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消解,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出台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对新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欠稳定等问题。因此,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背景下,需从找寻合理路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构建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补缺随班就读师资空位等方面加以考量,以保障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顺利实施。
关键词: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目前,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短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编制核定缺乏弹性、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教师配备不到位等。
(一)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短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编制核定缺乏弹性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是新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并且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易于形成教育规模效益,而欠发达地区因经济条件差、待遇低等困难,很难招聘到专业教师满足当地的特殊教育需求。自2008年开始,新疆地区陆续新建、改扩建20余所特殊学校,这些新建特殊学校普遍存在教师短缺、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据王苗苗等人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新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呈增长趋势,但以2015年招录教师情况为例,招录的应届毕业生占59%,其中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仅占52%,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更是寥寥无几。[1]个别特殊教育学校因编制核定与招聘渠道等原因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正式招录到教师,另外一些学校加大招聘力度,到内地院校招聘教师,但是情况并不客观,“招不来”问题突出。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精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忽视了专业师资的储备,新建校筹备工作不全面,如未提前办理机构代码、编制核定等,致使学校建好后未能及时投入使用,成立机构、编制核定等未得到相关人事部门、编制部门的批复,教师入编及特殊教育待遇不能按时落实,导致招聘特殊教育教师困难。即使是已招聘到的教师迟迟无法落实编制,编制问题已成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编制核定滞后,“无法招”问题突出。二是近年来几乎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生源情况均出现了两种现象,学生数量增速快于教师数量的增速,教师补充机制不健全、不适用;学生残疾程度与教育管理的复杂程度均更加严重,师资配比加大。“不够用”问题凸显。
(二)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
本文曾对新疆383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第一学历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仅占16.7%(63人),最后学历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仅占7.6%(29人),远低于王辉等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结果,[2]教师专业化程度堪忧;另外,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研究生学历只有2名,仅占被调查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教的0.52%,相对徐帅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所做的调查数据(4.3%)低近4个百分点;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仅占18%(69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7.04%(27人);教师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特殊教育教龄在5年及以内的教师(51.4%)明显多于特殊教育教龄在6~10年(18.3%)、11~20年(19.1%)、21年及以上(11.2%)的教师,这个数据也低于徐帅等人的同类研究结果,并且徐帅的研究还显示出“年龄在31~40岁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水平最高”,[3]可见,教师结构失调对教师专业化的负面影响。通过数据显示,造成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殊教育职业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弱,即使在岗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由于特殊教育事业苦、累、难,工资待遇低等问题而流失率较高,出现“断层”的现象,因此,骨干教师的“留”与“流”问题,是困扰特殊教育学校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难题之一。
(三)特殊教育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在岗教师工作量过大、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教师严重短缺。自2011年开始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陆续开始招生,在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存在学科教师配置不全甚至没有的现象;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都是在原有聋校基础上改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规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招生类型也从以前的单纯聋生改为多种类型的残疾学生,特别是智力障碍学生,甚至有的学校已经不以聋生为主了。由于扩编审批过程比较缓慢,教师补充不能与学生扩招同步,针对智力障碍学生课程的一些学科教师面临紧缺。新疆除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聋人学校等没有转型,加之教师储备及地域吸引力等因素而基本满足需要外,其他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都普遍存在学科教师短缺问题。二是康复类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巡回教师极度短缺。新疆2009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主要考虑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足问题,对于康复类专业人员、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和送教上门巡回指导教师等编制标准并未涉及,而此类教师是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关键所在。因此,康复类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巡回教师严重缺乏是新疆地区各个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以及安置残疾儿童的普通学校都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康复类教师的严重缺乏导致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配置的各类康复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一些设备基本闲置。同时,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巡回教师的短缺导致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生活指导教师极度短缺。由于新疆2009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未充分考虑到特殊学校生活指导教师岗位的实际需要,导致各特殊学校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生活指导教师的来源,因此生活指导教师问题也是特殊教育教师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特殊教育教师补充机制无法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
尽管自治区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但大多数教师的职称比较低,特殊教育教师的总体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与其他行业相比,尤其是与公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加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性强、职业要求高、工作任务重、付出多、成就感低,社会上对特殊教育还存在一些偏见,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导致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依然不强;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低,报考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排在大学生择业预期的后几位,现有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也不稳定,非在编教师因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高、入编困难亦不稳定。在“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工作”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129名(33.7%)被调查者对特殊教育工作持拒绝或中立态度,在“对特殊教育工作存在不满意的原因”这一问题的报告中,48.3%被调查者将工资待遇排在第一位。教师流失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公务员等其他职业转行,二是向条件较好的地方流动,南疆向北疆流动,地州向乌鲁木齐市或内地流动。
二、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成因
总体来说,新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不稳定等问题。这种局面的形成是诸多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既有传统的文化观念问题,也有现有制度、政策偏差等方面的原因。
(一)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欠缺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是稳定和发展教师队伍的长久之计。近年来,新疆针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性问题。然而,由于一些政策未充分考虑到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本地区的实际困难,在实施过程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故未能实现预期效果。如在特殊教育经费方面,新疆虽然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但从整体上看,特殊教育经费仍然不足,生均经费投入偏低;截至2013年底,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提高到每生4000元/年,并将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提高到每生1750元/年,但部分地州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没有兑现需分担的经费,导致自治区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4]各级政府在经费管理体制中的责任不够明确,缺乏与政策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特殊教育教师保障机制缺失主要表现在职称评聘方面。目前,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仍然与普通学校教师一起评聘,没有单设特殊教育教师系列,评审标准和评委等都是源自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师。这种职称晋升评聘制度既无法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独特性,如康复类教师无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系列评职称,职称评聘困难,无形中损害了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误导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二)培训机制不健全,多止步于低水平的重复与循环
