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微博的利用具有积极作用,有必要构建微博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提升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圈
对于微时代主要是微博传递信息的时代,该时期的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中国使用微博的人数快速增长,尤其是大学生,使用人数更多。微博已然成为了大学生日常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其生活以及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及娱乐生活已经离不开微博。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借助微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微博具有互动性、快捷性以及即时性,使得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1.微博的价值引导作用现阶段,微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大部分是社会的热点事件,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会对热点事件加以关注,同时积极参与到事件评论当中,诸如在两会期间,社会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在微博传递的信息中,大部分是包含了高尚品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学习思政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高尚的道德。诸如在某大学中利用微博转法下乡支教生活琐事,不仅仅反映了大学生支教生活的艰辛以及支教大学生的成长,还有利于对其他大学生加以价值观的引导。2.微博信息的传递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日常交流工具较多,诸如QQ、微信、微博等。但是将以上交流工具进行相比较,会发现微博信息传递效果更有,尤其是微博的信息传递即时性。大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以及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微博,同时利用微博关注所喜欢的事物。为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有必要充分发挥微博的信息传递作用,构建微博圈,不断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政治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知识等,迎合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有必要充分发挥微博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1.教育主体应加强学习,适应时展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作为思政教师有必要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同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满足时展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利用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二是掌握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不是不变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政教师有必要重视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的机遇,利用微博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1]。
2.建立校园微博圈,满足大学生需求
校园微博圈主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由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互相关注的一个社交平台。校园微博圈的主要功能包括价值引导、信息传递以及交流。为使得校园微博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扩大校园微博圈的覆盖面,对于校园微博圈不仅仅是情感交流的平台,还是价值引导的平台。为此,有必要扩大微博圈的覆盖范围,才能使得微博信息的传递实现全校覆盖,有利于思政教师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其二是微博圈意见领袖的培养,在校园微博圈中不能少了一位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学生或者教师。一般情况下,在微博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主要是一些名师或者校园名人的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必要注重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意见领袖的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补充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有必要注重微博作用的发挥,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婧烨,焦信敏.“微时代”下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68-72.
作者:程蓓蓓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探究
【摘要】网络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自我组织方式,对思想、观念、知识等创新活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将网络协同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强烈的时代诉求和良好的政策契机。高校要自觉遵循组建核心团队、鼓励参与贡献、保持密切沟通、加强紧密合作、深化共同创造五大关键原则,并从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和网络生态建设入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组织保障、技术保证和舆论支持,确保网络协同有效地转化成创造行为,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网络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自我组织方式,适应了网络时代的需要,对思想、观念、知识等领域的创新活动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更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2011年,创新思想家查尔斯•李德彼特和257位作者合著出版了《网络协同》一书。在书中,作者重点说明了网络在形成新思想、新观念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网络的重要在于让更多的人以多种方式与他人共享观念,共享的过程则是创新、创造和福祉的源泉;而协同可以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种不同的组织基础,从而鼓励更多地共享、协作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扩大自由、民主和平等。同时,作者还指出协同的组织秘诀在于参与、认同和协作三者的平衡。全书中,查尔斯•李德彼特虽然没有对网络协同进行直接的定义,但其核心思想却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集合大众的力量产生创造力。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就是:教育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通过网络协同实现社区共享、参与和协作以集合大众力量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组织方式,它对于改进和加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的重要意义
1.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深刻反思的需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网络协同强调共享、参与和协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各主体通过网络社区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在最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同时,教育者通过在网络社区中共享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职业认同感得到不断强化;被教育者则通过参与网络社区的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对话。
2.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课题创新思考的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诉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大变量”。意识形态的热点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网上。能否掌握网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事关国家的政治安全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因此,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但由于网络的开放、匿名、即时、交互等特征,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的偶尔发言,在整个网络舆论的大潮中会被迅速湮没,迫切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而网络协同将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发挥协同效应,为应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剂良药。在网络协同社区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界限逐步淡化。大家共同作业,自我管理,更有利于建立深厚的感情,创建和谐的社区文化,打造青年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
