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第一篇:社会学角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近来,由沈壮海教授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对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作用。该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细致探讨,作者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观点新颖,论证深刻,思想敏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共分为六章,在导论部分作者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本质、研究意义、研究论域、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外思想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科学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方面的有效性。第三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和有效性。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教育性、教育结果有效性的表现及评价、教育有效结果对个体与社会需要的满足性。第五章重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主导主体问题、要素效能问题、结构匹配问题、过程的充分性及可持续性问题、合力构成问题和生态契合问题等。第六章阐述了切实增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具体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增强有效性、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造就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与模式转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性等。最后附录了几篇关于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以及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科学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主客观自我追求和时展等多方面的必然要求,其研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社会群体、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其中政治教育主体因素有:教育队伍稳定性差、理论素养不高、科研水平低下等;教育客体因素有: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强、有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等;教育介体因素有:教育目标欠科学、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手段缺乏整合等;教育环境因素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转型引起的思想观念波动、网络时代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还有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方式与载体等方面的因素。还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内涵、含义、原则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其科学评价原则为导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等,科学有效性评价的依据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教育观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借鉴,其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妨采取以下策略和途径:首先,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氛围;积极构建政治教育新平台,提高师生运用新媒体的媒介素养;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加强新媒体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教育目标和内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创新。

总之,这部结构严谨的著作选取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与学术价值。

作者:卢静 庄杰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挑战。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国内就业形势的严骏,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学生的心理不稳定因素增多,使社会也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待解决的难题,这也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提高创新能力、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新思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正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思想也面临着多元化趋势,思想的多元化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徘徊在多元的思想中,难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如何让学生鉴别和抵制不良思想,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世界正逐步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不只体现在政治经济上,也明显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而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输出他们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西方社会奉行的霸权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腐蚀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知识的传播也更快速。人们获取知识途径更加便捷,获取的知识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元,这就使得人们的思想也朝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形成和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刻,思想还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来自国外的冲击,国内的经济政治环境对其也有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社会地位、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及文化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此外,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想文化方面也不同,这种不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良思想

高校大学生在整体表现上积极向上,他们热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思想,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主流价值观之外,也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种不和谐在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导致大学生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压力产生情绪浮躁、心情低落、前途渺茫等消极心态。对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进行总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主义的思想观念倾向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目前高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主观主义思想强烈,不懂得分享和考虑他人感受。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自我主义也容易导致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容易不知所措和听信他人。

2.道德观念淡薄

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是非对错判断不清,对于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熟视无睹,缺乏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中的精华不去了解和学习,有的甚至嗤之以鼻。

3.思想观念混乱,缺乏信仰

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更加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过多的思想观念也容易产生混乱,无法形成一个明确信仰。现今许多大学生没有信仰、无所顾忌,容易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一代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国家支持。高校教师应思考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新思路,更好地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1.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关系,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或者画重点应付考试,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用丰富的知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善于运用新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教师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道德上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学习,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教授我们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准确地解决问题。一切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学习理论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明辨是非、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便利作用

网络目前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便捷工具。对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网络已融入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还是休闲娱乐,网络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如何开辟网络这一新型的教学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服务,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可以建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网站供学生交流和学习,也可上传经典著作、党章、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等,发表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交流,使网络成为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工具,而且不仅局限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和教师在线上互动,解决问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把握好这种教育方式,使网络中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内容,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成果,努力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4.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灌输型教学,不管学生是否理解都一味地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和学生进行对等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这样才能针对学生个人的思想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思想政治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育,热爱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和完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传统的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流传下来了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教育素材,这些也可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方面的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6.将校园教育延伸为社会教育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同时,要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学科,只有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关系到他们今后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目前学生的思想和发展趋势,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政治状况,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只有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作者:徐巧月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朝忠.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马培孜.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0.5]25号)[Z]

第三篇: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摘要:

近年来,网络、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一系列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体系的新型媒体形态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意味着整个受众群体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的革新,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的认识与体验更加深刻,新型媒体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年轻一代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目前教育领域也不断地引进媒体教学方式,就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各类新型传播载体如交流工具微信、综合性交流平台易班等的引进,使课程的传播更加广泛与深入。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文化传播;新型载体;微信;易班

媒体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也分别代表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与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下互联网高速发展,将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从边缘推向主流,在这里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并可以对任何事件进行个人评论。新型媒体的这一双向互动性特点使得受众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与存在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网民数已突破4亿大关,并以每两年近1亿的速度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12月网民数量接近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到26.2小时。高校大学生是手机网民用户中的主要群体,毫无疑问,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使新型传播载体在教育领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成为目前教育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微信与易班为例展开对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文化传播新型载体的研究。

一、微信对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

1.对微信的阐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继QQ之后的又一创新型交流互动应用程序,2011年1月一经推出便火爆占领市场,截至2016年6月,微信用户突破7亿。它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文字等各类信息,与传统的短信交流方式相比,更加灵活、快捷、实惠。它同时也增加了“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工作平台”等多种有趣的社交插件,使用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分享到朋友圈,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为受众带来全新的移动沟通式体验;可以通过“摇一摇”的有趣方式快速加同时在使用这一插件的人为好友,完全突破空间与距离的局限性。

