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室内岗位调查,总结出室内设计素描课程对承载多种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空间三维造型设计能力,空间思维转换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所欠缺。本文结合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素描教学存在问题,探索出符合室内专业特性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实践。从专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分析室内艺术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改革措施和单元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践改革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素描;改革实践

一、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教师对专业造型差异性认识不足

学生通过传统大类设计素描的训练,明显存在专业领域的差异性。首先,在空间造型方面,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实际停留在视觉传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所关注的物或产品空间层次上,并非通过透视规则分析室内空间和表现对象(室内空间形态、家具等)。其次,将室内与建筑、景观的设计素描教学思维混为一谈,同时把授课内容同质化,用大量时间去画建筑、风景题材等,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一张符合一点或两点透视规律的室内场景。

(二)创造思维转化的缺失

一个独特的室内设计方案,有想象力还不够,还要有抽象的创造性思维和岗位赋予的思考方式。传统设计素描,善于在二维平面思维上转化,缺失了空间360度剖面构成上的思维转化能力,与室内三维空间想象力相去甚远,如按此方式长期进行思维开发,会成为学生发展三维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障碍。

(三)缺乏设计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接受传统绘画考试后,先入为主接受绘画素描造型审美意识,这种全面再现现实生活场景,形成固定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尺度。而室内设计素描受到市场的不同需求影响,一方面,其审美特点是求变求新的时代性创新美学,属于动态审美方式,这种特点决定传统审美能力已经不满足对新形式变化的创新和追求。另一方面,学生设计创造审美内容没有专业特点,影响专业审美意识,如构图,传统绘画理解是对画面构成、布局等综合能力审美反映,而在设计领域设计师根据思想和设计主题进行规划布局,对客户需求主观控制,要“适得其中”,才能体现室内设计的基本美学特征。在二维草图中,设计审美容易体会到,但在三维空间里设计审美难于把握,审美意识较高。所以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设计素描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改革

基于室内设计素描存在的问题,笔者围绕室内设计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室内空间角度出发,正确地分析室内设计素描空间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造型能力,故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计。体系流程及涉及内容分成七部分:物体对象(数量、颜色、外形、质感)→思考(透视、过程、主题内容)→形态组织(变形肌理影像图像)→平面构成(点、线、面、构成法则)→三维转换(空间、形态、构成、法则)→表达形式(空间、色彩、肌理、说明)→模型制作(制作过程、材质选择)。

(二)课程内容改革

1.教学重、难点设定

从专业岗位技能角度出发,课程重点选择透视造型规律,物体的二维平面化提取与元素演变,三维空间的筛选与转化。教学的难点体现在学生对透视规律的把握,对三维动态空间平面的提取与转化训练。

2.教学形式变化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程采取任务化连贯性长短作业的形式。一单元有一张作业,长短作业包括长时间素描和课程速写,还有两者相结合。采取“三步走”(捕捉轮廓构建结构→基于360度剖析图+构成手法→空间拓展)的教学过程,维度思维转换贯穿全程课堂,学生采取单个与分组方式相结合的作画方式。

3.教学道具、物品设定

鉴于专业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室内单体、家具组合、室内一角作为写生对象,进行对透视的理解与绘制。在造型思维转换阶段,可换为几何石膏、柱头、静物台、箱子、教室空间等典型物件进行绘制。

4.评价体系建立

改革后的新课程成绩评价体系趋向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反对一次性测试决定结果的简单化、概念化的评价体系。新课程考核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专业考试采取开放式试题,期末专业考试成绩改为60%左右,将平时成绩比重改为40%左右,平时成绩包括4部分内容,考勤(8分)+课堂笔记(20分)+提问互动(10分)+微信活跃程度(2分)。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知识、实训技能一体化的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研究发现,设计三个工作任务和六个单元的串行结构的递进关系,内容清晰明确,职业能力明显,成为具有高职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案,内容如下:

