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殊教育视野下校园欺凌治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因身心功能缺陷的特殊教育对象,是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高风险涉入群体。“多方参与、教育为先、综合防治”作为特殊教育从“管理”到“治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及关键要素,是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欺凌防治效果的基本途径。需不断依据特殊教育人群特征,改进法律综合指导教学法,强化教师专业培训。以持续降低欺凌发生率,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安全文化。
【关键词】校园欺凌;治理;特殊教育;法律综合;教学
随着人类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不再是机构的形象关爱工程,也不是个别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展现慈善义举的高尚行为,更不是海晏河清、盛世太平的繁荣点缀,而是个体独立自由全面发展之必然,共沐改革开放阳光之必须,共建共治共享校园欺凌社会综合治理格局之必需。而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不良态势,严重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益,特别是透过现代媒体迅速传播的一些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给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背离了现代特殊教育的根本宗旨。需要各相关利益方联合行动,综合治理校园欺凌顽疾,深化特殊教育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同规制规范、法律综合指导教学、强化教师专业培训等校园欺凌治理综合措施,保障被欺凌者基本人权,促使个体健康成长,形成完善的关爱特殊教育群体的现代化开放式大教育格局。
1.特殊教育
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基本法规均明确规定了保障每一位残疾人士受教育权利,提高残障人群接受教育比例,推进全纳教育的基本方略。并要求到2020年,实现在30万以上人口的县建好一所专业特教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387万有盲、聋、哑、弱智等身心缺陷公民特殊教育的宏伟目标。专业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是当前实施特殊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而在席卷各国的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有超过六成的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这虽强化了残疾学生与正常社会的双向交流,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使残疾学生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欺凌伤害,成为了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多发的高风险涉入群体[1]。
2.校园欺凌治理
与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能力、管理措施、学生学业成就、学生品行、校园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多方参与、教育为先、综合防治”作为特殊教育从“管理”到“治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及关键要素,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效果的基本途径。尽管现代媒体对部分极端案例关注度较高,但欺凌的自我报告率却明显偏低。现有特殊教育系统中的欺凌治理措施往往仅限于内容讨论、教材筹备等初级预防,还需更多关注欺凌预防、干预和后续管理,使用多种预防技术构建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并鼓励管理人员、教师、社区工作者、家长等相关利益方参与到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中,切实全面执行反欺凌的零容忍政策。
3.特殊教育中的校园欺凌特征
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对欺凌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普通儿童,并报告了更多的同伴欺凌事件。即使在保护性的教学环境中,他们也担心身体上受到伤害。学校的班级分配政策往往与欺凌经历无关,选择就读普通学校或是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是被欺凌者最为纠结的重要决策。7331名普通学生、14315名特殊教育高中生参与的调查证实,特殊教育学生报告了更多的欺凌事件和反校园欺凌案例,自我中心的学生往往比包容性强的学生有更多欺凌行为[2]。而有行为障碍或明显残疾的学生会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多转介学校的经历,更害怕欺凌他人。残疾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程度明显低于普通教育同伴,普通教育中欺凌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特殊教育学生间却不存在就读年级、性别差异。使用无法任意开关的视频录制器械,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应对校园欺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特殊教育学生面临身体损伤、情感欺凌等伤害时心理压力大,其自发向学校或家中成年人报告的校园欺凌真实度较高,内容更多叙述了对反校园欺凌者的崇拜和被欺凌后的痛苦感受,而人际关系损伤与身体损害是被欺凌后受害最为严重的两个部分。在每次回答欺凌关注者问题后,他们也更可能报告比欺凌事件更糟糕的情绪体验。
4.法律综合教学干预
