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态势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倾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系统建构体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以及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应该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于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拼搏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打造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系统建构体育课程体系,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以及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等为突破口,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体育教学改革态势
(一)目标性
目标性是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全面实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必须制定和确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两个层面。远期目标主要指体育文化浸润、终生体育基础奠定和终生体育意识形成,近期目标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学生习得目标、教学管理目标等方面。目标性是普通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课程教学功能的直接诉求。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各高校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置于整个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功能目标实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二)系统化
整体的系统化是科学决策和理性建构的重要行为特征。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内容及手段日趋复杂,对于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化要求日益提升,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大部分普通高校在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从系统化角度出发,针对整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建构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实施方案及技能训练方法,包括学生对体育课程基础理论认知、基本训练难度分解及运动技能训练伤痛风险规避,等等。在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演变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改变,对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技巧的全面强化与更新势在必行。体育教师只有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建构现代体育教学观,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才能高质量完成体育教育教学任务[1]。
(三)可持续性
人才培养与成长需要平稳、连续和可持续进行。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日趋明确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与建构同样需要平稳和可持续。一方面,地域或行业体育文化特色的可持续性对人才的体育素质要求相对不变;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设施的功能性及体育教师教学方向相对稳定,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都不希望也不适应对体育教学模式作突然的重大改变。体育教学从模式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的不断优化需要高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积极探索和总结,使其随着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的悄然改变而自然地完成自身的嬗变。这是稳定体育教学进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学改革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多元化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一是教学形态多元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通畅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形态选择。从传统的非教室即操场的形态走向了既有教室和操场,又有课间户外;既有项目化教学,又有翻转课堂;既有校内训练,又有自主学习的多元形态,为在项目认知、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的学生通过不同时间和路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保证,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一致性和形态灵活性的统一。二是教学内容多元化。传统体育课程由于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只能开设固定的几个教学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设置的广度,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爱好需求,使学生自主体育和自觉体育的积极性得以提升,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效果。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形态、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催生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得进度申请课程学分评价,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随时通过课上、课间、网络视频、比赛成绩等对学生的习得效果进行多次递进评价。四是投入主体多元化。体育场地建设、设施改善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现阶段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财力状况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学校在为社会提供体育人才培训和智力咨询的同时,引入社会闲散资金改善体育设施、交换使用体育场馆等,开放办体育正在成为众多普通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赢选择。
二、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策略
(一)打造高水平体育教学师资队伍
无论教学形态如何变革,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倾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走出高端体育人才不足而导致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窘境。近年来高校兴起街舞、瑜伽、形体等新型体育项目,那些仅接受过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的教师无法胜任,迫切需要一批新生的体育人才元素提供支撑。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加大高水平新型体育人才引进力度,迅速弥补体育人才不足的空位,以高起点、新思维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强化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通过访学、专项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对体育教师的学科理论、学术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方法等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聘请有成就的体育运动员或专家教练为客座教授,进一步满足体育教学效率之需[2]。
(二)系统建构体育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尽管体育教学是一项以运动为载体的技能训练活动,但并不影响和削弱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是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向。改变僵化单调的体育课程结构,建构更能体现现代体育科学理念和训练方法,更符合当代青年身心发展需要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而且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将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生体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促进自主体育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3]。
(三)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作用
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仅依靠教师的组织远远不够。某种意义上,学生体育社团更能激发并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大力扶持社团的发展,强化社团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扩大并提升社团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力。鼓励并支持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体育活动,把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协调与配合。指定教师予以技术指导,切实保障社团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为校园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成为高校向社会开放的展示窗口和交流纽带[4]。
(四)加大体育设施投入
普通高校始终存在场地不足、设备缺乏的问题,现有的体育设施大多处于维护不到位状况。为此,必须加大对体育场地及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教学对器械和场地的要求。在增加投入的过程中,充分挖掘高校自身潜力,合理配置学校的资金及资源投向,综合平衡体育与其它学科投入的比例。大宗体育器材与设施的投入完全依赖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不是明智之举,必须眼界开放,吸引社会资金有偿投向学校体育资源建设。同时,积极服务社会,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高校体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展志林.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6):123-124.
[2]程瑞辉,刘刚.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8(8):117-123.
[3]郭铜樑.“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体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206-207.
[4]杜超,杨志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促进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43-45.
作者:王世友 张海军 李淑娟 张丽艳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