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体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整体,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高效体育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素质;锻炼
一、优化教学目标,激发人文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往往处于一种“边缘”学科的地位,人文素质教育也没有真正地落实,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体育教师懈怠,课堂呈现“放散羊”的状态。因此,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方便实用,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合理选择人文教育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同时,还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可与学生协商制定教学目标,听取学生的意见,师生共同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体育教学应具有导向性和启发性,按照体育学科的基本方向开展工作,在教学目标和任务中体现出人文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够使体育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如为学生讲述奥运会知识,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学生对奥运会知识的了解,感悟奥运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网页查询、集体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学习氛围,展示人文价值
要想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需要创设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在实施教学任务时教师不能处于决定地位,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这也是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首先,体育教师要不断弘扬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在体育课堂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使体育课堂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舞台。其次,体育教师要对体育课堂的创新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有所研究,重新审视和定位,改变“有形无实”的翻新教学。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创新就是空谈,素质教育就无法继续发展。最后,体育教师要把体育课上成充满人性之美的课,放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文化素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心灵体验。创设人文性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的研究还在继续,体育教学终将迎来教学的新春天。
三、抓住适宜时机,渗透人文思想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人文教育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的时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有效的教学时机,将人文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学习习惯。同时,教育时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的体现,需要体育教师多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如为学生讲讲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上出现的体育思想主要有哪些?古代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有哪些区别?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外因及其途径?还可以在体育人物的讲解中抓住时机渗透人文思想,要有针对性的介绍具有影响力的体育人物的生平和重要贡献,鼓励学生有梦想就应该去实现。如为学生讲讲姚明,姚明在世界体坛的品牌影响力很大,2016年入选篮球名人堂2017年当选中国篮协主席,他出色的表现和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四、把握细微环节,体现人文关怀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将感情、激情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课堂上发现有的学生不参与集体活动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与他们交流,帮助学生做心理疏导,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刻板说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学生向体育教师提出建议时,教师要耐心的倾听,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细节决定成败,体育教师需要练就一双慧眼,珍视每一个教学细节,使课堂变得更精彩。还要掌握鼓励和批评的技巧,如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较差,不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体育教师要掌握批评的技巧,要就事论理,不能过分打击学生,要注意方式,以德服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改正错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呼唤人文教育的加入,使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体育教师,需要统筹兼顾,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拓宽体育教学资源,创设人文化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杜娟.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体育博览,2011,(13):145-146.
[2]宋加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5,(01):1-2.
作者:魏雪萍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