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广泛、便捷、及时、多样.当前,加强移动互联网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平台建设与注重内容选取,形式要多样,要增强师生互动,并抓好干部建设,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因时而动、因势而为”.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思想性、政治性,担负着两大重要责任: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向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者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在不断的拓展、创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思政教育开拓了新的平台.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也在飞速发展,深受青年学生的追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在与日俱增,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海量信息的刺激、娱乐方式的便捷,也使思想领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被感性化、碎片化、乃至冲淡消解.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更趋于个体性、独立性、私密化,对公共领域的需求也相对减弱.[1]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的新高地,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平台,开拓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路径,进而做到“因时而动,因势而为”.
1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的关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学校,以课堂教育和课后教育相结合,以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为主要特点,通常就是以点带面,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对象,带有直接性的特点.当前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改革也不可避免的主动融合网络平台,而学生对网络的的偏爱程度尤为突出,新的社交平台如腾讯的QQ、微信、新浪的微博、等等,深受学生关注和热捧,每天使用的频率也非常的高,加上移动端的迅速普及,其发展速度更加快速,网络带有的虚拟性,能够给学生从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感,也加深了其对网络的依赖性.所以,如果想抓住当前的大学生,无疑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1.1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互补关系
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渠道、主阵地,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主阵地还是不能松懈,课堂教学还是要不断的加强,但是课堂教学要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各种优势和长处,尤其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互联网,特别是当下的移动互联网,其广泛、便捷的应用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重要的新的教学手段.[3]
1.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是互促关系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两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的两个环节.当前,思政教育如果要抓住学生是离不开互联网的,因此两者应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和直观性,使思政教育能够实现更为快速的信息传递,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借助网络师生可以直抒胸怀,而避免传统课堂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少的情况,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两者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协作.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的出现使思政教育有了以下新的特点:
2.1广泛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的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咨询、聊天、互动、购物、学习的重要平台,而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极广泛的将受众对象囊括进来;
2.2便捷性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移动终端的体积变的越来越小,而功能越来越强大,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已经基本取代了个人PC,只要PC上能够完成的或者实现的功能,智能手机基本都能完成,这使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便捷;
2.3及时性
随着国家移动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变得越来越越快了,而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也有了客观保障,只要有4G信号的地方,接受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无延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也有了保证,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时信息的及时性尤为重要;
2.4多样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方式都是多样的,可以借助相关平台,如微信、QQ、微博、易班或者专门的APP等,途径也是多样的,如可以教师加入学生班级群、学院群或者开通公众号让学生关注,还可以开发专门的APP要求学生关注,定期更新内容等等方式;
2.5互动性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使师生互动变的更便捷和更频繁,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加好友,相互关注动态等方式增进了解,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借助相关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与班级点对面式的沟通优势则是不限于地域.尽管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相对较高,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诸多优势,但是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够成熟,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更新不及时,教师忙于各类事务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不足,软件开发和利用不够等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去挖掘和探索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和功能.
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移动互联网平台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积极的占领这一新的高地,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及时了解学生当下的兴趣、关注的问题,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3.1做好平台建设与宣传
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非常重要,其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平台应有专人负责打造,对信息及时更新及反馈等,以点带面,可以借助微博或者公众号将教学相关的资料,如公开课、教学视频、PPT等相关资料上网,能够实现教学的即时性,以便于师生互动及时传递信息.
3.2要注重内容的选取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教师要能掌握和抓住思政研究的前沿动态,将最新的咨询及时上传,同时要注重思想性教育,尤其是对学生人生观的引导,贴近学生、符合学生口味,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接受.要把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当下的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新闻咨询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广,所以平台的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要对学生及时引导,给出正面回答;
3.3形式要多样,贴近学生
要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漫画、动画等生动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愉快中渗透教育,避免刻板的说教,要恰当使用当下的网络语言,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3.4增强师生互动,实现点对面、面对面、面对点、点对点
积极拓展思政教育途径,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对学生及时进行引导.教师可与学生通过聊天软件或者微博互相关注,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熟知学生关注问题及思想变化,对积极的行为给予肯定,对消极的言论和行为加以引导.
3.5抓好学生干部工作
学生干部犹如“羊群”中的头羊,干部选好了可以带好一个班、一个学院,干部选不好整个工作推进就很艰难.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注重抓住干部队伍,在加强宣传的过程中干部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在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平台和信息的过程中干部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干部也可以充分搜集信息及时反馈,还可在特殊条件下临时替代教师.可以说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带了一个空前巨大的机遇,只要能够积极的主动的“因时而动、因势而为”必然能够抓住这样一个重要平台,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移动互联网是深受大学生欢迎,普及率极高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这种背景下从学生角度出发,多考察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量和其即时的讯息传递优势,主动而为,必然大有可为.
作者:刘世仁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29-30.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0-16].
