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优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优化

摘要: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对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问题对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优化分析,以期对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体育;俱乐部;课程设置

如何建立一种稳定且适应性强的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持久话题,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建立一个有不断创新适应性且内涵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发展根本[1]。课程设置是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是否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现状及授课情况

1.1课程项目基本设置

课程项目的开设情况反映了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和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程度。河南农业大学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项目比较丰富,基本项目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20余项目,以开展较普及、场地适宜、学生了解较多的项目为主,一、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程都以选项课必修课程形式授课。在强调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2课程拓展项目设置情况

根据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现状,近几年,重点加强了拓展项目课程建设,把当前社会流行、适宜校园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列入选项课,适时增加俱乐部授课项目,近几年增加了舞龙舞狮、抖空竹、定向越野、排舞、软式排球等项目,俱乐部项目的拓展丰富了选项课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交叉课进修的积极性。

1.3课程学时、学分设置

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严格按照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对公共体育课时、学分规定开设,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144学时,每周至少2学时,每课时不低于45分钟。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要求,部分学期在整学期常规课时安排满的同时还设有课外活动指导、竞赛训练指导、健康标准测试等学时。然而随着大学生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三、大四缺乏公共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无法保证,体质下降明显,严重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1.4场地保障

河南农业大学目前三个校区配备有标准的田径场、体育训练馆、室外运动场。但三校区体育场馆设施分布不均衡,生均面积较教育部高校器材配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每个校区暂不能满足课程开设的全部项目的场地要求,如游泳池、羽毛球专用场地等,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2对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评价分析

2.1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课程动机及评教分析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馈情况的了解,了解到学生对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过程的心理动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塑造身形、加强社会交往等主动学习体育课的愿望是比较大的;也有学生存在被动接受体育项目、应付学分等被动学习的动因。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课程的动机反映了体育课程设置的效果,有助于推动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的改革完善,推动体育课过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学生对教师网上评价是河南农业大学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学生对体育教师网上评教综合评分显示,体育教师平均得分在93以上,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治学态度是认同的。

2.2教师主动引导及教学质量评价分析

在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组织开展教学,但对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关注不够或者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大三、大四不开设体育课程后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还是最终的考核成绩,评价缺乏多样性和科学性,不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2]。虽然学生在开课学期能够保证身体锻炼效果,但长期习惯未养成,运动技能短期的掌握后逐渐消退,教师在主动引导学习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要加强学生对运动技术熟练程度及掌握能力的培养。

3开展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问题

3.1师资缺乏,课程开设受限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师主要由专兼职、外聘方式构成,以专职教师为主,除了承担公共体育课程以外,还要承担体育学院专业课程,目前,高校教师引进人才层次、指标受限,专职教师引进较难,很难满足教学基本需要,外聘教师资源也有限,且流动性很大,因此,体育师资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体育课程多元化发展,造成学生网上选课时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因教师有限无法开设更多的班而只能退而求其次,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3.2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过程松散无序,学生兴趣降低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大都延续大学公共体育教材的惯性,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及手段基本都是按照旧套路执行,缺乏创新,加上体育教学往往被忽视,体育教师进修机会少,难以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长时间使教师积极性下降,易形成应付的心理。一些教师教学呈现出经验主义特质,把原来上学期间所学教学内容照搬到课堂教学,一些教学内容确实受到好的效果,而一些内容并不符合学生需求,激发不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过程松散无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3体育场地缺乏,课程教学效果受限

体育场地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基本保障,体育场地设施是否能够满足学校教职工生体育教学、锻炼、竞赛基本需要也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日益增长,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再加上高校规模扩大,校区增多,体育场地配套设施不能完全跟上,一些项目在特定的校区或教学区无法开设,一些项目因场地空间受限,教学方法无法充分施展,一些特色项目因没有专门场地只能借用其他项目的场地来完成,比如舞龙舞狮、抖空竹、拓展等项目,只能和足球项目一起在足球场进行,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4授课过程缺乏动态管理,课程管理缺乏针对性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因授课规模大、时间集中,往往容易忽视教学过程的管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往往停留在考勤、授课组织、纪律情况等,对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提高程度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监控较少,缺乏动态管理,对学生水平提高了多少,达到了哪个层次,如何去衡量思考较少,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措施。因此,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设定评价标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计优化策略

4.1宣传动员,多渠道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学习兴趣

通过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宣传动员,让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特色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让健身活动常态化,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规律及发展技能手段,培养体育习惯。任课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小型竞赛,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4.2优化基础与拓展课程资源配置

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巩固现有基础性课程项目教学模式,在师资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的基础性体育项目课程设置数量。增加时下流行、学生易感兴趣的拓展型课程,如排舞、体育游戏、抖空竹、空手道等等。

4.3专业实习与外聘相结合,补充师资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规模较大,授课班级较多,体育教师师资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体育教师师资紧缺的状况下,可充分利用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背景,依托现有体育资源,把体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学实习与公共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指导实习形式,由实习生分担部分体育教学课程任务。另外,通过外聘教师对一些拓展性体育课程进行有益补充,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4.4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分层次教学

具体实施中,可严格按照“初级、中级(训练)、高级(训练、竞赛)”三个层次开展教学,根据学生掌握程度,把握符合实际教学的分层次原则,以学生自选层次为基础,教师分班优化组合,制定简单、合理的分层次办法。及时把握学生的提高程度,合理规划学习周期,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阶段,有效评估掌握程度后重新划分层次级别。在分层次教学环节中,应更注重中高级班学生运动技巧和实战能力的培养,做到“以训代学”、“以赛代训”[3]。

参考文献

[1]唐大鹏.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的建构主义体育教学模式当代体育科技[J].2017,10:103-104.

[2]魏莱.河南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运动[J].2017,11:52-53.

[3]唐大鹏.深化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改革的路径—以体育课国际化为视角体育科技[J].2017,3:159-160.

作者:唐大鹏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