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探讨

1基于专业课程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

1.1随机介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随机介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老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临时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中介入信息素质教育。这部分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要求,而是专业课程老师在编制专业授课计划时临时添加的,带有随机性,是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技能、拓宽学生专业课程知识面为目的的,对信息素质教育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内容。笔者以秘书专业“秘书实务”课程为例,简要说明随机介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方式的实施过程。接受教学任务后,图书馆老师就信息素质教育介入“秘书实务”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形式与课程老师进行了交流、沟通。双方商定:授课内容以图书(包括印刷型和数字型)、期刊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为主。计划4个学时完成,其中,图书馆老师讲授2个学时,学生实践2个学时。授课地点安排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讲授时以“秘书实务”课程中具体的示例和案例为主线,讲授3个方面的授课内容。采用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学生通过联机的电脑,听、看老师的授课,并做适当记录。实践时,通过教学软件向每个学生发送由专业老师与图书馆共同拟定的操作练习题,供学生实践操作,专业课老师、图书馆老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辅导,解答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检索方面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消化授课内容、加强信息检索技能,课后电子阅览室在指定区域内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安排老师不限时辅导,学生只要有疑惑,在电子阅览室内均可以得到图书馆老师的辅导。因示例、案例和练习题都围绕专业知识点展开,学生听、看、做的兴趣比较浓。这种“2+2+N”的教学模式,学生有所收获,老师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2任务驱动式信息素质教育

任务驱动式信息素质教育是在学期的某个时段,由专业课程老师与图书馆合作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也称之为问题导向式信息素质教育。这种方式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主要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探究能力。下面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食品加工工艺”课程与信息素质教育相结合为例说明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根据“食品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期中间要求学生完成课程探究性学习任务,提交一篇论文。任课老师与图书馆老师就教学任务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双方共同拟定了该教学任务的授课计划,沿用随机介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授课环境和方式,由图书馆老师以某一探究性学习任务为案例,利用2个学时,讲授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检索策略、检索方法,随后2个学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检索、收集信息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信息资料的整理、利用以及探究性学习问题写作任务。本次合作教学采用了老师授课→学生检索→辅导答疑→合作评价→反馈修改→综合评定成绩的主要流程。课内4个学时的讲授和实践只是完成本次教学任务的一部分,课后还要接受学生的咨询,由两个方面的老师共同对学生通过邮件提交的作业进行批阅,没有达到要求的作业发回修改,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逐渐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笔者还尝试了双重老师角色的任务驱动式信息素质教育,即信息素质教育老师也是专业课程老师。在茶艺专业“中国茶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文献阅读与知识体会”形式嵌入1~2次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3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

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专业课程老师与图书馆老师独立完成各自的课程设计、商定合作部分的授课方案,并共同完成授课内容的教学方式,这是全程跟踪式的一种。这种方式不是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运用整合的方法,采用递进式、分层次方式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以食品加工专业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与信息素质教育整合为例,说明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以焙烤食品原辅料、加工工艺、品质及其变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食品类专业主修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项目式课程。在与信息素质教育整合教学之前,专业课老师与图书馆老师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设计,双方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与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整合思路,即将信息素质教育分为图书检索与利用、特种文献检索与利用以及期刊文献检索与利用3个模块,选择切入的时机,与专业课程6个项目(每个模块对应两个项目)进行整合,采取调课、互换课时等变通策略,确保两门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既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协作配合。

期末,将整合部分的教学考评分别纳入两门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中。信息素质教育考核采用计算机检索与笔试结合的考查方式,即学生在计算机室根据纸质试题的要求,通过网络检索,将检索结果答在试卷上。考核成绩占60%,整合部分的考评占40%,从而形成信息素质教育课的成绩。在整合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提高参与的兴趣,由图书馆老师提议,学生自愿组成了信息素质教育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图书馆老师指导兴趣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和学习内容,并提供场所,既巩固和延伸了信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又影响、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积极性。此外,图书馆老师还和专业老师一起指导焙烤食品加工社团,为学生社团提供了焙烤食品加工理论与工艺的拓展及其所需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辅导。通过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的整合,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种教学形式比较分析

