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当下教育改革重在强调因材施教,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所采取的教学特征有所不同。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专门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义务教育的机构,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需按照特殊化来实施。对于培智班语文教学,教研人员需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该部分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和体能特点,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充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融入学习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即教育就是生活。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将语文生活化才是当下语文教育的核心。特殊教育培智班的语文教学也是以增长知识、完善人格、适应社会能力为教育目标,将知识易化,在充分融入生活经验的同时,学习的知识也成为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让学生能在知识的学习中锻炼生活技能和实践技巧。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启了新的知识学习大门,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一、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综合素养和心理建设的培养
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在语文教育中缺一不可。传统教学理念只注重教的过程,教师一味地备课、教课,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对于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性框架,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懂得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从义务教育阶段步入高等教育时,也是一味地套用死板理论,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更是一个特殊群体教育,研究表明,缺陷儿童群体对于环境和情绪的敏感度,促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其教学理念更多应创新方法,并深度挖掘学生的需求点,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心理成长对于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更为关键。对于学生不仅要将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懂得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奥秘,感知知识的力量,更多地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关爱,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从而更准确地锁定教学核心点,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兴趣充当着很好的老师,也正是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多教育教学机构不断地强化兴趣教学模式,让学习过程变得灵活、生动,学生也能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教学设置不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创新兴趣教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于特殊教育群体,学生本身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弱,再加上自身心理上的特殊性,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情境带入,而且无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甚至会产生厌学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则是双重打击。因此,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教育教学方式就要改变一贯的风格,学生对语文的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才能逐渐提升,对学习充满期待,对世界充满奇思妙想。
二、特殊教育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从教学知识点中不断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主动表达的同时,学会思考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基于培智班学生的特殊程度,对他们所处阶段比较熟悉或热爱的某件事情,都可以作为最佳教学素材。比如,特别渴望交流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需要加强,可以多收集让学生开口说话的问题,对于教学知识的各种发散提问,都能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进而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表达。以教学“学校生活”单元为例,教师多去提问学生对于来到学校的感想、感悟,自己生活的各种变化,对于身边同学的认识,在当值日生的过程中自己的改变,以此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考的习惯。结合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多去反馈给教师孩子在学校与家庭两者生活方式的变化,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这个神奇的地方,学生彼此之间的陪伴和激励,身边的老师、同学对于自己成长的帮助,这个过程对于培智班学生来说是他们建立良好身心健康基础和巩固强大心理建设的动力。对于智力和思维需要提升的学生,教师可以用生活情境带入所学知识点,以此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强化智力。比如,学习“自然与社会”单元时,教师可引入平时校园里的自然环境,讲述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大千世界的神奇。另一方面在平时活动课上带领学生去户外体验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让学生认识自然物种,并感受生命的力量。同时将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在回家后讲给自己的家人,通过家庭环境的激励,学生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学生在生活素材中探索知识的神奇,不断去发现学习的乐趣,热爱思考,热爱生活,如此,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因此有了保障。
(二)将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融入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特殊教育学校,生活技能对于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难题,锻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改善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使命。一方面教师在训练学生日常生活技能的过程中,可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加强他们对行为特点的认识,对具体物体的用途、意义有基本了解;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技能比赛,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的锻炼意识,为各类实践操作活动的参与提供动力。首先,对于基本物体名称和用途的判断,如书本是用来学习知识的,雨伞避免自己在下雨天被淋湿,水杯用来喝水,穿衣服可以保护身体免遭疾病,早上刷牙洗漱有益于保护牙齿的同时,促进身体健康,自己独立吃饭做一个勤于动手的人等。在讲到这些实际物体的时候,示范他们的用途,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学生会把这些生活常识渗透到实际操作中,日复一日,不仅能够熟练地去实践,还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多融入生活技能相关比赛,让学生在改变自己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动力去尝试,勇敢去挑战一切。如吃饭的时候,以奖励小红花的形式,让学生锻炼独立使用筷子的习惯,并且不浪费食物,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或者举行穿鞋带比赛,不仅督促学生自己动手去穿鞋带,而且检查美观度和多样化,学生可以在一个简单的绑鞋带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做到整齐、美观,在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三)利用生活具体情景,讲述故事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观念,细腻地感知思维以及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总结丰富的经验,体会生活的真谛。而培智班学生在对社会和自我的定位认识缺乏思考,并且无法正确表达感知力,因此教育他们从生活中总结知识所赋予的生存经验,从一些简单的道理中感悟如何丰富精神世界,从而来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以教学“国家与世界”为例,从前面的学习中明白了学校、个人、家庭等空间性生活概念,那么则从更广泛的角度引导学生个人组成家庭,而国家之所以也叫家,是因为一个个小的家庭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大的国家,而世界也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国家所组成的。这种空间概念的理解显然只是一个框架,而学生对于家国概念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综合情感上,如可以问他们是否见到了家里的小树和学校的校园环境,这些树木和花草都来自大自然,去更远的地方,去不同的国家,就能看到更多的自然景观,有更广阔的天空和奇幻的云朵,还有数不清的小溪、河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等。提问学生:想不想去更多、更远的地方看看这个世界呢?这时候学生肯定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接着提问: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天上飞的航天员,或是水里游的游轮舰艇发明者,还有设计高楼大厦的建筑师等,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对于理想和生活的思考,明白世界观的前提是要真正看到这个世界的样子,而努力学习是最好的实现理想的方法,从而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活在当下,把握当下。从生活实践中总结生活规律和经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并且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知识,学习如何适应社会。
三、结语
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融入生活常识,在更多的生活经验中融入教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并且在过程中总结适应生活的方式方法,实现培智班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求和教育目标。只有充分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方法,并加强学生生活技能的训练,培养适应社会的精神素养,才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富兴,姜勇.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20,8(35):188-199.
[2]杨梅.关于生态课程观融入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21,9(26):506-507.
[3]王艳.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作者:何翠燕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