2.微信对思想政治文化的创新型传播

基于微信功能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完全捕获在校学生的好奇心理,于是学生群体便首先成为微信的忠实用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信无疑成为了良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使知识教育与娱乐互动融为一体,最终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的老师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好得多。一般而言,作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他们总会对新鲜事物充满猎奇心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厌倦与叛逆心理,尤其是思想政治类课程,课堂的氛围多数是老师在台上说个不停,而学生更多的是在台下睡觉、玩手机甚至是逃课。每到考试时间,学生会选择熬夜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发挥该课程真正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借助微信这一新型传播平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再显得呆板无味,而是充满乐趣,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广泛而有效的传播。

(1)发起群聊。这一功能与QQ建群的方式类似,但过程更为简单、灵活。用户可以随时与特定好友发起群聊,对话题展开充分讨论,在传统的课堂上,如果老师就某一问题让台下的同学谈谈自身看法,能够举手积极回答的同学微乎其微,其中最大的原因出自于学生内心对面对面交流的抵触与恐惧。而微信的群聊方式可以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如果老师想要就某一思想政治问题收集同学们的看法,只要发起群聊,学生会自然消除角色的高低和回答对与错的顾虑,更多学生会选择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看法适当鼓励与肯定。这样的教育传播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含义,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找到存在感。老师还可向学生布置思想政治相关作业等,这样他们对完成作业会更具积极性。

(2)朋友圈信息的分享。这一功能与QQ空间类似,但微信的朋友圈形式更加多样化,视频与图片等上传更加简单、快速。就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如果仅靠老师将知识与道理直接讲述给学生,学生很难领悟到现实的教育意义。老师不妨在微信上多多分享一些关于思想政治的有趣故事或视频,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进而得到其更多关注。通过感人的文字故事或视频演绎,反而能让学生沉下心来反省自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老师也会在无形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对自己的课程更感兴趣。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将此信息进行无限分享,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易班对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

1.对易班的阐述

易班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在这一社区内集结了BBS、SNS、博客、微博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掌上易班等多个板块。通过该网站,各大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可随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实现丰富资源的积极共享。此网站是上海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型尝试,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使社区话题更具针对性,不但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行业交流平台,更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学习交流机会。

2.易班对思想政治文化的创新型传播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学校、个人,都应具备开放性的学习思维理念,而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在当下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学习与生活方式,买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网购实现;资金交易我们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快速转账或付款;阅读我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实现……足不出户、省时省力似乎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标志。同样,学习也类似,提高英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美剧、网络在线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答案。而网络虚拟社区——易班的出现正是为高校师生互动与学习搭建了一座桥梁,最终实现足不出户、知识精通。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可主要通过易班网的以下功能得以实现。

(1)虚拟班级的设置与互动。易班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班级功能,通过这一虚拟论坛,可以使每个注册的同学找到自己所对应的班级,同时可以帮助辅导员管理整个班级的大小事务,可具体通过话题、相册、网盘等方式来实现事务的通知、开展活动、资源共享、提交作业等。易班虽说是一个虚拟班级,但对其管理都应具备现实当中的管理思维与模式,在这里大家更具平等与公平的意识。这一环节也是对学生自身思想和品德的锻炼与考验,如果多数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遵守网站的各项规定,并自我约束,就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所以易班的虚拟班级设置在无形中为高校学生上了一门生动并具实践性的思想政治课程。

(2)个人主页的管理与完善。在个人主页当中,可以对个人资料信息进行详细设置,当然也可以随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博客、学习心得与收获。其中你的分享会得到网路的关注度,也就是“社区”榜单,使个人内心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与QQ空间所体现的功能十分类似。但关键在于它的针对性较强,主要以互相探讨、学习为主,所以这里对注册使用者的个人素质与道德具有一定的考验性,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这一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3)易班论坛。这里主要包括社区服务,如易班活动、新人专区等;大学时代,如外语学习、大学生活等;生活资讯,如流行都市、美食共享等一系列板块,在这里你总能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对生活的热情度,最终提高思想道德的层次与境界,只要我们多加留心,生生处处皆文化。综上所述,易班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先进性平台,解决日常学习问题的有效工具,开展各项活动的方便途径。各大院校也可根据易班的创新思路来建设适合自身的校园网站论坛,培养本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

三、总结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型的网络传播载体虽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网络优势下也存在着多处弊端。如网络信息更新的快速性极易造成信息碎片化与失真,直接扰乱学生的视听,用错误意识形态腐化青年学生的心智;将一些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偏差归结于国家意识形态问题,淡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影响他们对整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的好坏判断,混淆视听。正确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载体展现其魅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本身的穿透性吸引青年人,感染青年人。网络上的一些极端化不良行为会对学生的价值道德底线造成一定的挑战。大学生正值迷茫的青春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与判断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更是网络忠实的追逐者与拥护者,所以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如“郭美美炫富”一事就曾引起不少大学生的争相模仿,更有甚者会将自己的不雅照与视频公布于网络上,受到舆论谴责。这样的行为使学生严重忽视了个人价值观与人生观,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阻碍。所以面对丰富的新媒体传播载体,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认清事物的利弊与本质;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个人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控制力,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使新型载体成为自己学习、提高的工具,而不是受其所控,失去目标、迷失自我。

作者:袁贵彬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6-01-22).