实践表明,在该校实施的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3种信息素质教育形式是符合校情的、可行的。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异同点如表1所示。从上述论述和表1中可以看出:随机介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略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受学时限制,只能笼统地讲授主要的知识点,涉及的具体细节,只能由学生提出后个别辅导或自行体会,因而显得比较粗犷。通过调查了解,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乃至毕业论文撰写有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进一步学习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利用技巧。任务驱动式信息素质教育只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整体不具有系统性,局部相对完整、全面,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基本上可以独立解决全部或大部分问题,解决其他问题(教学任务)还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调查表明,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解决专业课程问题或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帮助;课程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各种问题(教学任务),受到专业课程老师和学生欢迎,效果比较明显,应该说这种教学形式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最佳的结合,但是,实施时间较长,在学校现有教学环境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能够推广的课程为数不多。通过上述比较,可以认为3种教学形式各有特点,每种形式都有可取之处,能够满足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需要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适用的信息素质教育。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以期摸索出一种既能具有上述一种或两种教学形式的长处,又避免其不足的教学形式。

3基于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新举措

文献调查表明,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成熟度高于实践,可见这种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并非易事。笔者与教学团队也深感这种模式的实践创新有一定难度,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试图有所创新,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合作教学的成效。

3.1学科服务营销与信息素质教育相互促进

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选派馆员深入系部进行营销学科服务,了解学科及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并宣传、推广信息素质教育。在营销学科服务中,引起专业课程老师的关注,与馆员关于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相结合进行了咨询和交流,激发了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嵌入信息素质教育的尝试欲望。馆员可以与有意向的老师进一步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某种层次的合作。通过合作,老师对图书馆学科服务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增加图书馆相关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学科服务营销的效果。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表明,在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渗透信息素质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3.2双重教师角色更有利于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

具有双专业背景的馆员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即馆员具有图情专业和其他专业双重背景,可以担任信息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双重角色,在高校不是个案。在条件成熟的一些专业课程中馆员可以尝试嵌入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为手段,达到拓展学生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目的。笔者的体会是:双重角色的教学没有沟通、磨合的环节,可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无缝隙结合;可以选择较合适的切入点,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这种思路和实践与唐艳春的“信息素质教学的老师最好具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观点是相吻合的。如果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可以通过自学专业知识,成为该专业课程的内行。实践表明,熟悉专业课程,有利于案例和素材选择的把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3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与项目式专业课程整合是一种较佳的结合

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是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单元,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项目式课程是把整个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与模块化教学有相似之处。将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块与专业课程的项目进行对接,恰好满足项目式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信息收集能力的需求,完成这种基于资源的、问题驱动的、探究型项目式学习。这种结合需要馆员与专业课程老师进行深度沟通和磨合,才能将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需求适时地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达到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块教学有效解决项目课程探究问题的目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每个模块内容短小精悍,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使学生感到信息素质教育的枯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在完成专业课程项目学习中,比较自然地提高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能力,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4强化检索技能培养,淡化理论知识教学

信息素质教育往往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完整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而且随机介入式和任务驱动式信息素质教育不可能有足够的理论教学时间,学生也希望加强动手能力。因此,笔者采取压缩理论知识的教学,保证甚至增加实践检索技能的培养,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检索技能,这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与现行的教学要求有所偏离,但与学生有需要时就能快速上手的效果相比,这是值得探索的。

3.5信息素质教育向课外延伸

通常信息素质教育是以课堂教学(包括实践课)为主、课外辅导为辅,课外辅导多数是解答学生课外作业和疑难问题。笔者在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愿望,指导信息素质教育课外兴趣学习小组和学生专业社团。将信息素质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书本过渡到实践,既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和技能,又切实解决了学生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的实际问题。笔者切身感受到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喜悦,即使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也感到十分欣慰。笔者也体会到与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的诸多方面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参与和渗透,信息素质教育也需要营销,更需要推送服务。

作者:李伟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