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主体,职业教育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毕业生是社会生产力的最直接推动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生要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教育院校创新人才孕育与培养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创新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与人才、技术与人才、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在当下开放的社会,人才的建设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扮演着科学的发现者和技术的承载者的双重身份,必将成为当下竞争最为激烈的焦点。我国正处在社会全面转型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的缺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张力十足。职业教育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社会创新人才摇篮,“肩负着培养能够直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重任。”[1]162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当面临连续的失败以后,让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加之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学习、工作、交流的兴趣也逐渐减少,变得脆弱、功利、迷茫,缺乏主动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面临“抉择”问题时,往往变得迷茫,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灯塔”为其指引方向,一个“无形的手”来为学生把好舵。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技能教育,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片面地重视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成长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教育体系中指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形之手”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加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爱国奉献精神、独立的人格意识的教育。把“定式”的教学模式向“动式”的教学模式推进,使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接地气”,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体会到人文的美。人文素质教育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做人,做事,它是无形的,比起有形的专业教育来说,人们往往会忽视了这无形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参与社会各个方面实践对人文价值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和偏见的束缚,才能实现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创新模式。所以说,作为“无形之手”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培养学生对社会(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理性的认识。汇聚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辩证融合
古往今来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凡有杰出成就的历史人物,他们不仅仅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爱因斯坦认为:“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二者都应成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会造成教育体系的缺失。所以学生在获得一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必要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如果职业教育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必然会使学生拘泥于专业的圈子里,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要减少专业素质教育,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有助于学生促进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更深层次的学习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2]1999年,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特别强调要关注对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并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目的加以对待。”“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人以追求‘理性’作为社会生活的目标。”[3]从而不难看出,人不但是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逻辑关系的主体,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万事皆无。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主体的人,要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突破陈旧的思想的束缚,创造出主体价值与客体需要相符合的成果。创新活动是人的主体活动,因此创新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人的知识背景和社会阅历。职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也是创新科技成果最多的地方。加强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当下高速经济发展的社会提供大量的后备力量,从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可持续,技术转化的可持续,创新成果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要时刻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挂钩,逐步形成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人才机制为社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弱化了人文素质教育。致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遇事退缩,不能敢于担当,对社会贡献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打破“重技术、轻素质”的框框,形成基础性教育与素质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迎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人才的自身素质要求高于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人文素质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模式的协调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无形的载体,它育人的效果和技术型教育的现实表现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后期的表现也是无形的,但它的影响则是深远的。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线应用技术型人才,其核心竞争力是培养具有专业的前瞻性和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当前,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成了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张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和这一对矛盾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可以说要既能文又能武,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特别是个人气质、品格与修养等。后者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缩影。因此,职业院校在充分发挥其技能优势的同时,再配以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学会观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新发现的获得,新认识以及新见解的形成,不仅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需要善于挑战的勇气。挑战意味着对传统见解的突破,对已有认识的超越;挑战也意味着不断追求思想的解放。”[4]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创新。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改革同样要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人才的质量,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贯穿到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当中。总之,凡是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模式、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我们都应该实行。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只要职业院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无形作用,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培养出大量的德才兼备创新人才,就一定会使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也就会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
作者:高娟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部
[参考文献]
[1]高秀兰.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62.
[2]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EB/OL].
[3]王浩.制度变迁与我国公众政策的社会研究[J].理论界,2008,(05).
[4]周健吉.对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