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简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落实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为此,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上;二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
二、加强能力培养
“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个年级教学的始终”。这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突出所在。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只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抓好“三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
二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开口说话”。“说”能加深理解,“说”能训练表达能力,“说”更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说操作过程、说思考过程、说依据、说质疑、说独自见解、说总结等,都是学生说的内容。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说。
三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建的重要过程。为此,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培养创新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由此可知,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具有厚实的创新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如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是出错,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是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从小奠定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策略、评估体系的认识逐步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教师当中也出现了对素质教育理解片面化、做法简单化的现象,这阻碍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如何让素质教育的实践从宏观逐渐走向微观,全面深入到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加强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上看,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数学是以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数学还还渗透到社会科学中,产生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边缘科学。由于数学中已知与未知、运动与静止、一般与特殊等矛盾的数学方法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数学教育成为在各学科教育中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基础,成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因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从数学学科的先导性上看,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重点。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记载: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一切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事实正是如此。比如,当生物学进入现代分子生物学时,要发现脱氧核糖核酸为双螺旋结构的X射线结构分析法,就需要应用数学分析的傅立叶变换公式。一定意义上讲,作为一个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良好的数学素质是在科学领域纵横裨阖的先决条件。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学习中的点滴做起,并持之以恒。在引导的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充分利用学生不甘示弱的心理,在口算时进行适当比赛,做作业、做笔记时比比谁书写得仔细、规范,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获得高分,才是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很偏激的。现代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在做好知识的传授者的同时,还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小学数学新教材更多地突出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转变角色,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五、正确评价学生
传统教育存在众多弊端,重结果轻过程,通常只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不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情况的评价,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应以正面鼓励和表扬为主,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容纳学生的不同见解,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发现。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培养至关重要。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如何推进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普及和推广,使得社会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应用成为目前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目的与硬性要求。目前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师在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这方面应用力度不够,这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进程。
一、数学教学要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
加强思想教育对小学生来讲是各科教育的共同任务。数学学科的思想教育,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内容中,做到“润物细无声”。首先,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学习要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大目标联系起来,同自身发展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同样离不开数学。这样对学生加强数学在生活中、社会中的应用价值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其次,加强初浅的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观察、分析等方法揭示其实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指导学生在通分的过程中,认识分数在通分中的转变,学会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认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辩证过程,从中加强辩证思想的教育。再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严格数学训练,培养认真、细致、准确、有序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的学习精神。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二、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三、老师要摆正姿态,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有了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科学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素质教育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小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重视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数学教师合理的运用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丰富而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学习的水平,有助于促进和生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四、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谁放松课堂教学,谁就可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陷入盲区、误区,而导致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实施素质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深人课堂教学领域中去。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素质”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儿童素质是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必须强调素质形成过程中的“内化”。怎样“内化”?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平衡”构建知识基本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重视展开学习过程,启发思维,指导学生探讨发现知识规律。教师在展开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探讨研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知识形式过程中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掌握思维方法,发现知识的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内化中促进素质的形成。
五、兼顾周全,进行有特点的提问,因人而异,难度适中
新课程的改革下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发掘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潜能,保持和提升优等学生的优势,努力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水平,重视差等生的需求和发展以防更加落后,这是一位合格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的。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新课程要求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上去,保证每个人健康正常的学习和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中,并将占大多数的中等生放在课堂提问的主要位置,提问个别优等生,主要针对中等生,提拨少数差等生,即使差等生回答的不好,但已足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课程,并帮助他们向中等生行列跨进,这样的课堂提问方法能够保持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中等生的学习水平,激发班级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教师应多花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问题上,并且要提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另外,数学教师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乐趣,但如果学生想错了思路答错了方向,不要责备学生,应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提高这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计算能力。这样,课堂提问才会真正地展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性的状态,从而提升整个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非智力因素抓起,多方位、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泽仁卓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J].民营科技,2010(10).
[2]胡素英.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3]黄开武.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1(2).
[4]关巧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1(1).[5]温桂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春岁月,2011(18)
第四篇: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开发潜在智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心理素养以及在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书与育人;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而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所瞩目的新课题,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下面对此话题提出几个观点。
一、重视四个结合
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以及统计的初步知识;使学生具有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可见,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就没有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也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事实上数学教材上有很多内容,可以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是316元,2008年是15781元,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几倍?还余多少元?”在学生通过计算得出2008年人均生活费收入是1978年的49倍还余297元的时候,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迅猛,人均生活费收入显著增长,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也都能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目光指向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学生整体中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间总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比如对原有基础不扎实、知识脱节的学生。要加强课外补课与辅导;对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反复讲解,耐心指导。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提出不同的要求,原来成绩好的要把目标定高一些,原来成绩差的学生则应把目标定的低一点,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达成目标的可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开展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活动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课外引导学生自行开展“猜角游戏”,学生可以自己组合,每三个人分成一组,每个学生表示三角形的一个角,先由两个学生自己报出角的度数,让第三个学生猜出自己的角该是多少度。这样的活动既轻松活泼,学生觉得有趣爱玩,又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而在课外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既能解决“吃得饱”的问题,又能够使他们在比赛中培养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获奖中体验成就感,更加酷爱数学。
4.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儿童的智力,形成“在传授知识中发展儿童的智力,学生智力的发展又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授”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智力的核心因素是思维,在培养学生智力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我们在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从具体、从感性的实践引向抽象概括。例如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先利用各种直观教具(铅笔、图片)和图形(长方形、圆、线段),使学生在感性上充分理解单位1和用分数表示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实现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2)帮助儿童学会并逐步提高思维过程中的各种基本能力。思维的基本能力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这些基本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3)充分理解学习材料。(4)培养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具体事物开始,最后又回到具体事物中去。
二、遵循三条原则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还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直观演示,加强动手操作。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小学数学要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演示和亲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中,先由教师演示,沿着圆柱体的半径把圆柱体切分成若干份,然后再组合成一个长方体。如图: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组合好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半径,长方体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而长方体的长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的一半,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长×宽×高,得出:V■=∏d÷2×h×r=∏r■h。之后,让学生亲手做一遍,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巩固旧知,加深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能力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逐步巩固,并在巩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理解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第二阶段,是学年掌握数学知识的中心环节,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了提高知识的理解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促新。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时,就要先复习圆的周长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个圆柱体切分组成成一个长方体,进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3)通过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不难发现,它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使自己教学思路与教材的编排顺序相吻合,在教学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搞好教学工作。
总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正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整体索质,从而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兴趣素质教育认识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而小学数学则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持续不断的改进,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3.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4.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5.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培养人的蓝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强调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兴趣为灵魂,以发展技能为目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传授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三、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挖掘、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著名数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学的成败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教师在该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不提倡“灌输式”教育,而应该注重帅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其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如何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说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过程中通过思考体验来锻炼思维能力,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联系生活
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教师应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减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感、枯燥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观念上、意识上树立起提高学生素质的紧迫感,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入、彻底、细致地进行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物质基础,素质教育才能在小学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