3.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发展新理念自觉回应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政策契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并自觉运用这些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网络协同本身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思想,对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网络平台来协调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主体协同,形成教育合力,突显了协调发展与开放发展的理念。同时,它通过思想、观念、知识的共享创造价值,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是对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回应。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的实施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要发挥好作用,有效地转化成创造行为,必须遵循以下关键原则:
1.组建核心团队
只有好的内核才能吸引有能力的参与者和开发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具有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以下素养:第一,乐于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愿意承担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第二,人品、学识和能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提出的项目富有吸引力,能够引来一批跟随者;第三,乐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占有的资料及时公布于众,从而引发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的讨论,对项目进行补充和重新定义;第四,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能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综合以上要素,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网络协同的核心团队应至少包括党委主要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只有如此的核心团队才能引发建设性交流,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为协同创造贡献智慧。
2.鼓励参与贡献
创造型社区除了有人数不同、忠心耿耿的核心团队作为中坚力量,还必须对外开放,吸引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参与进来,保持社区的活力。要大力鼓励家庭、社会和学生参与到社区中来。这些人尽管参与不够频繁,但可以保证协同项目的启动。而当他们能够提出各种观点,并充满自信和独立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就可以增加社区的知识,挑战社区的惯性思维,为核心成员提供积极的灵感。事实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复杂问题,参与解决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越多,解决问题的角度也越多,提出创意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协同创造可以让某些观点经受更多的、更广泛的不同视角的检验,在提出观点的核心团队成员和检验观点的参与者之间,这些观点会得到充分交流。这也有利于激发更多的创造行为,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保持密切沟通
密切沟通使创意得以繁殖和成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循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社区而言,密切沟通首先应该在核心团队成员,如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之间进行。他们通过持续的、激烈的思想交流,从而互相借鉴彼此分析问题的方法,展开积极的合作。同时,在其他参与者之间,密切沟通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学生被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组参与项目并保持同步。所有人共享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最后向核心团队提交研究的成果,由核心团队成员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联结汇总,确保革新与联系有机结合在一起。
4.加强紧密合作
合作是创造力产生的关键。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同思维方式也会导致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社区是一个包含了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学生的多主体成员社区。各主体成员立场不同,对事物重要性的看法自然也会有所差异。而协同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自我管理社区,充分利用了成员知识的多样性,同时又没有让这种差异化占据主导,这就需要各个主体能够树立较强的规则意识,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同时教育主体之间能够就合作方式在最大范围内形成共识,从而把众多的个人观点转化成知识的结构化描述。
5.深化共同创造
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社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成员通过参与小组作业和共享观点进一步凝聚共同目标,产生创造力。社区则为各成员提供论坛、网站、公报或杂志等场所来观点和交流思想,使个体从协同活动中获得内在的快乐和同行对他们所做工作的赏识提供机会。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以及对协同社区具有较大贡献、成果质量显著的一批人负责决策。他们有权决定谁能加入到这个社区中来,有权对网站发表的内容进行筛选,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予以保留,有权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建设网站。不遵守社区规则的参与者将被剔除。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并非所有的网络协同都能取得成功。高校要自觉遵循网络协同的关键原则,并从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和网络生态建设入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组织保障、技术保证和舆论支持。
1.加强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网络协同激励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组织保障
网络协同要发挥作用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内核,也需要不同技能和知识的参与者。目前,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或专业课教师,在网络空间的作用都未能充分发挥。从主观上说,大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并不完全认可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工作性质的差异也使他们在协同的路上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当前的评价体系中,是否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未作为评价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老师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从组织建设上入手,建立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学工部、思政部等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内核专家智库的建立,并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以及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政治坚定、导向正确、影响广泛的网络名师,不断提高参与成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协同社区的认可度,激发他们的工作成就感。
2.加强平台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技术保证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协同创造中,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都迫切需要一个适宜思想自由流动的、中立的场所来增强交流、凝聚共识、分享创意、促进协作。这个场所可以是辅导员自愿设立的论坛,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愿创办的某个网站。各成员因为共同的目标、爱好和兴趣聚集在一起,形成共识,产生“1+1>2”甚至更高倍数效果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协同的途径将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全天候的、各种环境下的面向更广泛人群的学习,更加适合小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地点将拥有更多发言权。学生既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向其他成人和同伴学习;既可以在网上学习,也可以在网下互动。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信息互通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促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包括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学经验的网络分享传播等,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技术保证。
