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殊教育品牌塑造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懂知识,会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强,善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很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校外实习等社会实践的方法来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育人的角度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思考实践育人品牌的塑造。
关键词:
应用型;实践育人;品牌塑造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众多高职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各自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具体实施办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既懂专业又擅长实际操作的专门人才。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特殊教育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16]47号)的第三部分提出,要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接受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以上这些是特殊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专业发展的机遇。据统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儿童康复专业的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的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00多所高校。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儿童康复专业为例
(一)儿童康复专业的特点
儿童康复专业具有教康结合以及医教结合的特点,即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医学和教育相结合。通俗点讲,也就是毕业生通过3年到4年的学习,熟练掌握教育学、医学、康复学等方面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相关技能,服务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逐渐康复。因此,为学好儿童康复专业,并在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残疾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该专业毕业生需要有较强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康复专业的毕业生还需要具有人文精神,懂得人文关怀,具有大爱情怀,善于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并经过努力满足其需求。
(二)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成绩
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十多年来,坚持医教结合、立足儿童康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教师+治疗师”的人才培养定位,取得江苏省品牌专业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等专业建设成效。
三、实践育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实践育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是育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育人为创新教学方式变提供借鉴和启发。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跨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对于儿童康复专业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儿童康复工作者应该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第一课堂来开展,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碰到的问题。实践育人过程是学以致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残疾人康复主要包括有教育康复、医学康复、社会康复三种形式。教育康复是通过教学帮助特殊儿童逐渐康复的有效方法。在特殊儿童康复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应到医学方面的知识。单纯靠课堂学习医学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更需要课外的实践操作才能理解并掌握医学方面的知识。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融入社会,能够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康复。因此,儿童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懂得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从广的意义上讲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就需要熟悉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有些是相通的,可以从书本上学习,但是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的检验,社会工作作为国外的舶来品专业,其理论知识更需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仅靠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亲自去实践操作才行。除了以上所说的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知识,在实践中还能学到将来从事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实践育人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深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过程。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学习之余参与社会实践本身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学生到特殊学校和康复中心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到残疾小朋友,另一方面可以用所学知识,所具备的能力为他们服务。活动的过程还会感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耳濡目染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博爱精神。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和弱势群体打开了一扇窗,可以说每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说是活生生的励志教育课。实践育人可以将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育新时期“好学生”。除了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之外,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实践育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获,或者是自身技能的提升,或者是理论假设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者是丰富观察问题的视角。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努力,争取机会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成长导师。
(一)“殊博汇”:关注特殊人群、传承博爱精神、汇聚正能量
“殊博汇”是康复科学学院多年来实践育人的成果的凝练,也是志愿服务的特色和品牌。“殊博汇”由康复科学学院团组织实施专为特殊人群汇聚博爱能量的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和人才优势,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暑期及每周固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特殊人群提供志愿服务,为地方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以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为目标,将地方组织力量与高校专业优势相结合以形成联动机制,青年志愿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新老志愿者接力、与助残对象结对”的服务模式,深入社区残疾人家庭,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功能评定、康复计划制定与实施训练等系列专业服务。
(二)“暖阳公益”:送知识,送服务,送教育,以实际行动推进融合教育
暖阳公益是南京特教学院一支由学生自发组成、非盈利性质的公益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暖阳公益一直致力于推广平等、博爱、融合的特殊教育理念,培训专业志愿者,通过暑期夏令营、宣讲会、体验日等方式宣传特殊教育知识,推广融合教育理念,让当地特殊儿童走进普通小学,走进日常的课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宣传特殊教育精神与正确的残疾人观,达到推进当地融合教育的效果。
(三)品牌塑造的过程及意义
实践育人品牌是育人的成果的总结和凝练,有助于实践育人成果项目化,品牌化,从而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育人品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过程,是培养懂社情、国情、民情,做人做事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高飞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莫玉婉.大学跨学科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4(2).
[2]陈涛.跨学科教育:一场静悄悄的大学变革[J].江苏高教,2013(4).
[3]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