[2]马钦果.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J].青年记者,2011(23).

[3]王强,朱惠斌.论微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

[4]梁臻.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2(10).

[5]郭娜.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探讨[J].科技资讯,2014(27).

[6]严英.论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J].中国报业,2013(10)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系统管理思想,而且其在新形势下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又是对这一系统管理思想的应用。以系统管理视野,分层设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实现“塑造完整的人”的价值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问题的提出,是新的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格局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有效性弱化问题的理性回应。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更要从教育目标层面做出整体谋划,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现实境遇下,运用系统管理理论的方法、观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优化问题,不仅能够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还能够积极引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系统分析

系统管理理论源于系统论和控制论,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最早由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弗雷蒙特•卡斯特等人提出[1]。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集各学派的优点于一身,寻求通用模式,以整体观来研究组织内部结构及其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一个组织是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与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动态的联系和作用。系统管理理论归纳了管理的整体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并以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为重要特征,重视从整体角度研究组织,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对于整个教育过程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其发展完善可以借鉴系统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3]。宏观上,这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子目标组成的层次复杂的整体,通常称之为总目标或根本目标;微观上,总目标分解为了若干子目标。子目标虽功能各异,但它们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凝聚、纠偏、激励”的整体功能[4]。也就是说,每个要素抑或子系统都在自己位置和维度上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但它们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主旋律而产生出的协奏曲,从这个角度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鲜明的系统属性。系统管理就是要合理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具体目标的各个击破以实现总目标的过程。系统管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目标内涵拓展、实效增强的方法论基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在系统管理理论的导向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学理论析与实践考察,切实将系统科学及系统设计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系统管理理论有利于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内涵。系统管理理论的精髓在于:任何复杂系统都是由各个要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各个部分的相对独立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环环相扣。具体而言,系统整体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各部分的综合功能。实践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合力不足,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没有得到共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解读要体现跟随形势而变的创新思维,不断拓展目标体系的内涵。第二,系统管理理论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是指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重点等问题,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危机预警、教育质量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自觉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别制定各子目标解决方案。这些举措的系统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新问题,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系统管理理论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际效果。在系统思维框架下,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谈心、校园活动等常规形式,而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对文化育人系统内各要素的强化、渗透、互补、重组,以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首先,建立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动员全校乃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建筑雕塑、自然景观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作为“静默的师者”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除了教师队伍,学校的工人师傅、驾驶员、宿管阿姨、食堂工作人员、清洁工也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彰显着学校的整体文化底蕴,对学生也有示范作用。从这个角度,通过组织、利益关系以及情感、文化的力量,对系统中的子系统进行调控,最终达到各子系统功能的耦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而且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系统优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现代科技的“工具理性化”态势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愈来愈被“物”的世界所填充,作为主体的“人”已被无情地分解为“碎片”或“单面人”,导致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精神危机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同时,渗入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教育等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集体主义精神、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否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道德说教。作为一种“人之为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致力于人的精神生成、人性扩展以及实现人的完整性、价值性的任务。由此可见,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基础之上,“塑造完整的人”应当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新的诉求。目标定位应遵循从“个人”到“个人的社会化”和“成为有个性的人”、再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序列,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人”为真正关注点的人学思想[5]。现代系统管理科学中的分层目标结构告诉我们,目标是由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所构成的一个层次复杂的系统,不同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层次之间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协同共进作用最终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系统内部层次性的缺乏不仅降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操作性,广大师生都曾感到“目标过于高远、笼统、求全,而没能使其分成类别、层次、形成序列”[6]。以系统管理的视野,“塑造完整的人”的总目标应在整体与部分、同质与差异的互动关系中推进,同时糅合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兼顾广泛性与先进性,科学设计分目标。

(一)塑造“道德人”

“道德人”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体现,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具有法律意识、权利意识、道德精神并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传统政治思想教育是站在执政党、国家政权及其相应的政治原则的立场上,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历史重任。“道德人”教育则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前沿阵地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法制意识、道德自律及政治人格,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道德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应聚焦时代课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社会共识问题、宗教问题、教育国际化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按照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座谈会讲话中的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工作全过程,时刻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与坚定的政治信念,从体制机制完善、建设课程群,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塑造“知识人”

“知识人”即成熟理性而有文化内涵和专业素养,能够以独特的思想智慧促进个体生命的自我觉醒,并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克尽社会责任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的知识人,以更好地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服务保证。在当今知识爆炸和学科林立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教学和社会服务各方面,不应仅仅让学生深入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构建某个知识框架,并进行价值观教育。根据所属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时代要求培养出能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的人,推动“自由而全面的人”与高校专业危机之间冲突的有效和解。

(三)塑造“审美人”