3.加强网络生态建设,创新完善网络监管协作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舆论支持
网络协同需要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积极参与贡献,但网络极端的开放性也为开展协同带来了挑战和风险。毫无限制条件地自由进出社区、专家权威知识的侵蚀、参与成员个性的丧失以及成员差异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潜在风险都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的成效,迫切需要创新完善网络监管协作机制确保协同的有序进行。首先,要坚持自上而下的控制紧抓不放。协同社区的内核们要争取保持对网络社区意识形态导向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杜绝影响和谐网络生态环境的舆论和行为。其次,要坚持有序地多种形式的同等层次控制。妥善运用同行评议来净化网络环境,增强协同社区的吸引力,构建文明的网络环境。再次,要鼓励自我管理和控制,引导各成员负责任地使用手中的技术权力做文明网民,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最后,要努力把学生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教育内容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习惯性思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路协同作为一种新事物,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但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必定是曲折的,高校要积极探索实施网络协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有效地转化成创造行为。
参考文献:
[1]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
[2][美]查尔斯•李德彼特等:《网络协同》,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肖慧 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提升策略
摘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已不再只是一个教育行动,更是一个政治举措。目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将是本文接下来将着重介绍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含义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受到大部分学者赞同的一种说法则认为,它是由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通过使用一定的思想理念、政治观念以及社会成员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安排、有目的的作用,以促进其思想品德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下热点政治话题,其次要考虑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独特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余地,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展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动机功利化
需求理论认为,在学习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需要程度决定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决定接受快慢,即学生学习自身急需化知识的接受速度要比学习一般化知识的接受速度快很多。而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主要的需求并不是为了完善自身发展、满足自我需要等内在因素,而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利于毕业找工作等一些现实性因素。不得不说,在当下的价值判断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掌握专业技能对就业的影响要差很多,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出于遵守国家规定以及迎合市场等原因,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偏离,这就使得校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我们预想的正轨,越来越向功利化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自主化
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模式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思想也随之开始解放,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大学生作为其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的一支队伍,有着敢想敢闯、敢做敢干的性格特点,同时其又带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社会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也随着眼界的开阔不断增强,已经不会再像原来“按教师说的”、“按书上写的”支配自己的心理活动,而是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辩证地看待现实问题,但是他们又没有固定的价值理论体系,因此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的动机在短期将会影响主体的活动,对主体今后长期的价值取向体系会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以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将是适应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情感化
列宁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人的感情”,也就很难有人追求真理。情感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既是一种态度体验,也是个体对于价值的反应。首先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授课,目标只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结合当今时事进行分析,也没有结合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更没有激昂的情绪,很难用情绪感染到学生,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就大学生自身特点而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具有情感色彩,容易受情绪影响,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或教育方式,则乐于接受教师教诲和教学内容,反之,则会带有逆反心理抵触教师的教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虽带有很浓厚的哲学色彩,但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带领学生学习书面知识而不实践,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只是一味实践,很难从中发现深奥的哲学知识。因此教育实践者应带领学生在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更深刻地了解了知识的可行性和限制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运用理论时能够更全面的看待问题;其次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将学到的新知识与以往的知识进行联系,也能将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区分,达到触类旁通、温故知新。
(二)引导与自发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学知行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教授过后,不要忘记给学生留有自发探究的空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状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刻不忘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鼓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学生在自己组织活动过程中,需要自己计划、实施和反思,因此学生的自主性获得了显著提高,在实践中也会有一些创新性的意见与想法,此时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发展。
(三)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导,也需要其他教师以及辅导员的配合。中国“填鸭式”的强制性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对学生产生了抵抗心理,这是我们现代教学需要避免的。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采取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上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督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习;其他教师以及辅导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交流谈话、在校园内张贴海报、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情境。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重要范畴的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3(7):11-13.
