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素质教育下的花鼓灯舞蹈教学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从艺术素质教育的视角对花鼓灯舞蹈教学展开探索,认为艺术素质教育是艺术人才重要的素质之一,是高水平艺术教学的具体体现。花鼓灯舞蹈作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表演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但当前花鼓灯舞蹈教学中艺术感受力、艺术认知水平和艺术综合表现能力教育与培养不足,影响了学生艺术素质的提升。提出请花鼓灯非遗老艺人现场表演、请专家讲解与点评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等对策,以此推动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艺术素质;花鼓灯舞蹈;课程教学;优化
花鼓灯舞蹈课程,是以教授花鼓灯舞蹈动作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花鼓灯舞蹈技能为目标,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为核心,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为根本的重要课程。作为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花鼓灯舞蹈课程自从在部分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后,不仅极大促进了花鼓灯舞蹈的创新发展,还为地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花鼓灯舞蹈艺术青年人才[1]。应该说,花鼓灯舞蹈课程的开展,不仅进一步推进了民族传统文化花鼓灯的现代化传承,同时也提高了我国艺术人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修养。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花鼓灯舞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通过其系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花鼓灯舞蹈表演技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2]。而之所以对花鼓灯舞蹈课程提出这样的教学要求,一方面源于艺术素质在塑造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于随着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升,能有利于认知学习花鼓灯舞蹈的意义和历史使命。因此,进一步在花鼓灯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就成为花鼓灯舞蹈课程今后发展的重要教学目标。
一、艺术素质及艺术素质教育概述
1.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是学生所具有的对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艺术素质作为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普通大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的建立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效用。
2.艺术素质教育
艺术素质教育,是以艺术家的作品为典范,运用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规律去影响学生的感官与心理,以此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增强艺术创造力的教育活动[4]。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方式,艺术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论解析、艺术实践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花鼓灯舞蹈教学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
花鼓灯舞蹈教学作为培育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的专业性教育过程,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花鼓灯舞蹈的相关知识、掌握花鼓灯舞蹈艺术表演的相关技能,更在于要让学生认知并理解花鼓灯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文化价值。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仅向学生传授花鼓灯舞蹈知识与动作,促进其花鼓灯舞蹈表演技能的发展是不够的,还要从思想上增进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加深对花鼓灯舞蹈艺术的理解[5]。因为,花鼓灯舞蹈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精品,不仅以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义风情,彰显青年男女纯真、朴实的爱情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还通过表演中的文化意蕴诠释了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品质。而如果在花鼓灯舞蹈教学中忽视了花鼓灯文化的解析与阐释,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对花鼓灯舞蹈学理性、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认知,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花鼓灯舞蹈艺术表演中展示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由此不仅会造成花鼓灯舞蹈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的文化缺失,同时也必将极大地制约学生花鼓灯舞蹈技能的学习与提升。因此,提高学生对花鼓灯舞蹈艺术本质与内涵的认知,就成为实现花鼓灯舞蹈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要提高学生对花鼓灯舞蹈艺术的理解,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须在花鼓灯舞蹈教学中开展完善的艺术素质教育。因为学生艺术素养的高低可以彰显学生对艺术文化本质的理解层次、对艺术文化表征的肢体动作表达和对艺术文化载体的创新与再创造。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仅不可能全面地掌握花鼓灯舞蹈表演艺术,同时难以对其有效进行创新与再创造[2]。因此,在花鼓灯舞蹈教学中开展艺术素质培养不仅是我国艺术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花鼓灯舞蹈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花鼓灯舞蹈教学中艺术素质教育的缺失及其制因
1.花鼓灯舞蹈艺术感受力较低