[3]刘世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网络教学一体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5):132-135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用
[摘要]
近年来,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高校的热点话题之一,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和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性思维,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转变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激起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并能够在创业领域实际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这一工作主旨是与高校思想政教育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将极大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
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765万。预计2017年度约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就业以及寻找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与此同时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必然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不但为大学生扩宽就业渠道,更是为我国经济转型注入了一股强盛而又年轻的活力。此外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综合性人才的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要求高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等路径,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适应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迎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强化创新创业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想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它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运用新视角、新方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新颖的观点,它是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复杂的经济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它可使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克思哲学认为,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使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建立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看待问题时运用既有发散性又有收敛性的思维方式,既看到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看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学会从不同的高度和层次看问题,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实践过程中,能够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创新创业的最优目标,也能清晰的了解和掌控各个具体实施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它要求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始终保持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二)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体现在个人或团体的思想、观念、性格、意志、作风和品质等方面。集中表现为无论何时,都应该努力奋斗,尽力争取,否则因环境的压迫而无法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因为在处于逆境中,人的意志最为消沉,这时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使得大学生摆脱困境取得成功;还表现为成功的创新创业者应具备自信、勤勉、执著的良好作风和个人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和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让大学生们做好迎接风险的全面挑战,为每一个大学生们能够更快的走向社会进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网络传媒不断普及和被应用,中国文化不断被西方各种文化渗透,出现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思想等违背社会主义主体价值的观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因其社会经验不足,心智不够成熟,很难分辨西方文化的利弊,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出现了违背社会主体原则,违背社会规范的趋向。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三观内容为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培养了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主体,它教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私分明、乐于奉献、强化责任,把所从事的工作看成是自己意志要求的结果,并承担相应行为的后果,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出于自身意愿和意志的要求,并承担相应行为的后果,明确人的价值根本在于在于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相契合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以其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观念、新形式、新渠道、新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优秀人才。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功能,通过专业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理想信念、创新创业心理等多方面的素质,为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基础;二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团体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为创新创业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三要通过校园媒体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可通过校园广播、新闻、微信公众号、论坛,不断推送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与新闻,也可将校内外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事迹在校园媒体中传播,造成活泼生动的舆论氛围,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的行列;四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大部分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创新创业经验,因此高校因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工作的教师能从理论、实践、政策、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指导,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步伐。
作者:史旭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5.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4-10-15.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6]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R].2013.
[7]柯健,殷梅霞.广东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调查分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59.
[8]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854.
[9][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北京:三联书店,1998:37-38.
[10]叶澜.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5(1):6-11.
[11]李辉,任美慧.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生活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8.
[12]张西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3):154.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智慧的结晶,体系构成具有贯通性和严密性特点,需要严格秉承以创新提供动力,以协调提供合力,以绿色提高品质,构建开放式格局和以共享发展为根基的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五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
前言
在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会议上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说明了我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同时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与创新进行论述。
一、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
(一)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创新是当前一切工作有效发展的前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发展的动力。为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首先,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使思想政治更具现代化。其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中国社会特色理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最后,创新教育机制,明确思想政治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创新教育组织领导机制、整体联动运行机制和计划实施机制等制度。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坚持协调发展,对正确处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升教育的整体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需要确保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调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大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需要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其次,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基层和了解民意的形式,解决大学生知行脱节问题。
(三)坚持绿色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绿色发展对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防止人们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坚持绿色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将学生内涵教育作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需要加大对学生生态观念教育,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学生要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共建友好型社会。其次,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理念,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加大对新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共享模式。最后,绿色发展理念要与高校学生的成长规律相适应,将政治性要素放在首要位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开放发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当前,世界各国呈现出开放式的姿态,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促进人类文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格局。首先,需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开放,以国际性的战略眼光为目标,构建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合作机制,积极吸收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提升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跨领域和跨学科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发展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最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需要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始向网络大环境方向发展,将网络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来抓,掌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五)坚持共享发展,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社会上的全体成员都有享有社会活动成果的权利。首先,需要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解决重才轻德所带来的局限性,结合大学生需求,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坚持共享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体现人文关怀,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将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性。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化特点,当前大多数辅导员及教师主要是采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品德,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来了解社会上人们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强化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到偏远地区做义工和支教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辅导员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教育者,需要将五大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优势,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力度,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要求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需要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人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社会生态要求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社会生态环境,来满足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需要将该内容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使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拓宽思想政治实践活动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到了开放性的社会,我国大力实施对外开放,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只有做好与世界同步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需要拓宽思想政治实践活动领域,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思想品德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优质的人才,促进社会整体素养的提升。
(四)共享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社会发展成果要与人民共享,要做好民生改善工作,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该项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相符合,是全体人民走向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学校内部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对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认识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的理论指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使学生在处理各项事情时,能够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共享社会实践成果,促进自身思想觉悟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大对实践锻炼成果的应用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共享。
结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彼此之间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共同构成内涵丰富的集合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求相符合。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局面,完成高校的育人目标,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白洋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廖迎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J].商,2015(50):77.
[2]齐卫平.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6(5):4-9.
[3]孙骏扬,刘江.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3):127-129.