(一)工作任务一:三维室内空间建构能力训练

结构性线描,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物象的结构特征。利用透视原理,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结构,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忽略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知识:透视规律、理性观察方法、空间造型知识。技能:形体结构捕捉及分析能力、建构空间能力、构图与比例审美能力。单元一:几何和静物组合造型能力训练。本任务以绘画几何石膏、柱头等教具组合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先提出构图方法、比例尺度(用尺子测量)关系和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运用规律。接着对教具形体理性观察,注重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逐步养成理性数理分析事物的思维,更为科学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在形体结构造型能力训练中,学生通过教学示范讲解,观摩作品,透视小草图训练等,完成一张半开正规作业。单元二:室内场景造型能力训练。选择教室空间一角作为训练载体,由于受视点位置变化影响,内部观察三到五个面,随着视点上下左右的移动,呈现不同的角度空间效果,在技能训练上,室内三维空间透视制图显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学生需要多角度进行观察研习,做到结构、比例、位置、材质等关系。学生通过同样的训练,完成一张半开正规作业。

(二)工作任务二:二维转化能力

通过写生的方式,对设计思维的初步探索,表现一定的抽象性。让学生理解尺度、版式、构成等,对物体不同角度的四维空间做出完整理解,同时有机整合表现在图纸上。知识:点、线、面组合知识、四维性平面知识、黑白灰调控知识。技能:解构空间与图形构成能力、黑白灰表现能力、构图与技法审美能力。单元一:几何和静物组合物体二维转化能力训练。本任务继续以几何石膏、柱头等物体教具组合表现。教师先讲解点、线、面的构成基础理论知识和四维物体360度空间解构形体知识,利用构成法则,在时空运动形态中,对每个位置的局部立面通过对比、统一、比例、节奏与韵律有目的整合在一起,借用黑白灰技法表现形体重叠、交叉的部分,并加入肌理的平立面组合,画面更为丰富、生动。学生通过系统训练,完成一张半开正规作业。单元二:室内场景二维转化能力训练。采用写生手法,选用教室空间一角作为训练载体,学生在室内位置多角度进行观察研习,领悟秩序、匀称与明确的美的形式。学生同样完成一张半开正规作业,提高二维的转化能力。

(三)工作任务三:三维拓展能力

开始设计阶段,对物体的抽象、概括、再表达过程中,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元素提取设计中,应用构成中重复、变异、延续、交织、特异等方法进行拓展表现。知识: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转换知识、空间形式表达知识。技能:提取平面元素能力、联想能力、维度转换能力、文图对应能力。单元一:几何和静物组合物体二维转三维拓展能力训练。以二维平面作业为蓝本,根据设计的意图,针对性截取画面中的一部分元素进行提炼后,巧妙利用构图、透视和构成方法,进行三维造型演变,最终画面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对形态肌理应用进行探索,用不同特性的纸进行剪贴和揉搓,制作出不同的效果来理解这些形体。线条、空间、平面、光色、节奏、韵律等设计形式语言,表达了自身的审美情感。学生通过案列讲解,欣赏大师作品,做三维小草图转化训练,学会设计思路图文对应撰写能力,完成一张半开正规作业。单元二:室内场景二维转三维拓展能力训练。选用画架、凳、静物台和教室二维构成作业作为训练内容,采用设计的方法,对画面的一些典型构成形式进行分析提炼,抓住重点,对有美感线和体块的元素进行截取,同样巧妙利用构图、透视和构成方法,采用拼贴、叠加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三维造型演变,创造出立体模型空间。本任务需完成一张半开正规作业。通过以上三个典型单元工作任务学习,学生把被动转主动,这种量化的教学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提高学生的徒手表现技法和设计思维快速表现能力。

四、结语

室内设计素描是造型设计必修课程,为之后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地位作用不容置疑。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从专业岗位能力目标为出发点,从审美能力认识上,构建一套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单元综合教学模式。历时三年半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能快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做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自然衔接。通过理实一体化任务教学的学生,其专业针对性强、适应性强,能快速适应市场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英]辛普森.素描与观察[M].张广龙,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袁献民.结构素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万青.高职理实一体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教学探索与实践[J].装饰,2014(2):96-97.

[4]符宗荣.形态设计素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陈春贵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