作者:杨莱 单位:长春大学行政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探讨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了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还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使其在步入社会后更好地从事具体的工作。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而高校各专业、各班级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文件的发送也只是走走形式,学生根本不懂其中的意思,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切合实际情况,机械死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校并未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具体的工作要求,未实现针对性教学。第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后,课堂教学采用理论灌输的说教方式,没有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缺少全面系统的教学新模式。
(二)各方协作不畅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大队伍。但是,这三大队伍所属部门不能紧密协作,致使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联系,使系统和组织管理无法协调。具体表现为,各部分的责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划分不清,未形成合力,没有建立联动机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各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目标不一致。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必不可少的就是评价体系。如此一来,高校也可以根据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欠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激励,而且,激励机制的缺失无法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也不够完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评价体系的有效结合,能够使教师得到更加有力的鼓励,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而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成为了影响学校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四)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学中,需要有对应的保障机制,只有具有了保障机制,才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但目前高校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为:许多高校都未根据学院的发展状况,准确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致使相关的教学设备和场所不够完善,比如,高校没有建立思想政治宣传平台,没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属组织和机构,即缺少物质保障和环境保障。同时,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实绩也缺少相应的考核、评优奖励制度,即缺少队伍保障和制度保障。此外,高校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刚性约束。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一)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的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所以,人们对教育和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和以前有所不同,从单一性转变成为多元化。以前我们单一地获取信息,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如今我国正在进行体制转型,过去人们的发展受到凝聚人心的社会价值的约束,如此使社会价值观变得更加屈从于人的心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核心价值观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大学生的思想会在如此的情形中变得更加灵活,他们会好奇地看待一切事物,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而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经和当前大学生的发展格格不入。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有效改变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还不够成熟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认知在逐渐变得成熟和完善。如今大学生处在纯真的校园里,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阅历,所以,容易片面和偏激地看待事情。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来处理事情,不能站在社会角度和他人的角度上来分析问题,这样就会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极为不成熟。如此一来,也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会存在种种的不足。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偏差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尽理想,其原因不单单是学生的原因,还包括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不多,往往一个教师担任着多个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样会使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无法将其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从而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结构极为不合理,这样就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上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最终使得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尽失实效性。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定要让学校、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要加大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多在师生之间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组织师生进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使学校、师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先加强政治认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自觉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还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加大情感投入,以确保其从心里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各方协作,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必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尽可能多地加强部门与部门、系统管理和组织管理的联系,最终带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在学校举办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一些活动,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从而加深学校各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理想化。
(三)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从宏观上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构建起“大思政”测评体系。高校应该组织学校的相关人员组成评价组织机构,设计相关的问卷来记录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如此使学校可以尽早地得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进而可以对症下药,如此可以找出不足和问题,进而尽最大的努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
(四)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
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要学会结合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情况,有效改善教学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协会,有效进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要加强队伍保障。从队伍保障方面来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名嘴、名家、名师培育工程,或积极拓宽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渠道,为稳定队伍、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高校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形势变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这样才能落实好各项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发舜,杨新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成人高校育人之本[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0-62.
[2]于爱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03-104.
[3]樊保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2-74.
作者:唐昌维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逆反心理研究
摘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直接性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素来是学者们的研究课题。大学生逆反心理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内涵,针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逆反心理
大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善于关注社会热点,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是其生理、心理、情绪、思维都还不够成熟,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与约束能力,但由于其心理仍不够成熟,对于情绪、思维的控制还需进一步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大学生抵触心理上升为逆反心理。当代大学生重视个人隐私,宣扬个性,人格意识强烈,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一旦面对外界刺激就异常敏感,同时反应也较为激烈。对待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总有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如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学生抵触心理逐步变为逆反心理。现阶段高校对思政教育者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教育者自身素质不够,则直接影响教育的方式方法,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易造成大学生由抵触心理上升为逆反心理,进而产生不配合教育者的行为。2.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信任,存在排斥情绪。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倾向,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设定的一些条条框框持较强烈的排斥态度。认为学习内容无用,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不到立杆见影的解决效果;同时,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思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僵化的甚至是迂腐的理论知识,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学与不学影响都不大,即便是学也只是留于表面,应付考试。3.怀疑或否定社会上宣传的先进人物。对于社会上正面宣传的的人物、事迹进行逆向思考,从反面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人物、事迹是否值得被宣传。大学生受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还不能进行科学的、理性的、全面的思考,因此在对待问题特别是逆向思维思考的问题时容易犯以偏概括全的错误,以个别不公正事实来否认全部正面的宣传教育。此外,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上正面宣传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存在一定的质疑。他们习惯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又在思考中带着不良社会风气所给其的影响,导致以错误的想法思考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局限性。