从古至今,“审美教育”一直是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探讨的一个思想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意向,席勒的理论也指出,现代人要通过对艺术价值的追寻,来弥补天性中已经被破坏了的完整性,同时强调政治层面的要通过人的性格的高尚化,而性格的高尚化则只能诉诸艺术和美。人是身体、理性、道德、审美、精神、灵性的整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美引善”,使人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自我生成、自我解放与自我发展,并自觉朝向对人类永恒理想与完美人格的追求。因而这一层面的目标与“塑造完整的人”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反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学校审美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工具理性主义和目的论先行,学生中间存在缺乏审美认识、对此关注不够、缺乏对于生活之美与尊严的追求和培育。这三个层面的目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并内在生成由低级到高级的序列,共同构成了纵向互联、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目标系统———以传递道德知识、价值准则为手段的“道德人”培养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内化与调节的动力;个人全面发展也不只是依靠专业知识的掌握,因为一个人如果仅仅具有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往往会引起心灵另一部分能力(能产生高级意志状态那一部分能力)的衰退;而塑造完整人格的质量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的综合作用有关,审美活动将是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层次性是系统的重要属性,正是这个属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塑造“道德人”、“知识人”与“审美人”三个层次的目标,这一目标系统中诸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从外部约束到内心自觉、从行为到理念、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结构。只有准确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联,运用系统的整体性和集合性原理,发挥整体合力,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应特别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层次性原则,否则会在其总体运行中出现紊乱和无序,使各种教育力量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相互抵消,出现总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的情况。

作者:蔡磊 赵丁海 乔学斌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维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

[2]杨柯.系统管理理论大师:卡斯特[J].管理学家,2007(10):16-18.

[3]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04.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2-18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4.

[6]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214.

第五篇:新媒体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

每种新事物的诞生,都会带来相应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既给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合理正确地运用新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路径分析

一、引言

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具活力同时也是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阶段。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高校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很快,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做的不好,很可能影响学生以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者,可是自从中国高校扩招以来,辅导员的数量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成比例关系。虽然学生越来越多,可是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1]另外高校对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不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呆板与机械。有些高校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敬业精神,另外现在的教育环境相比以前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太大提高。[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思考

时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毫不夸张地讲追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可能,但是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评价标准、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上的困境。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依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放在首位,如果不关注时效性,只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任务,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做不好。

四、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网站等为代表,这些工具和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的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所以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虽然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欢迎,也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它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

第一,创新性使用新媒体工具。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开阔思路,养成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如班级、团委、学生会、学院、学校等组织可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展开讨论,定时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趣和有用的。

第二,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高校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高校辅导员只要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监控的日常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新媒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新媒体行为就可以了。辅导员一旦发现对网络中的一些有害信息,要及时进行“消毒”工作,强化正面引导。通过谈话等形式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在高校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营造一个完备的新媒体监管的体系。同时,大学生要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强调大学生自己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大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使辅导员的教育更加有效。

第三,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创新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培养一支既具有了解学生思想、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了解新媒体的使用规律,又熟悉掌握新媒体传播特点、熟练掌握新媒体使用技能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要对思政工作者相关培训,同高校辅导员也要积极提高自身更方面的素质。双管齐下,高校建立这种高素质队伍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意义重大。

第四,发挥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号召力。大学生一般都有崇拜精神,所以学校可以从学生选拔和培养出骨干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现实生活与新媒体环境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大学中的“偶像”。大学生偶像要树立大局意识,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领航人”,投入新媒体的引导工作中去。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这种机制下,越来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自我管理、自我开发的功能,同时这种方式与校方的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也间接地强化了校方管理的权威性和公平。

五、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及时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时效性。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抓住现实中的争论焦点,充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学校在注重实质内容的掌握外,也要注重这些教育内容表现形式的形象性、新颖性、使思政教育更具人情味、亲和力,从而增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枯燥的、单一的形式向生动的、有用的方向转变。

作者:白文正 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陈木龙.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求实,2011(2).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研究

[摘要]

思政的网络化是社会的网络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论教育的网络化,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网络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已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实现高校思政的网络化的理论依据,在于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域,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中缺场,必然危机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比照现实世界思政教育体系,建立和健全网络世界的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理论;机制;保障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推动人类进入网络化社会,网络世界已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社会的网络化要求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相应的网络化,这已经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201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6年6月,在我国7.1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25.1%;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在这一青年网民群体中,各类高校学生显然占据较大的部分,而且他们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也是当下和将来我国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承载者。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许多高校成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门队伍,偏重于实践教育、案例教学,利用网站、微博、微信、Mooc等平台把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对利用网络来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其效果有限。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整个国家的意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理论依据

(一)思政的网络化是社会的网络化以及教育的网络化的必备内容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存和交往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交往规则及价值格局等都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刻冲击,社会网络化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网络开放,隐匿,自由,虚拟等特点使得网络空间除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反动等垃圾信息,危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健全网络世界的思政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在网络空间里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御暴力、色情、危害社会政治稳定等信息。

(二)网络世界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域

当今社会的竞争已经从现实世界日益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世界各国都开始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也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争夺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空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在互联网领域宣传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以在无形中摧毁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由于网络本身自由开放的性质,无法控制和管理的特点为西方各国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因此网络世界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场域。浩海如烟的网络信息增加了国民明辨真伪,善恶的难度,并且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所以抢占网络空间领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作为青年网络群体精英的高校学生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承载者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是时代的轿子,走在时代的前沿,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开拓创新。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突出,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为祖国建设奋斗做贡献的决心和勇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意识形态竞争中始终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有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具体机制

