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被边缘化”的不良倾向,重视程度亟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上还欠力度和“火候”。本文谨就这一问题对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谈些粗浅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整体来观不甚理想。由于过分受网络和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很多学生存在忽视人文社科知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整体来观不甚理想。由于过分受网络和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很多学生存在忽视人文社科知识,
(二)人文课程科目被“边缘化”“鸡肋化”
人文素质课程在各高职院校被定为选修课,再加之,本身高职院校的学制有比本科短1-2年,这无形中又会造成人文素质教育课被其他专业课时间来挤占,从而造成课时不足。学校不重视,学生也认为非“主课”,可上可不上,可学可不学,于是就成了“鸡肋”,加速了该课程的“边缘化”。
(三)人文素质教育课缺少职业特点
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做法,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安排人文教育课,这样,不仅人文课的开展与专业教学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还有人文教育在内容方面不符合高职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起点,学生不喜爱,得不到肯定效果。尤其是一些学校做不到就学生的实际专业以及将来所做的工作展开相对应的人文教育,造成执业医师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四)高职院校人文师资匮乏,教学水平受限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课轻视,从而导致人文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优秀的人文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另外,因为人文气氛的环境长期缺乏,有些教师就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没有了钻研业务的精神,导致业务能力不断下降,再加之编制问题的影响,很多人文教师往往兼多门课,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力不从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学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由于人文素质课被“边缘化”,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一课程存在轻视和草率应付的现象。他们普遍认为专业科学好了就够了,这些选修课学不学对自己就业和将来发展关系不大,因此就出现了在这门课学习过程中走过场、应付考试的心理,也不会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中,只是单纯为了学分达到即可。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人文素质课成了“摆设”。
(六)考核制度的缺陷
在对人文素质课的考核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论文为考题或者开卷考试的方法,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都能通过还采取了有意降低考核标准,致使考试流于形式。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忽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为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加大人文课教改力度,加强人文素质渗透功能
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已形成共识。但如何改?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所突破。要注意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要突破“技术至上论”的误区,人文素质教育一定要同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对目前高职院校细且窄的专业开设一定要进行合并或者压缩,使专业口径得以拓宽。伴随专业的拓展和延伸,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将大幅度增加,于是自然地就增加了这些课程的人文教育内涵,成为加强高职生人文教育的主要力量及载体。另外,我们还应通过专业实践课开展好职业人文教育,通过课堂实践、实训教学、“工学交替”等活动探索出人文素质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举措。由于人文素质课程具有跨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因此,对于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措手且比较分散。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人文素质课的功能。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充盈现阶段的人文课,突出文理渗透、工管结合的特点,满足学生对人文的需求;另一方面,设置人文素质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最大程度适合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同时还要在专业技术课程基础上,加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不但要保证正常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还要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人文社科的基础学科,使选修课跟必修课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我们在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好人文素质的渗透功能,要利用好“两课”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三观”“三主义”教育。另外,还应开设文学、艺术、历史发展史等方面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占教学计划的总学时比重要达到15%以上。只有做到课程的合理设置和保证课时,才能使人文素质课走出“边缘”,进入到课程设置的核心地位,人文教育才会名至实归[1]。
(二)充分利用好专业技术课,并将人文素质教育告诉融合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单纯只是在这个科目中发挥好人文教育的功能,作为高职生,毕竟还是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课程就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因子和条件。所以我们专业技术课的老师不应当仅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还应肩负着传播人文教育的使命。专业课老师应渗透对所讲课程领域技术发展历史的追溯、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以及技术与自然、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等这些人文因素;另外,专业技术课老师要善于提炼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凝聚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人的求真精神、人的勇敢甚至是献身精神,人的审美追求等等这些人文素质中优良品质的传播和教化。
(三)以教师自身改革为依托,培养建设人文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单纯是对课堂和具体科目进行改革,最关键的是要对教师这个主体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文教师队伍。对于教师自身的改革,都改些什么?1.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科学、人文教育兼容并蓄的素质教育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彻底改变头脑中“重职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观念,要积极顺应时展潮流,摒弃狭隘传统的旧理念,从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战略出发,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知,并把它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文理工交融、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代教育观,并以此促使自己自觉提高人文素质,指导自己的专业教学。2.其次,高职教师要争取各种方式来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学习和相关知识储备。(1)自主学习。作为教师,完全有能力和有必要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掌握必要的美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参加人文社科实践活动,陶冶情感,增强人文气质和修养。(2)校内培训。要积极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本着长短期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专门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培训学习。(3)校外进修。可以在院校支持下,在条件允可下,到校外进修学习人文社会学科,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不足和亟须改进的地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修炼。我们人文教师自身改革的目的就是在提高本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砥砺并提高个人人文修养和情怀,使知识更新,使自己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得到净化,人格日臻完善,进而以自己的良好师德、高尚人格去感化、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四)要充分利用好多种载体和方法,搞好人文课课堂教学改革
1.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与学中的真正“主角”,所以要想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就需要老师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机动灵活的采用情境性教学,并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即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或片面认识。学生有了“自主权”,自然就会“动”起来,他们的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就会显示出不可遏制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会更加热爱学习、专注学习,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2.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一个“新”字。我们所说的“新”就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离开了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要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中。创造力来自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多培养他们的求异思想和逆向思维。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甚至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和见解,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不要怕学生“异想天开”“无中生有”,相反地,要多鼓励,即便是非常幼稚或者微不足道也没关系,我们的目的是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2]。
三结语
人文素质选修课是促进学生个体良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和适应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体系,我们要通过对该课程一系列的改革,再教育教学中以求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梅,马斌.高职人文课程与校同文化建设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2):70-72.
[2]周榜生,尤艺金.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3):34-38.
作者:冯洁 单位: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