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素质教育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变成了对学生人文以及科学两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高等院校,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也代表着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也越来越重要。可是就目前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重技术轻思想的问题还一直存在。所以,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为日后人文素质的教育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在我国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高校体育也开始飞速的发展。可发展的过程中却也有很多问题凸显了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传统教学理念所带来的轻文化重技术现象。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文章就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未来高校体育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加以深入分析,目的就是希望今后高校体育能够更加顺利健康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
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来说,其核心就是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培养与提高。在我国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也逐渐发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却很复杂,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有学者对其内涵和延伸进行了众说纷纭的解释。而随着教育界对人文思想的发展和应用,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也开始变的清晰。“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展现出来,融入到人们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中,变成人的内在品质”,这就被称之为人文素质教育[1]。所以,现代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情感、观念、个性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体育课程,就长期被认为是“简单粗暴”的社会活动。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们就会导致对学生培养的不够全面。
(一)体育思想中的“重武轻文”造成文化道德流失。
俗话说,思想决定意识。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中,一直将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教育的中心思想。所以才会造成体育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单一的体能锻炼致使体育教育无法跟上主流人文思想的社会发展。在我国专业运动员中,也时常会出现打架斗殴、服用兴奋剂等违背道德的事件,这就足以说明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上存在文化素养的缺失。
(二)体育思想中的“重文轻体[2]”造成人文知识素养相对较差。
“重文轻体”是指学生在高校受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体育的教学,甚至有一些高校都没有相应的体育教材。如果体育课程的教学走不出以体质论为主导的怪圈,教学中就会一直存在问题。体育课的职能如果只是训练体能技能和无所事事的解散打闹,那根本就无法形成体育技能和人文知识的相结合。这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们健全人格和全面的发展。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因为专业课程的繁重而将体育课程取缔。这些都是不利于体育教育的文化素质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策略
(一)加深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化[3]具有两个层面:精神和物质。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它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的好坏就要看人文素质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必须要积极地开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第一,体育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健身、育人以及娱乐,可是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体育课程只完成了健身这一项功能,其他两项根本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可以将大学体育课程中人文化的方面体现出来,比如:(1)为学生塑造更加健全和谐的人格。(2)对学生的情操进行培养,将学生的情感表达力提升上来。(3)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品格素养,把整体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逐步提高。在体育课程不断创新和不断拓展中,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人文素质的意义。第二,受教育者也可以在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得到积极的影响。传统只注重体能的体育课程已经不再被适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和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起来,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课程教学则是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第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学,也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而人文素质教育就会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为教学改革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融入了人文素质教育,还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比如:远程教育、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科学。三为一体,改变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的英文缩写是“STS”。而STS教育[4]就是一种学科、社会以及生活的一种结合。在此种教育方式下,不仅能提高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掌握,更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力。这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会带来深远影响的。
(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必须要通过课程的本身来实现。而在高校体育中对人文教育的应用就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让大学生能在体育人文的精神感染下,培养健全的人文素质和体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想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合理的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中去,就无法离开人的发展和传承,也不能离开人文思想对体育课程的交流和融合,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中,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思维意识加以增强。现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设置有两个部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要将二者相结合,进行人文知识的培养。在进行理论课程时,对人文的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灌输与宣导,将学生的文化认知力逐渐提高。而实践课中也要融入一些文化课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师要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对文化知识在体育方面的价值加以深刻的说明,并分析其原因,其目的是将学生们的审美乐趣不断提高,进而强化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和知识感知力。第二,建立相应的人文知识教学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从课程的设置开始,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课程的规划与教学的环境。而人文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并不多见,这就会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长此以往,会造成大学生素质偏低,社会评价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对人文基础知识相应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一种方式。第三,高校相关体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教师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只有对人文素质教育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们。这就需要教师多多的读书,将自身的文化修养逐渐提高,记住,学生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获得知识的;另外,精神文化素养也要加强,文化生活一旦被丰富起来,教学气氛也会随之变好;也不能忘记科研能力的提高,在课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进行分析和了解,才能帮助学生在日后更好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自身的也会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因为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加强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对学生们的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毕竟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人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而一直不懈努力。
作者:周余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商学系
参考文献
[1]唐明.体育文学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鄂州大学学报,2015(9):80-82.
[2]王苏辉.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36-37.
[3]文东伟.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5(9):87-88.
[4]李同辉.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109.
