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浅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浅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浅探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之路。学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尽可能地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相应的发展保障,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健康人格心理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心理教育;健康人格;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必然是不完整和不成功的。对高校的素质教育而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转型的要求,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尽可能地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相应的发展保障,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健康人格心理的全面提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时期,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探索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是非常必要的。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优化学校心理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首先是要能为在校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硬件环境”。相关的各种硬件建设、文化设施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符合环境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要注重对教室、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这类硬件设施的更新和改进,并要合理安排和使用。比如过于破旧、拥挤的学生宿舍就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出现矛盾激化、冲突升级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重视优化硬件环境。当然我们在构建完善的“硬件环境”之时,更应注重心理教育“软环境”的建设,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体验。学校要大力倡导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文化,坚持文化育人,着力建设积极的大学精神。通过校风、校训及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正确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尤其要注重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与国家公民意识。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显得意气风发、个性活跃、人格独立,他们不盲目崇拜权威,自由意识和平等意识是较为浓厚的。所以学校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既要强调学校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要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兼顾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教育的平衡点,努力构建心理教育的“软环境”。如果学校管理者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的管理效果,就会压抑学生自由创新的天性,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不能采用家长式的粗暴作风。在涉及他们具体利益的事情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诉求和民主表达,鼓励说出自己的心声,给他们自由创造的表现机会,激发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育和自主人格的成长。

二、重视心理健康调研,提高心理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我国的心理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国内有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者、教师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课题成果越来越多,与心理教育相关的专著、教材也都成果丰硕,这些无疑是为我们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进而提高心理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前提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明确的认知,而如何获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能凭空想象或人云亦云,必须有科学的调研方法。目前常见的心理健康调研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这就要求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系统学习心理教育知识,具备较好专业能力。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实际调研时,注重调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可以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等调查问卷,来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化的心理测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情绪、智力状况等进行科学问卷调查,在保证全面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其心理特点以及产生此种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访谈也是心理健康调研一种常见形式,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就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设计访谈计划,通过对高校师生的走访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校的心理教育现状,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活动

高校推进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要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应461注重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应根据性别、年级等不同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方面,可以采用目前国内专门测定心理卫生的《90项症状自测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查。《90项症状自测量表》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健康的临床实验及研究,尤其近年以来,随着国内的心理健康研究越来越深入,该量表时常应用于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临床应用也大量证实了该量表评估的真实性、在反映心理症状方面的灵敏性和丰富性,因此是当前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自评量表。从而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活动。比如根据性别特点,对女生开展专题心理健康辅导;针对不同年级,实行分层教育,尤其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专业差异性,引导文科类专业学生看到自己专业优点和就业长处,让其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城乡学生差异,认真落实政府关于农村困难学生的补助政策,开展相关资助活动,使其找到归属感,树立自尊自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进行健康心理训练和健康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育课也要有针对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控制不良情绪、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随着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加上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有些大学生难以适应时代变化,不能及时调整心理落差,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则是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来自贫苦家庭的农村大学生,来到了上大学所在的城市,发现和城市同学的家庭条件、生活条件差异较多,也容易产生或自卑或嫉妒的心态,难以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甚至会出现心理抑郁等严重问题。对于这些学生,要提早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其认清形势、调整心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用积极正面的心态去处理问题。

四、通过社会实践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仅有课堂教育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解决普遍存在的高校心理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的弊端,充分重视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有很多社会资源,一是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研究机构,除了高校自己的心理教师,还可以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心理工作者,一起培养建设高质量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团队,制定合理的心理教育机制。二是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在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与企业、工厂、社会团体等结合,有计划地将心理教育整合进学校的社会实践中。三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支教、支边等活动下基层服务,使大学生在基层开阔眼界,直面现实,加深认识,得到锻炼与提高,增强心理抗压能力。社会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思考职业选择并进行心理调适,学校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通过社会实践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师范生为例,在校期间有不少学生对基层教学、偏远地区教学并不了解,对将来可能从事的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基层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学实习,可以让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社会价值有全新的认识,有助于建立职业操守、培养职业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

五、顺应互联网时代变化,积极发挥线上心理教育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心理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传统的心理课堂教育和心理辅导往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但大课堂性质的心理教学、心理辅导因其时间紧、任务重,往往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多么好的心理课堂也可能只是符合了一部分学生的一般需求。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情绪控制能力、性格特征等都有不同,因此对传统心理课堂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也并不一致,从而使心理教育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突破了传统的学校心理教育的时空限制,具有十分强大的灵活性和即时性。这既可以保证大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持续性,而且具有随时随地即时反应性,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差异化处理,实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必要时进行应急干预。另外,由于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很多需要心理辅导、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公开化,从而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治疗。而线上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可以非实名化,具有隐秘性,因此线上心理辅导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帮助。高校应顺应互联网潮流,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点,既可以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也可以整合技术资源,通过“电子信箱”“心理聊天室”等形式,开展线上心理沟通和心理教育。总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优化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着力培养业务精熟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实施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学校要着力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系统地建立起心理健康档案,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线上心理教育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教育。同时适应时展,高校应紧扣文化发展主题,坚持文化育人,倡导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时代需要的既具科学文化技能,又具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红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作者:郭红雨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