进入大学的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善于关注社会热点,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大脑发育逐渐成熟,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单一化的正向思维逐步向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发展。但是其生理、心理、情绪、思维都还不够成熟,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与约束能力,但由于其心理仍不够成熟。此外,大学生受自身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的局限,在分析问题时无法全面、系统的进行思考,这容易以偏概全产生认知偏差,看问题也容易走极端;大学生未进行全面思考的逆向思维、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思维方式容易以感性代替理性,引发逆反心理。2.社会环境及家庭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中国,对我国文化进行冲击,西方宣扬的“民主”、“个性”对于学习知识还不全面,分析问题还不够系统的大学生来说,尚无法清晰的明确其背后的权利与义务,仅以有利于自身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辩驳。家庭也是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一个原因,家庭教育认为高考是人生决定性的考试,是未来整个人生的关键,因此,家长意味注重学生分数、成绩,忽略了在高压之下子女的心理健康。这导致大学生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口,在整个心理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此外,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多。相较于正常家庭,该类孩子往往缺乏父爱或母爱,这对子女造成情况缺失,相对与健全家庭长大的孩子而言,她们更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也更在意外界的声音。在他们进入大学时,其长期积累的情绪、心理状态会逐渐形成一些问题,慢慢会形成逆反心理。3.高校教育需加强。高校已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基础课程中,但是此类课程多为理论性课程,讲授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再者,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无关紧要,学与不学对生活没有影响,只要期末通过考试即可,单纯停留在应试教育上,留于形式,未真正深入学习。另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现有的高校考核体制下,仅以完成课时量为指标,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是让学生阐述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1.注重校园环境协调性,优化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校园内自上而下的环境的相互协调,不读优化教育环境。大学生在学校中既要提高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要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同时更要注重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进而养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以便后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逆反心理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协调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寝室、班级、专业、学院着手打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逐步形成统一性,自上而下形成良性的教育环境。同时,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能力,打造标志性学生,一点带面逐步形成标杆,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2.加强教育者自身素质培养。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需加强教育者自身素质,提升其能力,改进其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建立与大学生的信任基础。因此,教育者应不断加强学习,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专业能力,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探索新的授课方式,提升业务水平,以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自己、树立诚实可信的形象。3.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有限,心理成熟程度不够,这些都降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需要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着手,对大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引导,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此外,还应在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上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微课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受教育者自身心理调节能力。4.提升工作方法,丰富教育内容。思政政治教育活动中,还应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创新发展,增加适合学生参与互动的新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法律相关内容时可邀请法律专家采取讲座形式进行,也可组织学生前往法院进行实景旁听,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此外,还需利用现有资源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大学生是新鲜事物最快的接收者,现阶段,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高校可借助网络、微博等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每天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部分教育内容,在微博进行话题讨论等,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单一的说教形式,逐步发展成学生可参与的,兴趣高的互动形式,进而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陈红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
[3]田慧.柯涛.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李军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德育对策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8(1).
[5]韩季池,李旭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3).
[6]赵伯仙.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析人学生逆反心理.科教文汇[J],2007(8).
[7]李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10).
[8]张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秘涛 王智力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到信息化背景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采用更好的方式或者方法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备受关注。新媒体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信息传递媒介,比如手机短信、聊天软件、网络等,这些目前也都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信息获取途径,因此加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1.新媒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是非常之快的,由于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时效性增强且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或者文化的渲染,使得思想教育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正被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途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出了要考虑到基本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对一些实时的网络信息进行了解,同时要加强不良信息的管控,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2.新媒体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传统的或者通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以课堂授课或者开展一些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为主,这种教育模式主要传播一些先进的价值思想和理论观念,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上还比较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媒体的需求,在思想教育模式上存在明显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也决定了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教学理念的限制,高校思想教育改革已经满足不了基本的思想教育需要,教学模式急需改变,并要能够采取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提高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3.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大学生的生活工作方式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信息获取和认识方面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新媒体的应用者和推广者,在网络教学不断推广的背景下,对于网络教学还存在很多的误区,这些误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化解都将影响整体的教育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1.积极运用新媒体,发挥新旧媒体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它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媒更具优越性,因此高校要积极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传统的旧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比如努力实现网络教学、加强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开设网络论坛等等,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并能够积极拓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对一些学生们关注的实时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讲解,并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正能量信息。当然还要借助报刊杂志、宣传海报等旧媒体,做好基本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协调好新旧媒体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新的聊天平台和软件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借助这些流行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以它们为载体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互动、引导、体验、渗透等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统一。
3.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网络新媒体管理与监控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媒体时展,不仅要有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精通的业务能力,还需掌握时代所具备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就是“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格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高校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审核,提高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政治觉悟高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是高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重点,作为高等院校除了要做好基本的教务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从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出发,提出了一些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希望这些建议可以给高等院校一些启示,并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更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高杨.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力推进和谐校园构建[J].段勇,孙璐洁.法制与社会,2009(03).