(一)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主体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的承担者,客体是主题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指向对象。”[4]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被教育者是客体,而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虚拟的世界里,教师的主体地位弱化,出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的趋势。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首先我们要高扬以教师为代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主体性强弱决定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主体地位提高,积极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平等互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网络传输教育信息,学生及时对教育信息做出反馈,这样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二)全面涵盖高校思政网络化的教育对象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现网络现代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网络化的必然要求。网络的出现打破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阻隔之墙,使得高校与社会链接更加紧密。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凝聚社会力量,构建校内校外共同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相互合作的作用。形成一个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全面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的充分网络化

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负面和西化意识形态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指明方向,所以我们要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网络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网络化。利用校园红色网站,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新形式上传到网络空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优秀事例,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行。

(四)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组织方式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需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深厚,计算机能力水平高的队伍。着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教师队伍,兼职辅助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实现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与专业网络管理员通力合作的组织形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紧密结合,推动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五)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方式和手段

构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先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责,定期开展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培训。其次支持学生管理网站,引导学生使用网站。利用校园网站,微信等手机客户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言论,在互动交流中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同时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参与校园网的维护和建设工作,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六)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评估和反馈。

高校建设网站比较容易,而使网站蓬勃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推动网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将宣传,引导,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高校网站管理者要鼓励学生对网络运行建言献策,并定期总结校园网站、微博、微信、BBS等平台上的信息,及时回复反馈学生及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高校要引入考核激励制,定期对校园网站进行评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以促进校园网络更好的发展。

三、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的保障

(一)加强高校计算机设施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高校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高校教务机构应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配备计算机和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随时随地的了解最新讯息和学生的网络状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安装监控系统软件,防止各种有害和反动信息进校园。高校通过对信息源的控制,让大学生浏览健康的网络信息。

(二)积极开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内容

虽然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大多网站内容单一,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思想政治主题网站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主体思想为主线;大力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上传国家重大热点政治时讯,将课堂搬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社区讨论,聊天群,微信留言讨论解惑。

(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资金投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资金投入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引进,思想政治专题网站的维护以及网站的推送宣传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高校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来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参与到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形成依靠学生建设网站,支持学生管理网站,指导学生使用网站的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管理网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在学校网站上开展理论宣传和学生互动沟通,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四)定期开展教师网络教育的技术培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力量,而教师更是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建立健全网络世界思政教育体系就必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计算机技术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高校思政教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十分丰富,但对于网络的运用十分的生疏,因此高校要定期聘请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熟悉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有能力单独解决各种基础网络教学问题;也能够不断丰富思政网站内容,使的网站更加生动有趣,更具系统化,规范化。

(五)打破时空界限,创新学习方式

建立系统的网络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打破传统思政课上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时间界限,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保证。大学教学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教学模式,大学生仅仅学习教师上课所讲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建立健全网络世界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解答疑问。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世界没有时间的限制,网络学习是一种新的符合时展的新模式,也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学习保证。

作者:王康盈 姚伟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丽霞,李雪飞,王爱华.浅析中央四代领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阐述[J].青年文学家,2009(2),47.

[2]彭伟,李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3]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1.

[4]黄一玲,焦连志.网络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2(4)

[5]陈少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

第七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摘要: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当今多元化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之下,政治思想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等,加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滞后和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管理者因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路径和对策,是当下紧迫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建设路径;对策

新时期我国科技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世界趋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都给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代以九零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前卫,主体意识增强,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由于不能与时俱进,管理思想严重落伍,管理水平落后于时代变迁,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严重滞后。还因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缺乏思想沟通与交流,不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从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管理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工作实效等方面的建设,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在新时期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管理者的思想政治信念不坚定、政治立场容易动摇、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过低等。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影响,腐败现象也开始滋生慢长,如收受部分学生财物导致各种奖学金分配不公,学生敢怒不敢言,这种现象甚至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形象。现行高校干部人事制度也有很大缺陷,如用人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一些贪污腐化干部任人唯亲导致的优秀人才无法进入管理队伍。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思政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但问题依然存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还缺乏整体性的科学规划。近年来高校都在选拔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他们学历层次高、教学业务强、思维敏锐、具有开拓精神,但是他们往往容易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上松懈,再加上他们缺乏明晰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思路,所以管理工作不到位。其次,管理工作存在效率与效果不兼容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过于简单化和注重短期管理效果,行政化的量化管理忽视了管理质量和长效性,同时还难以顾全管理效率。第三、整体作战能力与承载任务不相协调,从个体管理者来看,管理者的素质和肩负的责任不相适应,有的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管理知识经验,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意识不强,工作方式方法不对头,组织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第四、管理缺乏人文关怀和科学的运行机制。领导者往往以管理者和负责人自居,教师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转换层,学生处于被严格管理的位置,因而严重缺乏人文关怀。由于管理没能进入高校管理工作的主干道,所以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好坏一个样,缺乏激励机制。还有思政教育管理的集权过于集中和管理缺乏抓手,从而导致管理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正面形象有待提高;管理队伍培育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步伐。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依靠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这个客体,搞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归宿,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指导思想。首先,要强化尊重意识,尊重建设主体学生、尊重建设客体管理者,获得别人尊重是一种心理高层次的需求,获得别人的关爱与尊重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归宿感、幸福感和愉悦感,这样才会大大促进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尊重意识有助于广大管理教师客体心理认同感和个性的正向发展,作为领导者要尊重管理者的人格和权利,虚心接受他们提出来的建议、要求与建设措施。引导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队伍建设各项决策、决议和执行等各项工作,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保障他们的正当权利。其次,还要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来说,不仅仅是管理者,更多的是服务者,管理过程中注重育人。只有不断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才能让管理客体感受到管理队伍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而主动接受任务和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最后还要树立柔性管理理念,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柔性管理,可以化解更多的师生矛盾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和原则,密切关注管理客体的心理品质、思想动向、性格特征等个体情况,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文化建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更加卓有成效。

