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理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地理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地理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分析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特征”时,对“山地多,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后,结合我们当地的地形特点设置这样的问题:从农业耕作方便性、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可能性、发展农业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思考当地政府为什么会提出“退耕还林”的农业政策?类似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理性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

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的更新,创造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在地里教学中加强青少年的全球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把我国置入全球整体环境中,充分运用中外对比的典型数据和事例,既看到我国在资源、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又要看到我国的不足,进而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的拥护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地理学科也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比如,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时,通过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维度跨度大,海陆位置优越,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这样的位置特征才使我国的气候多样,地形多样,适合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生长,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这样广阔、富饶、壮丽的中华大地是多么得光荣和自豪。地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要运用好这些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学习的崇高志向。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文性和人文精神教育,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地理教学不能只重视它的自然科学性,或片面强调对地理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如果培养的学生往往在考卷上能回答人地协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之类的答案,但对地球上发生的各类地理现象、地理事实,如:地震、山洪暴发、沙尘暴等,不管不问,他们既不会思考产生的原因,也不会对灾情、灾区有些许的人文关爱。显然,这种只知地理、缺乏人理、不知事理的现象,是人文精神的缺失,有背于地理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学科中通过学习世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接触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欣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美育以其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与独特功能备受关注。地理学科兼跨文理,拥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图片,也有许多美的诗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非常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艺术、多媒体手段、诗词歌赋、音乐等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例如,学习《长江》一节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画卷,配以《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长江的雄壮与伟大之美。之后,教师运用板图绘制长江干支流水系图,使学生感受干流“V+W”的形体之美,最后,再探讨“黄金水道”知识中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快乐。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地理美育的升华,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认识到祖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了解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体验到生长在新中国生活之美,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之美,从心灵深处产生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结语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挖掘素质教育因素,善于用生动、形象、准确的教学语言,运用多种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情趣,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资源观、环境观,并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作者:张惠玲 单位:固原市原州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