第四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已进入一种全新的“新媒体环境”,这对蒙古族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紧密结合蒙古族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新媒体;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蒙古族大学生是内蒙古高校也是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构成成员,是丰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的鲜活因子,也是未来推动我区科技、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内蒙古高校也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如今全球已步入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新媒体的应用已经全面渗透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已处于一种全新的“新媒体环境”之中。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不仅对蒙古族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环境,对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与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我区蒙古族大学生乃至其它地方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无疑是既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抓住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解决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结合传统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对提高我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较强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特征及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情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体而言的一个新概念,指各种经过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的特殊处理而创建并向大众传递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载体。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其主要依托电脑、数字电视和手机等移动媒体作为提供信息的主要形式。目前大众化移动新媒体(如智能手机、电脑)的成本不很高,在大多数大学生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其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为学习生活节奏非常紧张的大学生提供了最高效的服务,使大学生迅速成为了新媒体运用最普遍、最活跃、最集中、最积极的群体。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发展状况。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较2015年增长1028万,增长率为3.7%。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为85.3%,相比同期全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率的50.3%高出35个百分点。而在学生网民群体中,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最长。尤其是电脑与手机等新媒体,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与工具,利用电脑与手机查找资料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首选方式,网上交友、购物、娱乐等也已是大学生非常普遍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大学生目前对新媒体的应用也非常普遍。经对集宁师范学院215名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显示,33.8%的同学对“你现在的主要业余生活”选择了“上网聊天”,34.2%的同学每天上网的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而对“上网的主要目的”的选择情况显示为:聊天47.1%,玩网络游戏10.5%,查找资料47.1%,逛论坛发帖子8.6%,欣赏音乐、电影、小说等50%,购物及其他4%,而“上网的主要方式”有92%以上的同学选择了手机与电脑。由此可以看出,手机与电脑等新媒体在蒙古族大学生中已经广泛应用,蒙古族大学生也紧跟时代潮流进入了全新的“新媒体环境”中。同时,蒙古族大学生在利用大众信息平台的同时,还会利用蒙古语版的各种信息平台,如holvoo、burge等。
二、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首先,新媒体的应用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媒体不仅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设备与现代化手段,使课堂教学实现了从以教师讲授和板书为主的传统的“教”的方式到图像、文字、声音并茂的现代化的改革,使传统的板书实现了由静态向图像、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的转变,使课堂上“教”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和引人入胜。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原本较被动的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观念的逐步改变,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逐步转向为师生互动的交流讨论式教学模式,为有效地开展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有效的新手段。其次,新媒体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无论从图书资料储备、教学设施还是教学科研力量等资源上与内地高校相比相对较薄弱。新媒体的应用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各类巨大的信息库,大大增加和丰富了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蒙古族大学生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民族信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来自于偏远农村牧区的学生,由于受到汉语水平和沟通能力的限制,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和与其他民族同学的交流上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有压抑感,自我封闭。新媒体依托网络世界彻底改变了面对面发言、交友、交流的方式,让蒙古族大学生可以放下语言障碍的思想负担,畅所欲言,大胆发表真实的想法,敞开心扉去交友。通过新媒体,蒙古族大学生更易于、更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社会上和校园中的热点问题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在网上积极参与各种论坛与讨论。这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最新情况,目标明确地去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大提高了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蒙古族大学生仍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新媒体铺天盖地而来的各方信息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健康积极、充满正能量的正面信息,同时也不乏暴力低俗、消极颓废、甚至是反动的不良信息,使部分大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迷惑,对蒙古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给蒙古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次,大部分民族高校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内地高校较薄弱,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发展也相对滞缓,即使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使用了多媒体,然而更多只是将板书由黑板移到了多媒体屏幕上,并没有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新媒体信息丰富、方便快捷和互动性强的特点。时时出现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速度远远超前于任课教师甚至是教师在讲台上提问学生在手机上搜答案的尴尬情况。因此,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经令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教学、工作方式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再有,目前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工作的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大都年龄偏大,对新媒体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普遍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工作中强大作用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途径与对策
(一)着力打造和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媒体阵地
根据前文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几乎已全面占据了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手段打造广大大学生真正感兴趣、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平台,将之建设成为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这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将高校网站的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努力建设集思想性、教育性、生动性与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文化,用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的人文服务吸引蒙古族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增进他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我们不仅要依靠各类思想政治课程、党校培训、团校培训及一些具有教育性的青年杂志如自治区团委主办的《这一代》和蒙古语杂志《内蒙古青年》等进行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大力建设党团组织下的“红网工程”,着力打造党属、团属的公众微信、微博、QQ群、网站或网页等新媒体平台,紧扣社会焦点问题与校园的热点话题,灵活设计版块,不断丰富内容,专设贴近蒙古族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符合他们思想特点与情感需求的蒙古语版块。创设蒙汉双语的网络论坛、BBS论坛等,让蒙古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集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健康信息,增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也可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宣泄情绪,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与诉求,切实增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依托新媒体创新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前文分析过,由于蒙古族大学生汉语言水平、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对集宁师范学院215名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中,针对“除教师素质外,您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这一问题,38.1%的同学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32.9%的同学选择“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26.7%的同学选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由此,在新媒体环境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音像共有、动静结合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直观以及对汉语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优势,努力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党校、团校等培训的方式,使这些课程与培训更加受到蒙古族大学生的欢迎。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校公众微信、微博、网络论坛、BBS论坛等各类开放的新媒体互动交流平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走出封闭于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圈子,逐渐提高蒙古族大学生对时事、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在对集宁师范学院215名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中,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您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是”这一问题,30.5%的同学选择“社会调查”,29.1%的同学选择“志愿服务”。据此,我们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在网上大力加强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等活动,既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出校外进行活动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和安全隐患的问题。我们可以支持学生们在网上开展关于社会各种情况的调查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语言特长等优势在网上进行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将蒙古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依靠传统的路径与依托现代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达到线上线下互动的良好效果。