2、科学理论指导途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研究成果、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率,促进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首先是系统论的科学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管理功能的发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与外部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学生组织工作管理、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构成了统一整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坚持系统性准则。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1、统筹兼顾专职、兼职、后备多维力量,以加强管理队伍组织结构。作为高校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需求,组织系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根据高校发展现状各目标,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和任务,有意识地调配人员和资源并合理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科学设计与优化。按照教育管理组织设计的完整统一、分级管理、权责一致和精干高效四大基本原则,在组织结构上统筹兼顾专职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和后备管理人员等多维力量,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这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性和需求迅速扩大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力量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高校除了一些专职管理人员之外还应该适当聘请兼职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可以来源于高校退休教师。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管理体制。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党务、政府、社会、专家、从业者多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实现各部门明确职责,一岗两责制度,从不同角度搞好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抓好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意识。在制定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确立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实行党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统一领导,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这是建设队伍的关键。其次要发挥校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坚持校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学校行政管理的全面负者制,充分发挥校长的指挥作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作为校长应该全面负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素质,积极抓好管理者的业务进修工作,以提高其业务素质。校本教研主要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展开讨论,研究对策。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之一。集体备课的目的主要是让老师们共享资源,就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做一些共同探讨和研究,最后设计出较好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展开的。横向就是教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们一起备课,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本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纵向集体备课就是同一专业的老师在一起备课,研究课程中有重复和联系的内容。以便老师之间互相配合。确定什么内容由哪位教师加强,哪部分内容在什么课上略去,而在另一门课上加强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在新时期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管理,也有利于思政管理队伍管理质量的提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大力促进高校整体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步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铺路搭桥。

作者:郎彩虹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顾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1).

[3]熊丽娜.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J].前沿,2012,(8).

[4]王静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J].民族论坛,2011,(7).

第八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实践

【摘要】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日渐加快,我国也逐渐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并且接受着通常只会浏览满足自身需求和利益的信息。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乐观,许多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逐渐失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产生厌倦,甚至于产生抵触的情绪。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制定,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且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理论;实践

所谓的可接受性,主要指的是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后而产生的智能化反应的现象,也就是说智能化生物能够将所接收到的外部信息通过感官器官传达给大脑的神经系统,然后这些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经过处理储存下来,并利用一定的形式反馈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接受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其进行准确的认识、理解与落实,便能够将思想政治的作用和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使其理论能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1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具体因素

1.1教育者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具有非常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有着明确的活动状况。同时,教育者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传授者,必须要有足够强烈的思想政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1.2受教育者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要致力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而努力,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还要做到对教育者的绝对尊重。高校只有对受教育者的地位足够的重视,使其主体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顺利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3教育内容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者将有关思想政治的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作用。因此,其教育内容要具备一定的可接受性,并且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政治价值,即通过接受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1.4教育环境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其教育环境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对教育者的引导,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高校只有保证教育环境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教育的目的,可接受性才能具备。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实践

2.1不断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养

教育者基本素养的不断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育者基本素养的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

2.2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要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并且能够根据受教育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从最根本上帮助学生接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2.3不断优化教育内容

实现对教育内容的不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将人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反映出来。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十分的明确,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与补充,使其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有序开展,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2.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显然,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将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现如今,高校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并且不断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3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社会的具体要求制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十分的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代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基本思想政治道德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营造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其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当代的大学生,并且通过运用一定的情感陶冶法来逐渐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本文通过简单的论述可接受性的基本内涵,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具体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充分的思考,从不断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以及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作者:董伯文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一凡.基于可接受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陈立军,何国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理论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3,03:14~17.

[3]李镜,孙旭生.可接受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研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2012:5.

[4]李金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理论与实践[J].神州,2014,14:133.

