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素描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专业素描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针对这一需求开设了许多艺术课程,而美术专业作为艺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素描是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素描教学水平是对美术学生整体艺术能力的保障,本文将探讨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个院校纷纷开设了美术学院,美术专业课程也日渐细分,其中素描一直是重要的必修课程,教师对素描的教学水平要求严格。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美术专业的生源增多,现有的教育资源及教育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美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下降,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解决现有的教育困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现有的素描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美术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学校还继续延用多年以来的老教材,缺乏创新。在新的国际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高校没能与时代接轨,编写出当代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教材。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素描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与文化课程相比,素描等美术专业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充足的实践教学。另外,学生过分依赖电脑技术处理图画,动手写生时间减少,造成了系统的素描知识缺失,思维越来越固化和缺乏美术审美的深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单一,教师的教学安排缺乏实践环节,使素描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既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基础薄弱

我国艺术教育相对其他国家还缺乏系统性,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年龄较晚,之前大多通过机构培训作为特长进行学习,美术知识和审美基础薄弱。学校开设的课程任务量大,学生需要大量自学美术的基础知识,这一阶段又恰好是需要很长时间和耐性的过程,故此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盲目跟随教师学习,模仿别人的素描风格,不利于形成自己的美术个性,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造成阻碍。

二、解决对策

素描是指对观察对象进行朴素描绘,以单一颜色的线条,通过点线、空间结构及光照阴影等描绘还原对象的过程。素描是学习绘画雕塑等美术内容的基础练习方式,也是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掌握夯实的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教育改革发展迅速,现有教学资源短缺,一时之间学校没法及时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努力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活动。教材陈旧,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多用心思,翻阅国内外的素描教材以及相关的报刊杂志等,丰富教学的素材。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开展视频教学,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从单一模式过渡到新型教学模式。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主要起引导辅助作用。素描是观察、描绘、造型的一系列过程,首先细致观察事物,然后能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描绘,最后深入探究可以对原事物进行加工再创造。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耐心细致,熟练掌握素描工具和技巧,也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艺术构思,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美术专业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以实践的形式,目标导向学习素描,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与实践结合,开阔视野

新时代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多样化的风格,尤其对于美术生而言,与实践结合,学习各种表现技巧,开阔眼界显得尤其重要。从实践中学习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避免由于过度使用电脑等技术手段造成的“手生”现象。教师要多为学生推荐好的作品作为学习对象,多观察多学习,掌握多样的绘画技巧;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小课题进行写生,静物与实景,素描与速写结合观察空间与光射明暗的变化,训练素描能力。另外,在课余时间可以多鼓励学生参观博文馆,美术馆等,关注与美术相关的最新动态,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综合能力。

三、结语

美术专业的发展快速而漫长,素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斌武.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素描教学杂谈[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89-91

[2]宋小林.素描教学中的整合点及其解决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2):164

[3]江立.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李萍 单位:洪湖市文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