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一、听话能力的训练
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在听话训练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
说的作用是很大的。如:它可以唤起听者的注意,促使听者去思考;可以流露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趣味;还可以闲话聊天、交流友情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阅读能力的训练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首先是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等。
四、写作能力的训练
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活动,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为使学生能进入“苦中有乐”的写作实践的最佳境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写作知识讲座。我每周拿出两节课(课内或课外)的时间,一节用于学生阅读书报,以扩大信息量;另一节用于我讲授写作知识。针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我又紧扣课文,让他们自行总结出“初中生作文常用技巧”这一心得笔记。学生取之于书,用之于作文,深感受益非浅。通过讲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写作文的要领,一些为写不出作文而叫苦的学生也开始提起了笔。其次,作文强化训练。作文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作文技巧。接下来,就是作文强化实战练习。我经常采用“即景写作”、“记叙文接龙”、“自由命题作文”、“互命题作文”、“作文快速训练”、“精美文仿写”等不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力求寓规范化的训练于新颖、活泼的形式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带劲地写起来。
作者:张燕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金钟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
摘要: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创新教学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1.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第一,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第二,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
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三、改变教学观念,果敢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面对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地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也可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总之,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万川.注重“导学”策略的初中语文学法指导[J].考试周刊,2014,(13).
[2]李杰.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及审美探讨[J].神州,2014,(05).
作者:杜圣强 陈晓燕 单位: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作为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个核心问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初中语文课首先要成为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那么,怎样从素质教育出发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呢?
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就当前来说,课堂教学应注重两个导向。第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应试教育在课堂上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让学生最大化的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其目的是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忽视了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一味的重视新知识的传授,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当然重要,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来讲,初中语文课堂不应该停留传授知识这个层面,要让学生内化知识。要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在于学生内化知识程度的高低。第二、开启学生心理的生活空间。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开启学生的心理空间。就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他的“心理的生活空间”。课堂教学应该力求成为一把开启学生心理空间的钥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自觉地而非被动地内化知识。总之,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引导联系已有的知识,扩充和构建整个知识体系,不能只强调课堂知识的掌握,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构建、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决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而课堂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放到方法上,教师应该做到教之以方,导之以法,从而交给学生去开启知识的钥匙。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注重基本素养
素质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不宜贪大求全,而应当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基本素养的形成。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注重两个字,那就是“读”和“写”。从素质教育出发,要从这两个字下功夫。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里我着重说一下“读”的问题。学习语文,是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底蕴,激发想象,沟通心灵,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进而和文章的作者思想对话,这才是语文的教学方向。那么“读”就是—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向。首先读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读准散文或古诗中的字、词的读音及语句的停顿、语调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脉络相一致。也才真正接受一种教育。然后知意。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种知意是让学生知大意,学生不可能读懂诗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此时,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不应急于照搬教参讲解课文。其次解义。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的每个字词,每个句子的含义。教学时,可采用先自学、讨论、再竞赛、释疑的方法。其次体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并展开讨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体会。最后析法。这一环节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学习文章,不仅要明白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而且应该知道这种体栽的文章是怎样写的以达到学有所用。因此分析写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三、作文教学改革———路在脚下
上面谈了“读”的问题,下面再说一说“写”的问题。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一直有着低效高耗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不管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思想都烙上应试教育印痕,可想而知教学收益肯定是不尽人意。大部分教师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没能真正的去研究作文教学规律,一味的围绕着考试来探索,要求学生死记作文大全中的范文,严重的忽略了规律的作文训练。教师带学生上的作文指导课经常以技巧,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切入点,极少从学生的实际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如果不从生活实际提炼主题,积累素材,学生作文水平不会真正的提高。教学过程的第三大规律告诉我们,让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习一定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本知识。因为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材料主要来源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经常带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的去体验,认真的观察,回到课堂以后要写生活观察日记。但实际作文教学时,教师严重的忽略了—个重要前提———只偏重要学生写却不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结果是学生作文自然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只能闭门造车。如何改变作文教学为考试而教学的现状呢?教者要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应试教育作文教学完全与作文内容是中心,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所背离,脱离了有感而作这一重要前提,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没真情实感,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我们要从教育实质为切入点,改变以往的看重形式转变为看重作文内容。这种做法是作文教学观念上的改变,也是作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改变。教师要把作文指导的重心放到引领学生积累生活、感知生活上来。
作者:任淑芳 单位:天水市伏羲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创新探析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初中语文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当今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避免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变换教学方法,展示语文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本文对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做出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创新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融合。语文素质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整个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初中语文老师如何能够将素质教育有效地贯穿于整堂课,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整堂课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同学们会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学习知识。所以为了能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主导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现实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对语文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的原因有:一味地背书或翻译文言文让学生觉得枯燥,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低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作文题目,供学生挑选,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到讲台上为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者是前一天上课学习的诗,文言文、文章都可以作为朗读和背诵的素材。这种小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一篇想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朗读。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知识,对提高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发质疑,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给学生创造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思想不被教师和文章限制。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空白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填补文章空白,诱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父亲帮助我下悬崖这个情节时,文中用的是语言引导,教师可以问学生父亲还有其他方法救我下来吗?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父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并在书中找根据,学生马上就在书中找到答案,并且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而学生们的思想单纯、心灵干净,在文学情感上的可塑性较大。教语文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驾驭情感的能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切实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心灵、健全人格。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写道:“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讲课时,教师可以把这段文字饱含情感地朗读出来,再讲解课文原意,给同学们时间让他们自己揣摩作者当时的情感,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
四、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具有开发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的作用,同时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当今社会非常重视人才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形和无形中把审美教育渗透到学生中去对提高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把语文教材中优美典范之作多加润色,教会同学们以美的眼光看待作品,带领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到角色中,师生一起展开探讨。让同学们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引领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并始终保持干净、纯洁的心灵。在提高审美的过程中完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
五、优化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常有内容很长的文章,这时如果教师选择面面俱到地讲解,效果可能会事倍功半。不如选择“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住课文重点,教学效果会更好。而对于一些内涵丰富,意喻颇深的小文章,要采用“短文长教”的方法。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作者托物言志,婉转表达了自己抱负、志向和情操。教学中可以运用联想和补白的方法来分析课文,品析语句。教师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可以看出作者交往的朋友格调优雅,从而体现作者什么样的为人?作者在描写“陋室”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作者这样描写“陋室”是不是真的觉得“陋室”很陋呢?但是,无论教师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根据具体文章而定。
六、结语
改变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写作、听说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才是提高语文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正确途径。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并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仙.关于初中语文的生活化阅读与写作[J].文学教育(下),2017(2).
[2]贺志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8).
[3]胡晓亮.谈初中语文“长文短教”的切入与化解[J].学周刊,2017(10).
作者:刘茜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