忽视体育基础教学,误解了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因此,对于现代体育教学来说,应致力于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体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现代体育教学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因此应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关键。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一)创新体育教学法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注重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转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其主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体育教学应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改变体育教学方式
我国体育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打消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创新。大学阶段,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高校应调整传统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合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学应贯穿始终,并将终身体育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才能使体育创新发挥积极意义,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增强。
(三)激活学生创新意识与求知欲望
传统的体育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扼杀。体育教学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很少体现,教师甚至认为学生的提问会耽误教学。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基于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自我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还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大学教育同时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体育教学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竞争意识十分重要。基于此,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教学测试,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引导。从而建立一种自由竞争的课堂机制,使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个人兴趣存在极大的差别,教师应发现这一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将教学方式调整为与学生相适应的方式。并且教学方式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让学生针对体育锻炼进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动作要领。在新技能的学习中,应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组织者,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学生的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自我锻炼意识更加强烈,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总结
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式使得体育教学的改革成为高校教学目标之一。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代体育教学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体育动作,影响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一点,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扮演正确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作者:宋浩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高校体育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用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第一,高校的体育课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的,但是多媒体设备都需要安装在环境良好的场地进行,由于室外环境比较嘈杂,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多媒体设备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本身存在的优势,很难有效的应用到高校体育的教学中来。第二,高校在对于多媒体设备的投资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设备的保护不足,经常会伤害到多媒体设备,让他们很难高质量的发挥其本身的作用。第三,高校体育教学和多媒体无法真正的融合在一起。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都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和训练学生的相关运动技能为主,一般都是动态的。而多媒体是需要静态来观赏的一种工具,很难和一些高校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融合在一起,不能够深入到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来。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一般都是放映一些视频和动画,让学生进行自由观看。由于部分教师的过分依赖性,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时间长了,学生会对多媒体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想的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质量
高校体育是需要传递一定的知识和传授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有效的借助多媒体,能够优化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体育的特点和该课时应该要掌握的重点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听觉展示的同时,又能够给学生们传达各种体育知识的基本要领;既能够给学生们提供规范性的动作和技能,又能够减少教师的教学强度;既能够改善课堂环境,又能够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进行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带来直观的冲击,能够瞬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的开始接受多媒体所传达的信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知识,很多都是课本上多没有的,因此,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仅是学习到课本以内的东西,还能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世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眼界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多媒体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教师要把握住其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能够有效的加强多媒体的应用价值。
(二)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有趣
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一代,他们本身对于体育活动就有着十分强烈的兴趣,当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多媒体之后,他们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能够生动的为学生们展示体育课程中所需要的内容。比如说学生在进行篮球的三分跨栏的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跨栏过程拍摄下来,然后投放在多媒体上面,让学生们集中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工作和步骤进行讲解和指导,指出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和表现优秀的地方,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并且让学生感兴趣,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能够强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改的深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从各个方向,多视角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要点的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当学生遇到体育学习上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相关的信息,能够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们吸收,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能力的发挥和问题的解决。因此,多媒体能够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中的体育教师是属于公共教师,所以教学任务相对比较繁重,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是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身的只是理论专业库,加强对多媒体的了解与应用,学会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所有时间都占据在多媒体应用上,而是适当的结合多媒体来进行体育教学,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全面取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第二,多媒体教学不应该盲目,而是应该结合课程的实际要求,进行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的播放;第三,多媒体教学不应该进行盲目的推行,而是应该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最后,要注意教学中主要负责教育的是教师,而不是多媒体。教师要多多充实自身的过媒体技能。
作者:王伟 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第十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一、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因素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中,学校的体育教育一直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和体能考核,只注意对学生读“圣贤书”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我们应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单一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下很多人开始提倡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等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育也开始出现新的面貌。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模式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滞后,要想使这些思想内容得以彻底实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大都习惯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中也只注意让学生看示范,听口令,服从安排,上课也是以传统的增强体质为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可接受性,缺少了对运动项目自身所蕴含潜力的发掘,这些教法和内容都过于呆板,容易使教学陷入教条主义,变得乏味无趣,缺乏趣味性和竞争力,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开放性。在现阶段的体育教育中,我们要打破这种单一、滞后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体育教育思想,这其中关键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法的安排。
二、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需明确教育目的,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在很长时间都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体育教学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也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教学。这严重束缚了当下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当下体育教育中要注意几点:第一,要转变以技术为主、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学习知识、技术很重要,但也要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运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特点来展开体育教学;第二,要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大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第三,要处理好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关系。学生要熟练地掌握知识,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发展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老师的教学训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认识能力。
(二)建立正确的考核方法,完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在我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检测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考试。考试的成绩是学生体育水平的直接反映,但这个成绩只是一个衡量方面,在考核的时候要注意体现多元性和发展性,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的期待和重视也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有效动力。现在的教育强调促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不仅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结合平时的上课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的热情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考核的评价主体方面不应该单单让体育教师去评价,而应采用多人评价法,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组成,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和需要保持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底接受成绩。总而言之,只有建立正确的考核方法,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体能潜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我们就必须强化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教学观念。具体做法:积极参加教师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优秀的教学手段,转变过去“教书匠”的形象,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寓教于乐,终生学习”,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结语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滞后、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备等众多因素已经严重阻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身心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曹茜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