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素质教育应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当前情况下,我国初中的语文教育存在着过多的不能够因材施教的例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到位,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这都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因材施教;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读书、看报,小到说话、交流等都离不开语文。初中是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是其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1]。但是,目前情况下许多的学校、教师对语文的教育并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由于教材不同、教学的内容不同,学生的性格、感知力等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1因材施教的内涵
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学生往往由于智力、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差异,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传统的教学,老师不分教材、不看学生,仅仅统一的进行教学,这无疑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程度的接受并且理解知识。这就使得学生不会因为教师过于严格而丧失学习的热情,也不过因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过于简单而放松学习。
2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缺失的原因分析
2.1教师个人素质缺失:
导致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缺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个人素养的问题。目前情况下,我国中学的语文教师素养参差不齐,甚至于对教材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也不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方案,所以导致了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教师的洞察力、分析能力不足在,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很好的把握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够全面的认识同学,这就导致了因材施教的难以开展[2]。
2.2人数多,因材施教施展困难:
当前,我国的初中班级有很多一班50人至60人,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在如此大容量的班级和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教师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的确让教师无从下手。因材施教的开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但是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制定出50—60份计划,这显然不可能。
2.3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
新课标的情况下,教材与之前的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如果想要顺利、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对教材了如指掌,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而且班级学生数量巨大,部分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琐事众多,这些都导致了教师时间和精力的缺失,导致了因材施教开展困难。
3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实践分析
3.1将学生实行有效的编组:
将学生进行有效的编组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我们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将班级的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a组学生主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b组学生主要按照较高的要求(发挥学生读、写特长)进行教学。该分组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情况发展做出及时的调整。
3.2教师分别备课:
备课是保证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前提,分别备课可以保证因材施教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划定两个小组的教学目标,确定每个小组的基本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较高要求的部分,根据每个小组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并且设计教学的全过程[3]。并且,还需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特长生特别关注,在保证其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3.3分别授课:
授课是整个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化把握好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处理好知识之间的衔接,降低教学的坡度。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技能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促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会,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4分别指导:
指导是巩固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的有效的指导,具体的指导情况需要因人而异。除此之外,课后作业的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小组等都是一些必备的手段。这样,促进学生从低层向高层发展,促进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
4初中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
4.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全面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升对于语文课堂的整体理解。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传授给学生。这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要求,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
4.2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的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的习惯。有些学生对语文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有排斥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整体的把握,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5总结
“因材施教”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先人为后人受教的道路上奠定的基石。孔子老先生的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毋庸置疑。所以,在新形势下,因材施教是初中语文教育中应该遵循的教学方法,是可以改变传统单调、死板的课堂氛围,并且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重要方法。
作者:孟利 赵宏祥 单位:本溪市南芬中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琼,张广君,“因材施教”发展性概念的解读与批判[J],2013,08:71-75.
[2]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87-91.
[3]吴全华.因材施教有何“罪错”?———驳《超越因材施教》一文对因材施教的否定[J].教育科学研究,2015,(8):5-13.
[4]侯自新.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3):4-7.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将基础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加大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够通过人文素质充分的体现出来,而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文素质,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中职语文教学
前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而学生在受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之后,也会逐步养成较高水平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使用社会需求。另外对中职语文教学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人本理念的教育目标。
1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语文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内涵比较丰富,同时语文学科的对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新标准中也指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就是统一的人文性、工具性。应当在教学中对学生文化底蕴、文化积淀等进行有意识的增加,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从中也可以看出语文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到以人为本,满足学习、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
1.2与中职教育任务相符合:
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中职生的质量不断下降,频繁出现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直接造成学生出现缺乏涵养、自私自利、纪律散漫等问题。而中职院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出具有积极的价值观、态度、情感,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这种教育任务与人文教育相符合,若是对人文教育进行忽视,将对中职院校的发展、学生的成才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大重视。
1.3语文教学习惯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了影响:
培养专业技能是中职教育中所重视的内容,在各专业教学中开始减少了语文课程教学的课时,而且某些教育人员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语文教学课时的减少对学生的发展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于是造成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逐渐被忽视。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明文、应用文的教学,而对学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则过于忽视,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方面也出现了忽视的问题,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逐渐小时,而过于固定的教学形式,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受到阻碍,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甚至会造成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成为生产活动的“简单机器”,因此急需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2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2.1利用写作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国家大事、时展、社会生活加大关注,重视对学生爱国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时事焦点话题进行讨论,并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写作,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看待社会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可以在学习某篇课文之后针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进一步抒发出自己情感。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对名著进行阅读,并选择自己感触颇深的作品写一篇读后感。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假期的时候阅读高尔基写作的《童年》这篇名著,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成长经历,然后向学生提出写一篇读后感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读到作者生活的不富裕,但是竭尽所能的去努力做个勇敢、坚强的人时,在联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而发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用功的去学习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写作。而学生在写作之后,教师也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点评、批改,并重视评语的内容,不应当只关注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字词问题,而应当在评语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鼓励、启发,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人文素质。
2.2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中职语文学科中包含了许多仁人志士、古今圣贤的内容,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优秀的素材。而且这些文章内容也能够充分的体现人文精神,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对教材中的人文性进行体验、实现心灵交流,将对张扬学生的个性、整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在可以选择慷概激昂的朗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中所描绘的情境,同时也可以在读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引导学生感悟句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并促进学生与作品的共鸣,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2.3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知识进行深入挖掘:
语文学科能够将人类文化、民族精神等充分的展现出来,对教材中的人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可以采取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的方式,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然后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对背诵的文章进行精神层次的领悟,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并使用网络技术等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等展示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是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联想的江南采莲所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去感悟,学生在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得出的感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科学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
作者:杨艳秋 单位: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立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的途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105-108.
[2]兰洪.浅析中职卫校解剖实验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97-98.
[3]冯大建,迟宝东,刘子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兼谈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4,08:24-28.
[4]黄健民.让人文性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根———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大学教育,2012,03:43-45.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本文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德育
1小学语文要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在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贯彻始终,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母语及汉字,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听说读写宜并重”。即学生应拥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美学能力和心理素质。
2小学语文确立多元化教育目标
2.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思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教师可以运用童话、故事、寓言等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题材,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例如《狼牙山五壮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金色的鱼钩》、《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生动的情节之中,对广大小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帮助他们初识真假、美丑、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学生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可以引进激励的竞争机制,增加学生运用语言、交流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不断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发问技巧、观察技能,记录技能以及合作学习的技能。
2.3开放性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相沟通,力求做到“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做到小学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沟通:做到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沟通。设置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四维课程结构”,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小学语文课程的社会实践应用,以及环境语文课程(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2.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课堂情景:
教育要和时代接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影音等多种形式展现课程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地去创造和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快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重点就是启迪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现祖国的山水之美,带着学生进行一次视觉的旅行。课文中生动的语言,银幕上的图像,向学生揭开了桂林旖旎醉人的风光,不仅会学到景物描写,还会产生伟大祖国山水美如画的自豪。
2.5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中心,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环节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甚至可以做“小老师”的角色扮演。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2.6减轻课业负担:
为了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确保语文课程魅力的有效展示,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小学语文教育为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了参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品德教育,提高语文素质,创设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要确立多元化教育,确保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教学内容,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基础工作。
作者:马金龙 单位:洮南市万宝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得”[J].山西青年.2015(24)
[2]王娟.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