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综述

一、盲生的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课程标准、教材的适应性不强

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材在进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盲生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应该符合盲生的身心特点,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却没有统一编制的供盲生使用体育教材,致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无据可依。只能在普通学校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基础上进行调整、删减或选择。如: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体育与健康》(南方版)。盲生虽然有着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生理基础,但是,由于他们在生理结构、功能上的损害,必然在其高级神经活动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某种特点,这体现了他们区别于普通学生的特殊的一面,普通学校学生使用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难以适应于盲生。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盲生体育教材匮乏的制约,体育教学内容通常围绕普通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主要集中在跑步、跳远、投掷、跳绳、广播操、体育游戏等健身、娱乐运动项目上,以养生和保健为主的有利于盲生功能恢复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康复性运动项目则较少涉及。体育教师处于安全性考虑一般不会选择对抗性强的、身体接触剧烈的、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动作难度大的、学生不宜掌握的运动项目也不会选择。以致盲生体育课见到学生绕着操场一圈圈定向行走,原地篮球、排球拍球练习,枯燥并失去体育教学的意义,造成体育课项目单一,对某一项目的学习不断重复,使体育教师面对盲生体育教学普遍感觉束手无策。

(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增加了教学难度

实现教学目的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教师所授内容。盲生受视觉障碍的影响,感知、认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空间感差使其动作迟缓,反应较慢;由于不能直接以正确动作作参照,仅依靠想象和触觉来感知,使其学习速度慢;出于安全需要,活动的动机不足有使其运动能力差、运动兴趣低;再加上视觉障碍带来的缺乏安全感、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心理问题使这一教学主体变得尤为复杂,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一现实的存在对盲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二、盲生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盲生体育教学应注重人文关怀

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盲人走进校园提供了条件。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爱心事业。在盲生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传承社会对盲人的人文关怀,理想的盲生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尊重个性选择与发展。通过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让盲生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摆脱各种羁绊而走向自由,回归生活、融入生活,适应现实生活。

(二)盲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不应只注意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盲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盲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盲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使其身心得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同时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弥补盲生内心“残缺”的渴求,摆脱自我封闭的生活环境,在行为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盲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育体”和“育心”同时发展,从而促使盲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盲生体育教学相对于常规体育教学有着服务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课堂层次不同、适应要求不同、学科形成不同等差异。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显著地低于同年龄正常人平均水平。因此,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属性,在教学时进行区别对待,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既安全又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

(四)盲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1.选择有助于盲生功能性康复的教学内容

盲生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体育教学,他不同于传统的常规体育教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由此可见,康复保健才是盲人体育最直接的目的。通过积极合理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和提高盲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最大限度地弥补因为残疾所带给他们的困难,改善或弥补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克服来自生理、心理等各种阻力和困难,使机体获得改善,身心得以康复。盲人无法通过视觉直接地感知外在事物的形状、颜色、运动和空间位置关系等属性,但盲生可以通过触觉来获得事物的视觉属性,盲生也可以通过语言的作用,使用策略来表征缺失通道的信息。因此,有助于盲生功能性康复的体育教学主要从触觉训练、听觉训练和定向行走训练方面进行。

(1)有助于提高盲生触觉的教学内容

盲人由于失去了视觉,往往大量地使用触觉。在训练中,他们凭身体和手的触觉,感觉身体的方位、运动的轨迹以及和师生、同学间的相互方位等,进而在理性的引导下,推导出动作的全过程。盲人的平衡感失去了视觉的调整,主要依靠自身感觉调整。触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起着代替盲生眼睛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盲生的触觉训练内容。如:太极拳。太极拳对于盲人是一项很好的终身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健身运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可以培养肌肉的灵活性、神经反射的敏感性及平衡感,太极拳有助于增加姿势的稳定性。太极拳的“推手”练习,要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肢体上的接触,利用肢体依靠灵敏的触觉来了解对方的动作意图,并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变措施,有利于提高盲生机体的灵活性、触觉的灵敏感和身体的平衡性。

(2)有利于盲生听觉训练的教学内容

听觉和触觉一样,是盲人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盲人可以凭听觉判断声音的来源、远近和方位。体育教学是训练盲人听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如:盲人足球。盲人进行足球比赛时,首先通过听觉来辨别场地、器械的方向和距离,为行动提供判断,比赛的全过程主要依赖听觉进行联系,对提高盲人听觉有着显著性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上滚动球、跟随铃声行走等辩声游戏来提高盲生的听觉能力。

(3)有助于盲生定向行走的教学内容

定向行走是盲人的重要生活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盲生定向行走能力的训练。如:盲人门球。将带音响的球滚出,让盲生自己去找球或进行接力游戏比赛,教师可以用语言加以提示,有效地锻炼盲生的定向能力。

2.盲生体育教学内容尽量生活化

盲生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盲生的特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尽量淡化体育竞赛中的竞技成分,减少纯技术性的、缺乏生命力的内容,增加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就越能体现教学的价值。体育教师在盲生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学生有较浓厚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技术性难度不是很大且能适应盲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充分发掘贴近盲生生活的课程资源,使盲生在温馨生活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引起盲生的学习兴趣。

3.盲生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安全、有效、简便、适量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盲生体育教学是首要问题,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评估其安全系数,加强运动中的安全保护和医务监督,以确保教学时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同时所选教学内容应当使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健身效果。此外,还要考虑到盲生特殊的身心特点,尽量选择技术内容相对简单、运动负荷自身能够承受的练习内容或运动项目。这样既能避免自身视觉缺陷所带来的限制,还能减少对外部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依赖。总之,在选编盲生体育教学内容时,既要强调锻炼的安全性,又要突出对病损部位的有效功能训练,同时又适合盲生特点,简便、有效的运动项目,使之有利于教学。

(五)发挥“体医结合”优势,将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运用到盲生体育教学中在盲生体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医疗体育、保健康复的运动项目。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改造和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练习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进行层次分组教学并根据个体差异适时调整。如:可以选择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具有保健与康复功能的中低负荷的练习手段,或者有氧健身操、跳绳、中长距离跑等中等负荷的有氧练习方式。此外,盲生所学专业大多是中医推拿、保健按摩、针灸等,这样更有利于体医结合。例如,我校在对盲生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动作教学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医学知识,盲生就能较好的理解动作。前俯时让学生体会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弯曲,直立时则从下往上,将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一节一节由弯曲而竖直,通过手以攀足的方式刺激按摩整条足太阳膀胱经。这不仅丰富了盲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盲生体育教学的质量。

(六)尝试盲、聋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盲生由于其视力残障,严重影响了他们自由、独立的活动,致使参加体育活动的局限性更大,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聋生虽然听不到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活动范围相对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感官的互补将盲、聋学生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和聋生的帮助下积极、愉快的参与运动,特别是100米盲、聋融合接力、拔河等合作性运动项目,使盲生感受到聋生的关爱,同时聋生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和自信。这种盲、聋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对盲、聋体育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运动兴趣的培养、身体健康等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郑健 赵莉 赵婧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恩施市中心医院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