第九篇: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要]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软件(APP)强势崛起,新媒体技术也随之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该项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隐形”教育显得非常必要,使得发挥其隐形教育的强大功能也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大成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1]。如今大学生主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大学生获取现代资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渠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想要培育杰出的人才,就得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因此,如何通过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高校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一、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对于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学者认为:“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目的。”[2]不同的学者对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的观点,但整体而言,“所谓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潜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它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而是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形式”让受教育者沉浸在教育的氛围当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是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作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双重特点,也有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存储时间长、全方位开放等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和优势,新媒体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快速高效的网络环境迎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进而催生了大学生做事情讲效率的观念。其次,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符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强化了学生使用新媒体作为求知工具的意愿,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品质。再次,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潜移默化的提醒着同学们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加快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看到新媒体有着强大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不可轻视其带来的巨大挑战和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工作系统,优化网络运行的监督机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各项功能,是进一步做好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障。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状,也改变了高校教书育人的环境和工作模式,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的隐形育人功能,创建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环境是大势所趋。

(一)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应强化现代化网络教育意识,同时对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有整体性的理解和认知,并应具备良好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师管理队伍应责任明确、分工清楚,在各自岗位上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具体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各位教师应适时掌握新媒体的发展动态,了解网民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最终运用网络语言,以引导、启发、熏陶等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引领,使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所欣赏、喜欢和接受。

(二)建立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教育系统

通过建立新型网络系统,全方位开发新媒体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新媒体这一载体传送到学生中间。要设计好这一立体化的新媒体教育系统,需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完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巧妙开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板块,使同学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的运用中来。同时,将生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潜隐在网站的日常使用中,使大学生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熏陶,获得教育。第二,注重新媒体的普及,开辟手机作为新媒体的育人途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运用手机上网获得资讯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因此,建立各层面的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关注有益于身心成长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创建有教育意义且能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型新媒体十分关键。第三,加强各类新媒体资源的宣传和利用。通过考察研究,了解点击率和使用率较高的网站以及各类手机软件,挖掘其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链接和推广宣传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关注,使大家能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感悟和道德的提升。

(三)深入研究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与创新新媒体教育的方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育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而且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定法规等方式优化了网络环境,开辟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新媒体育人道路。大学生能够快速地吸收新媒体带来的正能量,整体思想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把握不好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使飞速发展中的新媒体技术超越了高校教育的可控范围,就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因此,开展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模式,使新媒体成为行之有效的育人载体和工具。

(四)重视校园新媒体监管与网络法制教育建设

新媒体发展至今,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通讯和门户网站快速发展,如今网站和手机APP软件更是五花八门,不仅有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网站和软件,还包括一些赌博、情色等违法网站和软件。但是,由于国家的正确舆论导向,加上强有力的新媒体监管和法制建设,使得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大都是正面、积极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认知的提高。但由于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而且技术手段多样化,使得一些消极、错误、负面的思想和言论依然能够传播。在如此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尚未踏入社会,心智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从而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进行校园新媒体监管和实施网络法制教育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各高校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引导广大学生文明上网。目前由于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教师真正投入到新媒体教育和监管的时间并不多,难以创建出有效的教育监管系统,因此,扩充这支队伍的力量是做好新媒体教育和监管的前提和基础。现在,许多高校都会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媒体推广等活动加强大学生文明上网、守法上网的教育。这样不但能教育学生在运用新媒体时注意道德原则以及必要的法制观念认知,还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学生加入到新媒体监管和教育的行列中来。高校里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责任意识,经过学校的不断强化教育,这些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大大增强,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一些优秀特质。学校可以通过这部分学生随时掌握校园新媒体的动态,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违法言论、错误观点以及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最终形成一种自学自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做好新媒体监管和网络法制教育是实施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障。而要真正开展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以及教师的统筹监管以及教育引导以外,更需要大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合力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邓经华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

[2]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第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创新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文章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表现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统一共同体中连绵不断文明史积淀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这充分表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在社会急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大学生面临更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选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撞击,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出现某种偏差,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式微。

一、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表现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态度

一是忽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在社会急速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实际和个人化。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习得对自身发展的作用,而认为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他们日后事业的发展没有帮助[2]。二是漠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涉猎。在大众传媒日益世俗化的今天,有目的地阅读是涉猎优秀传统文化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据一些高校调查发现,“只有30%的大学生主要靠书籍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甚至在其读书生涯中有13%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古代经典著作[3]。三是轻视相关传统文化课程。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内容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大学课程中非文科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大学语文教学及各类文化知识讲座。但在面对这类知识学习时,很多学生关注的是能否顺利拿到学分而非真正知识的掌握。在对大学生“喜欢通过哪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中显示,“听相关课程”只占到“9.4%”[4]。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成因分析

