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宪法和法律。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思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才,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法律素质教育融入甚至加大、加深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依靠法律素质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法制思维不仅可有效防范大学生上当受骗,还可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文以当代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大思政”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现阶段“大思政”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探析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思政;法律素质;教育;大学生

一、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潜力股,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法治国家的建设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更专业的法律素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日趋复杂化,使校园成为校园贷、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大学到社会的过渡和有效避免上当受骗的“法宝”;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背景下,国家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而法律素质教育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法治教育是“大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目的是为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而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法律素质教育,尤其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将法律知识学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高、政治过硬的储备力量。

(二)法治教育能有效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

一方面随着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网络的普及,犯罪分子利用手机app、植入链接、短信等方式,使大学生成为校园贷、套路贷、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如某大学生因收到一条提示其银行帐户被冻结的短信而损失一整个学期生活费,更有某女大学生因无力偿还高额利息的网络贷款而被逼自杀。大学生之所以成为此类案件的受害者,除开大学生群体身心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利益诱惑外,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律素质教育的缺乏难辞其咎;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是违法犯罪的群体之一,近年来不乏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发生,更有高校频发的盗窃、聚众斗殴等案件。究其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育的缺失,不知者无畏,知法才会畏法,才会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增强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保护自己。②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更应加强法律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出策出力。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内容少、模式单一,对贴近当代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普及不够

高校长期以来的法律素质教育工作以课堂上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说服式教育为主,考核方式多以针对法学课本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少部分知识点,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学生往往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临时性地突击记忆老师指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点,由于缺乏将法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应付考试后往往出现忘记法律知识点的情况。③当现实生活中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由于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法律诉讼程序,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教授的法律知识学以致用,很难做到运用法律这一知识“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权益。更有甚者,由于法律意识的缺失,在不懂法、不知法的情况下做出触碰法律界线的行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扎实的专职教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以拥有马列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的教师为主体,为了教学而转型跨界到法律素质教育。这部分教师群体很少有接受过系统法律专业知识教育的背景,并能熟练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工作、生活中面临的法律纠纷。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法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的灌输,对法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比较欠缺,因些大学生没有形成法律思维,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

三、如何在“大思政”背景下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

(一)拓展法治教育课程形式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要实现活学活用,除开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法学基本理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外,在日常校园实践活动中:一是要增强全校普法宣传力度和广度。如充分利用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的宣传栏,张贴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大学生上当受骗案例、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可能会用到的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法规等等,并做到定期更新;二是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网等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校园官方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最新、最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大学生相关的典型案例,甚至可邀请本地公检法司系统的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在校园电台、微信公众号、微博上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和大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大学生利用自己碎片化的闲散时间,实现课堂外随时随地了解、学习法律知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为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增强法律意识打下基础;三是高校开展法律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社团、团学活动的优势。高校在确保法律素质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模拟法庭、校园法律辩论赛,或者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到学校进行法律讲座,以“走出去”的方式,以班级、社团等为单位到当地公安局、检察院

、法院参观办案场所,了解办案流程,通过亲身走访对法律诉讼程序有大致了解,再结合老师的课堂讲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法律素质教育。(二)优化法治教育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对法律素质教育的考核以教育功利主义为主,考试得分的高低是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导致学生考前短时间“疯狂”记忆考点,完成考试后很快忘记考点的恶性循环。高校开展法律素质教育,可采用课内+课外考核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逐渐摈弃教育功利主义思想,改变仅仅为了学分而学习法律知识的观念,通过引导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社团、团学会等主办的课外法律实践活动,以打卡、线上留言互动次数、课外参观公检法司单位等为考核标准,鼓励学生加强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丰富单一的法治教育考核方式,即培养了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又潜移默化的加深了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增强法治教育师资力量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毋庸置疑,但就法律素质教育而言,大部分教师拥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但很少接受过专业的法律知识教育,拥有丰富的法律实战经验的教师就更少。因此,在增强法律素质教育师资力量上,除开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定期赴外深造,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赴外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还可以借助外力,与公检法司等单位合作,长期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法律战线工作人员给学生讲座,或者聘请本地知名律师为高校的长期客座教授,在高校增设法律课程,增强高校教师的法律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瞿郑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政治逻辑———以证成性与正当性为分析框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6).

[2]孙越,何振东.浅析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名家名作,2016(02).

[3]杨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究[D].青岛大学,2017.

作者:刘恒 单位: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