[3]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J].王跃敏,鲍善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4]和谐校园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想[J].侯聪玲,高旭.高教论坛,2009(03).
[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J].任莹辉.改革与开放,2009(06).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J].王雷松.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作者:荆华
第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项人才培养措施,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构建是高校应该推进的事情。本文立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现状,从教育的融合、重视程度的加大、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和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高校能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措施,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积极推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发挥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定义
关于创新能力的定义,当前还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在我国普遍认为创造能力具有多维结构的复杂心理品质,主要指的是一个人,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建构出新的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产品价值的能力,简单点来说,创新能力就是把具有新价值的东西创造出来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指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发现精神,对新方法掌握的强烈愿望,以及他们能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所面对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表现在理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文能力、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不同时期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会有所不一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际竞争开始向科技和创新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为国家提供能符合国家提出的后备人才力量,从而推动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二)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创新和发展
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是决定一个国家生存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基于这样的前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情况将决定着他们对国家创新和发展的推动情况[1]。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国与国之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大学生之间则是综合竞争力的比拼。高校的扩招和市场的变动使得就业难的局面难以消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得学生从就业难的困境中走出来是高校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他们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从而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完全割裂的关系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向来有之,近些年来,随着创新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很多高校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能够把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助二者之间的互推关系促进两者培养效果更好呈现的高校并不多。在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割裂的关系状态之下。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一
在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同的看法和重视程度,有的高校基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角度侧重于前者,把后者当成了政治任务,应付式进行完成。有的高校重视后者,将前者当成一时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进行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在找工作时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可以很好的完成就业任务。
(三)缺乏合理的培养机制和专业导师队伍
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此外也缺乏合理的培养机制和专业教师队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教育方式老套,不能从社会需求、人才需求的角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新内容的融入。在教育中,负责这部分工作的大多数都是辅导员,他们很多不是思政专业毕业,缺乏专业的教育引导能力,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一)推进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从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入手的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的是能力的养成,但是能力的养成需要有思想意识作为前提,如果学生自身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就难以在意识的推动下,让自己在各种活动各种、各种学习、各种实践当中,慢慢的养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地利用课堂的资源,把教学的内容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主渠道。例如,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在学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过度的理论中提醒学生要从理论思想思维养成入手,才能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门教育来说,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存在着部分学生或者高校不够重视的情况。如果高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不重视,那么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首先推动高校和学生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这是一项政治性的任务,因此在完成的时候采取了应付的态度。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高校应该从教育教学内容的角度,教学方法的角度,教学平台的角度等方面推动创新能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当中的受重视程度。在教学内容上面,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同时要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从社会需求和发展层面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个载体,从课程、理论和思想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3]。
(三)构建合理培养机制,组建专业化的导师队伍
通过创新能力培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促进各种资源的良好融合,从而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并且让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与时俱进的角度。在机制的构建上,要注重它的合理性,要加强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慢慢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养成创新的意识和自身的自觉性[4]。这个培养机制的构建,还要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培养理念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亲和力,促进师生双方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开展中需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立足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对策,促进机制构建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
参考文献:
[1]尹露露,狄成杰.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2):130-132.
[2]贾彩鑫.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技博览,2013(20):442-442.
[3]樊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好家长,2016(30):56-58.