第二篇:高校一线两观素质教育思路
【摘要】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的修养令人忧虑。立足学生实际,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在高校尝试开展“以文明素质养成为主线,进行劳动观与感恩观教育”的“一线两观”教育系列活动,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一条新思路。其以生为本、注重内化、加强融合、回归生活、齐抓共管的教育探索必将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一线两观;文明素质教育;劳动观;感恩观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肩负希望的一代。总体看来,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高、进取心强,思想道德状况积极健康。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下这一群体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文明素质的修养令人忧虑。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氛围,过度的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或他人的爱已近麻木,作为家里的宝贝,他们过分依赖父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因此,部分高校学生虽然拥有较高的学识,但缺少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劳动观念淡漠,对社会与他人漠不关心,不懂感谢、不会感动、不愿劳动的高校学子大有人在。能够在劳动与感恩中歆享幸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劳动光荣”、“善于感恩”的美好人格和道德习惯,在实际生活和教育领域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临沂大学费县校区立足学生年龄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心理实际,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提出并实施了“一线两观”教育———即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以文明素质养成为主线,进行劳动观、感恩观教育”的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倒逼机制下“一线两观”教育的开展
“一线两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为手段,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具体落实,在“认同———内化”教育的不断跨越中,完成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自我教育转变,实现了文明素质养成和做人、做事等行为习惯的目标,进一步全面提高了新时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具体内容是指:一是针对部分高校学生不热爱劳动,劳动观念淡漠,不尊重劳动,吃苦耐劳精神缺失,不珍惜劳动,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等现象,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事着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劳动进教室、劳动进公寓、劳动进社区的“劳动三进”活动,以教室卫生清理、公寓内务整理、社区义务服务为重点,教育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社会的事情用爱心做;二是针对部分学生对家庭与父母养育感情淡漠,不感恩不孝敬父母,对学校与教师教育感情冷漠,不理解不珍惜师恩,对社会、组织与他人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感恩缺失现象,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孝文化资源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弘扬孝文化的时代主旋律;组织学生学习全国范围内或身边的感人事迹,用典型与榜样在学生中竖起一个个鲜活的标杆,教育引导学生知荣辱会感恩,爱国爱校,从而感恩使自己成人的人,感恩使自己成才的人,感恩使自己成用的人。多年来,我们的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在中小学学校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天平中,由于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就业的需要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素质教育的砝码被我们一减再减,文明素质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高校教育教学范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较高的文明素质,不仅对整个社会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还直接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素质,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德育的主要任务,因为这关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劳动行为,“一线两观”教育侧重文明素质教育的养成,是体现和渗透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总开关教育,是高校适应学生工作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举措,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教育载体。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一线两观”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责任感、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完善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推进和谐社会主义建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一线两观”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阶段大环境下,感恩观教育与劳动观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范畴,如何整合各种要素合理发挥其在知行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以便提升受教育者的文明修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校“一线两观”教育以新时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宏观背景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中摸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1.以生为本,消解教育绑架。
在学校教育中,不论是知识教授还是德育教导,往往是在教师或家长的组织安排下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育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开展“一线两观”教育,需要配以一定的灌输与说教,但更需要学生主体的理解与领悟。利用学生乐于实践和参加活动的特点,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自觉感悟,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的感恩意识或劳动情怀,主动修身。唯有如此,才能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2.加强融合,防止知行分离。
劳动是促进感恩意识内化为道德品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感恩观教育则不断为劳动观教育提供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注重开展某一方面的教育,很有可能会导致缺乏后续动力。在教育活动中,感恩观和劳动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感恩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大道理的灌输和理论的说教上,而应以劳动为载体,一方面可以将感恩意识潜移默化地蕴含劳动体验中,淡化教育痕迹;另一方面通过劳动观教育,经过持久劳动体验,不断深化学生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主意识,自觉尊重劳动和感恩他人。缺乏劳动观教育的感恩是盲目的、迷失的;缺乏感恩教育的劳动是无力的、脆弱的。感恩教育需要劳动教育的开展予以巩固和延伸,而劳动教育只有在感恩教育的基础上才能使教育内容更具体化。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把劳动与感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想认知与现实生活劳动的直接对接中找到内化道德品质的突破口,才易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3.注重内化,杜绝形式主义。
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长期过程。“一线两观”教育从思想教育的认知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一项复杂的教育过程。在贯彻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形式活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说教、检查、评比层面。不论是实践教育和还是道德引领,都需要做到常态化、系列化,树立长期抓、反复抓的思想,促进教育对象的自省和自律。只有源自内心真实的自觉情感,通过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才能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变为内在需要,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格和品质。
4.回归生活,反对说教灌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强调“教育不能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节”,生活是教育的活力之源,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就不能离开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毫无生机。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能感受恩情、受到劳动教育。一味的说教只能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一线两观”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以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为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的养料。
5.齐抓共管,保证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活动的主要场所,“一线两观”教育应在整合视野中应将其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协调联动,多层次、系统化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教育体系,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养育之恩、培育之恩、知遇之恩所浸染,以便为感恩意识与劳动践行的滋生成长提供更坚实的土壤,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是撬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素质教育,是时代与社会文明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一线两观”着眼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项品德积累、行为优化的教育。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总结经验,又要超越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特性与规律,力求扎扎实实把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作者:张利芹 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东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2002.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开展
【摘要】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图书馆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活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艺术素质教育;大学生
艺术素质教育是加强学生艺术修养、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养成良好品格的最佳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图书馆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呢?
