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真正“动”起来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高中课程体系中,体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高中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度不高,一些学生只把体育课当成休息课,或作为体育课的旁观者,难以实现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转变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着手,让学生在高中体育课上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健康生活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课程现在又被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学习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对健康认识的高中必修课程。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能够为学生高中三年繁重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剂和保障健康的作用。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高中体育教学形势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足,再加上体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安排,导致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体育课的意识,把体育课当成休息课程,体育课经常出现请假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体育课堂的观众,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占用体育课时间学习文化课知识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也难以真正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给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背离。对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针对问题采取恰当措施予以改进,真正构建能够使学生“动”起来的体育课堂,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文化课学习,特别是高考科目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而对于非高考科目则是能应付就应付。高中体育课程只属于学业水平层面的考试科目,并非高考科目,所以高中学生往往认为没有必要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在体育课上,因此就产生了不重视体育课程的想法,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他们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在行动上就表现为不积极,难以在体育课上主动“动”起来。从教师层面来说,一些教师对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中依然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行为单一枯燥;而且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很多高中学校把教育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放在高考科目上,像体育课这样的非高考科目得不到重视,在教师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方面体育教师往往也会被忽略,导致他们缺乏教学的动力,体育课经常出现“放羊式”教学,完全依靠学生的主动性,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学生在体育课上难以真正“动”起来。
(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根据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要与时俱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进行改革,积极开展创新。但是从实际教学来看,很多体育教师缺乏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依然沿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老方法,缺乏变化,要么是讲解、示范、训练的模式,要么是学生完全随意、自由活动的模式,这会使学生觉得体育课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或者积极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会不断下降,上体育课就是消极应付,很难在体育课上主动“动”起来。
(三)学习内容存在局限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是一门涵盖体育与健康双重内容的课程,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还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层面,也就是放在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上,而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品德的引导关注不够,无法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同时,很多教师体育课上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个体体质、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一样的,学业标准也完全一样,这就导致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体育课上会觉得吃力,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会备受打击,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下降,缺乏参与体育课的热情。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真正梳理好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导致学习内容无法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采取恰当策略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
(一)转变思想,对体育课程树立正确认识是重要前提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要想使学生在高中体育课上“动”起来,就要转变师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观和体育教学观,用先进理念指导教学,让体育课程适应新时期高中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想认识对高中体育课的开展非常有帮助。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和自我意识,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给学生讲明白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能用简单的考试过关给学生造成压力。教师要从体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着手,告诉学生体育课程对其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比如保持健康的体魄对学习的基础作用,有好身体才能承受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就是常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时,也要告诉学生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还能舒缓高中学习的压力,能够磨炼个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体育锻炼还能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对其未来的大学生活和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从长远看待学习体育课程的意义,改变学生仅顾眼前的短视认知。学生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发生改变,才能逐渐转变体育课上的行为。其次,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体育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授课者,还要成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师在体育课上不仅要教好课,更要注意引导、组织、配合学生学好。要想做到这样的变化,高中体育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思想上进行改变,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新要求和新理念,特别是要认真研读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及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贯彻课程实施的建议,进而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为体育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最后,从学校层面来说,高中学校要提升思想站位,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把体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对于高中体育课程既要开足课时,又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特别是体育运动场地建设、体育教学设备的完善等,为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做好物质保障。同时,学校也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为有序、高质量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二)重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体育课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主动出击,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唤醒学生,使学生爱上体育课,这样他们才能在体育课上“动”起来。首先,提高授课教师自身技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征服学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只有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才可能从内心服从教师的安排。所以体育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尤其是课堂上的掌控力。教师的授课语言不仅要精准,也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契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在构建课堂氛围时,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体育课堂有序但不压抑,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学生才会喜欢上体育课,才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其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所以实践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根据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教师要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掌握、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融入其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语言讲授不仅枯燥而且效果较差,学生难以参与其中。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高中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情感和认知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同时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如高中阶段篮球运球与上篮技术是学生必学的内容,但是这一内容女生接触较少、兴趣不大,所以女生课上的积极性较差。对此,体育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喜欢竞赛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三分钟计时上篮分组对抗赛,要求每组4男4女,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要呈八字绕两个障碍,然后完成上篮或投篮,这不仅需要每一名学生灵活掌握运球和上篮技术,同时还要求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要密切配合,既要保证速度,还要提升成功率,这对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很有帮助。这样的安排使每一个小组都积极、认真准备,针对组内技术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团队辅导,无形中学生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都“动”了起来,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最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高中体育以学生运动和健康为目标开展教学,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学生的差异性意味着教师在体育运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要考虑男女生的差异,可以差异化地设置运动内容和评价标准。实际上从高中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状况来看,大多数男生体育课上还是能积极运动的,而女生往往因为不喜欢剧烈运动而不愿意参与其中。对此教师可以针对女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她们运动的项目,如“十人八字”跳绳,“毽球”对抗赛等,吸引女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情况特殊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如可以让他们参加羽毛球、健步走等运动量稍小的体育运动,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动”起来。
(三)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体育魅力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单纯依靠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很难做到,也不符合体育教育的要求,要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单纯只通过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很难达到。同时,高中生学习节奏较快,学习压力较大,体育运动是调剂学生学习压力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首先,要抓好每天的课间操。随着国家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天的课间操成了学生在校运动的“必修课”,根据高中学校的特点,课间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激情跑操”,有些学校甚至上、下午各安排一次,跑操作为有氧运动能够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另一类则是各具特色的做操活动,一般以高中生喜欢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在做操的过程中全身都动起来,能够起到舒缓压力的功能。|其次,每学期开展体育节或运动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运动的盛会,也是学生展示风采良好的舞台。为了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教师在设置体育运动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涵盖竞技体育内容,更要多设置大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或体育娱乐项目,让全体学生都能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从而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动”起来。最后,要把体育活动和高中教学规划结合起来,发挥体育运动的调剂功能,特别是阶段考试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活动机会,如班级拔河比赛、篮球对抗赛、“快乐乒乓”、远足等运动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体育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样学生对体育课会更感兴趣,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三、结语
总之,高中体育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充分“动”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保障。
作者:蔡娟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