[4]贝静红,王旭明.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成长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机制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
作者:江百林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第八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低迷,中国经济增速的缓慢,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现出来。由于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将会面对无数的机遇与挑战,因而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工作能力以及正确的择业观十分重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所起的导向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利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向作用
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近些年来,每逢毕业季,我们总能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看见“最难就业季”的相关报道,这纵然有耸人听闻之意,然而却也并非空穴来风,据统计,2013年本科毕业人数为699万,2014年本科毕业人数为727万,2015年本科毕业人数为749万,而今年的本科毕业人数达765万之多,更是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工作岗位有减无增,高校毕业生人数却逐年增加的现状,各个高校不得不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改善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就业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因而各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正确导向作用,从而帮助广大毕业生更好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利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应经济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不仅仅是由我国教育体制决定的,更是严峻的就业现状为我们所下达的一道诏书。据统计,我国2010年有631万毕业生,2011年有660万毕业生,2012年有680万毕业生,2013年有699万毕业生,2014年有727万毕业生,2015年有749万毕业生,而2016年的高校毕业生居然多达765万。短短六年时间,我国高校毕业生竟增加了130万之多,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所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前景,各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品质、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也就凸显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的品质与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用来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政治素养的。学术界给其下的定义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概括说来,便是培养学生的品质与人格。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国自古至今都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德才兼备者为优,德胜才者次之,才德皆无者不可取,相比之下,才胜德者则要坚决杜绝。在西方享乐主义以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单薄至极,因而各高校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助,对高校学生的品质和人格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倾向、政治方向以及价值取向,从而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人生道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换言之,就是帮助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正确的抉择,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针对部分学生泄露商业机密、频繁跳槽等负面行为,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社会功德以及传统美德,从而帮助他们很好完成从学校跨入社会这一重要转变。
(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就业机制改革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直接就业还是选择创业,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无数的考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支撑,他们将难以度过迎头而来的重重挑战。作为有别于“知识教育”的特殊教育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高校学生良好的品质、人格有导向作用之外,对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的运用等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这些健全的人格引导下,学生们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与潜力,从而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信心满怀的迎接挑战。
(三)提升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除去我国大的就业环境严峻这一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是影响当代广大毕业生就业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与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全国各高校的扩招,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也不断提高,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想要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日出,拥有出众的工作能力是关键。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工作能力提升的必要前提,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学生们便能够吃苦耐劳,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文化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从而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生成。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校学生正确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拥有了正确的三观后,他们就会在其指导下自觉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以及发展方向,这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表现则是正确择业观的树立。当代大学生大多眼高手低,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崇高的人生理想,不能够正确的认清自身价值以及社会现实的需要,因而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下为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最终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并为之努力奋斗,以此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五)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前景,大学生需要灵活就业,除了到企事业单位上班之外,他们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而这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智力支持。
二、创新利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在就业、创业越来越艰难的今天,我们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深入了解分析,然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其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对于全国高校大学生来说,十余年的学习生涯将他们束缚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之中,使他们一直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脱离。他们虽然能够从书本、网络上了解到一部分就业、创业信息以及一些国家政策法规,然而却不能完全掌握社会发展的潜在规律,国家层面的最新政策他们就更难以深入了解。因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相关层面的政策法规结合起来,一起灌输给学生们很有必要。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内在与外在能力,还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最新消息,更能帮助他们缩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广大学生时刻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其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事实上,各高校各专业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各专业的就业创业岗位和就业创业前景则显得千差万别。因而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应该“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应该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据统计,我国将近70%的大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并没有深入了解其所学专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因而,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应该实事求是的为他们分析其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帮助广大学生切实认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所学专业扬长避短,更好的步入工作岗位,迎接挑战。其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点,都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它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无论有多大,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事实上,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带来的影响,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工作岗位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就像是很多学生能够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的讲出火车、轮船、飞机的制造原理,却不能亲手制造出上的一颗螺丝钉一样,大部分高校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难以学以致用,这归根结底说来是由于高校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脱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十分重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广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大多具备良好的品质、人格、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工作能力,因而他们能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作为初入社会的新鲜人,广大高校毕业生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及时改正,得以提升自身各方各面的能力。此外,他们在实践中还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总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作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就业前景的日益严峻,我们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创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书良,冯正直,王诤.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熊笃,石玲.大学生成才素质与学习方法[M].重庆出版社,2005.
[3]王飞,姚冠新.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4]刘胜荣.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1(2).
[5]钱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3(2).