一、营造良好人文艺术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馆内人文艺术环境,可以使人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精神上得到洗礼。因此在环境上必须要有相当高的文化内涵,从建筑、设施、园林艺术、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上应体现出较高的审美特性和艺术特征。可以在走廊、大厅、阅览室悬挂一些科学名人画像和学习的名言警句,渲染学习氛围。如:悬挂一些范增,齐白石,达芬奇等名人字画,使读者置身于图书馆深厚的人文艺术环境中,接受高尚情趣的感染,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还有在艺术书库中经常播放一些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古典大师的音乐作品,使大学生提高美的鉴赏力。而且在轻松舒缓的音乐中完成借阅,可以得到感官的愉悦,心灵的净化。同时,这种文明高雅的环境,使大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二、增加艺术类文献馆藏
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和其他机构的管理基本类似,都须实时更新。要加强对图书馆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党校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图书馆员去进修或者在职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应对艺术文献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从总体上改变高校图书馆艺术类文献书籍及多媒体资料匮乏现状。增加文艺经典的投入,让真正的精品艺术文献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亲近经典,鼓励他们阅读经典名著、品赏经典音乐和电影,他们将从中获得独到的体验,感受到其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将大有裨益于他们学习和钻研科学知识。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一旦拥有了良好的图书馆以及现代化技术和馆藏,就应很好地利用其为读者服务,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间主动、直接地开展活动。这种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使学生主动积极并乐于参加,容易接受,这也是图书馆艺术教育职能的生动体现。具体有以下措施:
1.聘请一般学者、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科学、文化、艺术等演讲和讲座
并运用录像、幻灯等视觉传播方式,形象生动地使学生获取知识。这种交流大到国际、国内政治的探讨,小到对一学科的理解或对一部剧情、某部影片的讨论。
2.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进行深层便捷灵活多样的服务。
为此,应有专职老师对学生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并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方案方法。利用库克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网等好的音乐网站,为学生进行高雅音乐推广。介绍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动画制作比赛,这是集网络技术、动手技巧、美工设计于一体的竟赛,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还可在网上举办名画展和音乐会,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基本满足吸取艺术营养的需要。
3.开设艺术视听室,使音像资料的视听服务也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
在这里,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各式各样的名曲名剧,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利用视听室为学生定期放映电影、录像使他们的业余生活多一点色彩,这样寓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必将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拥护,我馆近几年来每周末利用多功能厅为大学生放映经典电影佳片,场场爆满,说明这是一项很好的措施。
4.开辟艺术画室画廊。
在这里可举办各种画展、摄影展、诗歌朗颂会,让学生亲自作画拍摄,或自编自演大学生喜爱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从中去感受科学之美、文化之美、创作之美、自然之美。以我馆为例,近几年来,我馆多次邀请艺术家来馆举行书画展,艺术摄影展,极大增强了大学生读者的兴趣。并且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沙龙,倡导人人动手撰写书评和影评。通过此类活动去激发引导他们的读书热情,让他们在沙龙里畅所欲言,尽情发挥,使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息,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结语
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是一项重大的教育任务,高校图书馆应发挥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对大学生实施艺术素质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艺术经典作品,提高他们对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个性、激发其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华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鲁俊娜.高校图书馆艺术素质教育实施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5,(1):187-188.
[3]沈黎萍.高校图书馆艺术教育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4):18-20.
[4]吴月芳.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2003,(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