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

1高校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

学校体育是体育运动形成的基础,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热爱体育。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踏入社会前形成正确体育观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对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还肩负着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任。在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时,能否依然坚持锻炼,就是验证高校体育教学是否成功的时刻。在一项专项调查中显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明显低于全国人均寿命,其中体育锻炼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切实地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目前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竞技化倾向明显,从而忽略了体育运动本来的意义。但实际上,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竞技观赏、愉悦身心,并且更应该作为一项终身事业持之以恒,所以,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观念转化,立足长远,以终身体育为目标进行现代化教学,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让学生自主自觉的进行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将科学的锻炼方法运用到日常锻炼中去,并体会到乐趣、获得收益,让高校体育教学真正成为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从而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把自己在学校养成的良好运动习惯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

2.1改革体育课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从多个角度、多种方位进行教学,充分意识到终身体育的价值和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在教学深度和教学层次上为终身体育做铺垫。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传授规定内容、规范技术动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可能十几年、几十年都鲜少变更,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虽然勉强在教师的教导下按照要求进行了学习,但是心里比较反感,这种学习状态往往需要教师的严加督促才会完成学习,一旦离开老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违背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也很难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在普通高校中,首先要改变现在的教育方式,应该将体育作为四年的必修课来完成,一年级时将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年级时开设体育专项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学运动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能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三年级选择分层次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大二的学习效果,选择不同进度的班级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项水平。四年级设置辅修项目,使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更为多样化。这样通过四年循序渐进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很好的掌握了自己喜爱的专项运动技能,这样在学生离开大学校园步入社会后,更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延续,并发展成为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2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设置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同一个班级教学内容相同,评价方法一致,往往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高校学生生源来自不同地区,高矮胖瘦各异,有些学生明显瘦弱体重不达标,还有些学生体重严重超重,这些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往往缺乏自信,也容易被同学取笑,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会产生排斥心理。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要积极转变方式、方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自觉、自信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同时,在考核的设置上也可以适当灵活,可以将学生的自身因素和努力程度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取得的进步,并且尽可能的为学生的体育发展方向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有效手段。体育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实践、调节等方面的能力。认知能力主要是对体育的目的、意义、功能等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使体育锻炼达到自觉;实践能力是将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够应用到日常锻炼中去;调节能力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负荷可以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达到有益身心的目的。通过对这几种能力的训练,使高校学生在毕业后的生活中也能够自觉将终身体育进行下去。

3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高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决定着高校体育运动对未来终身体育锻炼的影响,将高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的载体,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蕾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