[6]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周进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
[8]曾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9]陈萍.大学生创业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J].“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10]王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
作者:李丽丹 毕岸 单位:辽宁大学
第九篇: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摘要:改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认识思想教育,这对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辅导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育主体是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已经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同样也将会以其特有的传统型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在改革的同时,也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植入新的想法,同样的我们将传统的教师授课,慢慢转移到我们的辅导员那里,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将思想教育更细致化的进行下去。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格、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辅导员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与鼓励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一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的课程,思想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要改变大学生已经形成的墨守成规的现状,改变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加学生自己对教育的管理性和目标性。学生现在对思想觉悟的领悟能力不高,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思政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再加上学生对改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致。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觉悟的同时也要找到我们自身的原因,对我们自己也要多多反省,我们的管理组织在哪里有不足,并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使学生的意见得到采纳,最终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扩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教师的视角进行分析,现阶段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依旧是坚持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只重视教材教学,这种单一、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降低。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大量实践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的,如果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阻碍学生未来发展。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进程中,虽然各学校一直都在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问题依旧很多。例如,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规划不完善,教育教学思想处于停滞阶段,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发展一直在进行中,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却对思想政治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也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从而使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思想政治没有准确的概念。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一味继承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的这种做法,会影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播,妨碍学生及时、高效地学校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下降,不利于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载我国国民教育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当今社会愈来愈重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同时由于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程度突出的卓越人才也愈来愈炙手可热。诸如此类现状,当教师从教课的一线教师转向辅导员的时候,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就不是那么的大了,首先辅导员更加了解这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能够更好地在思想上解决当前所遇到问题。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改革措施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充分的关心以及尊重学生,让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授课方式,调整授课计划。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进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广泛地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多讨论,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论自由,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在课堂授课中,不能只单纯地依赖于书本知识和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习得,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视学生的反应。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注重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探究。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人入胜的主题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教师需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授课进程里,要与学生和谐共处、平等处之,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敢发问、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敢反驳。在这样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之中,才会让学生大胆的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更为用心、费力地去关注,避免让这类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优秀学生的管理,对于这类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妥善引导、戒骄戒躁,逐渐将这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水平和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不规律性,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从始至终都以单一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发展计划,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此外,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宣传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充分、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能够使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得到快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成超,孙武安.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导刊,2012(5).
[2]于晓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作者:姜玮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指引学生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对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能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
前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拥有我国近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随着时展而进步的开放性,它的提出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民思想境界的提高,并且提升了大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1.稳定性与主导性
稳定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并且因此了解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始终保持着它自身的特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明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角度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该价值观念具有较为明显的逻辑性以及层次性,因此能够以三个方面来看待,即国家、社会、个人。但是这三个方面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国家在政治上推行民主,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国家富强起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才能让公民对国家产生热爱,帮助公民树立诚信、敬业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三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我国当前价值观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内容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流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从细节上看,影响着公民个人的发展。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比较简略,多数教学内容只是与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相关,与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涉及甚少。大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为学生提供了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环境,因此学校要对思想政治课重视起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社会意识,让学生克服信息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养成能够分辨是非的努力,能够透过事物的表现看到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地位方面
我国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让思想教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祖国建设之中。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这足以显示出国家的重视程度,因此国家选择在大学期间开设这门课程。目前。我国很多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缺乏责任感,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这就需要高校及时地进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世界正在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正在进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影响,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增添了阻碍。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栋梁,不止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保证我国国民思想的正确性,让我国国民事事为国家考虑、为社会考虑,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思想道德建设。
3.环境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与此相关的价值观开始深入人民的生活,人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所具有的精神以及原则。要让社会主义建设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让学生长期沉浸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受到周遭环境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导。在大学教育中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了解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自觉的遵守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能够指引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我国社会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多元发展等无不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引起新旧矛盾的交织和观念上的激烈冲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6]。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学校能保证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发现,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小康社会还没有完全建设成型,距离本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还很远,因此需要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观念,在毕业后能够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价值观错误等问题。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反思过程中形成普遍接受的社会主流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这种社会主流意识,让它发展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循的共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
2.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众多价值观念中起主导作用,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能够以正确的方式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但是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出现逃课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能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理论的讲解,要多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在课堂上列举生活中优秀人物的事迹,以此来引导学生,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图像、视频等,让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充满兴趣,提高与之相关的教学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简单的二十四字明确的表达了中国近千年来优秀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了中国优秀的文化内涵,还包含了其他国家的文明元素。给国家、社会、个人提供了具体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将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提高了大学教师团队的水平与技能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与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水平与技能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否透彻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出来。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招聘教师时,不仅要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还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将良好的品德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使教师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但也有着自身的能动性[9]。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要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平等、自由、民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对话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听取和接受知识,以师生平等的姿态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反映我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本质内容,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起来,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国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明磊,李会勋,于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15-18.
[2]许立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6(1):41-43.
[3]韩静文,刘艳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32-136.
[4]韩静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3):93-97.
[5]武婷.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赤子:上中旬,2015(10):83-84.
[6]王志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4(4):126-127.
[7]王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4):102-105+120.
[8]张爱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师,2013(5):229-230.
[9]徐成芳,赵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2):1-6.
作者:吴恺卿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