(三)提高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对象的新媒体运用素养与技能
作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广大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高尚的师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有较高的新媒体运用素养与熟练的运用技能。要不断提高媒体传播职业道德与精神,坚决抵制反动内容与低俗文化,大力弘扬和传播正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者与领路人。同时还应提高对各种新媒体运用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使之成为做好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其次,要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新媒体运用素养与技能的蒙古族学生干部队伍。选取政治过硬、立场坚定、新媒体运用素养高、操作技能强的优秀蒙古族学生干部,支持并指导他们参与学校部分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逐步实现蒙古族大学生在网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此外,要注重不断提高蒙古族大学生自身的新媒体运用素养与操作技能。我们要不断提高蒙古族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明辨是非,坚决抵制不良信息,让别有用心的势力与低俗文化无孔而入。注重进一步提高蒙古族大学生对各类新媒体的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获取学习与生活所需要的健康信息,游刃有余地参与各种交流讨论,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参与网上各项有益的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四、结语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应紧跟新媒体环境发展变化的步伐,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紧密结合蒙古族大学生的特点,深入思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与方法,切实提高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作者:张妙珠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团委
参考文献:
[1]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邓晓琳.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泰山学院学报,2009,(4).
[3]王丽.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3).
[4]朱瑞海,张劲怡,魏晓柳.网络文化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3).
[5]李中耀,粟迎春.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2).
[6]柯晓兰.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世纪桥,2009,(9).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研究
【摘要】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黑龙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
【关键词】
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想政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惧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共同创造的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先进文化。黑龙江省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充分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概述及形态体系
黑龙江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具有龙江特色、体现龙江精神的先进文化。黑龙江红色文化历史久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黑龙江地区的中东铁路就成为向中国输入马列主义的红色通道。1923年10月,中共哈尔滨组成立,自此,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步入了革命斗争的崭新阶段。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在民族危难之际,黑龙江人民拿起武器,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篇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了东北人民抗日的核心力量,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9个半诞生和活动在黑龙江。东北抗联广大指战员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14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占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共和国的建设及发展进行了三大开发,使黑龙江省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龙江优秀儿女又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懈奋斗。黑龙江悠久、深厚的红色历史,为黑龙江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龙江红色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印记,是历史的回音壁。龙江红色故事是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和建设中谱写的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龙江红色人物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黑龙江涌现出的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王进喜、王启民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龙江红色精神是指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斗争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东北抗联精、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等。
二、黑龙江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依托,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黑龙江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但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东北抗联广大指战员历时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无一不是源自于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积极宣传黑龙江红色文化,能使大学生通过加深对黑龙江红色历史的了解,从中获得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唤起他们的忧患意识。使大学生深刻感悟到,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奋勇拼搏,才有今日之中国,才有今日之幸福;能使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突破自我观念的局限,视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作为、积极奉献。CENTURY
(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党章。中国共产党人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中,甘洒热血,不惧牺牲;在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因为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而高扬。大学期间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的大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尤其是加强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地红色文化教育,拉近大学生与党史的距离,能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同志在2016年5月25日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黑龙江的优秀精神资源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积淀。宣传和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革命先烈及前辈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黑龙江精神的特质,鼓舞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勇于担当的意识、高度的行动自觉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
三、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生命线。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泼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一)开设黑龙江地方党史和红色文化专题教育
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途径,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容相对单一,形式不够活泼。要使党的历史入脑、入心,就要挖掘与本地大学生群体有密切联系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专题讲座。在讲座内容上,要选取发生在黑龙江大地上的红色故事或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作为主题,使本地大学生与黑龙江红色历史产生共鸣;在授课形式上,既可以以各种纪念活动为节点,开展集中或不定期专题讲座,也可以将红色文化纳入学校的选修课中,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二)利用黑龙江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育
黑龙江拥有国家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处,分布全省各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记录了黑龙江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卓越成绩。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阵地,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历史真实。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节点,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庄严肃穆的纪念活动,使大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在七一党的生日等节点,可以组织大学生走进抗联将士曾经战斗过的遗址遗迹,近距离追寻历史记忆;在日常党课教育中,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展馆,将课堂教育与展馆内容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展馆讲解内容,立体、系统的了解地方党史,从而受到教育和心灵洗礼。
(三)举办丰富的黑龙江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红色文化要走进大学生内心,就要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大学生与初、高中生相比,他们不仅思维更加活跃、更富于创新,兴趣爱好也更广泛,并乐于实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使大学参与进来,能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如可以开展红色美术作品大赛、红色歌舞大赛;红色文化沙龙、红色作品品鉴;红色故事演讲、红色主题辩论赛等。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内容设计,如针对爱好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学生,可以邀请党史专家与学生做深度交流研讨。总之,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红色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开辟校园红色网络空间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同志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28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不容忽视。要在校园网开辟龙江红色专栏,一方面,定期上传阅读性强的黑龙江红色故事,使大家在阅读中了解黑龙江党史知识,感受黑龙江党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大学生自己采集、编辑撰写红色故事进行投稿刊发,使学生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增进对黑龙江党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要在校园网开辟图书推荐栏目,将优秀的地方党史研究成果展现给广大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总之,要在校园网上努力扩大红色网络空间,使大学生在红色环境中传承红色精神。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项职能,是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关乎民族兴衰的长期、重要任务。将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使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也只有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红色文化春风化雨、化被草木的育人目的。