花鼓灯舞蹈教学是为传承和弘扬花鼓灯艺术,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地方非遗舞蹈表演课程。在教学中,其首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对不同流派经典花鼓灯舞蹈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花鼓灯舞蹈动作及艺术概念的同时,形成对花鼓灯舞蹈的艺术感受力,并以此建立对花鼓灯舞蹈艺术文化表征的直觉把握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但从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来看,虽然专任教师和民间花鼓灯非遗传承人,从不同角度对花鼓灯舞蹈艺术及文化内涵进行了讲解,但多数学生对于花鼓灯舞蹈的文化认知与理解还仅限于“是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范畴之中。而学生之所以没能建立对花鼓灯舞蹈的艺术直觉和审美感知能力,其主要就在于花鼓灯舞蹈教学课程基础理论的不足。因为,从该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该课程在构建中借鉴了其他舞蹈课程理论,并在构建中得到了花鼓灯老艺人、舞蹈领域相关专家的大力支持,但该课程的理论基础与古典舞等舞蹈课程相比,其相关的文化理论和舞蹈理论仍然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并主要体现在对花鼓灯舞蹈美学原理的阐释、对花鼓灯舞蹈艺术表现的探究和对花鼓灯舞蹈文化内涵的表述等方面[6]。这种基础理论上的不足,使在对花鼓灯舞蹈作品的阐释中,难以对花鼓灯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讲解和阐释,导致学生对花鼓灯舞蹈艺术感受力不足。
2.花鼓灯舞蹈艺术表现力欠缺
花鼓灯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花鼓灯舞蹈,在掌握相关花鼓灯舞蹈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花鼓灯舞蹈的普及、传播和表演能力。从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花鼓灯舞蹈技能,同时也能够为花鼓灯的普及和传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细品学生的花鼓灯舞蹈表演,总觉得与民间的花鼓灯表演差了点“神韵”。在与相关专家讨论并对学生的花鼓灯舞蹈表演细致分析后认为,学生的花鼓灯舞蹈表演虽然有模有样,但在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和眉目神情间的艺术展现却还难以达到民间花鼓灯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虽然与学生在年龄、阅历、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还在于学生在民族传统文化和花鼓灯舞蹈艺术文化修养上的欠缺。因为,花鼓灯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其表演“形神兼备”才能诠释花鼓灯舞蹈庆丰收、盼人和的淳朴民风与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进入“玩灯”的境界,而缺乏了“神韵”的花鼓灯舞蹈,不仅难以有效的诠释其文化内涵,同时也必将影响花鼓灯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受国外现代艺术形式的影响比较明显,其西方现代舞蹈的文化意蕴对其花鼓灯舞蹈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文化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花鼓灯舞蹈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情景,与花鼓灯舞蹈所蕴含的乡土民风脱离较大,导致学生在花鼓灯舞蹈文化的表现力上始终难以达到完满的艺术情景。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表演中的“神韵”,实现花鼓灯舞蹈表演的“形神兼备”,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并以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带动对花鼓灯舞蹈文化本质的理解和艺术表达的深度认知。
3.花鼓灯舞蹈艺术创新性不足
花鼓灯舞蹈作为我国汉民族舞蹈文化的代表,要实现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在表演中不仅要能保持花鼓灯舞蹈的文化本质,同时还要符合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审美要求。这就要求花鼓灯舞蹈的表演不仅要具有传统性,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否则,不仅不能实现在当代社会的有效传承,还会逐渐被其他文化样式所同化。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花鼓灯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表演技能,还要培养、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满足社会不同阶层需求的花鼓灯舞蹈。从学生在花鼓灯舞蹈表演中的创新来看,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花鼓灯舞蹈表演创新,但从表演过程和结果来看,多数作品还不能尽如人意。有的创新过度,失去了花鼓灯舞蹈表演原有的文化底蕴和舞蹈本体,不被花鼓灯传播地域的民众所接受;有的花鼓灯舞蹈表演虽然有了一些变化,其传统式的表演方式和舞蹈内容,难以赢得年轻一代的青睐与欢迎。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把控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契合点的能力不足,同时也再次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就成为推动花鼓灯舞蹈的当代传承,提升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安全的重要路径。
四、花鼓灯舞蹈教学优化对策
1.提升艺术感受力
艺术感受力是指创作主体对外界事物审美特性所独具的敏锐的感性体悟能力[7]。它是艺术家进入艺术殿堂的金钥匙,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艺术工作者的关键所在。根据花鼓灯舞蹈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花鼓灯舞蹈艺术感受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实景化的花鼓灯舞蹈教学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力争为学生构建一个集声音、影像、情景表征于一体的花鼓灯舞蹈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通过情景的体验与感受,建立对花鼓灯舞蹈的审美体悟,引导学生在一种必要的情绪背景中开启艺术感受力的闸门,继而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容易与花鼓灯舞蹈产生人情与人性的共鸣,唤起一种情绪体验。第二,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庙会、踩街等乡村节庆的现场,以真实的、欢愉的花鼓灯舞蹈节庆表演,提升对花鼓灯舞蹈的文化认知。因为花鼓灯舞蹈源于广阔的田野,如果学生的表演脱离了农村节庆文化,那花鼓灯舞蹈必然会以文化内涵的缺失,而难以赢得观者的认可。因此,深入农村节庆现场看老艺人表演花鼓灯舞蹈,不仅让学生切实感悟到花鼓灯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花鼓灯舞蹈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所在。第三,观看不同形式的花鼓灯舞蹈表演。花鼓灯舞蹈源于宋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不同的流派在花鼓灯舞蹈的表演中特点鲜明、风格迥异。而通过对不同流派花鼓灯舞蹈的赏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花鼓灯舞蹈艺术表征及文化表达认知,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不同流派花鼓灯舞蹈的特点所在,为更好地全面掌握花鼓灯舞蹈艺术奠定基础。