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近现代时期,伴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衰败,西方社会以其强大的自身影响力占据发达经济和生活方式的话语权。以美欧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兜售符合其自身国家利益的文化行为、文化价值,在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中,西方文化对放眼看世界,注重汲取多方知识的大学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强大冲击力。二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制约。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热衷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追赶世界发展潮流以及产生的思想文化模式,而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生发的土壤则无暇回顾,或对传统文化成果保持着一种固有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三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被割裂。教育教学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应贯穿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但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成效凸显,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等方面的长效培育则显得利益不足。从而导致大学教育内容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无法形成系统,被散落在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课等课程体系中。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匮乏。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更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内容与自身价值之间的取舍关系及乐活的人生方式。大众媒体为适应普遍的价值取向过度宣扬经济财富、娱乐生活等内容,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展示在每天大众海量接受信息中则寥寥无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但在社会转型期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弊端更为显见,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被逐渐边缘化,丧失了其应有的教化育人作用,使得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斗争时无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思想给养。一是知识教育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贡献。知识教育的霸主地位使大学生对科技力量对人及社会的促进作用感同身受。故大学生在对科技力量顶礼膜拜的同时会使自己陷入有知识无思想,有技能无文化的境地。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思想意义的忽略阻碍价值判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在爱国传统、道德情操、品德修养等多方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自上而下灌输式的宏大政治教育忽视传统文化散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的文化体验,从而使学生忽视从个人修养等方面加强思想品质的建设和提高。三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衡量标准的失范限制教育选择。高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更多以量化方式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而德育的考察很难以定量方式呈现个人内心世界的状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磨砺和传承来奠定个人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来检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和个人自然更多选择更快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型知识,从而制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阻碍其价值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由于教育者的认识度及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度不高,使得高校未能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机制,即使偶有开展但实际效果却不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占据统治地位,文化教育逐渐由中心向边缘退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文化教育的知识传授和精神培养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奉行社会政治本位。以政治境界统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政治主导意识的传播,忽视对大学生立志、立德的人格关注,重视政治理论对象、概念、逻辑的建构和学习,忽视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辨别能力的培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解释力不强。在传授方式上,重视显性教育效果,忽视隐性教育效果。教育者试图通过课堂讲授及试卷考核等方式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和观念,但实质则窄化教学范围,削弱教学吸引力,使教学沦为专业课程的附庸。在功能判断上,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社会生活。教学中一种承袭传统之教的做法是继续政治研判的标尺裁判一切言行,回避丰富多样的社会现实,其意识形态收效就会大打折扣。[5]如果不能解决学生面对多样性社会生活时的人生困惑和疑问,思想政治教育的退场和沉默则会成为必然。在角色定位上,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实践。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成为教学客体。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无法与自身实际体验相结合,无法在社会实践叙事中重构自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资源整合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功能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高校各学科之间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及高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教育资源缺乏整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不能很好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旅游等丰厚资源,导致教育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四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如不能从理论高度给予学生面临困难的实际指导,则思想工作难以奏效。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策略

社会生活的发展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革除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重视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不仅囿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执着之才,还应着力完成对兼有丰富内心情感、独立人格尊严和蓬勃生命力之全人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要“育政”与“育德”合一,使学生能够明白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重要性。

2.加强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历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立足点。学校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运用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发挥精神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借鉴,为民族复兴构筑强大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动力。

3.建构文化自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不仅包括教育和意识形态功能,还应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后付诸具体的行动行为。在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构建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是全方面的、架构性的,使学生个体在教育中对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给予正确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加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国观。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民族的各个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虽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以统一、稳定、发展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从儒家思想对“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描写到历朝历代爱国主义经典诗文的涌现,以系统化和鲜明化的特征感染、激励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挚爱之情。

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培养大学生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认知。通过公民教育、法律教育、文化教育等内容引导、修正大学生在维护法律道德、彰显公平公正、追求民主自由等方面的社会行为。

3.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生活在社会习惯和社会传统之中的现实境况。只有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脉络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明确奋斗的政治方向。

4.加强文化艺术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在鉴赏的基础上实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审美标准。

5.加强传统文化中情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说理方式。儒家核心“仁”思想即是爱人的思想,是对亲情人伦的热爱,是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热爱。营造有爱、和谐的教育氛围,打破大学生自私、冷漠的情感痼疾,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1.重视教育过程的隐性化。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深藏在典籍纸堆中,还通过伦理道德、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浸润着中国人的情感、思维、行为诸多方面。每个中国人既是传统文化的塑造者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借鉴隐性教育持久和深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也是关乎思维惯习、行为养成和价值信念的传导,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所启迪的是思想政治道德的智慧,所习得的是知识论与方法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7]。

2.重视教育过程的内省化。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向内的扩充性。将内省化的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相结合,通过内心的自我感悟追寻精神世界的自我超越与自由,建立强大、丰富、完美的个人精神世界。

3.重视教育过程的知行合一。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仅是习得真理性知识而是如何提升道德素养、塑造高尚人格。在内化为自身思想同时更需外化为身体力行的实践中。通过行动的自觉超越自身思想的局限,在实践中体验理想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四)搭建多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加强家庭基础教育。古人重视家庭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家庭影响同国家兴衰放在同等地位。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中第一堂课,家长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格对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

2.加强学校主阵地教育。古代先哲重视教化的作用,将学校教育作为“明人伦”地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学校第一课堂主渠道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班(团)会、人文讲座、学生社团、现代媒介等途径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价值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另外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通过入党仪式、庆典活动、校史展览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等融于寓教于乐中。

3.加强社会教育系统建构。古人认为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政府职能的调控,社会企事业团体的配合,积极营造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五)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必须建构以人为本的导向机制。这要求构筑以学生为本体的有效评价机制,设置面向学生课程的指导机构并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评判更是个人内化为德行外化为行为的真实体现,它无法短期内通过定量分析来获得。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激发其自身自我建构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判的能力。其次是增设面向学生课程的文化指导机构。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编写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关于思想、情感、行为等问题,兼容并包的教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并检测其实际效果。最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理论视野和授课技能,将优秀文化成果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意。

作者:谢莉莉 窦淑媛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96.

[2]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6).

[4]石书臣,张杰.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5][6]燕连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3,16.

[7]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特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