作者:陈雪莹 单位: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探究
【摘要】
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必然选择,有着其现实依据和必要性。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相关概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格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定的主体与客体,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联系,共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实现依赖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层面的相互促进与配合。立法层面,要求国家机关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特点与规律,合理地制定、修改、补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层面,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严格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执行和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层面,要求相关司法机关及司法行政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职权与程序,对违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的事件进行公正公平的司法处理;守法层面,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所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群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和作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贯彻国家总体方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法治化。
(二)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和党的领导。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主要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使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在大学生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法教育、依法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让这一目标达成。同时,大学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能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党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优秀学生党员,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
(三)有利于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缺失导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出现如侵犯学生人权与受教育权、泄露学生信息等事件。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推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处于不平等地位的状态,而使高校和学生存在着行政法律关系。一方面,在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时,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权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大学生的合法利益。
(四)有利于高校与学生关系的和谐稳定。高校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载体,其与大学生之间既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法律层面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高校是否坚持依法治校,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管理模式与历年来众多高校被诉,且多以学校败诉收场情况有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大学教育和管理者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充分做到依法依据办事,充分尊重和保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努力构建高校与大学生和谐稳定的关系。
(五)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目前,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主的政策性文件,从宏观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作出了规定和指引,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具体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许多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具体的可操作性缺乏,难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运用法治视野,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不失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理性选择。
三、结语
依法治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已成为依法治校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能摆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赵翠连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贤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要素探析田[J].教育文化,2013(7).
[2]马家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化探析田[J].现代企业文化,2008(17).
[3]闵辉.论法治理念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田[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第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创业教育创新
【摘要】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培养全面发展的“五有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教育作用相互补和教育实践相统一,两者可以有机融合,共同推动大众创业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是基于“以生为本”的灵魂作用和“分类指导”的协同作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进一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以生为本;分类指导
2014年,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可以看出党中央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国内高校在《意见》出台后迅速响应,加强了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力度。创新创业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和创业的技巧,而且帮助学生搭建创业的孵化平台。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如何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如何保证他们的创业意识与时展主流相一致,如何确定他们能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就变得尤为重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且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意识形态性、内容的规定性和教育的目的性,【2】其授课形式随着时展更具活力且渐趋多样,但就国内高校教学整体而言,现阶段仍以教师的说教灌输为主。这使新时代的大学生难以对其课程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而且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代热点相结合,使学生难以对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产生共鸣,就导致了教学和学习的两张皮。大学生是一个高度活跃的群体,他们有敏锐的思想、参与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创新创业教育如果脱离了时代内涵,脱离了国家期许,只是单纯的训练创业的技能,也会使学生慢慢的失去兴趣,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的不匹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坚定他们的思想内涵,而且其外显行为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两者的融合可以起到很好的隐性教育的作用。隐性教育就是在制定教学计划、设立教学内容,并确定教育方案之后,通过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使受教者得到各方面的提升。【3】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相溶性。
(一)教育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在创新创业理念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个性,通过对强化实践过程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这两类课程的目标都是以受教者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达成受教育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具有相辅相成的特质,两者的有机结合必然可以事半功倍。进一步而言,虽然这两门课程的理论内涵存在差异,但其主旨都是培养具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批评思维”的五有人才。【5】相同的教育主旨也使这两类课程的结合具有天然的可融合性。
(二)教育作用互补
国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十多年,一直伴随着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出现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或教师常常会将这门课与就业指导混淆,错误的将着眼点放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上,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修养的培养。造成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不足。相对的,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受教者思想层面的构建与现实实际具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和体认不强,所以很难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五有人才”观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两者互为补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满足个体发展和满足国家社会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探寻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价值体现。
(三)教学实践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逐渐形成并随社会发展而演化。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加以解决,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实践,为实践服务的具体体现。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实践和操作,才能有效的帮助职业素养的养成、思想观念的转化。这一共性使得双方可以在实践中相结合、相促进。由此可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实践途径,变空洞抽象的灌输教育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目标,使其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相对应的职业和思想政治素养。
二、以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灵魂作用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既不能墨守成规或一成不变,也不能抛却以往的经验而另辟蹊径。”“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毕业、就业、创新、创业这些词汇是近些年的热搜词汇,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毕业问题和就业问题,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大于弊,双方互为补充、合作共赢。