低收入公立学校实行的零容忍政策倾向于将非裔美国人学生赶入监狱等罪犯惩教机构中,种族歧视学生表现出的暴力行为根植于公共教育者无法容忍的文化规范之外。其无替代方法的零容忍政策让非裔美国人辍学率、犯罪率大幅度上升,需对此进行彻底的治理方式改革。共10次每周两次的反校园欺凌法律综合教学,明显改变了学生对欺凌治理的认知水平。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在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和价值澄清教学的讨论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反欺凌价值理念的建立。反校园欺凌法律综合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反欺凌倡议和相关法律概念,教授学生反欺凌的基本常识,理解如何反校园欺凌;第二部分以防止互联网诽谤、言语虐待、自由剥夺、人格侵权、增强学生反欺凌法律意识五个主题教学。这不仅使学生对校园欺凌治理产生了正确的看法、积极的态度和鲜明的行为表现,还使那些以前被欺凌的学生知道了如何应对欺凌,施加欺凌的学生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处理生活事件而不是随意诉诸暴力,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思考是否合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多所学校开展的权利责任教学项目证实,鼓励学校为课堂行为起草校园欺凌治理章程,教授孩子掌握人权知识,不仅能减少特殊教育中校园欺凌、社会排斥和弱势群体歧视等现象,还能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友爱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展现出更多同情、体贴、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降低欺凌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反校园欺凌法律综合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父母、教师、管理者的高度肯定,是特殊教育校园欺凌治理中的重要教学干预手段。
5.特殊教育中的教师培训
教师不仅是治理特殊教育校园欺凌风险最高的职业,也可能是创设欺凌环境的关键人员。当一个成年人以辱骂、大声呵斥、强烈情绪发泄、身体虐待等负性方式实施欺凌时,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并较少得到良好的干预补救。全面概述特殊教育领域中的校园欺凌治理状况,可发现得到学校支持的认可程度、积极的职业氛围和建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治理校园欺凌倦怠的抑制剂。教师工作环境的适宜性、应对校园欺凌次数均与工作经验丰富程度呈中等相关关系,而治理欺凌倦怠是导致特殊教育教师离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校园欺凌类型(言语或者身体伤害)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评价和决策过程均有显著影响,与学生特殊教育身份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考虑到欺凌行为的严重性时,欺凌类型和特殊教育身份则会显著相关。需实施更多的校园欺凌治理专业培训,特别是识别、应对关系欺凌,减少受害者心理健康损伤方面,这些专业知识能帮助特殊教育教师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正向互动关系,增加欺凌受害者转为专业心理健康干预的可能性。个性差异、人类尊严远胜于任何认知偏见,善良友爱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重在强调反校园欺凌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突出人本主义精神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具有引导、凝聚、激励师生正向思维的教育功能[3]。不能仅是惩罚施加欺凌的学生,还必须提升孩子们关爱特殊群体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仅两个小时的在职培训课程中,经验丰富教师介绍的一系列特殊教育欺凌干预策略和同学关系恢复技巧,能显著提升特殊教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欺凌应对能力,很有必要将此纳入到特殊教育教师岗前培训和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程之中。
6.结论与建议
国内外越来越关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欺凌对学生、教师和教育支持人员的影响,这与消极的反欺凌态度、权力利益争夺、落后的组织变革和负性的社会环境有关。特殊教育中的职场欺凌也会对工作环境产生负面干扰,增加员工的不满程度,进而影响校园工作关系。需改善特殊教育工作场所的校园欺凌员工支持计划,将主观经验主义的治疗教学和激进人文主义引入反欺凌领域,开辟新的反校园欺凌教学措施。以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特殊教育校园欺凌治理模式,具有全体性、个性化、生成性、有效性、自然性、发展性、社会性等特点。以师生反校园欺凌态度转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每一位师生的根本性需求、欲望、行为动机和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教育与师生发展的真正统一。今后还可以探索教育生态学模式和校园欺凌产生机制研究的更多交叉点,不断依据特殊教育人群特征,改进法律综合指导教学法,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改善教育职场欺凌状况。以持续降低欺凌发生率,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安全文化,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更为完善的特殊教育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奕桦,谭蕾.残疾学生校园欺凌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2):314-317.
[2]陈奕桦,谭蕾,李蒙蒙.残疾学生欺凌行为与经验量表中文版修订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8(4):1-3.
[3]赵晓妮,兰继军.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6):122-125.
作者:杨丞 王映朝 单位: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