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素质教育中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师在实施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中应承担着主力军的角色。实施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现代化,将自我塑造为新型教师,要求教师积极实践以下策略: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必须着力培育文化自信、必须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必须切实重视因材施教、必须充分摆正“教”“学”关系,才能真正推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更新理念;文化自信;因材施教;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到来,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开启,我国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日益完善,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全面加速,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浪潮澎湃汹涌席卷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迎接挑战,适应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和发展素质教育,注重人才综合能力,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已经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正如在报告中指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作为直接面对学生、面对受教育者的教师本身,在实施素质教育、参与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既教书又育人?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培育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才能交出一份无愧时代、不辱使命的历史答卷?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探讨和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1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灵魂,对一切教育活动起支配作用。喜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步入到一个新的关键性的历史时期,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崭新教育思想,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时代、新目标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前提和先导。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肩负为祖国强大、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必然会体现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并支配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成长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所以,教师自身的现代化就非常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自觉学习、提高认识,以党的提出的目标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思维科学、心理科学、学习科学和人才科学等对头脑中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与扬弃,并自觉地、积极地、快速地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从而在教学中主动地将继承性教育理念转变为创造性教育理念,将注重共性教育理念转变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理念,将一次性教育理念转变为终身性教育理念,将单纯知识传授理念转变为全面素质培养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塑造为现代化的新型教师。新型教师要做到教授过去、指导现在、面向未来,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更教导学生认真做人,尤其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创新是当前中华民族追求富强与复兴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就是在自我素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而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必然促进教育改革的成功、增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必将促使我们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长为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的国家栋梁。
2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必须着力培育文化自信
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改革开放打开大门,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理念、管理经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泥沙和糟粕,而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导致的物质丰富和精神慢拍又造成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一时间美国民主、韩国欧巴、满口胡话的网络大V、搔首弄姿的主播网红、为所欲为的财富大佬大行其道。更有甚者,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丑化领袖、诋毁中国竟成一股来势汹汹的暗流。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缘于相当长时间以来在教育文化管理中存在以下失误:①过度着眼于GDP的提升而严重忽视了对大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的革命历史教育和文化自信培养,造成了理想的缺位和信仰的缺失;②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不少人迷失在铜臭里、沉沦在享乐中,一些人甚至底线失守、道德沦丧;③对文化市场缺乏有力监管和有效引导,混淆视听的消息、令人瞠目的噱头、蛊惑人心的鸡汤文、泛滥成灾的成功学……种种错误思潮泥沙俱下,不绝于耳,而个别媒体为了博人眼球甚至哗众取宠、推波助澜,置身其中人们常常难辨真假、失去方向,整个社会因此也或多或少地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④盲目推崇文化引进、向他国学习,却大大低估了文化冲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的混乱和价值观的扭曲,特别是对居心叵测的颜色革命和和平演变缺乏足够的警惕和防范……。面对这些问题,身处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更有责任守住我们的前沿阵地,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将强化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倡导革命历史教育和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地融于所有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环节中。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我们的年青一代真正了解近代以来面对强敌外掳、异族侵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百年革命史;了解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史;了解新中国建立后为扔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不计回报、只讲奉献的奋斗史;了解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夜以继日、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全民拼搏史,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为振兴中华、实现伟大中国梦,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国家战斗史。新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激发年青一代的民族自豪感、时代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素质好、品味高、格调雅、讲责任的时代弄潮儿而不是低俗、庸俗、媚俗的同行者。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得以挖掘、传承、发扬、光大,并在新时代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有根,也才会有效。
3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必须努力优化教学方法
今天的年轻一代,成长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信息环境背景下,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且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纸质教材为中心,而教学方法则以注入式、保姆式、应试型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抱着走,教学注重的是演绎、描述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读讲义、做演算,经常唱的是独角戏。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记笔记、做练习,参与性不足。导致的结果是:①学生的依赖性、惰性增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②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差异性被忽略,教学基本上是满足中等学生的水平;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严重不足;④学生消极等待、被动接受、学习动力减弱,不会自主学习。当前,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信息、学习资源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和优化就势在必行。基本思路是:①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提纲式、归纳式、范例式、螺旋式、抛锚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方法,并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效应,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②将课前自学预习、课后总结归纳列入常规教学环节,并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互为补充;③组织学科活动小组,开展讲座与研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己获取知识的意识;④重视学生共鸣,倡导师生交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⑤积极引进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求使抽象艰涩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直观易懂,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评价等多方位数字化,实现教学方法从低阶信息化向高阶信息化转变;⑥努力尝试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着力塑造信息化条件下的自主学习环境,并始终把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知识与技能齐头并进、做人和做事实现双赢。总之,只有教师在自己的每一次教学中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努力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改进教学手段,注重进行综合性、整体性、集成性、创造性教育,身体力行、积极实践,教师的教学才能有声有色、更上层楼,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稳步提升,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绩效。
4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必须切实重视因材施教
因受初始路径的影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有很多前苏联教育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于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对教学结果也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估。这种特征在保证教学和人才的基本质量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在建国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可以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化,瞄准工作、突出个性的精细培育逐步被人力资源市场所欢迎,但不少学校仍然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整齐划一,使得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接近、能力范畴相同,导致毕业生“千人一面”的情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灵性的发挥;同时这种刻板的教学设计也束缚了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使他们发挥个性创造力的积极性受到扼制。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到大科学的时代和大综合的高潮,我国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文化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从发明发现到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大大缩短。大中专教育过程中,过于统一的机制、追求共性发展的观念、同一模式培养的人才,就很难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呈现明显的滞后样态,一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就是失业,被市场已经淘汰的专业还在不断招生。新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是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因而有责任,也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人天赋,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支持和引导学生正当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寻找、制定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教育的有效途径,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多模式、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因材施教、量身打造,使共性发展的合格教育和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改革、人才质量才能在大范围、多层面、深层次上取得长足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所作为。
5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必须充分摆正“教”“学”关系
教和学是两个独立环节,是对立的统一。处理好“教”“学”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的角度去研究“教”和“学”,以教师的角度去研究学生,这就如同种植农作物,只关心播种、管理及其效果而不从生物化学、植物学、遗传基因等方面去研究作物自身的生理机制以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一样,当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收获和效果。因此,要适应发展、迎接挑战,新型教师必须将“教”和“学”有机结合,从两个角度去研究教育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学科、课程的特点,了解教学的内容、基本要求、教学方法,尤其是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求教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教师应努力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学习态度、问题和困难、愿望和要求,尤其是对教师的心理期望,以求教和学的衔接和改进。新型教师应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既注意较好地传授知识,又切实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上,肯定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强调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着眼于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使他们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将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和水平;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态度教师应给予积极引导,不能漠视;此外,新型教师还应注意“教”和“学”中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并处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加以指点。总之,只有科学处理“教”“学”关系,充分摆正“教”“学”关系,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事、做人,教师的教学才能成功,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6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新型教师,肩负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责任,唯有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文化自信、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切实重视因材施教、充分摆正“教”“学”关系,身体力行,不懈努力,才能教有所获、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新华网,
[2]周肖肖.高校青年教师经济类课程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的匹配研究[J].科技视界,2018(10):150-151.
[3]杨超,任一丁,任羽中.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力军[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3):7-9.
作者:贾海燕 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