(一)树立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而非创业技术技能的训练。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解决大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理想信念缺失的难题。正如在2014年考察北京大学时,提出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这粒纽扣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前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养成对党、国家等事业整体的意义,现如今,更强调个体在其中的发展和主体作用,且与个体的安身立命息息相关。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在学习、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其受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会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未来发展的手段之一,在大学生受到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诱惑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能够让未来的创造者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形态,实现个人思想与国家实力协调进步与增强的目的。所以,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扩展教学思路,拓深教学内涵,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方法,关注个体发展,实现以生为本。
(二)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都表明,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需求,而且不同个体间也存在差异,只有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才能制定最佳的激励效果,反之则收效甚微。面对高校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使用同样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要求,则会忽略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青年学生的个体化需求,这必然导致教学目的事倍功半。广东工业大学探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了人才培养的“2+2”模式、“3+1”模式和“3.5+0.5”模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因材施教”,【7】更好的贴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现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增添一份积极性和安全感,有效缓解大学生对就业的恐惧。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验证,双方的结合既可仰望星空,又可脚踏大地。
三、分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在我国政府倡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高质量人才,有效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8】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激发行为动机,端正思想态度,进一步帮助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确立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目标,提升人格境界,为其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的一个有效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协同作用,前者通过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为培养人才保驾护航。双方在育人上既分工又协作,二者相辅相成。仅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分类指导和协同作用来看,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在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教育客体在体验学习和应用学习中的自我教育,以及两者所处环境的创造和维护方面。
(一)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教育主体是教育的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9】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主动性和前瞻性决定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发展性。新中国成立伊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大学生从入学后就进入专业培养模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弊端凸显。“专业”人才的思想被固定于其所学的专业方向中,不易接受本专业之外的知识,无法从多维度、多角度的视角来认识、理解和前瞻发展的世界。这样的体制下,学生很难融入“大数据”时代学科高度交叉的环境,更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教育主体正在主动探索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教育不再具有功利性的时候,受教者自然会变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10】高校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学科大类招生,通过1至2年的基础学习,让学生在确定专业前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各年级开展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和解决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需求;通过跨专业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方法,鼓励学生拓宽视野,以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不断调整其生涯发展;许多高校建立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渠道,为优秀学子提供了解和认识国际大环境的机会,让其生涯设计能够与国际接轨,从而带动国家发展的全球化;某高校还制定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一项科创项目。这些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正是“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体现。
(二)教育客体的主动性和可塑性
教育客体是教育的接受者和受益者,教育的效果要从受教育者身上体现出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客体的主动性和可塑性决定了客体的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教育客体都可以主动的选择参与其中,并直接影响实施的效果,其效果对教育主体的设计实施又会形成新的反馈和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思想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意识是否坚定对客体的可塑性造成巨大影响,教育过程的理念是入耳、入脑还是入心,取决于客体的主动选择和自我教育。王占仁从理论上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而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提供给教育客体的体验学习和应用学习可以很好的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11】创新创业的体验和应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许多高校依托省级创业培训基地平台,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讲座、创业者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业、认识创业,并通过企业参访、企业家论坛加深对创业过程的了解。此外,对活动中展现强烈创业意识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树立榜样效应,可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直面创业恐惧。在体验学习和应用学习的影响和启发下,教育客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逐渐意识到符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五有人才”要求,并促使自我朝向“五有人才”的方向努力。
(三)教育环境的创造和育人作用
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由校内外协同作用,呈现良好效果。创新创业的校内环境主要集中于:出台激励机制,加大师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力度;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教育、集资、交流和项目展示等一条龙服务;校内打造全仿真创业模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如学生自主募股的实验超市、学生自主经营的咖啡厅、学生自负盈亏的广告公司;对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与创业奖励,扶持学生的创业理想。校外环境主要体现在与企业合作成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支持学生创业理想的具现化;聘请企业界的高水平技术工程人员、高层次人才、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多角度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有条件的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如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慧科教育”的合作培养,缩小了学生创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些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环境通过实践行动制约了个体思想的形成,个体通过社会实践的影响反作用于环境,双方互为作用,互为影响。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在不断的发挥主动性,调整课程设计和能动的开展自我教育,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培养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富于创新精神、既能脚踏实地又能高屋建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对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贯穿教育始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力求建立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社会。一批掌握了先进技术,掌握了金融资本的新人才,其身不正,其心不善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结果不言而喻。因此更应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创新创业教育下培养的“五有人才”,更应该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更应该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格,将国家的责任、社会的目标与个体的行为规范保持一致。
(二)适当引入榜样人物的示范和典型案例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很多高校都引入了企业成功人士或典型的案例以起示范引导作用。在选取企业界人士时,要优先考虑成功人士的党、团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国家最急需的行业、最紧缺的领域、最新技术领域等的人士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观点都成为选取的标准之一。通过这些人物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人格魅力,使青年学生欣然接受他们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将青年学生的择业和创业的定位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价值。
(三)辩证对待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
在创业教育课程结束后,有不少老师说,创业班级学生创业率低。不少学生更是表示学习之后,确定以后自己一定不会去创业。于是有老师觉得灰心失望,觉得教育很失败。其实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首先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教育,培养符合个人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一致的“五有人才”,在学生身上种下一颗创业的种子,待时机成熟的时候,这颗种子可以发芽并以符合各方面需求的方式成长;其次,经过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业训练的学生,毕业后即使到公司就业,也可以摆正位置,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工作实际中,并为未来可能的创业积累经验;第三,我们更希望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在他的工作领域中做出创新,这种创新可以是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技术以及产品等方面的,但一定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另一条可能实现的途径,就如蝴蝶效应一样,一个小小的变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在对待自己的未来发展中,不困于势,不拘于形,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指向和目标,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
作者:张秀丽 武毅英 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10-6]
[2]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4(11):53-59.