1994年国务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EC)也在2012年的“新伦理准则”中更加强调特殊教育教师要“以科学的实证研究、客观的数据以及坚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展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科学性和专业性”[5]。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职前和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由于历史原因,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培训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培训工作没有制度化和常态化,偶然性和随意性比较明显。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刚刚起步,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培训者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做到完全覆盖,而一些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招聘特殊教育教师困难,采用转岗方式从普通学校调剂了相当数量的教师,由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5年规划到2014年截止,之前部分转岗教师参加了为期1年的岗前培训,近几年转岗的教师基本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给基层特殊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了难度。此外,由于全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可借鉴经验相对较少,国内师资也处于发展壮大时期,造成新疆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资源匮乏、师资不足,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方式陈旧,整体培训水平普遍不高等。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高校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师资短缺,如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续两年招聘不到特殊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各级各类培训中普遍存在着理论性内容偏多、实践性不强等问题,一些与特殊学校教师需求相关度高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没有及时组织。根据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被调查者的报告,教师接受过的特殊教育相关培训中,特殊教育基本理论最多(62.9%),其次是特殊教育专业技能(42.0%),特殊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培训最少(9.4%)。调查者中有56.1%的教师表示培训内容与教学结合不紧密,40.2%的教师感觉培训方法较为传统、陈旧、缺乏互动,培训教师缺乏一线教学实际的深入了解,从而使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张玉红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特殊教育教师补充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补充规划
由于招聘所需要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比较困难,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更多地采用调剂、转岗的方式来补充特殊教育教师。在补充过程中,一些地方缺乏经验、急于求成、没有规划,一次性转岗补充教师数量过多,把关不严、降低标准,导致专业教师的补充空间变小。如和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从一市七县调剂转岗了50余名教师,其中有近30名是从乡属学校调剂的;阿图什特殊教育学校从普通学校调剂转岗了30余名教师;给两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虽然部分转岗教师参加了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岗前培训,但因种种原因培训效果不够理想,难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要。
三、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背景下化解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出路
(一)调整教育政策,实行弹性编制管理
缺少编制是影响新疆特殊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特殊教育骨干教师流失的根由。因此,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背景下,从政策上解决特殊教育师资编制问题,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弹性编制管理方式,在政策上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改变结构性超编和缺编问题,解决生活教师及康复师资的编制问题,从源头上抑制教师配置不均现象,增强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另外,新疆很多偏远地区师资建设始终存在着运作过程的“盲点”,一些民办转公办的残疾儿童教育机构以及普通小学附设特殊教育班级的师资人员还没有列入编制管理范围,这给特殊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也影响其教育质量。因此,必须改革现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将此类教学与管理人员单列编制,统一规划,设置教师编制比例,实施对口帮扶工程,建立有效的特殊教育师资援助制度,推动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重构特殊教育教师经费保障制度,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建立新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责任,以保障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准确到位,依法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应高于普通教学教师绩效工资,实行绩效动态调整。也可按自治区地域间的差异和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调整绩效工资补贴,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生活待遇。建议单列特殊教育教师职称系列,推行特殊教育教师证书制度,加大特殊教育教师的奖励制度,对从事多年特殊教育工作、贡献突出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予以倾斜。
(三)改革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体制和培训制度
深化定向培养制度是改革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体制的有效措施。虽然我国在2008年就开始施行了免费师范生教育,但与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自治区应在国家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基础上,在师范类院校建立并发展新疆地区的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制度,对免费师范生在学期间提供各种优惠和就业机会,同时在就业之后给予正式编制,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特殊教育事业,为特殊教育师资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应认真规划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分层级、分学科、分专业开展培训,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地州一级的培训资源建设、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鼓励基层调研,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特殊教育教师接受职后培训后必须返回原来学校以及提高优秀教师待遇等。
(四)构建有效的随班就读师资培养模式,补缺随班就读师资空位
据顾定倩等人的研究,我国每年有超过50%的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7]自治区由于自身地域和民族特点,对支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师资资源短板的随班就读师资培养模式应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随班就读师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自治区随班就读教师培养除了由普通师范院校和特殊师范院校来承担,也要走外援式发展模式,即从高校引入一些优秀教师资源到本地区任教,最重要的培养模式是走内生式发展模式,最终构建外援式和内生式融通机制。内生式发展模式是指原有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主体内部力量向外延伸、生成与拓展,主要是指随班就读教师自身主体间性的发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加强随班就读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探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实践,提升各自的教学水平,教师之间不断对话、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上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随班就读教师个体文化资本的积累。打破随班就读教师个体思维的局限,使彼此之间在交往中生成知识。自治区、市、县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随班就读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能和责任,加强管理,使松散无序的状态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建立随班就读教师激励机制,以及入职教育制度和职后培训制度,使随班就读教师培养机制在制度和法规的保障下得以顺利落实,最终构建基于内生的外援式随班就读师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苗苗,张文津.新疆特殊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7(6):96-101.
[2]王辉,熊琪,李晓庆.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12(6):56-62.
[3]徐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需求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刘全礼.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3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5]王雁,冯雅静.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发展与评介[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3):107-112.
[6]张玉红,宿淑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3):51-58.
[7]顾定倩,杨希洁,江小英.从政策解读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4(3):70-74.
作者:张阿妮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