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学生人与交往能力、集体意识、心理建设、健康人格等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对教师专业水平、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中多方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社会角色的认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加强。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就业率,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使学生在面对职业挑战时,能够尽快挑战身心状态,以最佳的身心素质状态,轻松应对岗位工作。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要求,除团体协作能力等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竞争与社会服务意识,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开展特色体育训练模式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社会秩序稳定,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等有着现实意义。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确保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保持最佳身心素质状态,满足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此,告知体育课程体系开发,应当根据学生未来发展与专业就业方向等,设立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模式。针对于室内办公室类专业,长期伏案工作,精神与身体素质受损;对此,可增设健身操、拳击、韵律操等体育项目,以达到集中注意力等锻炼目的。针对于持久站立岗位类专业,对人体协调能力、四肢力量等素质要求较高,可增设慢跑、游泳、健步走等体育项目,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针对于运动操作岗位类专业,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艰苦,可增设长跑、游泳、打球、爬山等,增强力量素质、耐力的体育项目。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够坚持运动锻炼,从而实现劳逸结合,舒缓工作压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2创设微型社会情境
高职院校步入实习岗位后,为轻松应对岗位工作,还需加强竞争力等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客观看待岗位挑战,从而主动迎接挑战,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运动比赛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规则意识,对社会角色有初步感受,以此提高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如在篮球比赛中,让学生根据特长,选择小前锋和得分后卫等位置,比赛规则鼓励学生参与制定,进一步提高规则意识,突出显示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我筹划与管理。小组分工明确,且严格履行各自职责,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调节失败的挫折感,并分享胜利的满足感、成就感。团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更利于学生进行角色自我定位,懂得与他人相处之道,自我调节心理与情绪,从而学会随机应变,获得同伴的信任与认可[1]。
3对接社会实践
阳光体育工程深入推进,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同时,还需加强寓教于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教学魅力。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间体育协会、团体等,团组组织成员不限,可以是不同年纪,不分性别,也可以是师生,或是与企业岗位工作人员的团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比赛,如联谊赛、对抗赛等,丰富学生日常生活。或是请专业的体育专家、运动团体等介入指导,展开体育讲座或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利用网络沟通工具,让学生可以和社会专业体育协会、人才等有效沟通,让社会人才为其解疑答惑,让学生对未来发展有着全面认识,从而客观看待岗位工作。
4磨炼意志品格
工作岗位或社会中无处不存在竞争,面对残酷竞争、困难、挫折等挑战,必须具备一定抗压能力,与身心耐受力。对此,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与难度,让学生不断突破身心素质极限,达到激发潜能的目的。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教学,让学生通过水上项目、高空项目等极限挑战砥砺心智。如在越野训练中,学生对拓展训练不感兴趣,教师可引入游戏教学,包括寻找宝藏等,让学生在玩中完成训练任务。户外拓展训练能够磨练学生意志,个人项目、团体项目合理穿插。针对于女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人椅等团体游戏,让学生通过良性竞争,逐步战胜身体极限,相互信任与帮助,潜移默化的养成坚持不懈的品格[2]。
5总结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各行业发展步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严格按照社会对人才标准需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价值观、学校观与价值观。通过拓展训练、情境与趣味教学等,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尽快实现体育学科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教学目标,让学生高校融入整个企业与社会。
参考文献
[1]潘伟男,邓水秀,吕毅等.体育教学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5):109-110.
[2]潘伟男,邓水秀,于勇.体育教学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06.
作者:吴君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