[3]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02-103.
[4]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2-78.
[5]徐飞.培养五有交大人[N].光明日报,[2014-12-30],13版.
[6]品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EB/OL].[2014-5-6]
[7]米银俊,许泽浩.协同育人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30-32.
[8]樊平军.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以弗吉尼亚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器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25-128.
[9]马奇柯.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机制[J].江汉论坛,2008(4):117-121.
[10]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2):85-88.
[1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好分类[EB/OL].[2015-7-14]
第八篇: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拓展新的空间。本文介绍了“互联网+”的产生,通过探究“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结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1“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兴起
“互联网+”行动计划最早于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高等学校作为服务社会和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互联网应用最为活跃的平台,它能够有效促进“互联网+”教育形成的推广。“互联网+”教育模式是指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与新媒体相融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开辟教育的新领域。“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教育载体,促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途径[1]。
2“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拓展多元化信息获取平台,提高知识获取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开展,有效的拓展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方式,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拘泥于传统的讲座、课堂的教育形式,而是更加的快捷和多元化,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对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开放性。结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弘扬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此外,可充分利用大学生广泛使用手机、个人电脑等特点,推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时事政治,更加关注民生,了解民情,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2]。
(2)推行“互联网+”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面向大群体进行授课,其内容进度和时间安排以多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基础。“互联网+”教育方式的开展,突破传统教育的约束条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和能力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目前高校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开展主要集中于mooc、spoc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通过远程授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以及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有的放矢的传授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进而形成正能量的思想认识和健康心理。
(3)过分依赖互联网,影响大学生思想健康。在我们广泛关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成长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大多从小就以各种形式接触互联网。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壮大,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度日渐增加,但由于网络上的资源错综复杂,不良信息时常出现,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充分自控力、是非甄别能力以及道德判断力,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能够有效吸收健康信息,避免因不良网络信息或过分依赖互联网而扭曲思想动态,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3]。
3“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途径
(1)变革教育理念,推广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动态,以社会发展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教育模式变革,更新教育理念,是“互联网+”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不仅体现在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更是从根本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互联网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思维这一全新思维方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改革创新,缩小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利用互联网特点,以最新时事发展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个性化“互联网+”教育平台。“互联网+”思想教育模式的开展,需要有足够的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一方面“互联网+”教育模式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在全校园范围内建立互联网互通模式,同时需要高校推出教学保障服务,如针对大学生尤其是经济条件薄弱的大学生提供免费图书馆上机学时,充分保障学生对互联网资源的可利用率。另一方面,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建立专业化、专门化的教育实施基地,如专业录播室、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模块化教育等。因此,硬件设施和资金保障是有效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引进专业化人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需要高校教育的实施者提高现有的业务能力,使之具有“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运行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具有更为专业化的教育者有效的开展“互联网+”教育,确保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因此,高校可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引进专业化人才,同时建立师资培养、外出进修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对“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认识度和运行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从内容、形式、途径上做出革新,进而有效跟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并给予疏导和教育[4]。
作者:景言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参考文献:
[1]潘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机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5):66-70.
[2]胡小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05).
[3]李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0):91-93.
[4]汪先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商业经济,2016(07):159-160.
第九篇: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摘要:
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旨在分析体育院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研究背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体育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中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中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文献资料法。围绕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文献采集方式,对其中关于中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进行分析,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状态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现有问题对中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问题
第一,体育院校大学生有着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等特点,加之他们的训练学习环境较为开放与社会接触较多,思想活动和行为受社会影响较大。社会上体育不良风气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当下,奥林匹克精神在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受到极大的冲击,体育道德受到严峻的挑战。“黑哨”“假球”“兴奋剂”等现象屡见不鲜,体育赛场中各种不良的道德之风随处可见:运动员殴打、辱骂裁判,与对手产生冲突,观众辱骂运动员或裁判、制造赛场骚乱等。[2]经常关注体育赛事的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难免受到此类“不良”体育现象的冲击。为完成院校的比赛任务,一些教练员虚报运动员年龄,教唆运动员进行不正当竞争。这些现象为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重大打击,造成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扭曲。第二,受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体育院校为保持有利地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重视,体育院校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存在理论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另外,辅导员没有达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最主要职责,思想政治的引路人是辅导员最为本质的任务。[3]由于体育院校学生个性强、生活中较为活跃,参加比赛、训练等校外活动较多,辅导员日常工作比一般性综合院校更为繁重。这些导致他们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第三,由于中国体育院校在招收体育专业学生时,重视学生体育专业成绩的同时,对文化分数要求相应降低。这一招生制度虽说照顾了体育考生的特殊性,但也造成体育人整体文化素养偏低、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4]这一现状为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行带来困难。体育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低迷,同时,体育院校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自我约束力较差,长时间的户外运动训练使他们习惯了运功训练,难以静心面对书本文字学习。以上因素都使得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较差。
四、对策
第一,社会体育大环境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巨大,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体育道德,同时建立起体育执法机构和监督机制,确保体育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其次,构建新的体育道德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媒体和社会的舆论方向,使媒体和大众舆论朝着有利于体育道德发展的方向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及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道德环境和社会舆论导向。以此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二,招生规模扩大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处理这一问题,从跟本上说就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应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第三,体育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体育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针对策。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引发学生对道德、政治等内容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代替“说教”。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设定一些与他们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用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在此情况下,人们要积极面对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响应中央的号召,紧跟党的步伐,从大局出发,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加强体育道德建设,优化社会环境,注重学科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社会、学校多方努力,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尚钰莹 崔欣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第一版.