2.提高艺术表演力
艺术表演力是指表演者将情感融入表演的内容之中,并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语言、情绪等表达方式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情景与情感魅力[8]。它是学生对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掌握水平的具体体现,是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艺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所在。根据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力要从强化基本功、把握动作与情感的联系和增强艺术心理素质三方面入手。首先,强化基本功练习。因为高强度、大量的基本功训练是提升艺术表演力的必然之路,强化基本功练习就是在现有训练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花鼓灯舞蹈基本动作的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以训练量的积累帮助学生机体建立一种专项化的本体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控肢体动作,促使舞蹈动作表演由自动化向自组织化提升。其次,把握动作与情感的联系。著名花鼓灯艺人的表演之所以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其主要在于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表达与肢体表演融为一体。而要提升学生在花鼓灯舞蹈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联系,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花鼓灯舞蹈表演中将喜庆、欢愉的节庆气氛为背景,不断练习学生个体情感与舞蹈动作相融合,以此强化肢体动作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花鼓灯舞蹈表演的情感融入。再次,增强艺术心理素质。良好的艺术心理素质决定了舞蹈的效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助于舞者有效诠释舞蹈的艺术魅力,还有助于展现舞蹈的文化意境。而要增强学生的艺术心理素质,就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追求艺术表演的动力和追求个性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促使其主动的严格要求自我,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之中。
3.拓展艺术创新力
任何艺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花鼓灯舞蹈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力,就必须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表演方面予以加强。首先,提升创新意识。就是以花鼓灯舞蹈艺术动作为基础,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社会不同阶层的需求,让学生主动构化花鼓灯舞蹈表演新的思路和设想。如,现代电子音乐伴奏下的花鼓灯舞蹈表演、广场舞表演形式的花鼓灯舞蹈,以花鼓灯舞蹈语汇表现现实题材等。通过引导学生花鼓灯艺术表演的创新设想,在提升学生对于花鼓灯舞蹈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于花鼓灯舞蹈创新发展的快速接受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花鼓灯舞蹈创新表演的想象空间。其次,实践创新表演,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以花鼓灯舞蹈动作为核心的、具有创新特点的、符合实际生活要求与特色的花鼓灯舞蹈创新表演。让学生根据创新表演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表演创新的实践。以此,在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花鼓灯舞蹈在演变中的创新发展认知,并由此促进学生艺术表演水平的长足进步。
五、结语
花鼓灯舞蹈教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课程,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在当代有序传承的重要保障。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和西方文化全面进入我国的当今,要确保花鼓灯舞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花鼓灯舞蹈教学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其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和民族性。
参考文献:
[1]汤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花鼓灯舞蹈特色课程构建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3).
[2]于彬.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
[3]姜瑜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17(24).
[4]任道.试论艺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8(12).
[5]周璐璐,苏仲霓.试谈当代高校舞蹈创作的文化体认及发展路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1).
[6]陈俊,张楚楚.音乐学专业花鼓灯课程构建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6(3).
[7]牛富强.观物造境——略论艺术的感受力[J].美术大观,2016(9).
[8]马晓磊.在舞蹈教学中关于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的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1).
作者:汤虹 罗琦 单位: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