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摘要】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所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为特色,组建跨领域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康复,并开展“家庭康复支持计划”,全面提升学前特殊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家校合作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所医疗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于2011年批复成立,主要招收具有厦门户籍,3—7岁持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及脑瘫等类型特殊儿童。幼儿园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为特色,建立教师为主,康复治疗师为辅的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康复,为特殊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等。截至目前,幼儿园已有96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占比超65%。

一、积极探索三大融合实践模式

幼儿园积极探索开创了三大融合实践模式,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际需求出发,组建医教融合队伍,实施混龄、混类教学,在残健融合中开展全人教育,同时通过融合教育培训和教科研,不断提升幼儿园专业化水平。一是医教融合模式。由康复医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诊断评估,为其开展个性化康复治疗;教师则根据康复医生的专项评估结果和治疗方案,为每个特殊儿童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教育和训练计划,医学部参与全园幼儿的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如参与脑瘫儿童集体课、个训及治疗课,课程涉及PT、OT、ST及理疗;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辅具日常检测、助听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家长进行调机或亲自调机,为康复教师提出康复教学建议。通过康复、医学和教学力量的协调配合,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康复,实现诊断、评估、康复、教育和转衔一体化。与此同时,幼儿园与厦门市仙岳医院、康复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康复医生培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周派出医生和护士对幼儿园的医学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已经持续了4年。由此,幼儿园初步建立了全面的“医教结合”服务体系。二是同学融合模式。幼儿园开设实验班,实行混龄、混类教学,在一个班级内,根据每一个儿童的优势和潜能,组织听障、智障、孤独症等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开展园内融合教育。三是残健融合模式。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与新景幼儿园、金福缘幼儿园、秀德幼儿园等普通幼儿园签订融合教育结伴协议,还与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厦门国际学校和禾缘社区等单位一起多次携手走进社区,共同参与社区融合活动,通过“残健孩子结伴、残健家庭结对”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特殊儿童语言、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了普通儿童的耐心和专注力等。幼儿园抓住学科建设核心要素,整合课程,将普通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课程和特殊儿童的语言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以及情绪与行为等各领域课程进行整合,开发适合学前特殊儿童的特色课程,正式出版《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艺术康复》《学前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书籍。

二、完善康教流程,有效落实科学评估和“一人一案”

一是科学评估每一个特殊儿童。幼儿园建立了特殊儿童评估系统,形成了符合特殊儿童发展特点的评估理念、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建立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发展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使评估更科学、快捷、直观,使特殊儿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从而强化了个别化康复教育的科学性和集体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做好每一个特殊儿童入学时的个体发展情况评估,如:完成每位自闭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评估、学业能力评估、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其次是做好每一位特殊儿童的阶段性康复教育情况评估,如:完成在园的每位自闭症幼儿的心理与教育评估(PEP-3),全面详细地了解每一位儿童康复教育的起点,根据每位儿童的评估结果制订为期3个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严格按照个别化教育的要求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再次是与每一位特殊儿童的家长探讨幼儿评估的结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康复教育情况的同时,一起总结康复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并制订下一个阶段的康复教育目标。评估过程中,教师和医师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教师对儿童进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评估,康复治疗师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等方面的评估。二是扎实推进“一人一案”。幼儿园康复教育团队(包括班主任、特教教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及家长)在完成评估后及时召开幼儿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制订讨论会,为每一个特殊儿童量身定制适合的康复方案。康复团队首先交流儿童目前的情况及评估结果,并结合家长目前对幼儿主要的康复需求,制订一个统一的目标,根据目标制订长、短期康复训练计划及家庭康复计划。在下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再次对幼儿进行评估,召开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讨论会,总结上一阶段康复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之前制订的目标进行调整。康复教育团队每周召开一次讨论会,研讨幼儿目前的康复情况及下一个阶段的康复要点。康复训练时康复教师和训练人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推进落实“一人一案”工作要求,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三、实施“家庭康复支持计划”,促进家园共育

保障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效果,家长参与是关键。幼儿园积极开展“家庭康复支持计划”,邀请一流专家加盟,与康复团队一起进家庭、进社区,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家长将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幼儿园每学期召开一次家园联系会,家长、班主任、特教教师、康复治疗师共同参与,对每个儿童目前的康复情况及家庭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汇报,针对儿童的情况进行咨询与解答,并部署下阶段的工作计划及相关要求。每学期末的最后一周,特教教师及康复治疗师完成对学生的假期家庭教育康复训练的书面建议,形成家庭康复作业,并向家长发放完成记录表,要求家长在假期期间做好家庭康复工作,并记录下来,在开学初交给班主任。假期期间,监督家长辅助儿童及时完成家庭康复作业。为调动家长参与康复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过程中。如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集体活动、个别康复活动的开展情况,为家庭康复的开展指引方向。幼儿园关注家长培训与家庭康复,从国家政策、专业知识技能、心理健康等领域,组织开展家庭康复讲座,全方位培训家长近1000人次,走进特殊儿童家庭送康复、送教育近500人次。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活动,解决特殊儿童家长在康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幼儿园致力于家园互动的平台建设,通过“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材开发”“家园直通车”“幼儿成长记录袋”“家园亲子活动”等形式,使家园互通互联。“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材开发”解决了特殊儿童家长“教什么”的问题,家长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为其在教材中选择康复教育内容;“家园直通车”为特殊儿童家长解决了“教什么”及“如何教”的问题;“成长记录袋”帮助家长在调整心态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康复技巧,点点滴滴的记录可以让遇到共同问题的儿童及家长受益;“家园亲子活动”立足特殊儿童的兴趣,让家长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着眼于从小培养儿童的特长为其未来发展做准备。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实践医教结合的融合之路,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学前特殊教育示范园,为“办好特殊教育”贡献力量。

作者:陈军 黄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