[2]宋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林樟杰,沈研.辅导员角色定位新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31(11):69-71.
[4]丁丽萍,姚天魁.体育院校大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状及其对策——以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联赛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6):124-127.
第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内容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我们中国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学习和学好其他课程之余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大学教育中实现教学成果的重要课程,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兴趣以及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成果,使每一位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师的软实力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教学活动;综合素养
一.前言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我国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整个民族的希望和期许,承担着建设祖国美好河山的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新事物、新思想的冲击,因此,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于这么一个特殊群体,结合新时代的产物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十分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学生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更好的服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
培养用人单位生产、建设、管理还有服务等方面以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还有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设计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大学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是学校活动开展工作,学校教育目的的中心环节。我国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各个大学人才培养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并且要紧密地围绕着其根本任务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活动的开展模式,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运行体系,与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理念以及综合素养,为培养为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这一明确目标而服务。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是最早提出了:首先,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到一定的知识,还是需要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例如老师的教导还有教科书等;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有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导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三观的形成和发展,老师要善于创造和谐的情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体验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学习;接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学习;最后,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合作、友爱、民主和平等的交往关系的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有着共同明确的教学目标,二者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共同实现培养目标。当然,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和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应该走出去,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学习经验,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知识,以保证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元素都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接受到思想政治的熏陶和培训,逐渐呈现出一种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构建出新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的过程,让理论联系实际,印象更加深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通过老师单纯地对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分离讲解,学生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上内容装入大脑,然后慢慢淡忘。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知识,在课堂上作为主体,并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对比、重新构建、评判和选择的过程。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尽管,无论是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个人素质全面发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课俨然已经成为愈发重要不可或缺的课程,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高校学生们反而没有那么重视这门在大学中被划分为公共课的课程,认为可有可无,甚至在这门课中经常出现逃课旷课、迟到早退、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有可能不听课等不良现象。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甚至是课堂的说教性都产生了很大的厌倦和反感,对这门课程完全提不起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更愿意把心思和精神花在其他的专业课程或者网络上面。这样一来,各个大学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失去了意义,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目标。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
1.教师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情境
传统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开讲,一味地站在讲台上为台下的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也没有与相关的社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另一方面所教授的实用性并不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仅会让人感觉内容枯燥,而且学生听起来也不容易理解。教师为学生们建设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个情境中积极探索,才能起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相关知识背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也会较为容易的进展下去。在创设思想政治教学情境上,要求老师也要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老师可以直接提供出这个理论知识的背景,然后在这个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接着走下去;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搜寻材料,自己来创造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考、发现乐趣,他们会在课堂上也会不自觉地想要深入了解;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思考,在下一堂课来回答,或者是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内讨论共同探究,然后各小组分别分享自己组内的探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观察、发现、合作,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也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增强了其思维逻辑。这一方面体现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2.建设并开展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以促进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丰富其开展的评价主体,形成新的具有其鲜明特色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变课堂上的主体,使同学们成为整个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辅助教学者,帮助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活动还可以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试检验、自主检测、互相检测、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程度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考量,突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考核的综合性,以及对它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相有效结合的重视程度,从而了解学生掌握的薄弱之处,以便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紧跟时代要求,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面对现在的教学趋势我们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充分发挥和运用新时代高科技的优势。面对这一门课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这部分课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个大学都应该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做出相应的改变。往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程都是教师们总是在黑板或者是直接读课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如今我们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同学们可以更加方面、直观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像是为同学们播放相关的主旋律视频或者是漫画,直观又便捷,生动又形象,从而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另外,今后我们的世界也必定是科技的世界,邓小平也曾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更多地利用高科技势在必行。对于学生们来讲,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4.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学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于其理论知识繁多并且需要学生们慢慢消化和吸收,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更加难以讲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到更多并且爱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像是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围绕着课题内容进行相关的辩论比赛,又或者是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门事件,让同学们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来进行评判,从而使每一位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五.结束语在教育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是与其原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要通过教育来影响和塑造甚至是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完善还有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校的社会化和大学生的社会化逐步加深,大学生的思想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发地更具调整性。因此,大学要不断地根据当前的现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解决思想政治上的问题。
作者:朱?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雅楠.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陈元元.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曲建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20):128-129.
[4]毛国涛.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0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